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拍人像最常用的构方法是哪几种? 拍风景最常用的构方法是哪几种?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6 01:47:46浏览:9分类:旅游攻略

拍人像最常用的构方法是哪几种? 拍风景最常用的构方法是哪几种?

摄影作品的构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

2、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如补色,所谓红花绿叶配就是这个道理。同色平衡,穿黑色衣服的人一般不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3、前景有均衡画面的作用。有时我们在画面上发现空缺不均衡的时候,比如天空无云显得单调时,用下垂的枝叶置于上方,弥补画面不足之处;有时画面下方压不住,上重下轻的时候,可用山石、栏杆做前景,色调深使画面压住阵脚,达到稳定、均衡的作用。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现实生活中,一切稳定的物体都有均衡的形式:桌子四条腿是稳固的;盖房子如下面小上面大,就给人一种不稳固的感觉;挑担子一头重一头轻,使人走路不便;劳动中人们的姿态显然是求得身体均衡以合乎这一劳动特点的姿态……。许许多多的生活现象培养了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并且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起作用。画面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均衡,安定的,使人感到稳定,和谐,完整。利用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因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强调画面的表现力:

a、对称式构图,对称一直是我们民族强调的东西,历来的皇宫。都城都是对称布局的。它强调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四平八稳”的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古朴的庄重的关系。

b、虚实呼应式布局,就像江南园林。在一些强调幽雅、恬静、柔媚的抒情性风光画面中,要求的是变化中的均衡画面上可以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但整体要求是均衡的。一幅田园风光里比如左下角有一头耕牛,右上角的天空里最好应该有一片云。

淘宝商城 Canon中恒驿站专卖

人物风景的摄影技巧

摄影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操作相机和灯光等知识一些基本的技术,光靠这些无法让照片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渲染力,一张照片的成功之处在于艺术技巧。摄影构图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艺术技巧。拍摄者在现场对被摄主体,把他们有机地安排到相机的取景框中,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艺术形式,对被摄体的认识和感受的展示形式即为摄影构图。  

(当遇到令自己想拿起相机记录下来的景物时,为了更好地表达出主体的魅力所在,必须考虑到构图的重要性。)

拍摄主题明确

一张照片的核心是它的主题,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时候是一种抽象的语言。主体使表现主体思想的主要对象,凡是主体鲜明突出的画面,主题必然一目了然。  

(为了表现花瓣上的水珠而对它进行特写拍摄,如果是为了表现花瓣的魅力,构图及对焦点都会变化。)

任何一幅主体明确的摄影作品,无论精彩与否,最起码画面上不能缺少被摄主体——有时候也许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有时候可能是一朵娇艳的花朵。为了使拍摄对象得到最好的视觉表现,摄影师一定会想方设法突出主体,突出主体使摄影构图的一个基本要求。  

(要想拍摄出你想要的画面效果,注意被摄主体的外部轮廓是否受到周边环境的干扰。)

构图简明

简明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在拍摄实践中,虽然有些时候不免拍摄一些景物众多且比较杂乱的场面,但这些大场面的构图也要尽量做到合乎章法,并且要努力使被摄主体在画面中鲜明突出。至于一般景物的构图,则更要努力做到简洁明了、形象生动,避免被摄主体淹没在杂乱的背景中。  

(这幅照片的构图简洁明了,主题为经幡,虽然没有过多的配体,但是整体效果依然很漂亮。)

构图类型

在拍摄时,经常运用一些常规的构图方法,也许有人对前人总结的一些形式有所不屑,但是往往这些形式缔造了画面的美感。如三角形构图、十字形构图、S形构图、框架式构图等经典构图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对角式构图,画面具有较强的透视感。)  

(对称式构图,画面整齐平和,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平稳感。)

多方位拍摄 多角度表现

拍摄位置是拍摄构图所特有的,也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一种手段。众所周知,摄影的拍摄位置是摄影构图变化的第一要素。这是因为摄影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拍摄位置。在摄影实践中,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定要站在一个确定的位置上天,才能进行拍摄。即使拍摄时没有特意选择,也必定是在一个视点上进行拍摄。

要想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表现某种事物,就要选择好视点。视点是指观察事物的角度。在照片中,视点便是相机的拍摄位置。当摄影者确定了要拍摄的对象之后,首先要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研究,把从不同观察角度上得到的影像进行相互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视点,这个视点便是采用的拍摄位置。摄影者面对的被摄体绝大多数是立体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前多思考要如何选择最佳视点。要多考虑,从多远距离去看,从哪个方向去看,从什么高度去看,想好了再拍摄,就会有好的作品诞生。  

(变换角度拍摄,画面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在观察一处景物时,上下左右观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拍照也是,面对一个被摄主体,需要从哪个方面去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摄影者应当围绕被摄对象多走走,多看看。随着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同,被摄对象的轮廓形状也会有变化,画面的机构也会出现差别,拍出来的照片会展现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上面的人物照片只是换了个拍摄角度,就给摄影构图带来明显的影响。它改变着画面的构成,使画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将远处建筑物叠加拍摄,画面更具有层次感。)

常见的几种错误的构图方式

想要让照片赏心悦目,就必须在摄影构图上下一番功夫。通常在摄影构图时,尤其是初学者经常会使用一些错误的构图,这些照片大多是由于错误的构图方法。这样的照会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影响摄影构图的美观性。

例如平分画面,即天空和地面物体各占画面的一半;忌讳摄入的东西杂乱繁多,主体不鲜明;在拍摄人物照片时,忌讳人物和陪体在同一竖线上,影响人物的美观等。下文中列举常见的几种错误的构图方式。 

(天空和地面景物各占画面的一半,影响了画面的美观,没有新意。)

学习构图的目的在于把某个瞬间以最佳的构图捕捉到照片上,从而带来美的感受,而通过照片上视觉效果的冲击力和主题的反映程度就能判断构图的成功与否。  

(照片整体杂乱无章且没有明确的主体。)  

(杂乱的树枝让人眼花缭乱,没有美感。)

 摄影首先是一门光的艺术,通过相机物理和化学反应将这门艺术固化成像,所以才能被人感知。其中有两个参数跟物理有关,就是快门和光圈,另外一个参数ISO实际应该跟化学有关(这个得追回胶片时代)。如何把人像与风光融合在一起?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了解相机的三种参数

 1.快门(Shutter):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正常显示的数值为多少分之一秒。分母越大,快门则越快,反之亦然。

 快门控制的是光线进入感光元件的时间,简单理解就是它速度越快,感光元件反应越快,定格的瞬间也就越精准。慢速快门可以用于拍摄星轨、车水马龙、丝绢般水流等,正常快门一般用于光线充足的时候拍摄没特定艺术要求的照片,快速快门一般用于拍摄运动的场景。

 慢速快门

 正常快门

 快速快门

 2.光圈(Aperture):数值越大,光圈越小,景深越深;数值越小,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光圈控制的是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数量,一般用F数值表示,数值越小,则光圈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反之亦然,它能够影响照片的景深。景深的通俗说法就是虚化程度,打个比方,一个近视的人,睁大眼睛可以看清楚近的东西(光圈越大景深越浅),想看清楚远的东西试试眯一下眼效果也不错(光圈越小景深越深),这里的光圈大小就等同于人眼的闭合程度。光圈大适合拍前后虚化主体突出的照片,光圈小适合拍前后细节均保留清晰的照片。

 大光圈,景深浅,虚化效果好

 小光圈,景深深,前后景色清晰

 超小光圈,景深极深,可以拍出星芒效果

 3.ISO:这个简单,只要记住,感光度小的(比如ISO100)画质细腻噪点少;感光度大的(比如ISO6400、ISO12800)画质非常差,噪点很多。

 正常光线下建议入门机的ISO尽量设置在800及以下;光线充足就用ISO100或者200;如果晚上光线实在太差了,你又想拍到东西,那也没办法ISO必须开的很高。

 4、三者之间一般使用参数值

 (1)正常光线下,白天户外:一般ISO设置在100~400区间;快门一般都可以上到1/500秒,光线足够可以大胆上到1/1000秒,如需拍丝绸般的感觉,建议增加滤镜;光圈根据自己需要的虚化程度进行设置,正常拍摄人像设置在F5.6以内,如需拍摄景色,可设置在F6.7。

 (2)阴天或者室内,光线不够且没闪光灯的情况下:一般ISO设置在400~800区间;快门在1/125秒~1/350秒区间;光圈尽量以大光圈为主,可设置在F5.6以内。

 (3)室内,光线极度不充足,且不能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一般拉高ISO,半画幅相机可设置在1600~3200区间,全画幅相机3200~6400区间;快门设置在1/60秒~1/125秒区间;如需看清前后景物,光圈设置在F5.6,如不需要,则可以设置在F5.6以内。

 三者的关系就是,光线充足,优先考虑ISO,ISO值越低相片质感更好;光线不充足,则适当拉高ISO,确保快门无需太慢(用脚架除外),照片能够清晰拍到主体;光圈则看自己所需要的精神而定。

  人物风景摄影技巧

 使画面更有指向性

 有的时候,我们拍摄的风光照主体并不是只包含一个“元素”,它是由几个或者多个“元素”组成的。而余下的这些元素,就是为“主体”来服务的。

 注意:

 人物必须有规律性,比如同样的颜色、同样的动作、同样的方向等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辅助构图,引导视线,切忌过散过乱。

 更有故事性

 与有人的画面比起来,有的时候干净的风光照反而显得空洞。在风光照片上,在让人欣赏风光美景的同时,也会让人思考,这个人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他是谁?他在干什么?可以说,人赋予了照片更多故事性,使得照片产生双重内涵。

 注意:

 照片中人与景的风格必须统一,以景带人,互为一体,人物所引发的故事联想必须与景物有关。比如上图,如果是一个游客走过,那么就会破坏画面的意境。

 丰富画面元素

 有的时候,在眼中看来美丽的风光呈现在照片里却是单调的,比如我们拍摄大草原,茫茫一片翠绿之下,你是不是特别期盼着能飘来几朵白云点缀一下画面?

 注意:

 人物是作为点缀加入画面的`,比例不可过大。他们可不具备故事性,但必须要视觉表现力(颜色、光影、动作)。

 增加对比

 大小是比出来,风光摄影也是如此。简单的拍摄一副风光作品,画面前的读者很难感受到建筑有多高,海洋有多辽阔。但是,如果将人作为参照物摄入画面,对比就即刻显现出来了。

 注意:

 要注意人和物的比例,两者的差距越大,效果越好。

 制造效果

 很多时候,看似简单无趣的风光照,会因为人的出现而展现出其不意的效果。

 注意:

 选择和环境有关的人物,利用他们身上的元素可以更好的交代背景。

 辅助构图

 风光摄影因为场景辽阔很容易失去焦点,所以导致整个画面空旷但言而无物。如果在画面中往往就可以改善很多。拍摄风景,寻找到风景中特殊的人,将他一起摄入镜头,那么画面就会变得有趣起来。在成为焦点后,人物既可以与风景相互补充,同时也可以成为焦点。

 注意:

 因为人物是作为焦点之一存在,因此在画面中最好占一定的比例。通常位置被安排在井字构图的四个点上。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