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涵江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5 02:48:32浏览:14分类:旅游攻略

涵江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莆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星罗棋布。2013年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莆田的宁海桥、平海天后宫、仙游文庙、龙华双塔4处古建筑成了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的新成员,至2013年莆田市“国保”单位增至11处。探访“一桥一宫一庙双塔”4处古迹,展示“莆田·国保档案”。

核心提示:连接涵江区白塘镇镇前村与荔城区黄石镇 桥兜村,只有一座涵黄公路桥。殊不知,这座公路桥是由莆田最大的滨海桥撑起的。令人欣慰的是,这座背负公路桥的古桥一扫30年来被“欺压”的屈辱,得到了我国最高保护级别的“待遇”。而令人忧心的是,新“国保”如今想要甩掉背负多年的“负担”恐怕难。

这种“桥上桥”的模式,在全国都较为罕见,对古桥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过去古桥拱形幅度很大,听老人说站在桥的一端都看不到另一端的骑马人。自从古桥被架了新桥,交通量急剧增加,各种大型车辆通过时产生剧烈震动,使古桥桥墩不堪重负,尤其是中间桥面出现严重下沉,整个桥面还有不同程度断裂,彻底成了危桥。[20] 建于水深浪大处藏智慧

宁海桥文物管理所所长陈燕奇说,宁海桥古为宁海渡,位于距莆田市区约15公里的木兰溪入海处。木兰溪将兴化平原分为南北洋,宁海桥为南北两洋的交通要道。在未建桥之前,百姓来往要乘渡船,十分不便。元代中期,龟山寺僧人越浦发起募捐建造石桥,可这里溪海汇集,潮大流急,工程十分艰巨。

当时,越浦借鉴宋代蔡襄在泉州建造洛阳桥的技术,先用大批船只运来大石块,沉没于建桥的水下,筑成一座水下大堤,再在堤上养殖牡蛎,经生长繁殖,连成一片来胶固桥墩,将石桥粘成整体,这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越浦利用退潮机会,在堤上建起14座船形桥墩,形成15个桥孔。

宁海桥全长225.7米,两墩之间的净跨径在8.8~11.8米之间,比福建省著名的五里桥和洛阳桥的跨径还大。

桥面由75根石梁铺成,每门桥孔上铺5根。每根石梁重达几十吨,长10多米,宽和厚各1米。令人疑惑的是,在水深浪大的地段,在没有先进机械工具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把石梁铺到桥面?原来宁海桥的石梁采自沿海,运载石梁的船只趁海水涨潮时从下游溯潮而上,到桥墩之间用铁索链住。待退潮时,石梁便顺利地架上桥墩。到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宁海桥终于全部建成。自明至清,宁海桥经历7次重修,现在的桥是在清代历时15年建成的。

早在1961年,宁海桥就被省政府列为莆田首批省级文保单位。

“过去端午节,从桥上观日出,万道金光直投桥下,犹如金龙逐波,故有"宁海初日"的雅称,是莆田传统二十四景之一。”莆田市历史文博研究员柯凤梅说。

30年“桥上桥”破损多

宁海桥势如长虹、凌空飞架在溪面上,桥的两端各有两尊戴盔披甲、手执长剑的“桥头将军”。从桥头望去,这座水泥大桥与其他公路桥并无二致。细看之下,才发现这是一座“双层桥”,公路桥将宁海桥牢牢罩在下端。这里是涵江通往黄石方向的重要通道。

这座“桥上桥”是怎么来的?原来,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交通部门经批准,利用宁海桥的桥墩基础,在旧桥上铺设了新桥,成为涵黄交通要道。古桥与新桥距离约1米,即使是小个子的成年人走在古桥上,也要猫着腰。古桥两旁望柱头各有一对姿态不一、线条简练的石狮浮雕。

此后,古桥经过多次加固修补,但都未能缓解颓势。前年,政府决定在宁海桥下游新建一座大桥缓解交通,从莆田市公路局获悉,2012年9月18日宁海新桥已正式动工建设。新桥位于宁海旧桥下游110米处,计划建设工期24个月。

新桥建成复原古桥恐难成

按照计划,新桥建成后,将对宁海桥进行复原。陈燕奇对此却表示不乐观。“古桥桥面已多处断裂,现在几乎是靠新桥固定在一起。”陈燕奇担心,一旦拆除了新桥,反而会令古桥散架。即使拆除新桥,拆桥过程也必然会使古桥产生震动,能不能“挺”得住,还是未知的事。

尽管如此,陈燕奇还是希望政府能加强保护,集结专家力量,群策群力,尽量恢复宁海桥原貌。他还希望政府能结合附近的梅妃故里,连片开发旅游景点,让“国保”文物实现新价值。

莆田涵江枫林世惠祠和龙溪祖社,日前一并被列入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建筑是枫林世惠祠,红建筑则是龙溪祖社。

枫林世惠祠

一红一黑两座建筑比邻而建

走进枫林世惠祠,只见构造简单,上下厅连着一个天井。祠里空荡荡的,甚至连张坐椅都没有安放。除了上厅供奉的六尊神像外,再无其他装饰,朴素得连屋梁上的木构件都没有上漆。

枫林世惠祠始建于宋代,清代重修,至今保持着清建筑风格。别看构造简单,不像其他祠堂那样富丽堂皇,但大部分构件都是原构,非常珍贵。

别看枫林世惠祠平凡无奇,其实大有来历。枫林世惠祠前廊西侧,只见墙上嵌着一块2米多高的大石碑,石碑上刻着“曾公陂”字样,落款为“绍定五季孟夏立”。这块石碑是群众纪念建水渠“太平陂”的功臣留下的。记者了解到,枫林世惠祠供奉的是唐太守何玉、宋端明学士蔡襄、宋兴化军知军刘谔和曾用虎、明兴化府推前侍郎三州章薛等修建太平陂的功臣。因为世惠祠供奉的是水利功臣,按照民间说法,红色会引发大水,因此与水有关的门只能上黑漆。

龙溪祖社

穿过西侧走廊,隔壁的龙溪祖社却是另一番风景。前殿和主殿张灯结彩,屋顶房梁漆着大红油漆,点缀着雕刻精美的金色木构件,金碧辉煌。

龙溪祖社则建于明神宗年间,清咸丰年间重修。最有价值的是悬挂在上殿的两块清代牌匾,一块是雍正己酉年的“赫濯厥灵”匾,另一块是嘉庆丁卯年的“感而遂通”匾。村里最大年纪的老人都不知道它们的来历。

莆田二十四景

所谓莆田二十四景 ,是指莆田县境内(包括今涵江区、城厢区及湄洲湾北岸)的二十四个景点。这二十四个景点是清代顺治年间林尧英始定的。据记载,明代天顺年间邑人 吴希贤第一次给莆阳标出了四个景区,即“壶桥晴岚、乌山霁雪、绶溪待渡、宁海观澜”。林尧英认为这四个景区不能概览莆田优美风光,就遍览莆阳大地,第一次概括出了莆田二十四景。

这些景点分别是:东山晓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钟、西湖水镜、南山松柏、木兰春涨、钟潭噌响、柳桥春晓、石室藏烟、智泉珠瀑、北濑飞泉、绶溪钓艇、九华叠翠、壶山致雨、三紫凌云、紫霄怪石、古囊山列 山献 、谷城梅雪、白塘秋月、宁海初日、天马晴岚、夹漈草堂、锦江春色、湄屿潮音。这些景点约定俗成,成为莆田妇孺皆知的传统景观,沿用至今。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沧桑变异,有的景点已成陈迹,有的已经消失。如,位于常太镇岭头尾的“北濑飞泉”,已沉没于东圳水库底;位于城厢观桥和庙前一带的“西湖水镜”,由于城区建设,已不复存在;位于黄石七境村的“谷城梅雪”,已见不到如雪的遍地梅树。还有位于华亭北部山脉的“三紫凌云”、位于城郊顶墩的“柳桥春晓”、位于黄石天马村的“天马晴岚”、位于城厢的“西岩晚眺”等景点,再也见不到她们昔日的风采。然而,莆田二十四景中的大部分景观,至今仍然保存了下来,有的景观经过修葺,还赋予新的内容,使其更加绚丽多姿,成为人们消闲游览的胜地。

今有好事者,将莆田二十四景写成对联,对仗还算工整:

试看海滨邹鲁,妈祖家乡:紫霄怪石,三紫凌云;石室藏烟,壶山致雨;智泉珠瀑,碧濑飞泉;钟潭噌响,草堂夹漈;西湖水镜,木兰春涨;湄屿潮音,好一派锦江春色;

遥赏文献名邦,梅妃故里:柳桥春晓,九华叠翠;白塘醉月,绶溪钓艇;宁海初阳,东山晓旭;古囊峢山献,天马晴岚;梅寺晨钟,西岩晚眺;谷城梅雪,更几株秀木南山。 莆田二十四景之锦江春色

锦江春色,位于江口镇境内。

锦江,系江口的古称,上靠福清新厝,下连涵江,东南濒临兴化湾,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芦溪和蒜溪于境内纵横交汇,或灌溉,或运输、或养殖,然后注入兴化湾。三春时节,满溪碧涨,两岸桃红柳绿,娇艳欲滴;海上银波粼粼,轻舟点点,呈现出航运、捕捞的繁忙景象。

在溪海交接处,建有石桥,名曰江口桥,又名尚阳桥,与福清市相接,为省市交通要冲,是人来客往的必经之处,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之称。这里有一片名曰九里洋的冲积平原,阡陌纵横,土地肥沃,庄稼连片,如绿色的地毯,广阔的海洋。其间,村居民舍星罗棋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站在锦江中学山岗上,眺望兴化湾,“九里洋”和囊山,有碧兰的海水,有淡黄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浪,有翠绿的松林。形成色彩相映的天然景观。境内有创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古老的南安陂,比木兰陂(1083年)早106年;陂长342米,比木兰陂219米,还长123米的宏伟古陂;还有建于1966年的东方红水库;有明崇祯乙亥年(1635年)重修的“迎仙寨”石刻,还有民国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亲题“锦江春色”四字,刻石于锦江中学左边石崖上,为“锦江春色”增添了诗情画意。在此环观“锦江春色”美不胜收,是莆田廿四景之一。

共有十个景观:

一、江桥夜月:?芦溪入海处,现有连续三桥夜间桥灯与月光同辉相映,分外迷人;

二、古寨夕阳:锦中山岗上的“迎仙寨”,夕阳照映一片通红,秋芦溪口,已沉浸烟波中昏昏蒙蒙;

三、雨堤烟树:雨天站在江口桥上,东望江下海堤直奔东去,蒙蒙树影如烟;

四、瓜圃笙歌:前面村园林成片,六月暑天瓜棚下,清风爽爽,莆仙十音八乐,风飘田野;

五、渔舟撒网;兴化湾上,清明渔汛,盛产马鲛、力鱼全湾遍布绫网,争个好收成;

六、青山倒影;天晴风静浪平,船行兴化湾,回顾侨乡江口,青山倒影水中,格外好看;

七、春郊麦浪:春天的“九里洋”,绿油油的小麦正旺,春风一吹,麦浪滚滚;

八、远浦归船:黄昏,忙碌一天的船儿,满载喜悦欲扬航回归,点点航影,乘风追浪回归忙;

九、隔岸吹笙:经?芦溪水滋润成长的两岸江口人,喜爱音乐,由于溪水的调谐,隔岸吹得更好听;

十、海市蜃楼:是十景中最少见的。那是一九四二年三月十日,在后郭小学体育场对面隔海处,映出三座远山和华丽的集市,村庄、房屋、人影、田园、林木、牛马……还有一道石拱雕栏的长桥,上复一座葫芦金顶的亭榭;桥头一座石塔,高耸入云;桥外波涛中,有似炮台和战舰的形影各一。夕阳将下,景象渐渺

;黄昏之后,一切乌有。隔了一天下午,那片海上又重现这一幕奇观,只是时间较短,仅半小时而已。

入夜的江口,灯月交辉,相映媲美,恍若天上的都市。江口的美丽不亚于姑苏,于是人们便以杜甫名句“锦江春色逐人来”中的“锦江”,做江口的雅号,称江口春色为“锦江春色”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清代林舟聿有诗曰:“遥望锦江入画图,阑珊春色赛姑苏。野花浓艳游人醉,紫陌香泥润若酥。”

江口桥边有“舟痕石”遗迹,相传赵真人飞升后尝乘铁舸至此,舟痕尚留石上,郡人于此立“昭灵庙”祀之,其香火鼎盛。境内有规模宏伟,名闻闽中的东岳观以及香山寺等,为“锦江春色”锦上添花

莆田二十四景之北濑飞泉

所谓莆田二十四景 ,是指莆田县境内(包括今涵江区、城厢区及湄洲湾北岸)的二十四个景点。这二十四个景点是清代顺治年间林尧英始定的。据记载,明代天顺年间邑人 吴希贤第一次给莆阳标出了四个景区,即“壶桥晴岚、乌山霁雪、绶溪待渡、宁海观澜”。林尧英认为这四个景区不能概览莆田优美风光,就遍览莆阳大地,第一次概括出了莆田二十四景。

这些景点分别是:东山晓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钟、西湖水镜、南山松柏、木兰春涨、钟潭噌响、柳桥春晓、石室藏烟、智泉珠瀑、北濑飞泉、绶溪钓艇、九华叠翠、壶山致雨、三紫凌云、紫霄怪石、古囊山列 山献 、谷城梅雪、白塘秋月、宁海初日、天马晴岚、夹氵祭草堂、锦江春色、湄屿潮音。这些景点约定俗成,成为莆田妇孺皆知的传统景观,沿用至今。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沧桑变异,有的景点已成陈迹,有的已经消失。如,位于常太镇岭头尾的“北濑飞泉”,已沉没于东圳水库底;位于城厢观桥和庙前一带的“西湖水镜”,由于城区建设,已不复存在;位于黄石七境村的“谷城梅雪”,已见不到如雪的遍地梅树。还有位于华亭北部山脉的“三紫凌云”、位于城郊顶墩的“柳桥春晓”、位于黄石天马村的“天马晴岚”、位于城厢的“西岩晚眺”等景点,再也见不到她们昔日的风采。然而,莆田二十四景中的大部分景观,至今仍然保存了下来,有的景观经过修葺,还赋予新的内容,使其更加绚丽多姿,成为人们消闲游览的胜地

东山晓旭、

西岩晚眺、

梅寺晨钟、

西湖水镜、

南山松柏、

木兰春涨、

钟潭噌响、

柳桥春晓、

石室藏烟、

智泉珠瀑、

北濑飞泉、

绶溪钓艇、

九华叠翠、

壶山致雨、

三紫凌云、

紫霄怪石、

古囊峢献、

谷城梅雪、

白塘秋月、

宁海初日、

天马晴岚、

夹漈草堂、

锦江春色、

湄屿潮音

总结,就是这些、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