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游戏攻略 > 正文

王者荣耀法穿棒有用吗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5 20:19:43浏览:34分类:游戏攻略

王者荣耀法穿棒有用吗

《王者荣耀》中法术穿透这一机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深入了解呢?这次就为大家带来了王者荣耀法术穿透机制与法穿装备详解,其中还包括面具与法穿棒选择指南,非常详细的内容,想了解的玩家千万不要错过。

从数据流的角度对于法术穿透的机制进行彻底解析,并说一下法术穿透装备大面具和法穿棒如何选择。

其实我一直认为大面具的伤害不高,因为75的穿透很低,8%最大生命伤害有3S冷却。因此我每次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奇怪。那么大面具的穿透所造成伤害真的不高么,下面开始数据流分析。

首先我们来说明一下穿透机制,可能不少老玩家已经知道了,这里还是详细说明一下。以法术伤害为例

最终法术伤害=原始法术伤害×(600)/(对方最终法术防御+600)。

注释:这里600这个数据精确值应该是六百零几,我不确定了(好像是603),所以用600获得一个很近似的结果。

对方最终法术防御=(对方原始法术防御-己方法术穿透数值)×(1-己方法术穿透百分比)

这里己方法术穿透数值是面具、鞋子和你的铭文所附带的法术穿透数据,而法术穿透百分比则是法穿棒的穿透百分比,为45%。

以我很喜欢玩的墨子为例进行实际分析。1.25,950+1.4AP

满级墨子法术防御169,假设对方的基本法术防御就是169,再加一个魔女斗篷的360,就是169+360=529。

为了对比面具与法穿棒,墨子出装思路有两条,一条是走法术穿透数值,一条是法术穿透百分比,也就是法穿棒。

第一条思路出装是时光,法穿鞋,帽子,回响,面具,冰封之心。

出完之后结合我的铭文法术攻击为1109。这里假设我的150铭文走穿透路线,那么绿色可以得到64法穿,红色可以得到24法穿,一共88法穿。再加上装备一共为:88+75+75=238。所以对方最终法术防御为:

529-238=291。

此时技能面板显示墨子二技能伤害为2502,普攻被动伤害为1878。实际伤害分别为

2502×600/(600+291)=1685

1878×600/(600+291)=1265

第二条思路出装是时光,抵抗鞋,帽子,回响,法穿棒,冰封之心。

出完之后法术攻击1163,法术穿透数值为88,法术穿透百分比为45%。所以对方最终法术防御为:

(529-88)×55%=242。

此时技能面板显示墨子二技能伤害为2578,普攻被动伤害为1945。实际伤害分别为

2578×600/(600+242)=1837

1945×600/(600+242)=1386

可以见到法穿棒的实际伤害要高一点,但是还要考虑的面具的被动8%最大生命伤害。

所以结论就是,当对方法术防御装只出一件魔女的时候,面具和法穿棒的伤害是差不多的。对方法术防御越低,面具伤害越高;对方法术防御越高,法穿棒伤害越高。

因此,如果是像嗨氏很喜欢玩的不知火舞这种英雄,是需要去切脆皮的,而脆皮一般不出魔女,所以出面具的伤害要高于法穿棒。而墨子这种不容易切到后排的英雄,由于现版本肉装战士横行,所以其实面具和法穿棒差不多,或者法穿棒更好一些。

这里我们再提供另一种出装思路,就是如果用大书来代替面具或者法穿棒是否可行。出装时光,法穿鞋,帽子,回响,冰封之心,大书。出完之后结合我的铭文法术攻击为1460。法术穿透为为:88+75=163。所以对方最终法术防御为:529-163=366。

此时技能面板显示墨子二技能伤害为2994,普攻被动伤害为2317。实际伤害分别为

2994×600/(600+366)=1860

2317×600/(600+366)=1439

可以看到,在全法穿铭文和法穿鞋的支撑下,大书的伤害可以达到和法穿棒差不多的程度,但是多出的900血量更有优势。因此在大后期用大书取代法穿棒是可行的。尤其是针对脆皮时。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