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到了秋天,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6 13:25:43浏览:16分类:旅游攻略

到了秋天,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

菊花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第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枫树。

枫叶为掌状5浅裂,长13厘米,宽略大于长,3枚最大的裂片具少数突出的齿,基部为心形,上面为中绿至暗绿色,下面脉腋上有毛,秋季变为**至橙色或红色。所谓“霜叶红于二月花”,远远望去,满山红红火火!

秋天是庄稼成熟的季节,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黄澄澄的玉米粒,象一颗颗金豆子,谷子笑弯了腰,正向我们鞠躬,大豆被风吹得乐出了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阴历为7月立秋到9月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秋季的时候,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树木叶子变黄,枯落。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

春夏秋冬各有什么景物?

枯黄的落叶,萧瑟的树枝,瑟瑟的秋风,火焰般的枫叶,铺满落叶的小径,准备南迁的动物。

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立秋时节,江淮一带的天气仍十分炎热。

根据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扩展资料:

说到秋天便想到枫叶。当枫叶一个个打着旋儿飘落的时候,往往是最感伤的时候。风一吹来,难免显得有些凄凉,正像凄美的爱情故事,凋落的枫叶是最催人泪下的。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秋在悲观的人眼里是萧条的象征,秋在农夫的眼里是丰收,但在爱秋的人眼里却是一幅优美的画卷。 纷纷扬扬几场秋雨的降临,秋的画卷也被轻轻展开,秋的使者也轻轻地来了,她赶走了炽热的夏日,唤来凉爽的秋风,带来了清爽,还带来各色的新衣给万物做礼物。

秋的使者跋山涉水走来,只见她挥一挥衣袖,微风拂过。小草们立刻换上了金黄的新衣,仿佛是一块巨大的地毯铺向远方。欢迎秋天使者的到来。秋的使者迈着轻盈的步履来到田野。 看,那晶莹饱满的玉米正露出洁白的牙齿微笑着欢迎秋之使者的到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秋天

春天有小树,野花,小草,柳叶,东风,燕子,融冰,春雨春雷,春游,风筝,麦苗,梨花等等。

夏天有蝉,暴雨,荷花,烈阳,繁星,蜻蜓等等。

秋天有累累硕果,残荷,秋菊,丰收的田野,南飞得大雁,落叶和红色枫叶。

冬天有雪,北风,梅花,窗花,暖阳,雾凇,枯树等等。

春,夏,秋,冬又称季节,一个季节有三个月,一年又有四个季节春天始于24个节气中的立春,夏天始于立夏,秋天始于立秋,冬天始于立冬。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