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我的家乡——美丽枞阳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5 03:55:00浏览:14分类:旅游攻略

我的家乡——美丽枞阳

我的家乡——美丽枞阳

枞阳的历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

枞阳虽没有很多大都市那样的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但它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是我们枞阳人引以为豪的旅游胜地。枞阳这个千年古镇孕育出的文化、名人、圣景、物产等言之不尽,我作为枞阳人在这里略说一二。

孩提时代我住在正大街北边的凤凰山上。正大街是枞阳一条上了年纪的老街,听长辈说这里曾经是枞阳最繁华的地段。早晨和上午是老街最热闹的时候。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商铺,有杂货店、理发店、茶馆、布店、盐店等。也有“挑小挑”的,顾名思义就是挑着担子,里面装的或是一些时令果蔬,或是一些小鸡小鸭,或是针头线脑之类。来老街“挑小挑”的大多是乡下人,他们纷纷谈论着来镇上的各种见闻以及在乡下的一些趣事。摆好摊子,他们开始用枞阳方言叫卖,每一句方言在他们口中都显得那样的铿锵有力而又不失和谐。枞阳人虽没有大城市的人优雅时尚,风度翩翩,但他们勤劳、朴实、善良的品质是难能可贵、无可比拟的。

不一会儿老街上就人流如织,人们摩肩接踵,挤得水泄不通。小孩子们总会钻个空子在人群里泥鳅般的钻来钻去。以前老街有些房屋还没有拆迁,多是两层青砖小阁楼,喜欢舞文弄墨的人家会在木格窗上或是门楼上雕龙画凤,上盖青砖小瓦,还会别出心裁地布置几扇屏风。也有用红砖砌成的两三层平房。中间是用青石板铺就的清幽雅致的小路。老街的一砖一瓦,斑驳沧桑,似乎正在顽强地守护着过往的记忆,见证着这里曾经的人和事。

? 去年我去了浮山游玩,那里三面环水,空气清新,人称“山浮水面水浮山”,有海上蓬莱的美誉,可见其景色之优美。浮山既是千年佛教圣地,又是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它还是文化名山,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近五百块珍贵无比的摩崖石刻,上起唐宋,下至民国,书法纷呈。有的清癯严谨,有的丰韵饱满;有的端庄秀丽,有的龙飞凤舞。那里还有著名景区如来峰、玉女峰、玄元峰、八戒朝圣石、龙女洞、倚天岩、桃花涧等,令游客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 枞阳也是个名人之乡,一直以来名人辈出。如方苞、朱光潜、左光斗等。方苞被称为铜城派的鼻祖,他开创了“义法”说,提倡“道”、“文”统一。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东林名臣左光斗拥有“铁骨御史”的称号,他不畏权强,疏列魏忠贤32条当斩之罪后在狱中被摧残致死,年仅51岁。

? 枞阳的特产也是数不胜数,例如家喻户晓的项铺生腐、汤沟茶干、杨湾挂面、白荡湖大闸蟹等。

? 古老的枞阳,辉煌灿烂;明日的枞阳,一定会前程似锦!

枞阳黄公山属于哪个镇

雨坛镇

黄公山位于铜陵市枞阳县雨坛镇,期待公共媒体宣传@生态环境部 ,于2022年04月25日上线,由海角天涯xJX0上传雨坛镇

枞阳县雨坛镇黄公山项目征迁安置点土地平整多余土石方雨坛镇

在雨坛镇黄公山生态修复问题整改现场,刘亚东详细了解整改进展情况,叮嘱相关部门对省反馈交办问题,要逐项研究、认真核查,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枞阳县雨坛镇黄公山项目征迁安置点土地平整多余土石方公开拍卖。标的位于雨坛镇新塘村,土石方量共计 59041.1 m_,其中表面腐殖土及根植土层7560 m_,粉质粘土层夹碎...1. “铜陵市枞阳县雨坛镇新塘村黄公山,边坡基本稳定、无水土流失”与事实不符,且山体未自然复绿; 2. 黄公山矿石采矿权投放后,造成严重的噪音、空气污染,对水库蓄水...您好,枞阳黄公山属于枞阳县枞阳镇,枞阳镇位于枞阳县东部,距县城约20公里,东临江苏省宜兴市安徽省上行山茶叶有限公司,座落在枞阳县枞阳镇小缸窑居委会,基地建在枞阳县雨坛乡黄公山上,菜籽湖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良好安徽省上行山茶叶有限公司,座落在枞阳县枞阳镇小缸窑居委会,基地建在枞阳县雨坛乡黄公山上,菜籽湖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良好...全文枞阳黄公山属于枞阳县大湾镇。枞阳黄公山位于枞阳县大湾镇,是一个具有历枞阳黄公山属于枞阳县黄公镇枞阳黄公山属于枞阳县白城镇。白城镇位于枞阳县东部,距枞阳县城仅8公里,距安徽省合肥市仅90公里。该镇由白城村和大河村两个村组成,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3270人,其中白城村人口1585人,大河村人口1685人。镇内有枞阳黄公山、白城寺安徽省上行山茶叶有限公司,座落在枞阳县枞阳镇小缸窑居委会,基地建在枞阳县雨坛乡黄公山上,菜籽湖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良好黄公山归属地

雨坛镇

铜陵市枞阳县

枞阳固山镇介绍

枞阳县辖13个镇、9个乡:枞阳镇、Ou山镇、汤沟镇、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横埠镇、项铺镇、钱桥镇、麒麟镇、义津镇、浮山镇、官埠桥镇、铁铜乡、凤仪乡、长沙乡、钱铺乡、金社乡、白梅乡、白湖乡、会宫乡、雨坛乡。

一:历史名镇—枞阳镇 地处长江下游北岸,位于县境西南,东连石矶镇,南邻桐城鲟鱼镇,西依安庆市郊,北与官埠桥镇接壤,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37.58平方公里,辖8个村、9个居委会,2002年末总人口达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万人。全镇拥有耕地1.5万亩,山场面积1.2万亩,旱地水田肥沃,湖叉河网交错,农业资源丰富。县城区域面积6.2平方公里,并不断向周边延伸、扩大。城内有以渡江路、湖滨路、正大街、金山大道等40多条水泥路面为主的总长近10公里的主次干道彼此相连四通八达,道路两旁楼房林立,绿树成荫,城区山水相依,环境优美,清新怡人。新建的通宜路两侧开发工程按照高标准、严规划建设,有投资近4000万元的玉龙花园等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镇境文物古迹有:汉武帝射蛟台,落箭墩,枞阳县令陶侃洗墨池、惜阴亭,宋黄山谷读书处的达观亭,明清桐城文派的先导方以智的还庵和钱田间的北山楼,有三国吕蒙扎寨的幕旗山,元末陈友谅的“枞阳水寨”等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望龙庵和1949年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指挥部旧址,旧时“桐城八景”之一的“枞川夜雨”亦在境内。

二:商贸重镇—汤沟镇 古镇汤沟始建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古桐城“四大名镇”之一,是著名“桐城派”大师刘大魁的故乡,是枞阳县东部重要的小商品和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域面积65.4平方公里,6.2万人口,现有32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耕地面积3.2万亩,为县内第一大镇。南依长江黄金水道和下北线公路,北靠铜安公路,汤谋公路穿境而过,东接铜陵市,南与池州市隔江相望,水陆交通便捷,地域环境优越。 汤沟镇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在清代,方苞、刘大魁、姚鼐先后收徒讲学于此,李鸿章族弟李秀岩曾在此开设同兴福钱庄,发行钞票、开办存款、放款和汇兑现业务,“丹霖夜雨、赖子回帆、琵琶积雪、鲟鱼落雁、三官晓种、断桥渔火、莲塘秋月、木村夕照”八大景观闻名遐迩。民国27年(1938年),日寇侵华,汤沟成为沦陷区。抗战胜利后,桐城县在此设桐东办事处,建国初期,曾为湖东县治,后因1954年洪水泛滥,长江决堤,镇域被淹,县城移址到枞阳,此后汤沟一直成为区镇机关所在地。1985年,县政府规划该镇为“汤沟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东部地区贸易中心和物资集散地。”1999年被批准为中心建制镇。汤沟镇,始建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老桐城“四大名镇”之一,也是枞阳县沿江地区重要的小商品和农副产品集散地。自古商贾云集,商品贸易直接辐射周边6个乡镇方圆5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南依长江黄金水道,北接铜安公路,汤谋路穿境而过,与池州、铜陵隔江相望。镇域面积65.4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人口6.2万,为枞阳第一大镇。该镇曾为湖东县治。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中心建制镇。镇文化教育源远流长,是“桐城派”大师刘大_的故乡,刘大_、姚鼐、刘开曾先后收徒讲学于此,史炳荣创办丰乐书院于汤家沟。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拥有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镇文化教育源远流长,是“桐城派”大师刘大_的故乡,刘大_、姚鼐、刘开曾先后收徒讲学于此,史炳荣创办丰乐书院于汤家沟。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现全镇已有1所完中4级初级中学,22所完全小学,13所公办和私立幼儿园,1所县第二人民医院和21所乡村卫生诊所,1所影剧院,拥有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三:东方明珠—横埠镇 横埠镇地处枞阳县东部,位于长江北岸,全镇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51.9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其中镇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1.12万人。是近年来在全省“两点一线”格局中迅速崛起的一座发展快、功能全、潜力大的新型“农民城”,相继被省政府确定为“中心镇”和“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年8月,又被列入全省首批19个重点中心建制镇之一。 该镇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明代铁骨御史、水利专家左光斗,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将军均诞生于此。 横埠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交通极为便捷,合(肥)铜(陵)、铜(陵)安(庆)经及合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长江黄金水道近在咫尺。 镇内基础设施齐全,投资环境良好。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水、电、路、邮电、通讯、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市场活跃繁荣。该镇特产资源丰富,个私经济发展迅猛,投资政策极其优惠,吸引了从多商贾来此安家置业。 该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2年,全镇财政收入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00万元,1997年,通过上级“小康镇”验收,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县之首。全镇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东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镇党委被中共安庆市委授予“六个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

四:铜陵桥北—老洲镇 老洲镇位于枞阳县东部,东与无为县接壤,南与铜陵长江公路大桥相连,北与普济圩农场毗邻。合铜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濒临长江黄金水道,水陆交通便捷。镇域面积52平方公里,总人口4.24万人下辖18个行政村.本镇盛产棉花、水稻、油菜、山药等农副产品,系全县重要的优质棉花、双低油生产基地。1999年底随着镇政府搬迁至桥头新镇,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新集镇镇区面积达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0人。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增加投入,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乡镇企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集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2001年底,总投入1150万元的世行加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全面完工,示范区实现了“土地田园化,灌溉自动化,林路网络化,耕作机械化”。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集镇建设为核心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皖江毛发厂、成林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个私大户落户开发区,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五:水产大镇—陈瑶湖镇 陈瑶湖镇前襟长江,后倚三官山,因怀抱2.8万亩的陈瑶湖而得名。穿越境内的合(肥)铜(陵)公路、铜(陵)潜(山)公路和庐(江)铜(陵)高速公路,将陈瑶湖镇与省会合肥、文化名城安庆、古铜都铜陵以及风光迤逦的九华山、黄山连成一线。全镇辖27个村,4.8万人口,3.6万亩耕地,3.5万亩可养水面,0.3万亩山场,2亿立方米石灰石储量。湖光山色,风景宜人,古人曾命名“四顾渔灯”、“平湖落雁”、“牛山牧笛”等十景。 陈瑶湖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1940年2月,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建立了以陈瑶湖镇为中心的桐东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桐庐县委书记鲁生和桐怀潜中心县委书记胡继亭的热血洒在了陈瑶湖。陈瑶湖镇现存革命文物有鲁生烈士墓和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家祠堂。陈瑶湖镇还是东乡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清道光年间铲除九华山恶僧的三十六名教近半数出自陈瑶湖镇。

六:西北明珠—麒麟镇 麒麟古镇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岱鳌山的灵气,菜子湖的润泽,地处枞阳、桐城、庐江三县(市)交会处的的区位优势,名播全国的“三、六、九”集市,使得天独厚,愈显勃发生机。一九九二年撤区建镇,辖十八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人口4万多人。省级枞桐公路通过镇区,麒麟自然成为枞阳县西北“第一门户”。 麒麟儿女励精图治,用聪明和智慧创造了许多辉煌.丰厚的人文资源。绵延数十里的岱鳌山,树木葱笼,植被繁茂,山上有“石**”、“公狮子”、“母狮子”、“香菇坟”、三贞庵等景点,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就出生在岱鳌山下的岱鳌村。这里是踏青旅游的好去处。蜿蜒流过的菜子湖,水产丰富,土质肥沃,湖中盛产鲤鱼、鲫鱼、鲢鱼、甲鱼、螃蟹、青虾等三十多种水产品。这里又是休闲垂钓的好地方。得岱鳌山之灵气,荫老枞阳之文风,麒麟教育事业硕果累累。初中升学率连年名列全县前茅,骄人成绩,罕有其匹。恢复高考制度的二十五年来,出生于麒麟的硕士、博士生有五十余人,他们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生只要中国籍,拒领美国总统奖”的哈佛女孩王渊,其父就是麒麟镇高塥村人。

七:周潭镇 周潭镇位于枞阳县东部边陲,座落在大别山余脉三公山下,与铜陵、无为接壤。全镇5万亩山场已全部绿化,有效地挡风防尘,调节了气候,净化了环境。 另外27000亩的枫沙湖就在山脚下,景色宜人,同时,这里名胜古迹甚多,其中望华庵、庙潭、桃花岭、龙头、载帽石、独脚鹰、仙人插掌、照天烛被称为东园八景;有观音庵、三圣庵、龙王庙等6处寺庙;有八角亭、汤家墩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小鬼下油锅、仙女散花、乌龟追鳖等30余处的民间传说;有戴安澜将军的读书处及周大璋的教学处等,特别是“中国森林生态网络枞阳县大山示范点”就位于本镇。该地已建设成为鸟语花香、溪水潺潺、硕果累累、四季长青的生态村。

枞阳骑电瓶车去雨坛要多久

国家规定48V两轮电瓶车的速度限制在1小时25公里以内。这是在充聚电的情况下。如果拔掉限速器,可达到1小时30多公里,如果加大电瓶的伏数,还可更快。

从小孤山到枞阳雨坛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161.3公里

起点:宿松县小孤山风景区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3.0公里,左转进入沿河路

2.沿沿河路行驶150米,右前方转弯

3.行驶10米,直行进入马湖路

4.沿马湖路行驶500米,过左侧的房产大楼约110米后,左转进入龙城大道

5.沿龙城大道行驶430米,稍向右转进入狄公路

6.沿狄公路行驶6.9公里,左前方转弯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96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彭湖高速公路

8.沿彭湖高速公路行驶35.4公里,稍向右转进入香隅枢纽

9.沿香隅枢纽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济广高速公路

10.沿济广高速公路行驶3.0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11.沿匝道行驶1.4公里,右前方转弯

12.行驶1.4公里,左转进入S327

13.沿S327行驶14.9公里,稍向左转

14.行驶3.7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G206

15.沿G206行驶8.0公里,朝安东高速/安庆/景德镇/皖高速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6.沿匝道行驶890米,直行进入济广高速公路

17.沿济广高速公路行驶39.2公里,在安庆/振风大道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8.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振风大道

19.沿振风大道行驶210米,右转进入龙眠山南路

20.沿龙眠山南路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龙眠山北路

21.沿龙眠山北路行驶1.4公里,右转进入中山大道

22.沿中山大道行驶3.0公里,左转进入S228

23.沿S228行驶18.1公里,稍向右转进入S320

24.沿S320行驶1.8公里,左转

25.行驶12.0公里,稍向右转

26.行驶1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枞阳县雨坛派出所

枞阳县旅游景点介绍

枞阳县旅游景点介绍

周末大家都去哪里玩呢?接下来我为你带来枞阳县旅游景点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枞阳汉武文化生态园景区

位于长江北岸的枞阳县城,是皖江城市集群的核心区域,由旗山、莲花湖、黄镇图书馆、烈士陵园等景区景点组成,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旗山,又名幕旗山。南临长江,遥望九华,东接羹脍寨湖,北距浮山风景名胜区30公里。旗山扼长江险要,览江渚胜景,西周为宗子国所在地,战国时期即为长江水道著名关津、商贸重地。据史料载,秦始皇南巡曾游经此地观“籍柯”。汉武帝元封五年行南巡狩,亲射蛟江上,薄此而出,并作《盛唐枞阳之歌》,同年置枞阳县。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曾在旗山南麓筑城驻防,抵抗曹操80万大军下江南。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旗山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重要起渡点之一。

莲花湖,亦称莲花池。据《安庆府志》记载,莲花池是清代康熙年间侍郎、清代大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的方苞的祖业。从明代中后期开始,方苞家族“桂林方氏”在中国文化界迅速崛起,人才辈出,代表人物有方学渐、方以智、方苞、方东美等近百位文化名人,形成了中国最有特色的文化巨族,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

黄镇图书馆景点位于旗山主景区北侧,收集收藏陈列了枞阳历代名人资料。

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点坐落于幕旗山西麓,这里长眠着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突出了枞阳历史发展脉络和历史文化成就,一山一水刚柔相济,山的特色,水的亮点优势互补,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山水城市风貌,勾勒打造出“山水印象,人文枞阳”的景区品牌。主要体现汉武文化及生态旅游元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着力打造自然风景、娱乐休闲、文化活动、休闲度假、红色旅游5大功能区,融休闲、娱乐、商业、游玩、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

白云崖

在距浮山十公里的七家山中,枞阳县白梅乡境内,与浮渡山隔水相望。该山奇峻,有“小黄山”、“亚浮山”之称。据《传灯录》载:宋高僧守端住山白云寺,以白云山西岩为内院,为白云寺所有,故以“白云”名之。

白云崖有八岩、三洞、十一奇峰、八怪石、二泉、二池,古有五庵、二寺,今白云岩寺尚存。

天隐岩,俗名燕子岩,在山巅石丛之中,又名一线天,抬头可见日月天光。

蛾眉岩,在青障峰之半,壁削万仞,深广半里,中横一坼。明末吴差强疏凿,工部主事吴道新隐居于此,两石仁交复前后,云气出没其间,阮自华题刻“函云洞”,赵凡夫题曰“函云关”。函云之左有长廊石壁数十丈,谓之“撒手廊”,险峻之处有石台,黄道周曾登其上,为吴道新题“一叶翔真羽”五字,吴道新有文记其事。函云后有月龛、鹤仙等古迹,还有吕纯阳(洞宾)拔剑窦、钓台石、四顾洞、青藤洞等。函云之顶有抱龙洞。

雪浪岩,又名廊岩,与浮山雪浪岩相似。墓岩在雪浪岩之左。

楼子岩,在雪浪岩左的西岩顶上。

东岩,在山前之半山,大如浮山金谷,宋高僧白云演禅师曾建庵于此,元西藏和尚了悟曾住持其间。明万历年间为雷火所毁。

白云岩,在东岩之西,故又名西岩,其穴间大小超过浮山会圣岩。它为白云岩洞之首,岩前有木楼,楼后为大士阁,宋高僧义青禅师住持浮山大华严寺时,以此岩为方丈室,今岩巅有宋刻,曰“青华严方丈”。宋白云端、白云演二禅师(师徒),元了悟禅师,都曾住持该寺,禅扬佛法,其佛教源流归属浮山。传说宋元丰中,有青鸟数千,衔泥塑筑观音像一尊于其洞中,像成以后,留一雌鸟,在龛后筑巢,每春则一雄鸟从浮山飞来,育二小鸟而去。“白云青鸟”为老桐城八景之一。刘大_在《浮山记》中记道:“山中有青鸟,其声百啭,独时时往来于白云、金谷之间,他山未之见也。”今浮山、白云千百年来青鸟依然如故,堪称一奇。白云岩内还有一神泉,出自洞壁隙缝间,其水如丝,涓涓细流,四时不竭,清洌异常,每日可供百人饮用,其名为“一滴泉”。此外,岩内还有一奇,细观洞壁石纹,西部如龙鳞片片,东部则似虎毛斑斑,真是龙盘虎踞之地。

七家山奇峰林立,怪石罗列。著名的双尖峰,如镂管写天;铁障峰,高耸色紫;铁船峰,酷肖舟艇;绛霄峰,似排牙列戟;老人峰,如着古衣冠的道者策杖而行;火焰峰,似火炬燃空;还有金轮峰、佛髻峰、天鹅峰、宝鼎峰、抱龙峰等,各具神韵。怪石有钓石(又称姜太公)、兔石、驼石、偶来石、孤坐石、白虎石、神鼠过天桥、金龟攀壁等。

白云崖范围十多公里,其中主景区2.2平方公里已规划浮山风景名胜区内,为一级保护区,并安排一日游。

白云青鸟

白云崖位于我县白梅乡境内,距县城40余公里,历史上曾为白云演禅师道场而得名。宋建为寺庙,寺内可容千人,故又名白云寺。南朝以来就成为佛教胜地。山中奇岩怪石,举目皆是,山上奇峰,无不引人入胜。更有羽毛华丽叫声动听的“白云青鸟”,为古桐城八景之一。

来白云岩的游客,大多是因“白云青鸟”景观慕名而来。青鸟,是一种浑身青碧的`鸟。白云青鸟是旧桐城八景之一,桐城文派三祖之一的刘大_在《浮山记》中这样写道:“山中有青鸟,其声百啭,独时时往来于白云、金谷之间,他山未之见也”。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民间将她作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据说,看见青鸟的人就能遇上好运。旧时,大量青鸟它筑巢于白云岩穴内,它们生活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每天沐浴而歌,伴云而飞。可是,青鸟来去无踪,一般人难见其真容,有道是“白云好寻,青鸟难觅”,它常常在我们的寻寻觅觅中,像消逝在林间的风一样,不见了影踪。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青鸟,它是否在我们的期盼中带来一场美好的相遇?

七家山

七家山,又名白云崖,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城东北46公里的白梅乡境内,西距浮山风景名胜区10公里。全山周长15公里,有8岩、3洞、11峰、8怪石、2泉、2池等著名景观,堪与浮山相媲美,素有“小黄山”、“亚浮山”之称。七家山西北部山腹中,有一石屏方整、深邃奇峻的山岩,原名“西岩”。据《传灯录》载,宋高僧守端住山白云寺,以七家山西岩为内院,为白云寺所有,故以“白云”名之。白云岩,为七家山岩洞之首,高33.3米,宽50米,深16.3米。细观岩内石纹,西部如片片龙鳞,东部则似虎毛斑斑,奇趣盎然。洞壁隙缝间,涌出一泉,泉眼细小,流水如丝,涓涓不断,久旱不涸,久雨不溢,清冽异常,每日流量可供百人饮用,泉源处石壁上阴刻“一滴泉”3个篆体大字。岩前曾有木楼,楼后为大士阁,宋高僧义青禅师住持浮山大华严寺时,以此岩为方丈室,岩巅题刻“青华严方丈”5字,至今仍清晰可见。明邑绅吴道新曾兴建殿宇,名为“白云草堂”。现存寺庙建于清同治年间,前后2进,砖木结构,共有房屋10余间。1963年枞阳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南北100米、东西100米,为其保护范围。白云岩有稀世难见的一绝——青鸟。青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传信的使者,在外国被看着幸福理想的象征。生活在白云岩的青鸟为黛黑色,形似八哥,但尾长。它筑巢于岩穴内,每日清晨用泉水沐浴,傍晚在山泉傍梳洗,午夜吟唱,声音动听、清脆悦耳。青鸟频来,为白云岩增添了不少动人的情趣。“白云青鸟”曾被誉为古桐城八景之一。清刘大在《浮山记》中写道:“山中有青鸟,其声百啭,独时时往来于白云、金谷之间,他山未之见也。”

七家山,海拔390米,山高峰险,崖壑幽绝,奇景壮观,曾吸引墨客骚人来此揽胜抒怀,崖壁间现存石刻21处,其中宋刻4处,主要是历代游人赞咏山之风景的题诗、题词和题名文字,字体或楷书,或篆书,行、草、隶书兼有之,均笔力遒劲,神彩潇洒,实为难得的书法艺术遗产。山上岩峰罗列,风貌各异:双尖峰,如镂管写天;铁船峰,似舟艇启航;老人峰,如着衣冠的道者策杖而行;火焰峰,似火炬燃空;还有金轮峰、佛髻峰、天鹅峰、宝鼎峰等,神韵别具。山中奇岩怪石,举目即是,俯首可见:抱龙洞,又名青华岩,洞高四丈,宽十余丈,深达八丈,可游可居,以穹顶中缝为界,左右岩石一边赭,一边黄,一边纹理竖直,一边纹理斜平,用物敲击,一边激越,一边深沉;蛾眉岩旁函云洞,洞体不大,神奇的是,山上云雾,常起升于洞口,洞内有雾,山上有云,洞内雾消,山上云散,阮自华题刻“函云洞”,赵凡夫题曰“函云关。”函云洞左侧有长廊石壁数十丈,谓之“撒手廊”。险峻之处有石台,明书画家黄道周曾登其上,为吴道新题“一叶翔真羽”5字。函云洞后还有月龛、鹤仙、吕洞宾拔剑窦、钧鱼台、青藤洞等胜迹。安石台旁的母岩内,五小岩会聚,形态各异,形成了一岩集数岩,一洞套数洞的奇观特境。铁障峰与铁船峰间有深池,人称芥拗池,现已建成七家山水库,高峡出平湖,盈盈绿水,将山峰、灵岩映衬得分外秀美。岩壁间石刻数桢,峰峦上奇木千株,山谷间畲田一片,组成了翠碧香浓的人间幽境。明学者方学惭遍览山中胜景后,欣然写下了优美的诗篇:

石径斜穿绿,岩花半入云;望中孤鸟没,天末楚江分。

醉倚层楼月,暗来万壑曛;冁然成一啸,谁许达人闻。

白云岩寺

白云岩寺位于安徽省枞阳县七家山中,历史悠久。宋治平元年(1064年),高僧义青禅师为浮山大华严寺住持,以白云岩为方丈室,并在岩顶题“青华严方丈”,今五字依然清淅可见。后白云端、白云二禅师,元了悟禅师都曾住持该寺,弘扬佛法。文革时,寺庙毁损严重,改革后有九华山僧人住持,重修寺庙,周边游客、香客日渐增多,每月初一、十五更是佛事兴隆,但仍以正月初一、初七、十五为盛,游人香客漫山遍野,游岩已成为民间的庆贺春节的传统节目。

吴道新

吴道新,明代末官吏,诗人。吴一介孙,安徽桐城人(今枞阳钱桥乡人)。字汤日,号无斋。天启七年举人,官至工部主事。明朝灭亡后,隐居白云岩,人称无斋先生。主要著作有:《潜德居诗集》五十卷;《龙眠风雅》一卷(录诗七十五首);《桐旧集》一卷(录诗十七首);《潜德居文集》十卷;《浮山志》十卷。

白云岩记事:函云之左有长廊石壁数十丈,谓之“撒手廊”,险峻之处有石台,黄道周曾登其上,为吴道新题“一叶翔真羽”五字,吴道新有文记其事。

该旧址位于于枞阳镇正大街中段陈氏宗祠。陈氏祠堂系清代建筑,前后3进,占地面积531.2平方米,建筑面积494.5平方米。前进因街道拓宽时拆除,中后进房屋于1978年按原貌修复。总体系砖木结构,拱梁立柱穿斗,墙壁齐檐封火,屋面覆盖古瓦,翘檐飞角。门楼呈八字形,门框为方柱石,门上方刻双狮抢球。进门两边是板壁厢房,两进之间,有长方形天井。中进宽阔,厅堂竖立8根主柱,石趸高垫。上梁雕刻人物、花卉、龙虎等;天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