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江西灵山,梯田花海美如画,相比黄山如何?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5 01:27:09浏览:15分类:旅游攻略

江西灵山,梯田花海美如画,相比黄山如何?

说起江西灵山,想必很多人不会感到陌生吧,这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古老山川,像一个卫兵一样守护者祖国的南大门,见证着祖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灵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北部,地貌类型多样。绝对体现了中国山脉连绵起伏的特点,甚为壮观。一定值得去看看。

灵山旅游胜地丰富多彩,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于一体。灵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丰富。有世界罕见奇山异石,更有贴近生活的人文情怀。自古就自带有神佛的气息,而且环境优美,非常适合放松心情,感悟世间。来灵山一定会让我们心旷神怡,感叹世间的美好。

再者黄山,作为五岳之一的山川大脉,最显眼也是黄山标志的就是迎客松了。景点颇多,最惹人注意的也就是瀑布了吧,瀑布水源来自高大的山脉,流经小部分平原地带直接汇入峡谷,落差长达300米,那奇特壮观的景象,一定不会令人失望。黄山讲究雄伟奇特,高大壮观,一系列连绵山路绝对使人充满遐想。

黄山与灵山彼此连绵起伏,如同两个睡美人横卧在祖国的南方大地,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灵山讲究人杰地灵,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奇特,文化底蕴深厚。而黄山则是雄奇壮观,山脉壮丽。更重要的是祖国风光无限,旅游胜地颇多。也应该是因人而异吧,趁年轻,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为您找到灵山。很值得去的呢。

上饶灵上饶灵山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北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灵山被道家书列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据清同治十一年的《上饶县志》所记,灵山共有72座山峰,主峰海拔1496米。山中还有山鸡、鲽鱼、石耳等名贵动植物及钽、铌、重晶石、锌、铁等地下资源。历代名人王安石、辛弃疾、韩元吉等对灵山多有赞美。现代文学家冯雪峰,1941年曾作《灵山歌》抒发胸志。

上饶灵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北部,东邻玉山县,西界横峰县,北接德兴市。因灵山山脉连绵起伏犹如一位侧躺着入睡的江南美女而被世人赞誉为“睡美人”。2006年10月,灵山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为160平方公里。2008年5月,上饶县启动了灵山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工作,景区规划总面积为101.5平方公里。2009年12月,灵山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功。

灵山位于上饶市中心旅游区域,自然环境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是道、佛二教圣地,道教书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是一个集度假休闲、观光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地理位置

上饶上饶灵山灵山风景名胜区横亘于上饶县北部,跨越茗洋、湖村、清水、汪村、石人、望仙、郑坊、华坛山等乡镇,西界横峰县葛源镇,北与德兴市饶二镇接壤,距上饶县城和上饶市25公里,坐落在上饶市中心旅游区域,距离三清山85公里,圭峰90公里,龙虎山155公里,武夷山121公里,地处三清山、圭峰、龙虎山和武夷山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间,是四山辐射的交织点,浙赣电气化铁路、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可达。

整座灵山属侵蚀构造的中低山地貌区,主脉海拔1000米~1400米,地形陡峻。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气候温和,年积温在3600℃~4800℃之间,平均气温15℃左右。雨量充沛,年降雨超过2000毫米,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形成了槠溪、茗洋河、石人溪、望仙河等8条溪涧和龙泉、珍珠泉、天泉等上百处名泉。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939.5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10647.6卡/平方厘米。

自然气候

折叠气候

折叠矿产资源

约8亿年前的震旦纪早期,灵山地区开始沉降,形成了多层重要的含矿建造。矿藏有花岗石、萤石、水晶、钨、锡、铜、铅、锌、铌、钽、钒、稀土、磷、重晶石、石煤等。以花岗岩、铌、钽、钒等储量为最,其中花岗石储量约5亿立方米,芝麻白、上饶红、望仙绿等不仅纹理、色彩美观,且具抗压、耐磨、耐酸等特点,已开发的石材运销沪杭等地。

以水晶最为珍贵,且开发历史悠久,汉《神龙本草经》有“上饶水晶”记载,北宋因过量开采而破坏山林,引起当朝首辅王安石重视,并作诗对此现象加以批评。灵山水晶有白色、茶色、墨绿色三种,尤以茶色、墨绿色为珍。

旅游景区

折叠天心寺

位于上饶灵山望仙乡圆山峰绝顶。明以前为员山庵,创建年代不详。公元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浮梁僧如伦云游至此,见峰圆如覆杯,风光秀丽,且有水田、旱地十余亩,遂化缘创建天星寺,供奉如来诸佛和十八罗汉。公元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天星寺再度扩建,因有康熙御书“天心禅林”寺额,改称天心寺。改建后的天心寺极为兴盛,僧侣众多,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曾办经学一所,有师生20余人,专门研究和教授佛学。1930年寺庙毁于兵燹,仅存“天心禅林”和“舍利殿”匾额。1949年重建一小院,1986年又重建大雄宝殿,供奉如来等佛,并有居士住寺管理。

折叠石城寺

位于灵山甑峰南石城山台地中央。台地三面环山,如城如廓,故名石城。传说东汉有尼在此结庐悟禅,圆寂后骨灰建塔存放,当地居民称草庐为石城庵。唐初,普陀山一高僧云游至此,惊叹人间竟有此福地,遂化缘建寺,名石城寺。寺有三殿,楼、台、亭、塔等附属建筑错落有致,经十余载经营,庙产达千亩,僧侣多达百人,盛极寺宇。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修葺,至嘉庆年间,广信知府王赓言亲选妙机为主持,并题写“妙明清澈”寺额,寺庙处于鼎盛期,僧侣多达百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寺庙尽毁,仅存明嘉靖年问所立石碑和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所建立旨寿塔以及公元l768年(乾隆三十三年)所立放生碑和刻有“日出朝阳千古秀,月现云山万寿灯”楹联的石柱。1997年,三宝弟子募资重建古寺,1999年大雄宝殿竣工,建筑面积765平方米,正殿供奉如来等三尊大佛,两旁供佛文珠、普贤、慈航和十八罗汉。据相关资料显示,古寺正在复建中,计划建筑的有天皇、三圣、观音、伽竺、地藏等五大殿及斋堂、膳堂、僚房、宾馆、舍利塔等附属建筑,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折叠白鹤山寺

位于清水乡灵山支脉白鹤峰。明嘉靖年间,常有群鹤翱翔其巅,因建寺,并以白鹤命名。塑佛祖和白鹤仙翁像供于大殿。清蒋士铨书“鹤伴慈云”寺额。寺成后极为兴盛,香客如云。后因火三圮三修,最后一次修建于1996年。新寺因山势而建,三个大殿拾级而上,巍峨壮观,仍供佛祖和白鹤仙翁像。蒋士铨所书寺额,仍赫然嵌于山门之上。

折叠峰顶院

位于石人峰右鹰嘴峰下山谷中,建于明,盛于清。寺庙雄伟,僧侣众多,且有千亩山场和40亩水田等丰厚庙产。清末衰落,国民初期,有一王姓和尚(又称王斋公)任寺内主持,并兼管灵鹫、灵峰二处庵堂。今遗址尚存,并改建为“金石山庄”,林木葱笼,风光秀丽,常有游人观光。

折叠横峰寺

位于清水乡灵山支脉横峰上,是县城通往灵山首寺。始建年代不详,公元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为寺立碑,称为古建筑,供韦陀神像。寺外设茶肆,供来往行人饮用,称大士茶庵。嘉庆五年改称横峰寺,1991年,灵月师太主持寺务,重塑佛像,新祷千斤铜钟,香火鼎盛。1990年嵌“清溪仙境”额。

折叠白云寺

位于石人峰下上天堂,始建年代无考,明、清时香火鼎盛,僧侣达数十人。公元1872年(同治十一年),进士程士俊为寺立碑,后圮,选天堂自然村建新寺。

芳殿

折叠古战场遗址

乌鸦弄古战场遗址位于乌鸦、中台二峰之间的峡谷中,南宽北窄,长逾百米,当地人称乌鸦弄。乌鸦弄峰石峭削,弄口狭长,形成一个隘口,隘之南北,全石悬崖峭壁,古人挖凿的古道弯曲蜿蜒,地形复杂,极为险峻。隘内怪石林立,岩洞遍布。此处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争,“黄巢挟马过乌鸦弄”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隘之高处堡垒遗迹尚存。

1933年10月,方志敏红军临时指挥部设此,并在弄口两端修筑了炮台。1934年秋,红军主力北上抗日,为掩护指挥部安全转移,红军以一个连的兵力在乌鸦弄阻击敌人,战斗异常残酷,在粮尽弹绝后全部遇难。乌鸦弄可见成堆的弹片弹壳,并埋有烈士忠骨。弄口清泉,长年不涸,百余人饮之不尽。隘口嶝道,隐伸于南北坡峭壁丛林中,路段险峻,易守难攻。

折叠东山岩画

东山岩画刻于茗洋东山后的岩洞壁上,线条纵横交错,有山有路,类似地形图,有一箭头指向山湾。相传此图为黄巢藏宝图。

公元878年(唐乾符五年),黄巢起义军与官兵作战,一路追杀到茗洋关,古称寨门洞,见铁门紧闭,无法攻入,便兵分两路向茗洋包抄。一路上乌鸦弄,一路上西山尖,才攻入茗洋。黄巢起义军与官兵在黄茅地展开激战,双方伤亡惨重,茗洋关内血水成河,尸横遍野,当地老百姓把被乱军所杀的尸首就地掩埋,后流落他乡。相当一段时间,茗洋关内成了绝无人烟之地。茗洋一带一直流传着黄巢军攻打茗洋的民谣:“攻不破柴门洞,挟马上乌鸦弄;打不进茗洋关,拍马上西山”。相传东山岩画为黄巢将领撤退时用刀剑刻划而成,图像隐示藏宝玄机。

折叠明清一条街

明清一条街位于石人峰下,石人殿旁,距县城38公里,原名吕家墩。公元明清一条街280年(西晋太康元年)奉诏建石人祠。后改今名。北宋宣和年间徽宗帝御封后,石人殿声名远播,来自闽、浙、皖、赣四省香客如云,香烟鼎盛,商业渐兴,店铺林立。

明代形成“弓”字形街道。街分五段,即溪底街——下街——中街——庙门——马家店,全长1.5华里。有“四弄”、“三桥”、“二殿”、“二阁”、“一亭”等古建筑。街道全有条石,鹅卵石砌成,店铺为石木结构,走马楼居多。有周氏大宅,董氏大宅,姜氏大宅,余氏大宅等始建于明代的大宅楼,有600余年的溪底古樟和500余年的中街古银杏等古树。石人殿、文昌阁、万安桥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和明清走马楼式民房及鹅卵石街道保存完好,店铺依然,有“里街百店”之称,被文物工作者称为“明清一条街”。

折叠水晶瀑布

水晶瀑布位于水晶山景区之东南隅,因其位于水晶峰下且“飞泻映日,远望之若水晶”,故名水晶瀑布。水晶瀑布在石屏,水晶诸峰之下,集石屏峰的龙池水,水晶峰的潮水及其它山泉聚于“三潭映月”之第一潭,再从潭口溢出形成了瀑布。水晶瀑布落差达244米,宽幅达50米。

水晶瀑布的恢宏秀美,使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学士慕名前来观光,并挥毫泼墨,写下了不少吟咏瀑布的诗文。清朝诗人方洋有《水晶山瀑布泉》诗一首:“万山深处见飞泉,直泻河流下九天,乱石惊冲珠佩碎,轻云高拥玉龙悬。雨花晴洒苍苔润,冰溜寒重碧涧连。袒褐纵观情自乐,水晶帘外坐神仙。”

折叠迷仙坛

迷仙坛位于世永亭西面,此处是一块数千平方米的高山台地,传说仙姑因迷路,而夜宿于此,故名迷仙坛。迷仙坛被四周锯齿形的山峰环抱,有奇峰、怪石、龙泉、古寺等诸多景点。

迷仙坛中部有一岩洞,由两块手掌形巨石合成,洞高丈余,内空近20平方米,石称观音合掌石,洞称迷仙岩。洞中有天然石神龛,供奉迷仙像,常有山民到此祀拜。石龛旁的岩壁上有一小孔,传说古时每日流米数斗,供九龙寺僧众食用。

折叠华表峰

华表峰位于甑峰西,海拔1345米,此峰圆形,上下一般粗大,高达百余米,峰壁平削光滑,人不可登,仰视至帽落才能见其顶,峰体条纹纵横,峰间石缝中长有古松。华表峰四周山峦重叠,而华表峰鹤立鸡群。有石城嶝道可登华表峰,南起清水乡石城古刹,经麻石包,斜上夹层灵山东面谷口,嶝道南陡北缓,险处麻石包,两翼虚空,攀登者易上难下,人称“景阴阳隔张纸”。沿途点有回音壁、天女散花、一线天、八卦石、猫鹰石。

折叠南峰塘

南峰塘位于石人殿南5公里,它是一个海拔800余米,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台地。因此台地似盂,集百谷、岩前诸峰山泉成塘,水清见底,波光粼粼,群峰倒映,故名南峰塘。

南峰塘四周绝壁如削,仅有古人开凿的东西两条古道可登,由岩底古道拾级而上,沿途可赏神蛙鸣耕、老妪浣纱、飞天神龟等怪石。由神蛙石再拾级往上,岩前、百谷二峰被一雄关紧锁,关口狭小,仅容一人通过,故先人建成此关后命名天险,并由邑内书法家写“天险”二字勒石。进入天险关也即进入了南峰塘腹地。南峰塘边关口庙,建筑古朴。

夹层灵山

在灵山西脉单峰西驰至甑峰,分二脉继续西行,于海拔千余米处形成一块长2000余米,宽500余米的高山台地,史称东台,当地人称“夹层灵山”或“山外灵山”。上夹层灵山,山道崎岖,绝壁险峻,四周青蜂数以百计。有猫儿翻甑峰,天女散花峰,华表峰,猫鹰峰等。

台地上横卧、斜出、卓立、倒挂的万千颗奇石。夹层灵山上,峰峰有泉,怪石下处处有泉。其中天瓢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饮用可生津止渴,防暑降火,止泻化痰,外用(冲洗)可消炎化瘀,活血生肌。夹层灵山还是鸟兽生息繁衍之地,有百鸟离窝、归巢,山羊在绝壁处纵跳,群猴在林中嬉戏等鸟兽活动。

折叠太极岩

太极岩位于东台峰南面平溪峡谷中,海拔861米。此处怪石成群,丛林茂密,以太极岩为中心的1平方公里范围内岩洞密布。太极岩是峭壁中一块巨石向东南方向悬伸形成,洞高5米,面积约40平方米,洞口矮窄,需躬身方能入内。岩容宽敞,圆若巨球,岩壁缝线和凸起部分,似太极之双鱼图,故名。太极岩洞内有洞,洞洞相通,并呈八卦方向排列,进岩探寻,极容易迷失方向。

东汉末,至德道人在太极岩修真,成为名噪一时的真人,后历代修道之任接踵而至。太极宫的断墙、石香炉,“太极岩禅堂”门匾尚存。太极岩附近有水仙岩乾坤岩、相传都曾有道人得道成仙。

折叠茗洋湖

茗洋湖位于距县城50公里的茗洋乡,前身为茗洋关水库,后改称茗洋湖。建成于1959年,是一个面积近3000亩,蓄水达4240万立方米的高山平湖。由水库大坝往右至东灵村,有陡峭山道可登老鸦、龙头、龙须、方石、圆墩诸峰。

折叠东灵瀑布群

灵山峰高壁峻,隘口众多,大部分隘口处都有飞瀑直泻而下,其中以茗洋乡境内的居多,三叠瀑布、回龙瀑布、无盘墩玉阶瀑布、高塍绢瀑、西龙岗银球瀑布都是灵山上较有名的瀑布,因其位于灵山东部,故统称为东灵瀑布群。

三叠瀑布位于茗洋水库西侧山上。春夏山洪爆发,洪水顺崖飞流直下,因山势跌伏,瀑布成为三叠,总长约300余米,直注茗洋水库。

回龙瀑布位于茗洋乡坛头村下,由溪涧落差而成。灵山西脉老鸦、中台、圆墩等十余峰峦,地域辽阔,植被覆盖严实,山泉丰富,千百细流汇成潭头溪,自磨岭底向西奔流直下,注入茗洋关水库。该水流至潭头村侧,顺悬崖直泻而下,形成第一叠异常壮观的瀑布。冲入深潭的瀑布,遇巨石阻隔,掀起丈余高的巨浪,向后卷起,再从巨石旁奔流而下,形成第二叠瀑布。因一叠瀑布遇石阻隔形成回卷巨浪,故称回龙瀑布。

无盘墩玉阶瀑布,位于茗洋乡姜山村无盘墩。姜山溪水潺潺流至无盘墩上,从一侧向山下飞流。高120米,宽30米,流水经三级阶状巨崖,一跌再跌三跌,形成三叠瀑布。远远望去,瀑布在阳光照耀下,如同三级登天玉阶,晶莹剔透,故称玉阶瀑布。

高塍绢瀑,位于茗洋乡的高塍小溪,在至下东村前水口处,突然向百丈斜崖降落,形成瀑布。两侧树林、竹林等随风摇曳,时而将瀑布遮掩一部分,时而使瀑布全部展现,如同掠过天际的一匹巨大白绢随风飘动,故称高塍绢瀑。

西龙岗银球瀑布,位于茗洋乡的西垅溪涧流至黄荆弯,顺一直径数十米半圆巨石而下,远望似一白球镶嵌在万绿丛中,晶如玉,白如银,故称银球瀑布。

东灵瀑布群瀑布之多,之壮观是实属罕见的。

所以还是很值得一去的哦~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