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游戏攻略 > 正文

王者荣耀:匹配时间越来越长,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家甘心退游?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1 21:06:32浏览:21分类:游戏攻略

王者荣耀:匹配时间越来越长,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家甘心退游?

大家好,我是阿远。最近很多网友反应,王者荣耀的匹配时间越来越长,好友上线率也越来越低,就连身边充过很多钱的朋友也都很久没上线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家甘心退游呢?

阿远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游戏的匹配机制

王者荣耀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连赢必连输,很多玩家在靠自己实力连胜几把后,匹配到是队友立马大变样,要么一路狂送,要么毫无意识的不支援。这也让很多有实力的玩家心态立马爆炸,二话不说选择退游。

2、版本之子的出现

每个赛季都有着那么几位版本之子,例如16赛季的马克波罗,S17的曜。只要玩家们有一般的操作,能选到这几位英雄基本都是稳赢的,毕竟在英雄方面就强势一节,如果再配上强硬的技术,真的随随便便上分。

但对于那些没有选到强势英雄或者不会玩版本英雄的玩家来说,这局比赛无疑是噩梦,随随便便被团灭,刚到塔下又立马强制回城,一场排位下来毫无游戏体验。选择退游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很多人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好不容易有个时间打游戏放松心态,结果却被虐爆了。

3、网络喷子太多

在玩游戏时,可能因为网卡或者操作失误导致团灭了,队友就立马上前开喷了,虽然很多带辱骂性的字都无法正常显示,但玩家还是能够利用谐音打出来骂人。要是喷你的人战绩好能带飞,那我菜被喷确实没话说,但遇见那种自己又菜,输了又责任怪队友的人真的是忍无可忍,宁愿输掉比赛也要跟他大吵一架才肯罢休。可能你架吵赢了,但心情肯定是受影响了,那么退游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4、诱导充钱的套路

每款游戏圈钱的管用手段都是利用玩家追求虚荣的心理,王者荣耀也是如此,充钱了你就能够买上稀有皮肤,皮肤越贵,稀有度则越高。但商场通常会上线一些抽奖活动,而奖品则包括了上百的稀有皮肤,一些不舍得钱但又想拥有那些皮肤的玩家则会尝试着抽奖,一次没抽到就准备第二次,甚至等你抽奖的钱超过原皮肤钱时你也还没抽到它。可能玩家们只会单纯的抱怨自己运气不好,但殊不知这是游戏策划方设置的恶心的套路,知道游戏玩家不舍得充钱,就故意利用大家贪小便宜的心里来圈一波钱,等大家醒悟过来后,退游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以上所述,大家还有什么补充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打过时间最长的对局是40分钟左右,是很久之前刚出黄忠的那一段时间。

一、玩过最长的对局

在王者荣耀中,我玩过最长的一场对局大概是40分钟。这已经是好多个赛季之前的事情了,之前的游戏节奏还不像现在这样快,一般一场对局都要玩15~20分钟,而现在一场对局大概只需要10~15分钟就可以结束。在过去一场对局打30分钟也都是经常出现的事情。我玩过最长的对局也就是40分钟,也不算特别长。

当时刚出了黄忠这个英雄,过去的黄忠大招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无限释放攻击,不是像现在一样只能发10发炮弹。而且冷却时间特别短,伤害非常高。因为双方都有黄忠,所以谁都打不进去,一直在守家。这场对局也就进行了40分钟,不过现在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可能了。

二、过去的对局时间

在以前的赛季当中,王者荣耀还不是像现在这样游戏节奏也没有那么快,一场排位对局前后花费时间一般都是20分钟左右。在之前兵线强化也不是像现在的赛季一样,兵线虽然会有增强,但也不是太过离谱,所以游戏时间一般都会比较长。在之前复活甲还可以无限使用,游戏时间更长。

三、现在的对局时间

现在的一般对于一般不到15分钟就可以结束,20分钟以后的兵线基本上就是非常强,玩家越来越难打的过兵线。自从兵线加强以后,我再也没有玩过30分钟以上时间的对局,更何况40分钟的。王者荣耀特地强化了兵线的作用,让游戏的推塔主题更加突出。许多英雄也都进行了削弱,尤其是调整了黄忠,不再让黄忠无限守家。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