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2022温州乐清春日踏青赏花出游路线推荐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2 11:14:18浏览:10分类:旅游攻略

2022温州乐清春日踏青赏花出游路线推荐

2022温州乐清市踏青赏花出游路线推荐

出游线路以踏青为主,可选择东线、西线分开游玩。

一、乐清绿道2号线的踏青之旅

乐清的绿道2号线串联了中雁、黄檀硐、城北一路的绝佳风光。

8:30乐清市区出发,至中雁西_景区或玉甑景区,择一游玩,可在西_赏花寻绿,也可去玉甑一登山峰,一览三湖绝景,可尽收眼底。

11:30至中雁牡丹园赏牡丹花,可在牡丹园用餐,再漫游园区,一览中雁山色。或赴玉禾农庄用餐,可游玩桃花林,近日花期已尾声,但此处观景台的风光也可赏独特风光。

14:00一路前往黄檀硐,沿路可在仙境观景台看梯田风光,远眺玉甑峰,后至黄檀硐感受古村春色,石阶小径,老树古桥。

17:30可在黄檀硐农家乐直接用餐后下山,下山回市区择店用餐后去清和公园悠闲漫步。

二、雁荡-大荆采茶赏枫之行

茶香浓郁,红叶正好时,一起去雁荡一探茶场风光,再到大荆一赏红枫。

8:30赴雁荡山能仁茶场,观燕尾瀑,或登龙湫背,探独一份的雁荡风光,探大龙湫上的百亩茶场。

11:30可在雁荡山景区内择店用餐,或至西门岛来一顿海鲜大餐,亦可前往大荆镇上来一份出名的大荆炒粉干。

13:30前往大荆镇桐阳村红叶园,赏红叶,慢行赏景。

17:00返程

三、淡溪-白龙山登高赏景之行

淡溪的春天山明树绿,闲来逛逛也能换来好心情。

航拍柏岩水库。

8:30赴淡溪柏岩村,去柏岩水库一览乐清“小九寨”的清幽风光,呼吸林间的清新空气,还可去附近的丰之源石斛基地,来一杯石斛花茶,休憩一下。或去淡溪天露谷,来这处人少景美的山间,这里有乐清独有的侧挂瀑布,崖璧独特,繁密树林与竹林,让这里有了隐世之地的味道。

11:30可在淡溪择一农家乐用餐。

13:30前往白龙山,可登山赏景,登高远眺,看乐清山海风光,赏杜鹃花。

17:00返程

特色简介

中雁牡丹园国色天香

远处湖光山色,近处花似美人。4月初,位于中雁村下坭的中雁牡丹园正式开园,游客闻香而来。

目前园内已有四分之一的牡丹开花。游客愈往里走,景色愈美,行至深处,回首一望,牡丹掩映着玉甑峰影、钟前湖波光映着天光,真是一幅绝美画卷。

远处湖光山色,近处花似美人。4月初,位于中雁村下坭的中雁牡丹园正式开园,游客闻香而来。

园内已有四分之一的牡丹开花。游客愈往里走,景色愈美,行至深处,回首一望,牡丹掩映着玉甑峰影、钟前湖波光映着天光,真是一幅绝美画卷。

北白象茗山登高远眺

北白象茗山,山顶有着两座乐清版“天坛”。

登上茗山,在此远眺,可见白石凤凰山、中雁等景区;俯瞰山脚,乐清及永嘉等地的村庄、道路、河网、田野等清晰可见。

眼下正是登高好时候,不妨去茗山山尖,一览乐清山海色。

虹桥白龙山渐染红颜

时至四月,白龙山的春天越发俊俏,白龙山的杜鹃也渐渐开始偷偷展露它们的秀颜,在春寒料峭后显得更加多彩缤纷。

白龙山杜鹃花基地于年栽种了上万株杜鹃花苗,每年这时节,这里的杜鹃花就会竞相开放,将山峰染红一片,壮观的嫣红“地毯”铺天盖地,置身于花海之中,仿佛被赤红浪潮淹没。

雁荡山龙湫背茶香漫山

白龙山海拔716米,系括苍山余脉,横亘乐清市境中部,西邻淡溪水库、龙潭水库,东北接壤著名景区雁荡山山麓。白龙山城郊森林公园地理位置独特,气候适合杜鹃花生长,因此成为了野生杜鹃花的天堂。

大龙湫作为乐清境内最具知名度的瀑布之一,从古至今惹无数文人墨客笔墨书之,其中袁枚一首《大龙湫之瀑》写道,“龙湫山高势绝天,一条瀑走兜罗绵。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尽显大龙湫的壮观景象。但大部分人却只知龙湫,不知龙湫背。

上了山背,就似乎脱离了雁荡原本游玩所见的奇峰异石景观,给人带来全然不同的观感,风光壮丽又不失清秀。

龙湫背上共有茶园百余亩,大部分是上世纪60年代种植的老茶树,产量不高,但所产雁荡毛峰为品类内的佳品。如今正是采茶时节,茶香相伴,这番踏青能让你有不同的感受,也来遇见不一样的雁荡山!

大荆红叶园漫山红枫

大荆镇桐阳村红叶园的红叶已如霞般绚烂。园内有精品红枫、黄金枫、日本红枫、三季红枫及红小袖等多种枫树品种,除了主打的红枫,如石楠、碧桃、红花_木等红色花卉及园艺景观树遍植道路两侧。

沿着廊桥一路向外走,清澈湖水和精致廊桥,都为红叶园增色不少。行走其上,颇有一种走在画中的意蕴。右手执红,左手傍水,普通的长袖仿佛也在此时化成了衣袂,随风翩然。

温馨提示

游客出行请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密切关注最新疫情防控政策,了解景区限流、预约、错峰要求,合理规划行程。在出行中要做好自我防护,保持安全距离,积极主动配合测温、查验温州防疫码、信息登记等疫情防控措施,不扎堆、不拥挤、少聚集。

回忆古道位置!

经过近一年探访、写作和编辑,《温州古道·乐清篇》日前由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发行。乐清古道历史悠久,虽因岁月的流逝而多有荒废,掩埋在杂草乱木之下,但不少至今还发挥着沟通往来的作用。本书以林业部门普查资料为基础,选取乐清有代表性的27条主要古道,以游记、照片以及指示图的形式,详尽描述了古道的自然环境、森林景观、历史古迹和流传的人与事。近年来,乐清市民探访自然的兴趣不断加深,了解这些古道,不但可以增加对本土自然山川的知识,又可以触摸到很多鲜为人知的人文和历史。

乐清的古道源远流长,唐开元年间,已有驿道由县城越山谷入密溪,过白石至象浦,自北宋始,温台驿道北自盘山岭入县境,南经象浦岭渡江至温州府城。明永乐年间,乐清驿道分3路35铺,共长340里。至清光绪年间,驿道分2路,共长322里。

古代民间的交通道路以温台驿道为主干,分岔路通往各都、图、里,经过宋、元、明、清、民国几个时期的发展,到民国后期形成了以乐成、虹桥、芙蓉、大荆、柳市、北白象等为枢纽的道路网络,一般路宽1.2米至1.5米,路面铺石,在岭头或郊野建有路亭,过溪常筑碇步。东风驿路马蹄香,晓起行春到夕阳。千百年来,不少文人墨客为这些古道写下了诗篇或文章,更有不知多少的贩夫走卒和乡贤先哲在古道上留下了足迹。这些散落在乐清大地上,跨越时空、运往行来的古道,无不浓缩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

据乐清市林业部门的普查,乐清现有47条古道,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并且有一定历史文化背景和开发价值的古道,总长约191米,其中有官道(驿道)10条,栈道1条,民间通道36条。

《温州古道·乐清篇》选取了乐清有代表性的27条主要古道,以游记、照片以及指示图的形式,详尽地描述了古道的自然环境、森林景观、历史古迹和流传的人与事,有“东瓯王国”国道之称的盘山古道,屐痕犹在白云中的谢公岭古道,饱经风霜的“浙闽通衢”白箬岭古道,霜枫红似锦的四十九盘岭古道,凿于悬崖绝壁上的发祥岭铁生桥栈道,还有承载着古时永嘉和乐清贸易往来的小西门—桐岭顶古道、岭窟古道。

这些静卧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古道,在更迭的流年中,散发着古朴的韵味,飘荡着往昔的情怀,令人咏叹不己。穿梭于这些古道之间,不仅可以欣赏自然赐予的美景,还可以感受、探寻其中的人文和历史。绵绵古道经历了岁月的淘洗,虽模糊了原初风貌,但也唤起了人们对古道的珍惜之情,探索保护的责任感,作为一笔难得的文化遗产,根植在这片土地上的古道文明依然启示着今天和未来。

白箬岭古道

位于雁荡山东谷口外,南北走向,北起于大荆镇的白箬村,南止于雁荡镇选坑村,距大荆镇约4.4公里。山岭全长约1500米,最高处海拔高度157米,南北各八百余级,石块路面,石级宽3米,盘曲18弯,平坦可行,旧时适宜于肩舆和车马过岭。此古道属雁荡山百岗尖东伸之山岭,历史悠久,相传在东晋时岭路已通。

? 包山岭古道

位于乐清城东,全长5.2公里,宽约1.2米,最高海拔约402米,起点从城东街道的上叶村开始,到包山村后,出现两条分叉,一条向左,登上包山岭头,可往乐成街道的水飞坑、八金田、十八玍等村。此古道是城东与乐成街道的分水岭和交界点,近年成为驴友穿越的首选。

发祥岭古道

在芙蓉镇西边,距芙蓉街十公里,位于上岙垟村、巨坑庵村之间,又名长石岭、长蛇岭,是从永嘉县的鹤盛、东皋、港头、西坑、鲤溪等地到芙蓉街赶集的必经之路,也是芙蓉镇群众去永嘉贩运山货的必经之路,属“永乐大道”之一。全长4公里,自岭脚路廊算起,有300米沿溪平路,1500米石级路,94米栈道,2000米半坡路,路宽1.3米到1.5米,最宽处1.7米。其中有路廊两座,小佛龛一座,栈道一条,石拱桥一座。

岗浪堂古道

由郭路始,经贾岙、万冬坑、黄良到上叶村止,全长2.53公里,南北走向。据考证,最初形成应该不会晚于晋朝。其隆起部分,即岗浪堂岭嵴的海拔375米。古道起止为大界—郭路—上贾岙—下贾岙—万(茅)东(冬)坑—黄良—上叶,前五个村行政区划属石帆街道,后二个村属城东街道。这条古道,混凝土台阶已完全覆盖原先的卵石路面。

郭路古道

位于石帆街道西隅,属于温台古驿道中的一段,是虹桥平原进入龙门山区的主要通道,起于郭路村,经外岙(黄坦),止于万东坑村,东北至西南走向。郭路村内的古道早已在旧村改造中被毁,难以寻找遗痕,不过村内南山坳里仍有一段古道掩埋在绿树丛中,长约2000米,道宽1米多,岭高仅百米。

? 乐杭古道乐清段

古代乐成通往省城杭州的最近通道,全长约300公里,乐清境内部分长约20多公里,始于乐清旧县衙(即人武部所在地)门口,沿银溪过蜈蚣桥、水碓岭脚上山,穿过灵山风景区,止于永乐交界处的枫树湾。具体路线为:乐清旧县衙—东堡城(古乐成北城门)—蜈蚣桥—水碓岭脚—十八玍村—马龙头村—仰根村—章山村—黄坦洞背—松罗村东村口—玛瑙村—枫树湾。西北走向,乐清段道宽在1.2—1.5米之间,最高处为黄坦洞背,海拔约600多米。经古道从乐清到杭州,需要走十多天,乐清段约需走上一天。据考证,此古道至迟于公元十二世纪即南宋前就已建成。

? 乐秦古道

古时乐成到秦垟的主干道,起始于乐清市乐成街道金溪村,止于城北街道秦垟村,全长约5公里。经此古道,向西可往下坭、白石。起点是西溪汇头城隍庙旧址附近的山岭,当地人称隐龙庙岭。走上几十百步台阶,右侧有民居模样的房子,便是隐龙庙。过了隐龙庙岭,便是茅坪岭。古道是以块石为主要构筑材料,宽约1.2米,有的路段还筑有驳坎和护墙。

?岭窟古道

位于永嘉与乐清交界,即虹桥的最西端与花坦的东边接壤处,全长约2.56公里,东西走向,宽1,2米,属民间古道。道路由块石砌成,起于淡溪埭头村,经岩上唱,终于永嘉岭窟,太平岭至岭窟是花坦通往乐清的延伸古道,可见岩上唱、岭窟古道也建于明代,为永乐主要的古道。据说最初是盐道,可通达江西玉山。岭窟古道沿途风景奇秀,古迹传说众多。

马鞍岭古道

又名石城岭,是雁荡山腹地灵岩、大龙湫二大景区的分水岭,位于雁荡山石城嶂向南延伸的山脊两侧。旧时,马鞍岭以东称雁荡山的东内谷,以西则称西内谷。从东往西行,岭的起点是雁荡镇上灵岩村,终点为能仁村三官堂自然村,岭长1700米,海拔高度335米,相对高程160米,路宽2米,为块石路面,石级规整。此古道最早见诸文字是在南宋时袁采的《雁山图序》中,是温台驿道的一部分。

马家岭古道

古称北岭,俗称大岭,起止于雁荡灵峰与仙溪南閤之间,古时从南閤至雁荡的民间通道。全长4.2公里,呈东南—西北走向,路宽1.5至1.8米,块石构筑,岭头海拔365米,为沿路最高点。沿岭路从灵峰经雁荡林场真济林区、横官路村抵南閤,沿途有观音洞(合掌峰)、北斗洞、将军洞、五马回槽、真际桂花林、真际寺、南北坑、南閤牌楼群等诸多景观和人文古迹。

南溪坑岭古道

位于乐清岭底与永嘉花坦乡交界处,起于岭底岩田村,途经马车鸟村,止于永嘉水岩村,全长3.86公里,宽1.5米,呈东西走向,最高处海拨429.4米。永嘉通向浙南商贸重镇芙蓉、虹桥的必经之地。1989年12月,因泽基通往花坦的水泥公路建成通车,这条重要古道,已被现代公路切成一段一段,渐渐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南阳岭古道

位于104国道乐清市龙泽岭南侧、虹桥镇东部的南屏山上,南北走向,北起南村的南屏寺边,南止大崧村平盘山脚,最高处海拔350多米,全长2.3公里,是过去虹桥周边山村和南岳、蒲岐沿海村落的互相往来的重要交通要道。因整条古道位于古南阳村境内,故名。

盘山古道

也叫盘山岭,横亘于大荆镇盘黄村与温岭市大溪镇陈洋村之间,东北至西南走向。岭背海拔450米,全长3300米,其中乐清境内1370米,路面由石头铺筑而成,宽约2米,最宽处有3米。经考证,此古道在唐宋时期就已贯通,是古代台州、温州间的门户,也是古代往来闽浙的官道、商道,更是一条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古道,徐霞客来雁荡山就是从这里经过。

四十九盘岭

又名丹芳岭,位于芙蓉东岙村东北首,古时是从芙蓉入雁荡的必经之路。南起东岙水电站,北至能仁寺,全长2.4公里,块石路面,宽约3米,岭背海拔311米,岭虽不高,但盘旋曲折,行走费力。清代袁枚在《过四十九盘才到雁山》一诗中写道:“四十九盘岭,盘盘欲上天;不教双足苦,难到万峰巅。”传神地写出了四十九盘岭的高峻气势。

乌石岭古道

位于虹桥镇东北方,东西走向,海拔大约150米左右,岭在两山夹峙中,平缓而上,平缓而下,起于小乌石村,经大乌石村和兴宝坦村,止于清江镇清江底村,约长2公里,原为块石路面,为温台古驿道的一段。2013年,修筑了水泥公路,将其中部分古道覆盖,只留小部分1米多宽的原路。

西岭古道

位于芙蓉镇内,南北走向,南起小芙包宅村北山脚,北至雁湖上垟村前山脚,全长3.6千米,宽约1.4米,岭高300米左右。在岭头山凹处,有一分路向东约2千米,通往雁荡能仁村杨树坑自然村,是雁湖双坑、上马石、上垟等地与能仁、小芙片区这三地互通的民间交通要道。也是芙蓉小芙与雁湖的分界岭。

象浦古道

俗称“象浦岭”或“东岙岭”, 坐落于中雁荡山景区内,西起北白象镇乐东村的东岙岭脚,东至白石镇大岙村的隧道口,东西走向,全长1.8公里,最高处“岭头”海拔232米。古道虽不长,由于山势颇陡。古道用天然的石块铺成,错落有致。兴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最早是驿道,是永嘉郡传递官府文书、传输军事物资的重要通道。

小西门—桐岭顶古道

是古时乐清、永嘉两地的重要通道之一,起于小西门(一名肃清门)凤凰路口,经茅坪、秦垟、龙台头、山峰垟,止于乐清与永嘉交界的桐岭顶,再经桐岭向西通往永嘉县平坑、上塘。全长约15千米,平均宽度1.5米以上,基本呈东西走向,虽年代久远,完整性仍然很好,路面大部分由石块构筑。

谢公岭古道

在雁荡山主景区中,起于雁荡镇灵峰村,自西向东,止于大荆镇岭脚村,全长近1公里,宽约2米。由条石筑成,石块大小不一,路面平整。岭背海拔189米,坡度较为平缓,适合旧时肩舆和车马过岭。谢公岭属古驿道中的一段,又是雁荡山的分水岭,岭内即东内谷,岭外为东外谷。相传谢公岭建于南北朝时期,因谢灵运而得名(存疑)。

? 杏湾岭古道

位于南岳杏湾三村,东西走向,西起杏三村翻过山岭,东至里岙里一村,全长1.2公里。岭道绕山,如龙蛇盘旋,是古时杏湾通往虹桥的必经之路。古道全是乱石砌成,至上世纪80至90年代被改建成水泥步,岭道平缓宽畅,平均宽度达80公分以上。

雁湖岗岭古道

古称连宵岭,南北走向,起始于芙蓉镇雁湖社区凌云村,终止于仙溪镇龙西社区砩头村上砩头,全程约6.8公里。路面平均宽度1.2米,用石块筑成。途经雁湖社区凌云、九盘、雁荡山风景区雁湖景区、东宕、雁湖林区、雁湖岗、雁湖、砩头林场、龙溜、砩头。

瑶岙岭古道

温台古驿道重要的一段,位于虹桥镇北谣岙村,绵亘白龙山东麓,南北走向,岭长达3公里,岭宽1.5米左右,岭高海拔约350米,是虹桥镇与芙蓉镇的分界线。北宋年间,古驿道从白溪,逾筋竹岭至芙蓉,过瑶岙岭,经新市(虹桥)抵县城。岭上有保存完整的路寮、寺观、宋窑和神秘的山寨。

张庄岭古道

位于芙蓉镇南充村,起自南充,经张庄,止于湖上垟,全长4.84公里,宽1.2米,南北走向,最高处海拨600.6米。古时是张庄人与南充、湖上垟民间交通要塞,地处乐清东北部山区,北接雁荡山麓,东衔芙蓉,西连永嘉,南临淡溪,北靠雁湖,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朱苔岭古道

位于淡溪镇(原四都乡),呈东西走向,块石砌铺,路面宽1至2米,起点为丁岙村,乐清段终点为永乐交界地鸭落洞背,最终点为永嘉县陡门乡,最高处海拔645米,途径石角龙村、江岙村、东坑村,总计长7.55公里,乐清段5.44公里。

庄屋岭古道

地处雁荡山西北部,又称里岩岭,散水岩岭,起始于龙西庄屋村散水岩景点,终止于兰田村,全长2.6公里,起点处300余米的山岭较宽,约2米,但也最为陡峭,其余岭路较为狭窄,最窄处仅一人可行,山岭之间峰回路转,或向阳,或背阴,整体呈绵延上升之势。

左原岭

起始于淡溪镇左原社区垟岙村,自南向北山麓蜿蜒而上,最高处左原岭头村,海拔高度232米,从左原岭头村下来,终止于石帆街道龙门社区大界村,全长3.8公里。据考证,左原岭宋以前就是驿道,大概是永嘉山区、左原通向乐清县城的主要道路。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