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七洞沟旅游景区在哪儿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4 03:33:36浏览:11分类:旅游攻略

七洞沟旅游景区在哪儿

七洞沟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七洞沟古称虎跳岩、飞泉峡,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和省级影视拍摄基地。景区位于长寿之乡、中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名县、2019中国最美县域——长宁县境内,距成贵高铁长宁站12公里,为典型丹霞峡谷地貌,森林覆盖率高达96%,桫椤群落成片,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7万个,高居四川第一,夏季气温比宜宾市区低近10度,是著名避暑胜地和天然氧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个洞崖墓群(东汉)、东汉古寺飞泉寺、千年楠木林、9D云海玻璃桥、甘泉洞和桫椤沟、洪谟沟、象鼻沟、胭脂沟等多个景点,并有大峡谷生态漂流、高空滑索和旱滑道等多个体验项目。

七洞沟处在一个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宽10余公里的台地中部。这个台地东北至泸州市合江县和重庆江津区,西南截止于宜宾市长宁县开佛镇的佛来山,绵溪河横切台地,形成绵溪河大峡谷。按照空气动力学原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台地上的冷空气,源源不断地下沉汇聚到绵溪河大峡谷内,使绵溪河大峡谷中一直保持着较低的温度,成为天然的大空调,是一个极好的避暑胜地。夏季时节,景区内温度只有20来度,极其凉爽。而景区外,则是30多近40度的高温。每到夏季避暑季节,周围的农民、古河镇的市民、乃至长宁和江安县城的人们都相约到这里纳凉避暑。

七洞沟9D云海玻璃桥横骑南屏山山脉与佛来山山脉峡谷之上,全长386米,宽3.3米,垂直落差188米,在中国西南部地区长、宽、高都名列第一,是长宁旅游大发展靓丽新画卷之一。玻璃桥采用最新9D技术,以仿真场景与感应设置模拟多种特殊效果、立体画面,将视觉、听觉、触觉和动感完美地融为一体,给游客带来惊心动魄的刺激感受。走在桥上,不仅可以俯瞰绵溪河,还可以饱览南屏山脉、佛来山脉等2座群山的英姿;晴天时,蓝天和白云的倒影铺满天桥,让人在对透明的脚下战战兢兢之余,更乐享于踏云而行的快感;而云雾天气时,玻璃桥则在雾中若隐若现,天上人间的美景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玻璃桥桥面采用12+2.28+12+2.28+12三层超白钢化夹胶玻璃组成,每平方米荷载量约为3.5KN(千牛)(约等于378公斤),每块玻璃可承受1.4吨重量,同时具有抗弯曲、耐冲击、强度高等特点。玻璃桥基础部分由-0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桩基深度约12米左右,全部商玲约2200立方,主索采用单边7根(两边共计14根)直径46mm的强力镀锌钢丝绳做为受力件,桥梁荷载量可以同时承载3000人。为确保安全,景区还在玻璃桥上增设了风速测量仪和桥面人流实时监控等设施,将每次上桥人流将控制在800人。同时,全面开展玻璃桥防锈防腐处理工作,制定了定期维护工作机制,确保安全。

星空旱滑道

旱滑道全长328米,高差188米,沿佛来山山脉盘旋而下,像一条飞腾的巨龙,美丽壮观。基础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主体滑槽用高密度花岗岩构建而成,滑道上面用阳光板全部封闭,以备阴雨天安全滑行,此滑道每天可滑行人数约为8000人,在体验惊险刺激的同时,又起到了下山代步作用,是七洞沟广受游客欢迎的游乐项目之一。

绵溪河大峡谷漂流

绵溪河大峡谷漂流河道全程3公里,有7个急滩,6个碧潭,采用无动力

漂流专用橡皮艇自助漂流。河道周边风景优美,山青水秀,丛林蔽日,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炎炎夏日仍感清爽宜人。随着河道一路往下,时而在湍急的水流中激荡而下,时而在水流平缓处悠闲戏水,让游客在漂流中,感受到夏日难得的凉爽,更得到了心理的释放。

七个洞崖墓群和时光索桥

七个洞崖墓群位于绵溪河东岸的红色砂岩峭壁上,开凿于约2000年前的东汉。过去,当地人把七个洞称为“蛮子洞”,认为是古时候蛮夷的住所,后来,经考古专家考证为东汉时期的崖墓群。崖墓的特点就是利用山崖开凿墓室,从东汉时期开始至之后的约500年间,崖墓是四川,特别是川南长江及其支流两岸地区典型的一种墓葬方式,在整个中国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七个洞崖墓群

七个洞崖墓群有大小崖洞墓共28座,错落分布在绵溪河畔的山崖上,其中7墓较集中,其余21墓分散错落分布。集中的7个墓按北斗七星的形状排列,均为长方形弧形顶墓室,内部有联通,墓门呈方形,由外到内逐层缩小。墓室、石棺和峭壁上有各种浮雕共189幅,如伏羲女娲、夫妻宴饮、飞龙、舞女、花卉、杂技、灯笼等,工艺精美,同时还有珍稀的文字题记7处,均为汉字,分二类:一为纪年,有“熹平元年”“延光元年”等;二为姓氏,有“黄是(氏)作此冢一门,?(该字不可辨认)究苦知者谓我直,不知者奴”等涉及墓主身份的多则题记,涉及“李”“黄”“赵”等姓氏,这也是宜宾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文字遗存,汉字题记以及汉族姓氏的出现,表明这些崖洞墓的主人为古代汉族人。沿着七个洞游步道往山上走大约三十米,有二十余个离地面较近的崖墓,通过台阶可以进入墓室内部。此外,附近崖壁上还有数个未完工的古崖墓,将两千年前的崖墓开凿过程完好地保留下来,在绵溪河上游几公里范围内还存在着另外几十个东汉崖墓。

七个洞崖墓群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的七个洞崖墓群是宜宾这次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历史最悠久的。在七个洞一侧,是60米长,横跨绵溪河的时光索桥,黄昏时分,崖墓和摇曳的索桥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下,千年时光也似乎在此刻停滞,别有一番韵味。

桫椤沟

桫椤沟位于绵溪河大峡谷东岸,当地群众称之为两合河。它发源于古河镇保民村,全长3公里多。因沟谷中长满了有“活化石”之称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而得名桫椤沟。桫椤沟,集中分布有几十株桫椤树,是景区桫椤分布最集中的景点。从桫椤沟往上,溪流形成一条高100多米的3级瀑布。桫椤沟景区规划建设面积5平方公里,环绕溪流瀑布建有长2公里多的观景和游览步行道,步行道和9D云海玻璃桥上山栈道相连。

象鼻沟

象鼻沟位于绵溪河大峡谷东岸,此沟长3公里。相传,在东汉时期,

象鼻沟上有一座寺庙,叫象鼻寺。寺庙里供奉有普贤菩萨。人们在晚上经常看到六牙白象这条溪沟里吸水,于是,人们就将此沟称之为象鼻沟。周洪谟在史家铺报恩寺读书时,经常在老师牟秉常先生的带领下,到象鼻寺向主持方丈学习,象鼻沟山腰修建有高空滑索。

胭脂沟

胭脂沟位于绵溪河大峡谷西岸,发源于古河镇兴隆村,全长近4公里。相传,每年七月初七,天上的七仙女都要下凡来到胭脂沟里来,惊动了诸路神仙,他们也纷纷出来迎接七仙女的到来。特别是螃蟹,这一晚溪沟里到处都是。仙女们在胭脂沟里沐浴、嬉戏。久而久之,这溪沟里的水,也浸满了仙女们身上的胭脂,溪水也发出淡淡的胭脂味道,因而得名胭脂沟。

其实,胭脂沟的溪水里有胭脂的感觉,是因为溪水中含有丰富的偏硅酸,用含有偏硅酸的溪水洗手、洗脸,就像抹了胭脂一样,因而称之为胭脂沟。胭脂沟是七条沟中溪水流量最大的一条沟。沟内有多姿多彩的瀑布群。胭脂沟汇入绵溪河处有高滩子电站。紧邻的是胭脂沱电站。

洪谟沟

洪谟沟位于绵溪河大峡谷东岸,总长3公里多,因明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国名儒周洪谟小时候在此学习过而得名。洪谟在附近报恩寺念书时见此处岩石天然形成石屋,环境又清幽雅静,十分适合读书,因此常来此处静读,后来洪谟以四川的乡试第一名的身份进入全国会试,并在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主持的殿试策论中,深得赏识,英宗本想钦点他为状元(第一名),但因为他“身材不硕”,似乎有碍大明帝国的形象,只得让他委屈一下,做了榜眼(第二名)。直至今日,时有游客带着孩子来此处读书片刻,以求得好兆头。洪谟沟现有洪谟居、进士门等景点。

周洪谟以文起家,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左侍郎、礼部尚书,后加任加封太子少保、资政大夫,谥号“文安”,为官46年,历经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5朝4帝,经历土木堡之变、京师保卫战和夺门之变;他被明宪宗朱见深称为“为国名儒”,赞扬他“贯通经史,识达天文,具忠爱之诚,启沃两京,传我文明”;晚年退休后参与创建了翠屏书院(今宜宾市一中),洪谟以儒名世,一生著述甚丰,其中“峨眉天下秀”这句享誉世界的形象口号,就来自周洪谟的《眉山天下秀》。后人争相效仿,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周洪谟这样造福桑梓的有用之人,也经常把孩子带到这里学习了解汉学知识。为了纪念这些事儿,人们就把这条沟命名为洪谟沟。沿洪谟沟溪流而上,修建了全长720米环形游览步道,沿着步道可以欣赏洪谟斋、洪谟墨、洪谟砚等天然丹霞景观和亿年前白垩纪时代的海洋遗迹。

白马沟

白马沟位于绵溪河大峡谷东岸,沟长3公里多,是明代的“为国名儒”、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周洪谟读书和在京为官省亲时,经常拴白马的地方,故名白马沟。相传,周洪谟爱骑白马,在报恩寺读书时,在经常骑白马到绵溪河大峡谷考察和研究汉文化。他骑的白马就经常拴在这里。

周洪谟是一个非常爱家的孩子,明朝正统十年(1445年)在他26岁时殿试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以后,经常回家看望妻子。为了能按时进院不迟到,又能见到妻子,他就将家乡特有竹种——绵溪河大峡谷里的硬头黄竹点化成白马,骑着白马往返于老家和京城。回家看望妻子市时,为了不被别人发现,他大多都把白马又变回硬头黄竹,放在白马沟里。

白马沟是东汉岩墓群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在红色的砂岩石壁上,高高低低分布着20多个崖墓。有些矮的崖墓,游客还可以走进洞中考察或观赏。白马沟已经修建了760米长的游览步行道,将绵溪河边的游览步行道、七个洞东汉崖墓群和连成旅游环线。白马沟旅游环线又通过时光索桥,将峡谷对岸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七洞沟大的旅游环线之一。

在白马沟山腰处,有5尊三国时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五虎上将的雕像,由于年代久远,如今雕像已经只剩下5尊石柱。

琴蛙石

在绵溪河大峡谷东岸,有一块红色砂岩,凸兀于路旁,形状如一只正在弹奏的弹琴蛙,人们把这块巨石称之为琴娃石。相传明朝时,周洪谟将一位名叫穆槐的小姑娘背过绵溪河,不想这位姑娘就此爱上周洪谟,从那以后,穆槐经常回到原地等候,希望周洪谟再次出现。而她却不知道周洪谟已经外出求学,再没出现过。为了打发枯燥的等候时光,穆槐学会了弹琴,时间如绵溪河的流水,一去不复返,穆槐也由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变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的执着和爱感动了在此炼丹的太上老君,于是太上老君将穆槐变成一只活泼可爱的弹琴蛙,永远停留在这里弹琴,等候周洪谟的到来。而今,除了冬季,每到夜晚,在琴蛙石都可以听见穆槐‘叮叮、咚咚’的弹琴声。

楠木古寺——飞泉寺

飞泉寺,位于七洞沟旅游景区绵溪河大峡谷的谷口山麓,四周被近百株百年楠木环绕,在汉代,因寺庙背后的来龙山上有一条清泉飞流而下,故名飞泉寺。飞泉寺主体全部由楠木建成,根据寺内历代石碑和长宁、江安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汉代,鼎盛于南北朝,于明清翻修,至今已有1700余年。寺中院坝内曾有一巨石,斜卧耸立,高约8米,形态似一只雄壮的犀牛遥望深邃的夜空,有僧人常常在夜间到此打坐悟禅,修行人生,所以取名“犀牛望月”,后在文革期间被毁。

飞泉寺前殿以四根巨大的石柱为主体,石柱上原本有石刻楹联,因年代久远,如今只有仔细辨认才能看到隐约的雕刻痕迹了。正殿则主要由四根直径约70CM的巨大楠木为主要支撑,除此之外,寺院其他柱、梁、檩也均为楠木所造,被称为楠木古寺。解放后,这里曾作为长宁县古河区飞泉乡政府的办公场地,这使飞泉寺逃脱了像其他寺院一样被毁的命运,从而得以完整保留至今,成为为数不多的非近代重建的寺院。文革-期间,为了保护寺内石碑不受“破四旧”破坏,乡政府和当地群众通过在石碑表面用糯米和石灰粘接一层石板的方法,将石碑掩藏起来,使之免遭破坏,在今天,人们还能清楚地看到石板粘接的痕迹。

千年楠木林

楠木为木中之王,是古代皇家专用木材,因此又有帝王木之称,七洞沟自然生长着数百株楠木,其中飞泉寺周围集中分布了近百株几百年树龄的楠木,该楠木林为中国已发现的26片正宗楠木林(小叶桢楠和黑壳楠常被误认为是楠木)中唯一分布于海拔300米以下的(海拔276米),是中国海拔分布高度最低的楠木林,而其中约十分之一是金丝楠,是四川唯一的“金丝楠”物种采种基因库,将金丝楠的树叶拿到太阳下逆光而看,可以清晰地看到金线状的叶脉,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这里的楠木曾作为神木进贡朝廷,挑起了故宫的大梁。

丹霞奇观甘泉洞

甘泉洞是丹霞地貌中罕见的的大型洞穴,洞长约200米,宽近20米,高约6米。因为它是一个常年无水的干的岩洞,当地村民称为“干岩洞”,洞内冬暖夏凉,蚊虫不生。对洞穴的形成原因,专家认为有三个:一是岩石的差异风化。在抗风化能力强的巨厚的砂岩下,沉积了抗风化能力弱的泥岩,泥岩不断风化,洞穴越来越大、越来越宽。二是河水的不断冲刷。岩洞底部与溪流的河床齐平,年年暴涨的洪水的不断冲刷,也是洞穴不断扩大。三是附近村民的人为采石。村民采石修路,打掉了洞穴中部分坚硬的岩石,扩大了洞穴容积。

古寨位于七洞沟景区飞泉寺背后的来龙山上,公路建成之前,是方圆近百平方公里台地岩上下山的必经之路。寨墙由一条长约三百米,高约四米的天然石脊组成,凹缺处用条石砌筑,寨门则是斩断石脊而成,长满青苔,残缺不全,正面有近代雕刻的菩萨像和古河区森林防火题字。古寨来历成谜,当地人均不知古寨修建朝代,古籍中也不见记载。

网红摇摆桥

网红摇摆桥位于漂流起点处。

喊泉位于桫椤沟和玻璃桥入口,包括一个30米喊泉和一个80米超高喊泉。

大峡谷高空滑索位于象鼻沟山腰处,全长近400米,高近100米,横跨绵溪河大峡谷,后续景区将继续推进高空自行车、高空蹦极、极限飞跃等项目的建设。

1、七洞沟旅游景区,七洞沟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著名避暑胜地。景区位于长寿之乡、全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名县、四川十大天府旅游名县、2019中国最美县域——长宁县境内,距离成贵高铁长宁站(距宜宾高铁西站10分钟高铁车程)约15公里,是距成贵高铁站点最近的4A级景区,因处在绵溪河大峡谷两岸,有七个洞崖墓群和七条美丽的溪沟,故而简称“七洞沟”。景区内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7000个,高居四川第一,夏季气温比宜宾市区低近10度。现有9D云海玻璃桥(全长386米,垂直落差高188米)、绵溪河生态漂流(全长3公里)、大峡谷高空滑索(长400米,高80米)、星空旱滑道(全长328米,高差188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个洞崖墓群(东汉)、时光索桥、中国海拔分布最低的楠木群、千年楠木古寺飞泉寺(东汉)、80米超高喊泉和网红桥等多个景点。

2、蜀南竹海,蜀南竹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目的地四十佳,中国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最具特色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绿色环球21”认证。蜀南竹海位于长宁县境内,幅员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45平方公里,共有八大主景区,两大序景区134处景点。由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组成,景区内共有竹子400余种,7万余亩,楠竹枝叠根连,葱绿俊秀,浩瀚壮观。蜀南竹海是世界上集中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林景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云山竹海,天上人间”。是世界罕见、中国唯一的集竹景、山水、湖泊、瀑布、古庙于一体,同时兼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的竹文化、竹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蜀南竹海的植被覆盖率达92.4%,景区内绿色怡人、空气清新,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大氧吧。更是川南地区著名的影视基地,《卧虎藏龙》、《大人物》、《大酒商》、《风云2》、《爱到春潮滚滚来》、《勇士》、浙江卫视《24小时》真人秀栏目等诸多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都将蜀南竹海作为了外景拍摄地点。

3、石海洞乡,石海洞乡位于四川南部兴文县,因该县石林、溶洞遍及17个乡,故有“石海洞乡”之誉。景区东接泸州,西通宜宾,游客一般可将蜀南竹海与石海洞乡连作一个整体,两地有公路相通,车程仅1个小时。石海洞乡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善的地区之一,地面怪石林立,如云南路南石林;地下溶洞纵横,似桂林芦笛迷宫。天下奇观集于一地,上下相映,与竹海、恐龙、崖墓并列为川南四绝。

4、李庄古镇,李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古为渔村,汉代曾设驿站,由于濒临长江,故为明清水运商贸之地。李庄古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的特点。镇上酒肆茶楼,商店林立,繁华热闹。现仍保存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两旁多为清代建筑,风火山墙高耸,雕花门窗,古色古香。院落间有幽深的小巷。临江码头,有石板阶梯层层叠叠而上,通往大街,具有浓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

5、夕佳山古民居,夕佳山位于江安县夕佳山乡境内。民居初为明末锡姓人家所建,故称“锡家山”。清乾隆时,锡家搬迁,民居卖与黄篆庵。经黄氏后代逐年整修、扩建,到清末形成规模宏大的庄园式住宅。1988年建立民俗博物馆时,改“锡家山”为“夕佳山”。民居坐南朝北,由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四合院落构成,共计房舍108间,建筑面积5400余平方米。

6、流杯池公园,流杯池公园位于宜宾市岷江东路4号,公园面积238.18亩,是四川省著名的名胜古迹公园。园内著名景点流杯池是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根据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境,利用天然石谷而建,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保存完好的宜宾古八景之一,也是现存最完好的酒文化发祥地之一。

7、五粮液旅游景区,五粮液景区依托五粮液酒厂和五粮液老窖池两块核心白酒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全国高品质白酒类工业旅游区,总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

8、南溪古街,“南溪古街”是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基础上,继承地方传统文化而形成的“特色文化街”。“南溪古街”是滨江新城的商业中心,全长948米,建设用地共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为A、B、C三个区。

9、蜀南花海,蜀南花海景区位于长宁县古河镇,距国家AAAA级景区七洞沟旅游景区4公里,景区内有3000亩花海景观和休闲娱乐。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