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色彩景物绘画技巧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0 15:45:35浏览:10分类:旅游攻略

色彩景物绘画技巧

色彩景物绘画技巧

 绘画从题材内容可划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宗教画、动物画等。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 色彩景物绘画技巧,欢迎阅读。

 色彩风景考试主要是测试美术高考生对自然景物的色彩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物体的造型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等。近几年来,我国美术院校色彩考试科目中,色彩风景出现得非常频繁,有些省份近5年甚至达到80%。色彩风景考试通常是默写的,一般色彩考试的要求包括造型准确、色彩关系准确、空间关系准确三个基本方面。只要训练得法,色彩风景画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很大的提高。

  一、临摹融汇写生

 临摹和写生都是色彩训练的必经之路,对美术高考生来说没有选择,必须练习。但如何安排分配练习时间,使临摹和写生相互融会贯通,却是很有讲究的。

 1、临摹加快学习速度

 临摹就是向优秀的作品取经,向色彩高手偷师,是学习绘画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是学习色彩的捷径。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由教师来精心挑选高考内容相关的范画,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认真学习作品的精华,加深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范画成熟的表现手法、完美的艺术处理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样的学习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加速学习的效果。

 考生临摹色彩风景可以分三步:初学色彩时通过临摹了解大致的作画步骤、空间造型和色调处理;中途可以对急需解决和掌握的个别物体或特定景色集中临摹,学会特定景物的作画方法;考前两个月选择高考可能出现主题作临摹和默写的组合练习。

 2、风景写生加深感受和理解

 色彩风景写生是训练色彩感觉、把握色彩变化规律、感受自然界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其他训练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变化无穷的复杂色彩世界是临摹所无法替代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对写生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使美术高考生有备而来。其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有系列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先易后难,培养学生用整体的眼光比较地观察自然。再次,教师要通过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美好的情感激发作画热情。教育学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才能创造性地再现自然美。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实景写生,考生才能在考试中画出色彩丰富而又和谐的高分作品。

  二、以整体带动局部

 1、整体关系优先原则

 “整体观念”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是造型、结构不准,就是上调子时死抠局部,使局部与整体脱节。画面的花、杂、乱,虚实关系处理不当,画面色调不和谐都是整体与局部处理不当的结果。作画要的是整体的最后效果,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毫无意义。忽视整体的局部将最终造成全画的失败,优先照顾整体关系的局部将为画面锦上添花。整体关系还应该特别注意色彩、形式、技法背后的风景画的意境,更多地去品味、去认识它。每一块色彩、每一个形式、每一种技法背后都有着一个鲜活的感觉,都代表着一种精神元素,都是一种生命语汇,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艺术的灵魂;掌握了它,我们就有了一种自己的、展现心灵内容的艺术“话语权”,同时也增加了自己作品得高分的几率。训练整体关系有方法和技巧可循,比如用风景照片叫学生作有取舍的构图练习、画16开小稿的色调练习等形式对训练整体关系都很有帮助。

 2、局部是整体的基石

 虽说整体重于局部,但整体要由一个个的局部组成。局部景物的生动与否直接影响画面效果。色彩风景画要学会一些局部的画法:学会画房子,一般建筑物要画出体积关系,宜用干画法,用笔肯定保留一些笔触的效果会更有块面感,还要注意早中晚不同光线和周围环境色对墙面的影响。画树木要注意种类和形状特征,枝叶茂盛的树以表现树叶为主,注意树冠的形态自然生动、明暗块面有不同层次;枯树则以表现它的主干和枝条的形状为主,尤其要注意一般枝干的明暗变化都是上暗下亮。画水面时注意 “水天一色”是水乡风景画中的一大特色,指水面反射了天空之色。而水面除了反射天空之色外,便是其水的固有色,只有靠近色彩,景物的倒影才会有其景物的颜色影响;水中的倒影在画面表现为色彩和明暗对比弱,静水的表现技巧常常先用垂直笔法表现倒影,然后用横笔表现水纹:水纹的透视关系是近宽远狭、近长远短、近强远弱。荡漾的水可以用小碎笔法横拖出闪光的波纹。画天空时一般接近山和物体的地方亮,远离物体的地方暗。画面局部还可以增添画面整体的情调,如下面两幅画中的局部人物就使整幅画作充满了生活情趣,起到“以人点景”的作用。

  三、以应试促进发展

 1、应试是当前任务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应对眼前的美术院校招生考试是最紧迫的任务。应对考试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要合理安排考前训练。一般考前两个月之前宜组织风景写生,通过实景写生丰富自己擅长的色系,提高组织画面的能力。到了考前两个月之内应该选择水乡风情、有房子和树的田园风光、夕阳下的湖面等高考常见题材进行临摹和默写的组合强化练习。白天练习色彩,晚上安排素描课程,以达到最佳的进度。

 其次对考试时间分配心中有数。拿到考题要安排10分钟左右审题,认真思考画面的构图、色调、最终效果;构图起稿10分钟左右,确定远、中、近景的位置关系和物体的大致轮廓。铺大调子40至60分钟左右,遵循由暗到亮、由主到次、由后到前的顺序,迅速画出画面的主要调子和冷暖关系。深入塑造占考试时间的2/3左右,具体深入地表现景物的体积、空间、冷暖、主次等,使画面有精彩的局部刻画。调整阶段30分钟左右,应从全局的高度审视全画,调整与整体不协调的地方。

 再次做好考试的准备工作。准备材料要齐全充足,用自己习惯的画笔,颜料要挤满,检查水桶是否漏水等。对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带两盒颜料,其中的一盒里放教师帮学生调好的颜料,把画树、房子、水面等常见景物的常用色每种调出不同变化的四五个层次颜色,学生可以在考试时直接上相应的颜色。

 2、发展是长远目标

 考试是一时的目标,今后的发展是长远的目标。想靠考前两三个月突击考上美术院校的念头是很危险的,即使幸运地上了分数线,你的大学生涯也会非常辛苦的。所以愿考生们在平时的色彩练习中尽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为将来大学学习和从事美术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优秀作品欣赏

 以上就是我为你提供的色彩景物绘画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

虽然在古罗马时期,描绘风景的画就曾相当流行,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风景的描绘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这是由艺术家认真观察自然的态度的确立。

如果说北方画家笔下的风景奇崛、冷寂的话,那么,南方画家则钟情于充满阳光的景致。但无论是冷清、辽阔和荒芜,还是温暖、起伏和茂盛,这些都是艺术家对自身生活区域细致入微观察的结果。

其次, 是艺术家描绘户外景致的技巧到了较为成熟的地步。

达·芬奇对风景的兴趣是异乎寻常的,无论是云雾、流水、云彩抑或山石、植被、花卉等,还是近景抑或远景,都是其关注和表现的重要对象。他在《岩间圣母》中对岩石的描绘几乎到了一种无可挑剔的程度,这是与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高超的描绘技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意〕达·芬奇 《岩间圣母》 木板油画

199cm×122cm 1486年 卢浮宫藏

威尼斯画派的乔尔乔内则开启了一种诗意地描绘风景的传统。他的《暴风雨》虽然也不是典型的风景画,但画面背景上的风景委实迷人之至:云彩、雷电、鸟以及可能影响了后来的印象派的郁郁葱葱的树丛都令人有美妙的猜测、沉思和遐想,仿佛有其独立的艺术品质。

〔意〕乔尔乔内 《暴风雨》 布面油画

82cm×73cm 约1505年

同一时期的北方画家老扬·勃鲁盖尔的《伊卡洛斯的坠落》也显得饶有意味。虽然其中的主题是奥维德《变形记》中的一个故事,但只是点到为止。画家似乎有意要我们注意除伊卡洛斯之外的其他细节,包括阳光下向远处伸展过去的大海、船只、海边的建筑以及前景的人物等,因而没有了任何让人大呼小叫的可能性,重要的就无疑是让观者平静地面对画面——这难道不正是风景画所要求的吗?

〔荷兰〕老扬·勃鲁盖尔 《伊卡洛斯的坠落》

布面油画 73.5cm×112cm 1560年

布鲁塞尔皇家美术馆藏

到了丢勒的笔下,出现了大量以往从未出现过的水彩与素描风景画。其中一类是自然风景画,另一类则是想象风景画。

自然风景描绘的就是艺术家的真实所见,甚至可以辨认出具体的位置。有学者指出,这完全是和丢勒强烈的“旅行欲”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旅行有时也是其躲避瘟疫的权宜之计。

〔比利时〕亨利·利斯 《1520年在安特卫普拜访阿尔弗雷德丢勒》 布面油画

1855年 安特卫普皇家美术馆藏

想象风景顾名思义描绘的是虚构的风景。当然,有时艺术家还会突发奇想,把真实与虚构的风景对接起来,这正好反映出丢勒既是现实主义者也是理想主义者的全部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景描绘无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孕育着巨大的可能性发展,就如英国批评家罗斯金所感慨过的那样:“在马萨乔的《纳税银》中,他对高山进行了逼真的描绘。如果这位伟大的画家的生命能够得以延续的话,我们将无法想象风景画领域到底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或者一个伟大的风景画派是否会突然出现。”

〔意〕马萨乔 《纳税银》 湿壁画 255cm×598cm

1426—1427年 佛罗伦萨布兰卡契礼拜堂

但在当时的艺术价值观中,风景画依然是被轻慢的。

16世纪葡萄牙艺术家佛兰西斯科·德·霍兰德曾经提及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对风景画的鄙视态度:

佛兰德斯人的绘画只求迷惑人的眼睛。它是由装饰物、老房子、绿草地组成的,再加上一些树木、桥梁与河流等。佛兰德斯画家将之称为风景画,而且,他们会在画中零星添上一些人物。有些人喜欢诸如此类的东西。但是,这种画既无道理,亦无艺术可言,既不对称,也不合比例,既缺乏智性,又不加选择,简而言之,既不扎实,又无生气。

02

格列柯的贡献:独立风景画

西方美术史学者的一般共识是,只有到了客居西班牙的希腊画家埃尔·格列柯画出了著名的《托莱多风景》,真正独立意义上的油画风景画才随之问世。

〔西班牙〕埃尔·格列柯 《托莱多风景》 布面油画

121cm×108cm 1599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尽管细看之下,艺术家在画面上还是画了二十多个人物形象(路上和水边等),但是,他们均显得极小,不过寥寥几笔的勾勒,并非刻意突出的对象,仅仅只是无法辨明身份的人的符号而已。相形之下,风景本身则成了视觉活动中的主体。

〔西班牙〕埃尔·格列柯 《西奈山》 布面油画

41cm×47cm 1570年 克里特历史博物馆藏

17世纪就有不少这样的风景画,主要代表画家可推安尼巴尔·卡拉奇、普桑以及克劳德·洛兰等。

卡拉奇的《逃亡埃及》尽管依然与圣经新约故事有关,但是,人物身后迷人的风景与其说是等而次之的陪衬,还不如说是可以令人凝视更久的对象,在颇似全景式的画面里既有庄重典雅的城堡,也有田园牧歌的景致,从近至远,引人向往。这就是所谓的“一种新的优先顺序:风景第一,历史第二”。

〔意〕安尼巴尔·卡拉奇 《逃亡埃及》 布面油画

122cm×230cm 1603年 多利亚潘菲利美术馆

因而,美术史学者倾向于把此画看作巴洛克时期风景画的崭新风格和理想范本,而且,它确实为17世纪以来的风景画奠定了基本法则,影响了普桑以及柯赫和哈克特等人。

〔意〕尼古拉斯·普桑 《风景与波吕斐摩斯》

布面油画 149cm×197.5cm 1649年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作品,英国美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爵士甚至给予了一种无可复加的赞美:“一切都处于‘协调’中,没有一个错误的音符”“让对自然外貌的概念和知识才能服从于整体的富有诗意的情感”。

其代表作之一《示巴女王登船的海港》正是一种理想的范例。画面的前景就有明暗的区分,左侧相对趋前,略有阴影,而中间的位置上是海岸、人物和船;中景是建筑物前的人物、建筑物侧面的树丛以及将观者的视线引向远方的帆船;远景则是耀眼的太阳和波光粼粼的大海……

〔法〕克劳德·洛兰 《示巴女王登船的海港》

布面油画 149cm×194cm 1648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克劳德·洛兰总是喜欢对着自然画素描,为光留在大地上的微妙效果画过无数的速写,那些耐看的树枝和叶子、薄雾弥漫的天空以及波光粼粼的湖面等,都来自他的亲身观察,甚至连蒙眬的远景也来自他在自然中的所见。他不愿意像学院派画家那样去画画, 而是积极地寻求生动有致的语言, 升华自己看到的一切,让其变得更美。

〔法〕克劳德·洛兰 《夏甲和天使》(局部)

布面油画 1646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美国风景画家托马斯·科尔在其日记中曾经这样写道:

《示巴女王登船的海港》是我最喜欢的作品——氛围美、真实感、透光性以及水的流动感令人惊讶。

另一位美国风景画家阿舍·杜兰德则在其日记中这样记载了他在看了古代大师的作品后的印象:

首先想到的最重要的就是克劳德了……我在细看之后才会发表观点的,然而,看了这些作品,我觉得横穿大西洋已经值了。

03

写实与灵性:现实感的风景

另一种饶有特色的风景画也已悄然兴起——这就是荷兰的风景画。

以维米尔的《代尔夫特的风景》为例,艺术家描绘的就是自己的家乡,其中的各种房子均可一一对应于现实中的建筑物,也就是说,是颇为写实的,重现了三百五十多年前的古镇。

〔荷兰〕约翰内斯·维米尔 《代尔夫特的风景》

布面油画 96.5cm×115.7cm 1660—1661年

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藏

其他同时代画家的作品如雷斯达尔的《纳尔登的风景》和霍贝玛的《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也都画出了再典型不过的荷兰风景,连对那种北方特有的透光感也有一丝不苟的呈现。

〔荷兰〕雷斯达尔 《纳尔登的风景》 布面油画

1747年 马德里提森-博内弥撒博物馆藏

〔荷兰〕梅因德尔特·霍贝玛

《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 布面油画

103cm×140cm 1689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18世纪更是见证了新意盎然的风景画格局。

狄德罗就认为,美在自然,他对无羁的大海、孤寂的山峦、无人涉足的河流有独特的想法,也对胡伯特·罗贝尔风景画中的古典废墟感慨不已。

譬如, 看到那幅《深处有亮光的长廊》后,他激情洋溢地写道:

啊!多么美丽壮观的废墟! 笔法刚中有柔, 而且挥洒自如, 信心十足”“废墟在我心里唤起的想法是伟大。万物都会死亡、湮灭,一切都会过去。只有世界永在,只有时间长在。我们这个世界多么古老!我徜徉在两个永恒的时代之间。

〔法〕胡伯特·罗贝尔 《深处有亮光的长廊》

布面油画 115cm×145cm 1796年 卢浮宫藏

英国人就特别青睐和收藏那些描绘威尼斯风景的作品。于是,卡纳莱托的作品就变得极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他一丝不苟地描绘了美丽的威尼斯风景,还由于他的笔下永远有明媚的阳光,找不到任何会与英国阴郁、潮湿的天气联系在一起的迹象。

〔意〕安东尼奥·卡纳莱托

《舰船回到总督宫旁的码头》 布面油画

182cm×259cm 1727—1729年 普希金美术馆藏

其实在英国本土,风景画的创作也有独擅胜场的表现。

庚斯博罗既能娴熟地将洛可可式的柔美风景与肖像女主人的天生丽质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也能独立地展示风景本身的魅力,《萨福克风景》即是一例。

〔英〕托马斯·庚斯博罗 《萨福克风景》

布面油画 66cm×95cm 1746—1750年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

从华托的具有“游乐”意味的美好风景到使用照相暗箱描绘的各种真实风景,18世纪委实是一个令人大饱眼福的风景画时代。

〔法〕让- 安东尼·华托 《舟发西苔岛》 布面油画

129cm×194cm 1717年 卢浮宫藏

04

19世纪:成为精神共鸣

到了19 世纪,风景画进入更为异彩纷呈的纪元。首先是浪漫主义的风景观崛起后走向成熟,艺术家不再是将描绘对象变成如画的风景而已,而是要灌注想象、情感甚或寓意等。德国的艺术家尤其明显地吸纳了泛神论的思想

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是最先描绘浪漫主义精神的内在图像的风景画家之一。对于他来说,风景画仿佛就是祭坛画,而风景画的意义如同神殿,引起人们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之情。

〔德〕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橡木丛中的修道院》 布面油画

110.4cm×171cm 1808—1810年

在弗里德里希的《雪中的修道院墓地》(1810年,作品已毁于二战)里,寒冷的冬天萧瑟荒凉,光秃秃的橡树林中有一支送葬的队伍走向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墓地——哥特式的修道院废墟。

英国的风景画则呈现另一种气度。康斯太勃尔将英格兰南方乡村的风景表现得自然、清新、宁静、和谐和优美,同时又仿佛有绵绵的诗意涌现,给人特别耐看的享受。

〔英〕约翰·康斯太勃尔 《威文霍公园》 布面油画

56cm×101cm 1816年 华盛顿国家画廊藏

有趣的是,与很多画家不一样,康斯太勃尔特别不爱旅行,他的风景就是他所熟悉的英格兰乡村。事实上,在现实中,很多的风景有时看起来平平如也,康斯太勃尔的不凡之处就是善于发现其中的美,尤其是抒情的意味。他对云彩的表现精彩之至,几乎无人可以企及。

〔英〕约翰·康斯太勃尔 《干草车》

布面油画 130cm×185cm

1821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同时代另一位风景画家透纳则善于浓墨重彩地创作动荡、恢宏、充满力量感的风景画。

〔英〕威廉·透纳 《威尼斯大运河》 布面油画

91cm×122cm 1835年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他的《雨、蒸汽和速度——伟大的西部铁路》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种极富时代感的风景。疾驶的火车仿佛要从壮阔而又变幻着的背景中冲出来,而风景中具有动感的光色变化令人目眩和兴奋。在这里,色彩的交响本身就是艺术家激情喷发的最佳载体。

〔英〕威廉·透纳

《雨、蒸汽和速度——伟大的西部铁路》

布面油画 91cm×122cm 1844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其次是法国印象派的问世。19世纪中叶以后,对色彩的研究及新型管状颜料的研发,让艺术家们得以在户外尽情地捕捉光、影和色的万千变化。

譬如,从来就没有人觉得伦敦的雾中有紫红色的成分,但是,极为崇拜康斯太勃尔的莫奈却一眼就发现了。他成了一个独特的系列。

〔法〕克劳德·莫奈 《干草堆》组画 布面油画 1890—1891年

莫奈也一次次地在不同的时间采用同一角度描绘弗特伊的风景,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不少艰难日子是在这里度过的,因而记忆尤深,而且,还可能因为其挚爱的妻子后来就埋在画面上的风景之中。每一次旧地重游,莫奈的感受一定都非同寻常。

到了印象派后期,风景画可谓更直抵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了。凡·高的代表作《星夜》描绘的是日出之前,艺术家在南方普罗旺斯圣雷米住过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楼上的东窗望出去的景色。

〔荷兰〕凡·高 《星夜》 布面油画 74cm×92cm

1889年 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

人们也常常觉得《星夜》必定是凡·高主观想象出来的风景,因为画面中充满了奇特的、翻转的云彩,颇似旋涡;月亮与星星竟是黄的,属于鲜亮的暖色;一棵柏树翻卷缭绕,直插云端,看上去像是令人恐惧的黑色火舌,要吞噬掉周围的一切;村庄也非实景本身……这的确不是人们通常所见的风景画,其中有着画家在躁狂时形成的迷狂情感和虚幻、奇异的视知觉等。

正如艺术家所说过的那样:

当我有极度的需求时……我就出去画星星。

〔荷兰〕凡·高 《罗纳河上的星夜》 布面油画

72.5cm×92cm 1888年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04

20世纪:似真却幻的内心投射

20世纪的风景画中, 现代主义的风格占了主导位置, 因而也显得更为多样化、主观化甚至抽象化。野兽派的安德烈·德朗的《伦敦桥》, 几乎都是平涂的斑斓色彩,而且是那些对比强烈的红、黄、蓝、绿,内中的主观意味极为鲜明。

〔法〕安德烈·德朗 《伦敦桥》 66cm×99.1cm

1906年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立体派的勃拉克早在1909年就已经尝试采用近乎几何图形的色块来描绘《罗什-古戎城堡》(1909年,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

〔法〕乔治·勃拉克 《列斯塔克住宅》 布面油画

73cm×59.5cm 1908年 伯尔尼美术馆藏

精确派画家乔治亚·奥基芙的《纽约夜景》(1929年,林肯市谢尔顿纪念美术馆)铺陈的是夜色下依然充满活力和神秘感的都市生活,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是人工组成的悬崖峭壁,灯光下的车流加强了一种节奏感。

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记忆的永恒》(1931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示的是一种匪夷所思的超现实景象:远景上是令人联想到加泰卢尼亚的大海以及峭壁,前景却是荒芜的,既有似人体也像动物的生物体,也有像比萨饼那样软而变形的钟表;既有死寂的枯枝,也有在怀表状的物件上蠕动的蚂蚁、苍蝇……一切都似真却幻。

〔西班牙〕萨尔瓦多·达利 《记忆的永恒》 布面油画

24cm×33cm 1931年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风格派的蒙德里安笔下,大都市纽约的街区简化成了色块和线条的有序组合,竟完全不见了那些可以用来指涉现实特征的细节……

要而言之, 艺术家们一方面要穷尽风景画创作的一切可能性, 另一方面则要寻求内心投射于外在风景的唯一性——这两者如何平衡和实现, 大概就是风景画领域里生生不息的艺术课题吧。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