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人山人海时,拍摄旅行照有哪些摄影技巧呢?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22:46:45浏览:12分类:旅游攻略

人山人海时,拍摄旅行照有哪些摄影技巧呢?

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人人人人人景人人人人人”的世界:

北京故宫,东京新宿,秋叶原,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澳门大三巴,泰国大皇宫,香港星光大道,每一个地方听起来都是人人人人人人~~~

在拍摄上大体可以分为拍人和拍景两大类,但其中很多点是可以共通的。

首先寻找不同的角度

这其实是摄影师最关键的一个点,包含选景和构图两个概念。在到一个人多到影响拍摄的情况下,首先要想到的怎样利用不同的角度拍出独特的照片。

首先要搬出的就是大故宫的照片,因为大家知道故宫是在一年300多天开放日里每天人都会很多的,一般长这样:

但我拍的,是这样:

这张照片曾被很多人质疑,觉得我怎么可能拍到这么空的故宫,是不是在闭馆的时候去的,天地良心,我跟大家一样都是周末下午去的,人也很多,只是,我选择拍不一样的角度,没有正面拍太和殿,没有正经拍中轴线,避开人流,就能拍到不一样的照片了。

第一张照片在这儿,错开人潮,往后拍层楼宫阙,依然能显现出故宫的大气,但是没有人!

只要错开中轴线,往两边拍,就能拍到这样:

而在拍景色的时候,这种角度就更加重要了。一般大家拍的澳门大三巴是这样的:

其实,只要换一个角度,就能拍成这样:

在景点的周边寻找一些僻静一些的地方,找到好看的前景,就能让你的照片从人山人海中脱颖出来。

想办法把人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当你的照片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人的时候,就要努力把游客对画面的影响减到最小,或者把他们当成一个很小的元素就可以。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凸显出来。

又是大故宫。这是我给男闺蜜拍的,可以看出背后还是密密麻麻的人,但那些“蚂蚁们”一点都不影响我闺蜜的帅气!

一个字:等

我知道有童鞋要掀桌说“这不是废话么”了,且慢,等,也是有技巧滴。

等一个人少的时间段

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是早晚人比白天少,工作日比周末少,尽量靠着人少的时间拍还是很有意义的。

哈尔滨的圣索菲亚教堂,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相当于哈尔滨的天安门广场,那个人潮啊,是这样的:

而我等到了晚上9点才拍,就是这样的:上图中右边那个椅子就是我拍照的椅子~

后来还拍了这样的:

另外,使用不同角度的方式,还在白天人满为患时拍了这样的:

后面的广场上可都是人!

等人群的间隙时间拍

在不同的地方,人流的节奏是不一样的,在某些大型景点,人流往往是一波一波的,可以等到两拨人流的间隙拍照,就能比一般人拍的人少很多了!

东京新宿是东京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上下班人潮犹如战车一般,是这样的:(这也是我拍的~)

但是其实,这些人潮都是有规律的,一个电车一趟,一个红绿灯一趟,比如:日本的电车站在下了一波人后会恢复安静,这个时候就适合拍照啦。

使用大光圈拍摄

大光圈或长焦镜头可以让背景虚化,可以减少背景中游人对画面的伤害。

使用大光圈可以让背后的人虚化掉,这张照片使用了F1.8的光圈,我背后的妹子就被镜头无情地和灯箱融为一体了。不过这里有一个技巧,就是要尽量让自己跟后面的人保持距离,才能保证后面的人能被虚化掉。

慢门拍摄

慢门是在风景摄影中常常用到的技法,但我发现我拍的风景慢门都是车流,所以这里就先不拿出来看了。

在人群中拍人的慢门其实并不讨好,一是保持不动并不容易,二是在人群中保持不动太奇怪了。所以找来找去只找到了多年以前(真的很多年)在香港星光大道拍的,那时好肥!更显矮了。

使用后期

我们前面一直在强调,要努力把他人对画面的影响减少到最小,但有的时候,拍到就是拍到了,但是后期依然能帮上我们的忙。比如用到Photoshop中的图章仿制工具等,对照片做下后期处理,也可以美美哒~如果使用图章仿制工具,方法是:点击图章工具后,按住alt键,移动到你想要仿制图层上面的地方(如画面中的海),松开alt按钮,然后点击画面中想要被覆盖的画面(如画面中的人),人就会被海代替掉了。

人物风景摄影技巧

 在景色优美的地方拍摄风光人像照片,是一件很考验摄影师的工作,无论在主题、取景、构图、用光等方面都需要有比较综合的能力。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些风光人像拍摄技巧的内容,希望对你在摄影道路上有帮助。

 一般来说,风景区场地大、景物多,几乎随处可以入画,但却容易让人产生“花多眼乱”的感觉。摄影师如果不假思索地轻易按下快门,出来的照片往往平淡无奇,效果不佳;或者明明构思的是风光人像,拍出来的却成了风光照,人物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这也就背离我们拍摄的目的和初衷了。在此,我根据自己在拍摄中累积的经验与技巧,向大家提出8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风光人像拍摄技巧 :

 广角前景:下图前景中的向日葵除了交代环境,还起到遮挡作用。由于照片以广角镜头低机位拍成,如果没有这些花朵,人物的下肢会变形严重,破坏美感。

  风光人像拍摄技巧 :

 让人物跳跃或舞蹈,离开地面,是突出人物的好方法,因为动感物体最容易抓住读者的目光。可以将相机放低一些拍摄,不仅可以更多地纳入环境中的天空和远山,还突出了跳跃的高度。

 人物青色的裙子及围巾,在视觉上显得年轻而活泼,再配合跳跃动作,青春女性充满生命力的形象脱颖而出。奔跑、跳跃这些动作可以在风光人像拍摄中多加使用,表现人们在大自然中放飞心灵、追求自由的情感。构图上将太阳伞这个道具置于画面左下角,与右上角的人物形成呼应,平衡了画面。建议八、在拍摄人物特写时要做到人景兼顾。由于不能表现风景全貌,所以选择有代表性的物体,以小见大是一个好的方法。

 风光人像虽然强调人景交融,但是重点依然在表现人物,拍摄人物特写也是常用的手法。下面两幅照片中,片片绿叶,点点飘絮,虽然着墨不多,却很好地使人物与环境互动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拍摄柔美、清新的女性人像特写,补光时应该用柔和的光,形成淡淡的阴影,否则便失去轻灵、清新的感觉。风景区光线复杂,对脸部的补光很重要,暗淡的脸部,会显得不够“干净”,无论如何说不上美,即使后期人为地提亮,也会因为躁点过多而影响画面质感。原则上,人物脸部的光量不能低于环境(逆光人像除外)——脸部与环境之间光比达到1:1时,两者之间可以达成和谐,而光比在2:1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压暗环境,具体光量可根据实际需要作调整。

 照片在后期色调处理上加重了绿色。绿色象征青春与生命,视觉上又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拍摄时让人物略微低头,身躯形成曲线,既避免出现呆板的构图,又透出一股娇俏可爱的气息。

 光圈: 2.8 快门: 1/2000 ISO: 100 曝光补偿: -1/3

 拍摄甜美的风光人像时,要尽量让人物动起来,照片才会显得有生气。拍摄时让模特挥动手臂,使茅絮纷纷洒落,吸引读者的目光,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如果模特肤色较白,要适当减少曝光量,否则,皮肤会因为过曝而失去细节。

  风光人像拍摄技巧 :

 一、可以让我们根据该类风光的特点确立拍摄的主题,使人、景更好地相融,营造出唯美的意境;

 二、根据不同的风光特点,我们可以采用最合适的表现手法,让作品变得更“出彩”。

 1.山川湖畔:这类场景大气磅礴,与女性的娇柔细致形成强烈的反差,拍出来的照片能给人留下唯美、幽深的感觉。

 2.草原平川:天苍苍,野茫茫,佳人融入其中,天、地、人合一,尤其能表现出风光人像自然、清新的特点。

 3.特色景区:大片的花海、茅草等富有特色的景物,往往带有较强的季节性,适合拍摄有寓意的主题。

 4.森林树木:静谧的林间充满神秘的感觉,让人遐思。其间光比较大,容易拍出富有趣味的照片。这类景点适合拍摄安静、感伤的主题,营造绿野仙踪般飘逸的意境。

  风光人像拍摄技巧 :

 在风景区创作,优势与难度都是显而易见的。好的一面:空气品质好,光线通透且方向感强,拍出来的照片清澈明亮。蓝天白云的机会多,不像在城市里,取景框里几乎不敢出现天空。但是,凡事有好就有坏——光线强烈,拍摄人物便容易形成明显的阴影,加上数码相机动态范围较小,一不小心就死白一片或死黑一片,失去细节,因此最好选择在上午或下午稍微晚一点进行拍摄,避免过硬的光线。

 在光线处理上,不同角度的光线会带来不同的效果。顺光拍摄:画面明亮,色彩还原充分,容易拍出柔美的画面,缺点是人、景的立体感较差。值得注意的是,顺光拍摄要避开过强的阳光,否则模特的眼睛会因为强光而无法睁开。侧光拍摄:可以勾勒出人、景的线条,明暗对比强,能够展现较为丰富的层次,画面更具立体感,并有色调的明暗对比,照片变得很通透。补光的原则是既保留明暗对比的同时,又应在一定程度上减淡阴影,毕竟我们拍摄的是柔美的女性人像。逆光也是外拍的常用表现手法,它的优点是可以拍出漂亮的轮廓光与闪亮的发丝。在逆光拍摄时,对脸部的补光应该稍弱于背景光,否则会显得不自然。

 如果有摄影助理或者有朋友在现场,反光板是经济实惠的补光工具。它携带方便,补光方向容易控制,不致于破坏人物周围的现场光。如果无人协助,轻便的原厂闪光灯是首选,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光比。要记得带上一个三角架作为灯架,拍摄时把架子放在人物附近,根据需要作远近、高低调节。使用无线引发器进行引闪,否则在远距离拍摄时,由于高速同步导致闪光输出范围急剧变小,在相机热靴上闪光是无法照到模特身上的。离机引闪还可以控制补光的方向,使其更符合创作的需求。

 原厂闪光灯及引发器比较配套,可实现高速同步,使镜头能够在大光圈下拍摄。市面上的外拍灯最高同步速度一般局限在1/200秒之内,无法让摄影师使用大光圈。此外外拍灯通常体积较大,加上蓄电池,在野外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万一蓄电池耗尽,也无法及时充电,而原厂的便携式闪光灯使用5号电池,非常便于携带及购买。 建议三、到风景区外拍,携带器材应本着便捷、实用的原则。

 在风景区拍摄,用得较多的焦段是长焦与广角两端——拍摄远处的高山河流时,长焦可以将它们拉近,而拍摄近处大场景时,广角镜头又能尽量地捕捉到更多的信息。有趣的是,在都市里常用的“人像头”反而少有用武之地,原因很简单:它们不长不短,既无法将远处的物体拉近,也无法将近处的大场景包容。试想,谁会花大力气跑到美丽的风景区专拍肖像或半身像呢?

 在风景区免不了要爬山涉水,因此,使用变焦镜头是一个合理化的配置。有些摄影师钟情于定焦镜头带来的完美成像,但是,在风景区拍照,风通常较大,频繁更换镜头会让素有“吸尘器”之称的数码相机成像元件吸入更多的灰尘,如果遇上雨雪、寒冷天气,还会让模特和相机承受更大的压力。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变焦镜头越做越好,定、变焦镜头之间那点细微的成像差别一般人用肉眼是无法分辨的,更何况在风景区拍摄,很多情况下为了保证景物的清晰与质感,并不会一直使用最大光圈,而变焦镜头在收小光圈之后,成像水平又可以“更上一层楼”。

 建议使用双肩摄影包。长时间背单肩包,肩膀容易受伤。在行进过程中,沉重的单肩包难以让身体获得平衡,而景区的道路通常是崎岖的,保持身体的平衡才能保证安全。双肩包还可以让人腾出双手,在上下坡的时候抓住身边的树木、缆绳等固定物,或者拄根拐杖。

 200mm焦距可以将远山拉近,其压缩感使远处的景物变成一幅天然的背景布。拍摄时是傍晚时分,光线角度较低,形成美丽的轮廓光。由于色温较低,色调呈现出温暖讨喜的金**。

 光圈: 6.3 快门: 1/320 ISO: 100 曝光补偿: 0

 16mm焦距在近距离可以捕捉到大气的场景,使高原风光得到更多的表现。使用广角镜头,要将人物至于画面前方,否则人物会变得太小。建议四、拍摄风景人像,特别是需要表现全景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构图的均衡,利用色彩、线条与人物相协调。

 比如以远山作为背景,就需要适当刻画出山川的雄伟形态,从而将人物表现与山川美景相融合。一般来说,以远山为背景常用竖拍的方法表现山峰的高大险峻,加强画面的纵深感。注意人物的位置及拍摄角度,天空的比例不可过大,否则会削弱山川的气势。

 拍摄山景经常使用中长焦距镜头,因为山脉之间距离较远,中长焦距镜头具有将远近不同距离物体压缩成同一平面的视觉效果,使主体不至于松散。山峦起伏,蜿蜒的线条引导着读者的视线,而两座山脉的交汇点,更是视线的重中之重,将人物置于这样的位置可使其得到很好的强调。

 人物所站的位置恰好位于两座山的交汇点,利于集中视线。雪山在色彩上形成层次,也使画面表现更为丰富。拍摄雪景时,明亮反光的雪会“欺骗”相机的测光系统,如果不做正补偿,雪会因为曝光不足而发灰。

 在水边拍摄的时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构图的元素。波光、湖岸、山坡草地与树林的分界,这些天然的线条分割出不同的色块,层层叠叠,大自然的广阔之感便无限地延伸开去。背景中的线条和色块延伸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不需要清晰的质感和层次,观者的视线很容易集中在人物的表现上。

 拍摄这种多层次的场景(前岸、湖泊、后岸、山坡树林及远山),长焦镜头是不二之选,其压缩感能使远处的景物由远变“近”,由小变“大”,画面变得更为紧凑。 当整体环境较暗,且不需要保留过多背景细节时,可以柔和补光(使用反光板)后的人物面部作为曝光依据,压暗背景,形成统一的暗域,突出人物。

 将远景处的牦牛纳入画中,一方面交代了拍摄环境,另一方面给人新奇的感觉,让画面变得更富趣味。

  风光人像拍摄技巧 :

 如果表现大片的花海,除了高角度的俯拍,选择带有倾斜度的山坡也是较好的方法,它可以使画面充满花朵,与置于一侧的人物形成均衡对称。这样的画面,能够让读者形成花海无限延伸的心理暗示,渲染浪漫美好的气氛。

 光圈: 2.8 快门: 1/200 ISO: 200 曝光补偿: +2/3

 取景时利用蜿蜒的小径将读者视线向画面纵深处引导,暗示了花海的辽阔。人物造型优雅,因此在姿态方面要力求自然,动作幅度适可而止:完全没有动作会显得呆板,动作太多会显得做作。草原一马平川,人物容易被“淹没”其中,变成风光照的点缀。要避免这种情况,应该把人物放在画面最显眼的位置。

 人物置于画面正前方,这是读者视线的第一落点。广角镜头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特性,将人物置于前方,视觉上人物就变得“大”起来。将人物放在画面中央,可以避免超广角镜头产生的严重透视畸变。

  风光人像拍摄技巧 :

 1、注意防寒保暖,野外天气说变就变,最好穿上防风防水的冲锋衣,它的密封性非常好。

 2、要携带常用的药物,如感冒药、胃药及创口贴。如果是上高原,容易高山反应者还要准备一些相关药物。除非是冬天,一定要记得带上驱虫水。

 3、如果是自驾游,边远山区的路是无法保证平坦的,四驱车是强烈的推荐。如果是在冬天外拍,防滑链是安全的保障。

 4、风景区天气复杂多变,要保护好相机才不会耽搁正事。相机包需要全天候的,以应付随时有可能晴转雨(雪)的天气;相机保护袋很重要,它可以将相机套在里面,让摄影师在轻微的雨雪天气进行拍摄。

 5、携带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非常重要。在风景区拍摄,路上容易发生汽车抛锚、路况阻断等不可预知情况,正常进餐难以得到保证,干粮和饮用水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6、摄影师受惠于大自然,应该承担起保护大自然的义务。记得带走拍摄时留下的垃圾,要知道,那些地方可没有垃圾清洁员,如果丢下塑料等无法分解的物体,那个地方便会留下一快永远的“疤痕”。

人物风景摄影技巧

 摄影首先是一门光的艺术,通过相机物理和化学反应将这门艺术固化成像,所以才能被人感知。其中有两个参数跟物理有关,就是快门和光圈,另外一个参数ISO实际应该跟化学有关(这个得追回胶片时代)。如何把人像与风光融合在一起?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人物风景摄影技巧

 了解相机的三种参数

 1.快门(Shutter):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正常显示的数值为多少分之一秒。分母越大,快门则越快,反之亦然。

 快门控制的是光线进入感光元件的时间,简单理解就是它速度越快,感光元件反应越快,定格的瞬间也就越精准。慢速快门可以用于拍摄星轨、车水马龙、丝绢般水流等,正常快门一般用于光线充足的时候拍摄没特定艺术要求的照片,快速快门一般用于拍摄运动的场景。

 慢速快门

 正常快门

 快速快门

 2.光圈(Aperture):数值越大,光圈越小,景深越深;数值越小,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光圈控制的是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数量,一般用F数值表示,数值越小,则光圈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反之亦然,它能够影响照片的景深。景深的通俗说法就是虚化程度,打个比方,一个近视的人,睁大眼睛可以看清楚近的东西(光圈越大景深越浅),想看清楚远的东西试试眯一下眼效果也不错(光圈越小景深越深),这里的光圈大小就等同于人眼的闭合程度。光圈大适合拍前后虚化主体突出的照片,光圈小适合拍前后细节均保留清晰的照片。

 大光圈,景深浅,虚化效果好

 小光圈,景深深,前后景色清晰

 超小光圈,景深极深,可以拍出星芒效果

 3.ISO:这个简单,只要记住,感光度小的(比如ISO100)画质细腻噪点少;感光度大的(比如ISO6400、ISO12800)画质非常差,噪点很多。

 正常光线下建议入门机的ISO尽量设置在800及以下;光线充足就用ISO100或者200;如果晚上光线实在太差了,你又想拍到东西,那也没办法ISO必须开的很高。

 4、三者之间一般使用参数值

 (1)正常光线下,白天户外:一般ISO设置在100~400区间;快门一般都可以上到1/500秒,光线足够可以大胆上到1/1000秒,如需拍丝绸般的感觉,建议增加滤镜;光圈根据自己需要的虚化程度进行设置,正常拍摄人像设置在F5.6以内,如需拍摄景色,可设置在F6.7。

 (2)阴天或者室内,光线不够且没闪光灯的情况下:一般ISO设置在400~800区间;快门在1/125秒~1/350秒区间;光圈尽量以大光圈为主,可设置在F5.6以内。

 (3)室内,光线极度不充足,且不能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一般拉高ISO,半画幅相机可设置在1600~3200区间,全画幅相机3200~6400区间;快门设置在1/60秒~1/125秒区间;如需看清前后景物,光圈设置在F5.6,如不需要,则可以设置在F5.6以内。

 三者的`关系就是,光线充足,优先考虑ISO,ISO值越低相片质感更好;光线不充足,则适当拉高ISO,确保快门无需太慢(用脚架除外),照片能够清晰拍到主体;光圈则看自己所需要的精神而定。

 人物风景摄影技巧

 使画面更有指向性

 有的时候,我们拍摄的风光照主体并不是只包含一个“元素”,它是由几个或者多个“元素”组成的。而余下的这些元素,就是为“主体”来服务的。

注意:

 人物必须有规律性,比如同样的颜色、同样的动作、同样的方向等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辅助构图,引导视线,切忌过散过乱。

 更有故事性

 与有人的画面比起来,有的时候干净的风光照反而显得空洞。在风光照片上,在让人欣赏风光美景的同时,也会让人思考,这个人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他是谁?他在干什么?可以说,人赋予了照片更多故事性,使得照片产生双重内涵。

注意:

 照片中人与景的风格必须统一,以景带人,互为一体,人物所引发的故事联想必须与景物有关。比如上图,如果是一个游客走过,那么就会破坏画面的意境。

丰富画面元素

 有的时候,在眼中看来美丽的风光呈现在照片里却是单调的,比如我们拍摄大草原,茫茫一片翠绿之下,你是不是特别期盼着能飘来几朵白云点缀一下画面?

  注意:

 人物是作为点缀加入画面的,比例不可过大。他们可不具备故事性,但必须要视觉表现力(颜色、光影、动作)。

 增加对比

 大小是比出来,风光摄影也是如此。简单的拍摄一副风光作品,画面前的读者很难感受到建筑有多高,海洋有多辽阔。但是,如果将人作为参照物摄入画面,对比就即刻显现出来了。

 注意:

 要注意人和物的比例,两者的差距越大,效果越好。

制造效果

 很多时候,看似简单无趣的风光照,会因为人的出现而展现出其不意的效果。

  注意:

 选择和环境有关的人物,利用他们身上的元素可以更好的交代背景。

 辅助构图

 风光摄影因为场景辽阔很容易失去焦点,所以导致整个画面空旷但言而无物。如果在画面中往往就可以改善很多。拍摄风景,寻找到风景中特殊的人,将他一起摄入镜头,那么画面就会变得有趣起来。在成为焦点后,人物既可以与风景相互补充,同时也可以成为焦点。

注意:

 因为人物是作为焦点之一存在,因此在画面中最好占一定的比例。通常位置被安排在井字构图的四个点上。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