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综合百科 > 正文

取消付款码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1 14:44:14浏览:10分类:综合百科

取消付款码

移动支付

“2023年3月1日起,支付宝、微信个人收款码不能用于业务收款!”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无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让很多消费者摆脱了现金的束缚,不仅降低了丢钱的可能性,也有效减少了假币的出现,同时大大提高了效率。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基于移动支付的各种使用蓬勃发展,最终使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现实。

然而,自2023年3月1日起,一场重大变革即将到来,对于支付宝等移动支付使用来说,这也将是一场巨大变革的开始。

央行的最新通知

央行的最新通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限制远程收集个人收集代码。

2.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业务收款。

3.对支付条码进行分类管理,区分个人和特约商户,有经营活动的归入特约商户。

移动支付

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用户数量也在爆炸式增长。截至2021年,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已达8.7亿,成为主流支付方式。然而,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是税收问题。税务机关难以审核个人缴费代码,也大大增加了区分和计算税款的难度和工作量,对税收征收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大量的“赌博”、“跑分”、“诈骗”等违法行为,都是利用个人支付码安全性弱、审核内容不足的弱点进行传播,事后追查也非常困难。

最后,基于安全考虑,个人收款码不够安全,一旦用于大额收款,一旦遭遇各种“木马”“病毒”,很可能存在财产风险。

小商贩大多用个人码收钱。

首先是使用方式的改变。作为商家,需要申请商家收款码,这对于很多小摊贩来说比较困难,尤其是老年人。

其次,费率变化。过去个人支付码的费率是0.1%,商户支付码的费率是0.6%,这对于很多原本就在小本经营的厂商来说,无疑会大幅增加成本。

最后,税收可能会增加。在过去,使用个人收集代码的收入可能不计入整体收入。更改商户收款码后,收入统计会更加准确和完善。

人民币的快速发展

个人支付码的限制可能只是一个开始,移动支付方式的监管从此会更加常态化、规范化。从根本上说,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确实方便了百姓,但实际上,移动支付只是实物货币向电子货币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中间手段。支付宝确实起到了权宜之计的作用,但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已经完成历史任务的支付宝将逐渐退出舞台。

人民币不仅具有零利率的优势,而且是国家的官方工具,不受任何企业控制,从安全性和规范性两方面来说都是最佳解决方案。同时,货币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如果由特定企业控制,无疑会增加风险,所以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移动支付

当支付宝移动支付的野蛮生长终于按下暂停键,尤其是在费率差异下,越来越多的商家会选择数字人民币作为首选支付方式,随之而来的消费者也会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宝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支付工具,阿里把它打造成一个巨大的平台。现在这个平台也遇到了数字人民币真正的对手。阿里有没有办法力挽狂澜?

移动支付的黄金时代这次终于走到了尽头。

本文由头条区块前沿科技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问答:相关问答:支付宝付款码怎么用?

1、登录支付宝钱包,在支付宝钱包首页,可以看到顶部有一个付款码,点击付款码,进入一个包含二维码的页面。

2、把这个生成的二维码拿给商家扫描,商家用扫码枪扫后,支付宝即可完成付款。为了保证资金安全,我们还需要对支付宝钱包进行设置,点击页面右上角,支付设置。

3、在设置页面,可以修改默认支付方式,以及对每次输入扫码都进行密码输入,防止资金异常。

4、我们可以修改默认的支付银行卡,如果没有设置,那么一般都是从第一张卡扣款的。点击右上角的编辑,进行设置,设置后保存即可。

5、点击小额免密支付,可以关闭此项功能,那么每次扫码支付都要求输入密码。也可以设置每次支付多少不用输入密码。

个人收款码可以继续使用,但是不能用于经营。

尤其是个人静态收款码远程非面对面的收款。部分具备明显经营行为的用户需按照规定升级为经营收款码,平台会在用户升级前会保留一段时间作为过渡期。有营业执照的商家可以直接去银行申请一个聚合收款码,没有营业执照的商家也可以申请小微商户的收款码。

根据央行的通知,从3月1号起,个人收款码将不能用于经营性收款。

但商户是否会进行转码,关键在于如何衡量“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而目前也还没有相关标准出台,所以说近期可能不会有大量用户需要转码的情况出现。如果后续央行有相关的明文规定,那么可能大部分用户就需要进行转码了。

总之个人收款码没有完全被禁用,只是有明显经营行为的商户需要将个人收款码转为商户收款码,个人收款码和商户收款码是两种不同的收款码,大家不要搞混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