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游戏攻略 > 正文

李白为什么会被封为“剑仙”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8 07:11:35浏览:13分类:游戏攻略

李白为什么会被封为“剑仙”

? 文章内容主要来源百度 共计2310字,阅读需要6分钟

说在前面, 李白被称为“剑仙”和剑术无关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白

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别称有很多,但唯独没有剑仙这个称号,所以说剑仙是不被史实承认的,那剑仙的称呼究竟是怎么来的?

要弄清这一点,我们得先明白一下三个问题。

李白的剑术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主要有三点。

1.李白是非常爱剑的,在全唐诗收录的近千篇李白的诗歌中,有103次提到了剑。他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与韩荆州书》)。

也有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的经历(《侠客行》《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2. 《新唐书·文苑传》中指出,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唐朝的魏颢在自己的作品《李翰林集序》中也提到,“李白曾手刃数人”。说一点,魏颢是李白的头号粉丝。

3.李白写过一首诗,叫做《赠武十七谔》,大意就是李白的儿子被贼子抓了,然后他的第十七个门人武谔就帮他救回了孩子。“余爱子伯禽在鲁,许将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笔而赠·”所以李白就写了这首诗赠给了他。

而在古文里,门人有三种意思,一是徒弟,二是食客,三是看门人。三可以排除。 而始终描绘武谔平日里“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直到“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 可见平日里并不是依附李白为生的食客,何况李白一生落拓,哪里养得起门客。

所以武谔只能是李白的学生弟子, 而武谔又是“慕要离之风”的一个刺客游侠,他拜李白为师,当然不是为了来学习文化的,只能是来学剑的。

能开门授徒,可见李白的剑术已经到了宗师级别了。

为什么他不足以以剑封仙?

在当时的唐朝,文宗皇帝曾亲封天下三绝。分别为诗仙李白,草圣张旭和剑圣裴昊。

所以在当时,裴昊的剑术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而李白恰恰就是裴昊的弟子。

唐代文人裴敬写过一篇文章《翰林学士李公墓碑》,里面讲李白“常心许剑舞。裴将军,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如白愿出将军门下’。

王维也在他的诗《赠裴旻将军》中写道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据《独异志》载,他“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又据《历代名画记》,画家吴道子因见裴旻剑舞,“出没神怪既毕,乃“挥毫益进”。《新唐书》也这样说:“裴将军曾随幽州都督孙佺北伐奚人,为奚人所围,裴将军乃舞刀立马上,飞矢四集,迎刃而断。奚人大惊,遂解围而去”。

所以可见,要说剑仙的名号也应该是裴旻所得。而且李白也曾当众吹捧裴昊“唯裴旻能败我”,也因为这句话李白便成为了唐朝剑术第二人。

那么他为什么会被封剑仙?

《引爆点》一书中提及要想引发传播,需要满足三个法则。

1. 个别人物法则(一些比较有名的人):KOL在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

相信想起剑仙,大部分人都会想起王者荣耀的青莲剑仙或者某个知名主播,像我第一次听到李白是剑仙还是在《侠客行》这本书中,而这些都属于KOL。由他们的品牌背书和自带的流量曝光会让更多的人形成“剑仙李白”的印象。

注:因为没有查到“剑仙”二字更早的来源,所以都是以现在作为参照。

2. 附着力因素法则(事情本身是否具有传播价值):李白被称为“剑仙”,是理所应当。

相信在各种课本和注释的熏陶下,大家对李白其实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例如被封为“诗仙”,潇洒不羁,浪漫主义。而且因为他的潇洒不羁,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现在在来想一个词,“剑客”。相信大家脑海里立马会浮现出一个人或一段情节,要么身穿素衣,手持一把青锋剑,给人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要么飞檐走壁,行侠仗义,神龙见首不见尾等。而这些几乎都与一个词挂钩,“潇洒”。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是靠联想来感知世界的,因为每个人的认知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会习惯将事物进行分类,当我们去思考某件事时,总会从脑海里相应的类别中找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联想。并且在长年累月的影视文化影响中,也形成了我们对一些事物或事情的认知图示(刻板印象)。所以当我们想起剑客时,总会觉得是潇洒不羁的,而想起刺客时,总会是无影无踪,冷血无情的,尽管有时候刺客就是剑客。在加上李白作品中透露的风骨与“剑客”遥相呼应,所以“客”变成了“仙”。那如果李白不是玩剑是玩刀的,会被封为“刀仙”么?(一想到刀我就想到暴击、999级、张家辉)

3. 环境威力法则(环境对事情发展的影响):大环境对李白的塑造。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课本,影视小说里的各种对李白的描述都是比较正面的,也就容易让我们对李白产生很正面的评价,而我们这些人就间接成为了李白的粉丝。

在《乌合之众》这本书里提到,当个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会下降很多,换句话说就是容易被带头的人影响,导致思维跟群体统一化。所以当群体给李白称呼时,他们不会去思考为什么,他们只会做个简单的判断,即这个称号别不别扭,不别扭那就高呼剑仙李白(事实上我也挺喜欢这称号的)。这也是为什么脑残粉可以无视任何客观的评价,因为太别扭了!

所以总的来说,李白被称为剑仙可以归纳为一句话。

粉丝多就是了不起!

开个脑洞

个人觉得历史一定诞生过很多非官方的称号,而剑仙是被大众筛选后剩下的产物,而且是符合时代背景的,只是无法确定“剑仙”是何时诞生的感觉有些遗憾。而且我相信第一个称李白为剑仙的人一定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去理解“剑仙”两个字,即“因剑术封仙”。我觉得“剑仙”二字是要拆开的,剑指剑术一流,仙则是“诗仙”,以暗指李白文武双全(就像作为粉丝我们总是希望偶像是完美的)。但后来传播开后,意思就变了,就像谣言在传播中的变化一样。

如果觉得写得不在理,欢迎指正。

王者荣耀:「英雄的前世今生」青莲剑仙李白篇

苏烈的原型是苏定方,跟李白没有关系,苏定方(592年-667年),李白(701年-762年),他们不在一个年代,没有交集。

1、苏定方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县(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

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显庆二年(657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

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

此后,苏定方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

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2、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扩展资料:

一、苏定方的成就

1、讨剧贼

苏定方骁勇彪悍,胆气超群。他年少时便随父苏邕讨伐州县盗贼,多次冲锋陷阵,连败张金称? 、杨公卿等部叛军,使乡里得以保全。清代学者李塨称赞苏定方为“遭时团练乡村者之榜样也”? 。?

2、击突厥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苏定方随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袭击东突厥颉利可汗。他率二百骑兵直捣牙帐(将帅所居的营帐),迫使颉利可汗窜逃。李靖随后领大军赶到,大破东突厥。

颉利可汗之后也被唐军俘获,东突厥至此灭亡。永徽六年(655年),苏定方随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即程咬金)征讨西突厥。

在次年的鹰娑川(今新疆开都河上游裕勒都斯河谷)之战时,他率五百骑兵直捣西突厥军营,追斩一千五百多人。

显庆二年(657年),苏定方再次出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以一万余人同十万西突厥军展开战斗,斩突厥人马数万,杀其大酋都搭达干等二百人。

随后踏雪兼程,掩袭金牙山(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以西),再败贺鲁。贺鲁率残部逃亡,被苏定方的副将萧嗣业俘获。

息兵后,苏定方安抚西突厥诸部,开路设驿、慰问疾苦、恢复生产,使十姓部落安堵如故。西突厥灭亡后,中亚诸国也纷纷降附唐朝。

二、李白的成就

1、诗歌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2、剑术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

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

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吴钩”1次、“吴鸿”1次、“湛卢”1次、“干将”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莲”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龙泉”4次。

总计,“剑”字共出现了118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1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

百度百科——李白

百度百科——苏烈

百度百科——苏定方

巍峨的长安城,数百年间屹立不倒。但长安的门户,守卫严密的朱雀门却镌刻着一道剑痕,那是一个青年醉后以长剑所书的诗句“欲上青天揽明月”,轰动整个长安城。当治安官狄仁杰欲以破坏长安的罪名逮捕他时,爱才的女帝拒绝了。 女帝甚至下令保留朱雀门上饱含剑意的诗痕。数日之间,这名一人一剑,直入长安的青年“剑仙”之名传遍长安。他就是李白。

彼时的李白,年少轻狂,拒绝了女帝入朝为官的邀请后,开始试剑天下的旅途。当他初次见到滔滔黄河时,心中的剑意迸发而出,奔流到海不复回。 从那时起,没有机关的师承,没有魔道的秘法,没有魔种的血脉的李白,仅仅依靠自己和手中的剑,成为帝国强者中的第一人,乃真正的天纵之才。 他会给每个败于己的对手赋诗,因此,诗名和剑名也一同流传开来。后来,甚至有人视之为荣耀,为得诗篇而求一败,令人哭笑不得。

就在李白的剑意到达巅峰之后不久,旅途也来到了云中漠地。很少有人知道,生活在长安的李白,出生于云中漠地的海市蜃楼之下。他怀着剑仙荣耀归来,却发现幼年记忆里充满异域风情的繁华城池已经不复存在。被贩为奴隶的公主, 向他倾诉自己的遭遇:帝国的铁骑越过长城,踏平了整个云中漠地。荒废的城池很快被黄沙掩埋。李白想要救出她,少女却选择了从屈辱中自我了断。

鲜血激起了李白的侠义之心。他第二次单剑闯入长安,质问女帝讨要征平云中漠地的说法。一夜长安风云变色,大明宫也在剑仙之剑下黯然无光。有史以来从未曾被外力攻破的长安城,第一次因为一个普通人而动摇。

没有人知道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李白自长安城中全身而退。他和女帝的密谈,被视为禁忌,不见于史官的笔下。

只有李白自己清楚,他的骄傲被挫败了,在最强的巅峰。从那之后,他开始自我放逐,从寂寞的旅途中寻求新的意义,陪伴他的,除了剑,还多了酒。

人人都以为剑仙就此一蹶不振。但长安的府衙中,狄仁杰查看着关于李白的行踪报告,露出难以捉摸的冷笑。

“元芳,你怎么看?”

不等密探回答,他立刻自言自语:“再次出鞘的时候,会更加惊天动地吧。这家伙,太过骄傲,又太过寂寞了。”

而狄仁杰所预言的这一天,在数年之后到来。

这是长安城平常的一天。晨钟回响在上空,自云中漠地的旅人远途而来,正抬首打量朱雀门上的剑痕;热闹的长乐坊中,五陵少年们因前所未有的美妙琴声而骚动;感业寺的银杏树依旧枝繁叶茂。唯有狄仁杰手下的密探隐入黑暗,紧张注视着那个白衣潇洒,酒剑相伴的男子身影。

剑仙李白,三入长安了。

这次长安城又将怎样被动摇呢?

“大河之剑天上来!”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