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2022北京颐和园秋天去好玩吗?赏秋旅游指南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5 05:06:30浏览:17分类:旅游攻略

2022北京颐和园秋天去好玩吗?赏秋旅游指南

2022年的秋天,北京圆明园举办了各种好玩的活动,朋友们可以趁着这个好时机去逛逛,赏赏秋!那我们就来看看北京圆明园有哪些有趣的秋季活动吧。详情请看下文。

1、西部花海观赏

今年和花花合影了吗?圆明园西部景区,选用多种色彩鲜艳的花卉,营造花海、花带,丰富了遗址的景观视觉。花海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种植有百日草、波斯菊、硫菊、矢车菊、孔雀草、七彩康乃馨等10多种草本花卉。喜欢和花花拍照的你们,这里是最好的地方!

推荐观赏期: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位置:洞穴深处、秦征亲贤南路旁、枣园门以北等。

2、银杏及其他彩叶观赏

金色当然是秋天的主旋律,所以银杏是当之无愧的C位!10月下旬,银杏叶将进入最佳观赏期,圆明园将缓缓扫过落叶,让地上的落叶和树上金黄的银杏叶营造出诗意的秋景,是秋天拍照打卡的绝佳去处。除银杏外,枫树、白蜡树、枫树、黄栌等观赏性较强的彩叶树种在秋季也会形成多个彩叶观赏区。

推荐观赏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地点:银杏大道、狮子林、观澜堂、德胜阁、玉玲珑阁、阔然大公、自然画卷等。

010年至1010年秋季也是观赏芦苇的好时机。喜欢洒脱的可以看看!圆明园的水面占整个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芦苇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圆明园湖边经常可以看到随风摇曳的芦花,灵动而优雅。

推荐观赏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地点:福海狮子林玉玲珑阁

3、芦苇观赏

除了夏天,秋天也是赏荷的好时候!圆明园的“国庆红”等晚花品种花期可延长至9月甚至10月。今年荷花品种基地的100个池塘被清理干净,种上了荷花,秋天还能看到荷花盛开。

推荐观赏期:9月

地点:法桥,长春仙馆,荷花品种基地,西口线的遗址。

4、秋荷观赏

喜欢诗的你,不要放在这里释放你的诗意!圆明园的秋天五彩缤纷,金黄的银杏、雪一样的芦花、灵动的黑天鹅、厚重的废墟,构成了一幅诗意的画卷。金秋时节,邀请众多诗人来园观光,围绕圆明园创作题材;诗人和诗歌朗诵爱好者齐聚圆明园,朗诵和分享有关圆明园和秋天的诗歌,为秋园增添诗意文化体验。诗歌会在多个平台直播。

时间:10月中下旬

地点:多功能厅

5、“多彩金秋 圆明雅韵”主题诗歌朗诵会

你喜欢听师傅跟你说的话。这是你不能错过的最重要的环节!金秋游期间,我们将继续举办圆明园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历史文化讲座,并进行网络直播,让游客带着历史知识游览圆明园,获得更好的游园体验,促进圆明园历史文化的传播。

9月21日,《清代三山五园中的石刻文化》陈晖

10月12日《圆明园样式雷烫样》张

10月26日《寻找清代圆明五园中的熙春园与春熙院》何瑜

6、圆明园大讲堂

你不能错过的展览来了!9.26-10.25 《园林画境》系列展览三山五园主题摄影展将在圆明园正觉寺顶层举行。展览从“一村三山五园”的艺术角度,提取圆明园元素,打造主题。展出作品共40件,以圆明园四季景色“春走、夏看莲、秋赏菊、冬迎雪”为主线,让游客通过画作感受圆明园全盛时期的整体风光。

时间:9月26日-10月23日

地点:正觉寺楼上。

7、园林画境——三山五园主题摄影展

如果你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就不要错过这里!书籍和阅读是文明的主要载体。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承和发扬历史文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书无疑是传承文明的最好方式。“三山五园”读书沙龙。记忆》拟邀请作者在沙龙中深度解读、分享书籍,并与嘉宾进行深入探讨,以丰富游客游园体验,打造特色阅读文化空间。沙龙通过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进行了直播。

8、“三山五园.记忆”阅读沙龙

摄影师看这里!9月到11月,每月一次的摄影大赛就要来了。游客和摄影师被邀请在花园里拍照。通过参赛选手的视角,展示圆明园秋季的特色园林景观,传播圆明园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9、圆明园摄影月赛

也许你是绘画大师?那你一定不能错过9月到11月的素描季比赛!希望从绘画爱好者的多元视角呈现100余处圆明园遗址,传播遗址所承载的历史感和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独特魅力。

10、圆明园写生季赛

要不要把圆明园带回家?那就不要错过银杏大道“秋之回忆”的DIY活动。可以利用圆明园的落叶,进行彩叶DIY工艺,如叶画、叶标本、植物割接、延伸等,将手工作品带回家,留下秋天游览圆明园的独特记忆。

时间:银杏观赏期

地点:银杏大道

11、“秋天的记忆”DIY 活动

别怕,傻朋友!手里有一张漂亮的地图!圆明园微信官方账号小程序将发布秋游地图打卡,内含丰富的秋游线路和特色秋景观赏区。可以在推荐的地方打卡拍照,赢取礼品或礼券,在园内欣赏风景的同时增加趣味性。

时间:金秋游期间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颐和园的景点介绍

颐和园的景点有:

1、宜芸馆

始建于乾隆年间,1860年被烧毁,光绪年间重建。《续博物志》:“芸香辟纸鱼蠹,故藏书台称芸台。”芸是一种香草,可以防书中蛀虫,宜芸馆原是藏书之处,所以有这名称。

2、文昌阁

是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颐和园内六座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

3、昆明湖

古称“七里泊”、“瓮山泊”、“大泊湖”、“西湖”。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内湖泊,元代始为通州漕运的水源地,金代以后逐步建设皇家园林,至清代形成规模宏大的颐和园。民国以后,成为公园。

4、排云殿

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时期,曾以大报恩延寿寺为主体建筑,是清末慈禧太后举行万寿庆典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晋代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

5、佛香阁

高36米,坐落在高21米的台基上;共有三层、八角、四重檐,为攒尖顶,阁内有八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内部建筑结构复杂,内供奉有铜铸金裹千手观世音菩萨站像。

颐和园的景点

颐和园的景点有东宫门区、乐寿堂、排云殿、昆明湖、铜牛和十七孔桥、苏州街、后山后湖景区、谐趣园(以上举例仅供参考,不做排名)。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5A级国家景区。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颐和园内也有很多著名的景点,下面我们来了解排云殿、昆明湖、谐趣园这三个景点。

1、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排云殿。排云殿地处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是慈禧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

它建在一座高台上,重檐歇山,前后由21间房屋组成。殿内有宝座、围屏、鼎炉、宫扇等,平台下对称排列着供防火盛水用的四口大铜缸,俗称“门海”。 排云殿四周有游廊和配殿,前院有水池或汉白玉砌成的金水桥。殿角重重叠叠,琉璃五彩缤纷。

2、然后,再了解一下昆明湖。昆明湖位于颐和园内,北依万寿山,南向平野。

昆明湖以西堤及支堤相隔分为东湖、西北湖和西南湖,建国初期,总水面面积为204.9万平方米,其中东湖最大为125.8万平方米;西北湖(团城湖)水面积最小为35.4万平方米;西南湖水面积为43.7万平方米。东湖湖底最深处标高为47.5米,大部分湖底标高为48.5米,其它两湖湖底标高则在49~49.5米之间。

3、最后,了解一下谐趣园。谐趣园是北京颐和园著名的“园中之园”。

它最早是乾隆参照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乾隆皇帝仿造江苏无锡市锡惠公园中的寄畅园建造的,乾隆六下江南,七次游寄畅园,最后一次下江南时曾二次游寄畅园。谐趣园是颐和园中的园中之园,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公园。

关于颐和园的简单介绍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扩展资料:

颐和园风景游览区

1、东宫门区:_谝煤驮白疃摺U庖淮乔宄实鄞邮抡位疃蜕钇鹁拥牡胤剑ǔ蟪嫉娜适俚詈湍媳背俊⑶薰⒋笙诽ā⑼ピ旱取6畔衷谑且煤驮暗恼牛鞒砰归芟氯坑糜筒拭杌孀叛だ龅耐及浮

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2、万寿山前景区: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

万寿山原名金山、瓮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宝云阁。登临山顶,可俯看昆明湖景色。

3、后山后湖景区:位于颐和园最北部,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与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4、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百度百科-颐和园

人民网-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颐和园有哪些著名景点

颐和园是我国清朝时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它位于北京的西郊,距离城区比较近,大概在15公里左右,颐和园整个占地面积有2.9平方千米,这个景点那也有很多的著名景点,那么颐和园有哪些著名景点呢?颐和园的著名景点,1、万寿山,它是燕山余脉,在山上有很多亭台楼阁。2、十七孔桥,地点在颐和园昆明湖,连接东堤和南湖岛。3、四大部州,地点在万寿山后山中部,这里的建筑群是汉藏式的。4、画中游,地点在万寿山西部,这是一座宗教建筑。5、智慧海,地点在万寿山顶高处等。

颐和园有哪些景点?

颐和园有哪些景点?

1、东宫门区: 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2、万寿山前景区: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万寿山原名金山、瓮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宝云阁。登临山顶,可俯看昆明湖景色。

3、后山后湖景区:位于颐和园最北部,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与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4、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地处北京西北郊外,距京城约15公里,旧称“清漪园”。1888年重建,改名“颐和园”,耗银3000万两,历时十年。颐和园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即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环境幽雅,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颐和园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扩展资料:

文化遗产价值:

颐和园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所组成,占地面积290.8公顷,水面(昆明湖)面积约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整个景区规模宏大,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

人民网—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