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关于我国墨脱县地理、人文、经济等情况。我想知道。请告诉我。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5 13:21:33浏览:14分类:旅游攻略

关于我国墨脱县地理、人文、经济等情况。我想知道。请告诉我。

墨脱县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面积3.4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万亩,森林面积3200万亩。辖8个乡(含1个民族乡),59 个村民委员会。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该县南部2.4万平方千米地区被印度占领,划入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边界问题仍未解决。

中文名称: 墨脱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林芝地区

下辖地区: 墨脱镇,背崩乡,德兴乡等

政府驻地: 墨脱镇

电话区号: 0894

邮政区码: 860700

地理位置: 西藏高原东南部

面积: 3.4万平方千米

人口: 9759人(2003年)

著名景点: 汗密瀑布、老虎嘴瀑布、背崩瀑布、墨脱藤桥与溜索

车牌代码: 藏G

目录

基本情况

自然地理地形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

历史事件波密土王的统治

墨脱大地震

文物古迹

行政区划

经济概况

交通运输

风景名胜汗密瀑布

老虎嘴瀑布

背崩瀑布

墨脱藤桥与溜索

光缆工程基本情况

自然地理 地形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

历史事件 波密土王的统治

墨脱大地震

文物古迹

行政区划

经济概况

交通运输风景名胜

汗密瀑布 老虎嘴瀑布 背崩瀑布 墨脱藤桥与溜索光缆工程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情况

墨脱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在祖国西南边陲,西藏高原的东南部,镶嵌着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墨脱。在这约一 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里发育、繁衍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自然资源。进入墨脱县,在几小时内便可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真是“ 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 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总面积31394.67平方千米。总人口1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墨脱镇,邮编:860700。代码:542621。区号:0894。拼音:Motuo Xian。 墨脱县辖1个镇、7个乡:墨脱镇、甘登乡、加拉萨乡、达木珞巴族乡、帮辛乡、格当乡、德兴乡、背崩乡。共有60个行政村。 墨脱,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毗邻,意为“隐秘的莲花”,“墨脱”一词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可见,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墨脱比作“花”了。的确,墨脱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景色秀丽,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这里到处是莽莽林海,山花怒放,高山湖泊,飞流急瀑,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过去墨脱也称 “白玛岗”,是莲花圣地之意。由于处在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地震、塌方、泥石流不断,加之气候潮湿多雨,使得这里成为全国惟一不通汽车的县。 风景照(20张)墨脱又名白马岗,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西藏着名的宗教经典称:“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这些受到信徒顶礼膜拜的圣地,给众多西藏人的心灵播下无限的诱惑,墨脱的门巴人、珞巴人说他们居住的地方叫“白隅欠布白马岗”,意思是“隐藏着的像莲花那样的圣地”。在佛教的观念里,莲花是吉祥的象征。 墨脱的这种宗教神秘色彩,直接渗透到门巴人的心灵里。记得一个名叫曲尼的墨脱门巴族宗教画师曾绘声绘色地讲到:墨脱的地形像女神多吉帕姆仰天平卧的圣体――耸立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那座白云缭绕、难以一睹风采的南迦巴瓦雪峰,就是这位女神俊俏的容颜;东部一带密布的森林和地势平缓的沃土,是她柔软的腹部;修竹遍野、江水碧蓝的仰桑河流域是她的下身,总之,墨脱的山山水水,都是这位女神躯体的组成部份。 朵尼拉绘声绘色的述说,使我们这些外来人深切地感到,墨脱是个神秘的地方,难怪在这里有着许多可供信徒朝拜的圣地,其中着名的就有仰桑河、布达切波雪峰和宫堆颇章。清澈味甜的仰桑河。 仰桑河位于墨脱南部,是一条从东流向西注入雅鲁藏布江的河流。那里曾经是波密王设立的嘎朗央宗的县治之所,专门管理珞巴族的行政事务,如今已为印占区。据墨脱人讲,由于那里是女神的下身,河水实是她的尿液,水色特别美丽,清澈发蓝,略带甜味,素有牛奶河之称。在这婀娜的河流旁,有一块被称为“甲穷”的巨石,活像一只威武的雄鸡。每当夜色降临,常发出喔喔的叫声,使人如临仙境;这巨石周围的绿林丛中,鸟儿的鸣唱格外悦耳动听;有时清脆婉转的鸟声像是在呼唤众神的名字,召请神明的降临,为远道来的朝拜者赐福。正是这些美妙的传说,吸引着广大藏区的信徒到此朝拜。这些虔诚的朝圣者认为,人若在有生之年到此地朝拜一次,可保此世幸福平安,死后灵魂升入天堂。如果虔诚的信徒,在朝拜圣地途中遇有不测,在弥留之际,亦要面对仰桑河的方向默默祈祷,以了却平生之愿。 墨脱的另一着名圣地布达切波坐落在该县西北方向的气势磅礴的雪峰之中。雪峰周围有众多低矮石山,状如罗列的犬马牛羊,或跪或立,其头均朝向神山,恰似供奉的祭品。布达切波雪山的下面,还有一个巨大的溶洞,内有暗流,淙淙作响。暗流两岸是白色泥土,气味芬芳。据说在这香味四溢的泥土上面,一些有幸的朝圣者能看到仙童留下的脚印,或听见他们嬉闹的笑语声,当然见不到仙童的影子。这时人们就要向河里投食物、钱币和装饰物品作为献祭,并求神赐福。凡来这里的朝圣者,均取此地之白泥土带回家乡,馈赠亲友,以避邪消灾。 宗教的神秘吸引着众多的善男信女,而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又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人们向往考察探险的宝地。闻名于世的雅鲁藏布江蜿蜒千里,像温顺的少女,流至米林派村的时候,她却一反常态,变成一条奔突不羁的巨龙,冲破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垒两座大雪峰的层层堵截后,调头向南呼啸而去,形成了举世无双的马蹄形大拐弯奇景,纵贯墨脱全境,直抵印度阿萨姆平原。由于雅鲁藏布江的万世劈山奔突之功,造就了南北走向的大峡谷,为强劲的印度洋季风穿越喜马拉雅山的巨大屏障打开了大门,形成了西藏高原别具一格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清朝末年到这里安国定边的清兵首领刘赞廷对此深有感触,对墨脱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森林弥漫数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诚为世外之桃源……”对此地高山峡谷的亚热带雨林作了精要的描述。 到了本世纪30年代,英国植物学家华金栋亦潜入墨脱在山谷探险,并在白马狗熊(地名)一带的江面上发现了一个壮丽的瀑布,每遇丽日蓝天,飞瀑蒸腾,形成无数七色彩霞,因而被称为“虹霞瀑布”。到了90年代,中国科学院对墨脱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考察,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科学数据对当地的自然生态作了全面研究,获得许多重要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无论在深度或长度都居世界第一,最深处即在南迦巴瓦岸和加拉白垒峰之间,深度达5382米;长度即派村至巴昔卡,长度达494.3公里,这使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科尔卡大峡谷自愧不如。 墨脱县

美丽的墨脱县风光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形

墨脱县(3张) 墨脱县平均海拔1200 米。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从北部高达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下降到南部仅数百米。四面环山,形似莲花。这里的地形可以“山顶在云间,山脚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的民谣来形容。 墨脱县

墨脱县境内有雄伟壮观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这两座山峰是东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两座山峰,峰顶常年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与山峰南坡上遍地生长着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雅鲁藏布江在两座山峰的夹峙中咆哮而出,于崇山峻岭间劈开一道深达五千多米的深壑,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长最险峻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气候

墨脱县属喜马拉雅山东侧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均温16℃,1月均温8.4℃,7月22.6℃ ,年极端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33.8℃,年降水量在2358毫米以上。南部最大降水可达5000毫米,年无霜期340 天,年日照时数2000 小时以下,年降水量为2000 毫米左右。

水文

墨脱县

雅鲁藏布江从朗县进入林芝地区,在米林县迎面遇上喜马拉雅山阻挡,被迫折流北上,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马蹄形回转,在墨脱县境内由南迦巴瓦峰脚下向南奔泻而下,经印度注入印度洋。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天然水能蕴藏量达6880余万千瓦。仅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处,水能就占雅鲁藏布江全部水能的2/3,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1/10。

自然资源

墨脱县

墨脱县有“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之称,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结构复杂,垂直带谱明显,在40千米的水平距离内,从高山寒带植物到热带植物几乎都能生长,原始森林类型众多,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等。生长着樟木、楠木、乌木、铁木、红豆杉和有“天然活化石”之称的桫椤等80多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1982年开始对多雄拉山南坡至布裙山一带的八个垂直自然带谱进行重点保护。 墨脱县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墨脱自然保护区内,仅高等植物就有3000多种,竹类植物约有10多种,野生兰科植物80 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2 种,孟加拉虎、羚羊、长尾灰叶猴、大犀鸟等4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此出没,另外还有千余种昆虫,具有典型的生物多样性,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

自然灾害

墨脱县有虫灾、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编辑本段地名由来

墨脱县

墨脱,在藏传佛教经典中称“博隅白玛岗”,意为“隐藏着的莲花”,据说全域地形极象一幅女神多吉帕姆的仰卧图,因此又有说法这里是金刚亥姆多吉帕姆用自己的身躯幻化出的,被藏传佛教信徒视为圣地。 相传九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遍访仙山圣地,到了这里发现此处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有圣地之象,遂在此修行宏法,并取名“白玛岗”。 《甘珠尔》藏经里称“佛之净土白玛岗,圣地之中最殊胜”,传说这地方粮食堆积如山,取之不尽;肉食各取所需,用之不竭;虎骨、麝香、雪莲、灵芝俯拾即是,山珍野味、香甜果品应有尽有,还藏有打开通往极乐世界神门的金钥匙…… 宗教传说增加了白玛岗的神秘感,这里成了区内外远近闻名的朝拜圣地,一批批虔诚的信徒抛家舍业,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路途艰险、湿热环境、劳累困顿使沿途不时有人倒毙……上世纪50年代,还有上百名藏东川西的朝圣者来到这里,或食物中毒,或病饿而死,至今墨脱的老人们还清楚地记得那幕惨剧。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墨脱石锅

墨脱,藏语意为“花朵”。8世纪时曾名为白玛岗,19世纪改地东宗,后迁宗址到墨脱村,易名为墨脱宗(1881年波密王在墨脱设宗)。1927-1931年噶厦政府与波密王之间爆发战争,波密王战败。噶厦政府将墨脱分封给色拉寺、倾多寺和松宗寺,三寺各自建宗,一直延续到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7月建墨脱县。1964年划归拉萨市管辖。1986年2月划归林芝地区管辖至今。 乌木筷子

1997年,面积30000平方千米(实际控制面积10000平方千米,20000平方千米仍为印度非法占领),人口0.9万,以门巴族为主,还有珞巴、藏、汉等民族。辖8个乡:墨脱乡、背崩乡、德兴乡、格当乡、旁辛乡、加拉萨乡、达木珞巴族乡、甘登乡。县政府驻墨脱乡。(根据《政区大典》整理) 墨脱乡(Motuo Xiang) 县政府驻地。1960年墨脱区,1988年改乡。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人口0.1万。辖墨脱、亚东上、亚东下、亚让、巴日、马迪、米日7个村委会。 门巴竹编

背崩乡(Beibeng Xiang) 原为背崩区,1988年后改乡。位于县政府西,距县政府28千米,人口0.2万。辖背崩、德尔贡、格林、江新、西让、地东、巴扬、崩过、阿苍、波东、巴登11个村委会。境内有布裙湖风景保护区、德阳沟羚羊保护区。 德兴乡(Dexing Xiang) 原为德兴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政府西面,距县政府8千米,人口0.2万。辖德肖、文浪、德果、荷扎、那尔东、玉公白、巴登则8个村委会。 格当乡(Gedeng Xiang) 原为格当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政府东南,距县政府74千米。人口0.07万。辖格当、东龙、兴凯、曲那唐、那巴、上布龙、下布龙、扎根卡、尼日卡、卡桌登、乃萨达、桑珠卡12个村委会。 雅鲁藏布大峡谷

旁辛乡(Pangxing Xiang) 原为旁辛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政府东,距县政府68千米,人口0.12万。辖旁辛、根登、帮固、肯肯、西登、岗玉、宗荣7个村委会。 加拉萨乡(Jialasa Xiang) 原为加拉萨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政府东北,距县政府105千米。人口0.08万。辖加拉萨、更帮、龙列、久当卡、拉贡、增求、达昂7个村委会。 达木珞巴族乡(DamuLuobazuXiang) 原属墨脱区,1988年建达木珞巴族乡。位于县政府东,距县政府39千米,人口0.06万。辖达木、卡布、珠、马让康、巴迪5个村委会。 甘登乡(Gandeng Xiang) 原属加拉萨区,1988年建甘登乡。位于县政府东北,距县政府135千米。人口0.06万。辖甘登、多嘎、鲁古、果登4个村委会。 2000年,墨脱县辖1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969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墨脱镇 1878人、 背崩乡 2138人、 德兴乡 1549人、 达木乡 729人、 旁辛乡 1266人、 加拉萨乡 812人、 甘登乡 647人、 格当乡 680人。

编辑本段历史事件

波密土王的统治

门巴人大约在300多年前,从门隅、主隅开始迁入墨脱,最早到达的已有12代人,最晚的移民也有8代人了。随着门巴人口的增加,约在十九世纪后半叶,门巴族和珞巴族之间因争土地和猎场发生纠纷,进行械斗。当时分割一方的波密土王(波密土王,相传是吐蕃赤贡赞普,被大臣罗昂谋杀后,他的儿子甲赤逃到波布地区和工布一带,自立为王。波密建立割据一方的势力达一千多年)凭借着山高路远,不断扩大势力,利用门巴族和珞巴族相争这一时机,先后在墨脱地区建立了地东宗和嘎朗央宗,势力扩及到下珞瑜地区,进而统治了墨脱及大峡谷地区。 清朝政府多次派军队协助西藏地方政府清剿波密土王,波密王“屡次投诚,屡次背叛。自恃地险民悍,不时出巢抢劫,焚杀重案”。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西藏地方政府再次派兵征讨,大败波密王,彻底消灭了波密土王的势力,墨脱直接归西藏政府统辖。后来西藏地方政府将地东宗赠给在消灭波密土王期间立了功的色拉寺管理;将邦辛、加拉萨地区划归倾多寺的封地,金珠地区划为松果寺的封地。 在波密土王统治前,墨脱门巴族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土地属自然占有。波密土王建宗后,对耕地进行清理和调整,以保证宗政府的差赋来源。

墨脱大地震

1950年8月15日,墨脱县发生里氏8.5级地震。地震引发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墨脱大地面目全非,在数万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平均每1平方米的面积就有1.1平方米的物质参与了滑移。这次大地震中,中印两国共死亡约4000人。

编辑本段文物古迹

仁钦崩寺:是墨脱最大的寺院,位于墨脱村南则玛拉山上。建寺时间是在门巴东迁后不久,距今约8代人。据传是由甘布寺中的活佛甘布建筑的,最初是一座有12面墙和东西南北四门的石木结构三层建筑,内有镀金铜佛像多座。1950年毁于地震,后重修为东西两门建筑。 血池:世界上第一块血池出土于墨脱县。血池,一种保护门不被打开的机关,用人血使一种力大无穷的纤维放松。 在《藏地密码》中,血池是一种机关,它外表看上去很难令人接受,因为它是将人的不同器官(很多)放在不同的血池里浸泡。但是它的防范性非常有效,因为只有将正确的器官放入正确的血池才会打开机关,而且它利用了各种器官的不同功能,来产生打开机关所需要的液体。是人祭的产物。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墨脱镇:总人口1878人。 背崩乡:总人口2138人。 德兴乡:总人口1549人。 达木乡:总人口729人。 旁辛乡:总人口1266人。 加拉萨乡:总人口812人。 甘登乡:总人口647人。 格当乡:总人口680人。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墨脱县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鸡爪谷、黄豆、棉花、芝麻等。牧业经济比重不大。林业、副业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它丰富的林业、水利和农业资源足可以养活大半个西藏人口。就是这样一个资源富足的地方,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种种原因,长久以来,几乎与外界隔绝,不但自然条件没有得到改变,而且经济建设也基本等于零,封闭使这里成为西藏高原上还保持着原始状态下的一个“孤岛”。名特产品主要为野生果类和天麻、三七、鹿茸、靡香、猴头、胡黄连等。矿产资源基本上还是未被普查的处女地。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墨脱县曾经是全国2100多个行政建制县中惟一不通公路的县,人力背夫是这里唯一的运输方式,当地人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原始生活;石锅和筷子是运出大山的仅有商品。 正在修建的墨脱公路

因为地势隐蔽,墨脱被称为“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域”、“地球上的最后秘境”。从前去墨脱,必须翻雪山、攀峭壁、穿密林,用自己的双脚长途跋涉、步步丈量。通往这天堂般美丽地方的道路如同炼狱,江两岸山壁陡峭,深谷中江水汹涌,许多路段是在峭壁上凿成的天险,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万丈深渊;山口处不分冬夏都是白雪皑皑,沿途是猝不及防的雪崩、骤雨、飞石、泥石流诸多艰险。 自墨脱解放以来,政府曾选定了五条修路路线,并付诸了行动。但因多方原因,最终未能让汽车顺利驶进墨脱。许多专家经多年勘察,得出的结论是:墨脱处于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是地震、塌方、泥石流的多发地带,加之墨脱的气候潮湿多雨,使得墨脱实现通车的愿望困难重重。 20世纪90年代,全程141千米的扎墨公路(波密县扎木镇——墨脱)建成,这条耗巨资修成的公路,只开进过一辆汽车就宣布报废,而这辆车开到墨脱后就成了永久的“文物”。公路上长满了灌木和杂草,许多路段路基已坍塌,有的地方已成了巨大的滑坡面,路上架设的桥梁仅剩下一些锈蚀的钢架。 2009年4月20日,我国最后一条通县公路——墨脱公路新改建工程奠基仪式在嘎隆拉雪山口举行。这一工程的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县级行政区域不通公路的历史宣告结束。 [1]当地人民步行出入墨脱的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米林县派乡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多雄拉山口,沿多雄拉到墨脱的背崩乡后,逆雅鲁藏布江北上至墨脱县城,全程约115千米,步行需4天时间。这条路在每年的6-10月份可以通行;另一条是从波密县沿扎墨公路行走,全程141千米。由于嘎龙山的阻挡,这条路只能在每年的8-10月初山上的冰雪融化后才能通行到80千米处,然后步行两天到墨脱县城,其他时间只能翻越海拔4640米的嘎龙拉山口,正常情况下步行约需5天时间。

编辑本段风景名胜

墨脱的山多、水多、瀑布也多。有的瀑布细弱如几缕轻纱,缓缓地从石壁上飘落下来,水珠被岩碰撞得四分五裂,化作缕缕雾气,飘浮在山腰;有的瀑布水流宏大,吼声悦耳,四季不涸,十分壮观。在这些瀑布中,除素有“藏布奇观”之称的大拐弯瀑布外,有高达400米的汗密瀑布,有从悬崖绝壁倒挂的老虎嘴瀑布,有云崖飞泻的地东瀑布,有云雾缭绕的背崩瀑布,有银丝彩带飞舞的拉格瀑布……

汗密瀑布

墨脱县汗密瀑布(7张)汗密瀑布位于墨脱县背崩乡汗密站。瀑布三层相叠,落差高达400米,又名“三叠泉”。第一层是从高入云端的雪峰中直泻而下,激起满谷的水雾和轰鸣;第二层是从高处的绿树丛中缓缓流出,然后又急速而下;面宽水急的第三层瀑布斜冲到一巨石上,曲折而泻,一直到多雄河,形成一个个深潭。

老虎嘴瀑布

墨脱县

老虎嘴瀑布凌空而泻,象银河倒悬,坠至半空,忽被峭石拦腰斩断,刹时雪浪飞溅,宛如千万串断线的珍珠,纷纷扬扬,沿悬立千纫的绝壁陡然下坠,落进不见底的深渊,发出惊天动地的狂啸。而河水却象凶猛的野兽在咆哮,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仿佛整个峡谷在颤动。每到日落西山,老虎嘴彩虹缭绕,雪峰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奇胜不可名状。

背崩瀑布

墨脱县背崩瀑布(5张)冬天水量小时,妩媚秀丽,轻轻下泻,深沉悠扬;夏天水量增大,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魄,恰似巨龙出山,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沫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周围一带经常处于霏霏细雨中,成为别致的“匹练挂遥峰”。

墨脱藤桥与溜索

珞巴人居住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崇山峻岭之间,数百条江河水流湍急,多数流速超过10米以上,落差大,水中巨石、暗礁布满河床,两岸陡峭,除少数平原处溪流架有木桥外,绝大多数是藤索桥或藤溜索,舟船仅在下游使用。 藤溜索是四根白藤劈成八根,对接成所需要的长度,拴在两岸的树上,有一个硬藤做的圆圈套在八根藤条上,过江时,人钻入硬藤圈内,放在腰部,脸朝上,关向彼岸,双手抓信藤条,交叉用劲拉藤,双脚配合向前。爬这种溜索相当吃力,跨度越大越费劲,一条长80米的溜索需要30分钟才能滑过 去,我们滑过荷扎村248米的溜索足足耽搁了一个半小时,滑过江后筋疲力尽气喘如牛。而且滑这种溜索不但消耗体力大,由于没有安全系数,危险性是极大的。 墨脱县

藤索桥是一奇特的桥,没有桥墩,不用木板,一个铁钉也找不到,整桥用的是白藤。珞渝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多种藤本植物,其中白藤较多,常绿本植物,茎蔓细长,有40米高,柔软而坚韧,它是编织篮、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也是藤索桥的原料。一般200米长的索桥,需要60背(约合3600公斤)的藤子。修一个索桥需要20人,历时10天才能竣工。首先将藤子一劈两半,不能用整根藤子,一是不便将二根接起来,二是它不结实。将劈成两半的藤条接成需要的长度,将根根藤条拉到对岸,总共需要35根藤条,再将25个硬藤做的藤圈均匀地置放在桥上,藤条在外,藤圈在内,一般10米左右放一个藤圈,它有一人高,人可从中钻过。35根藤条分布是:桥的左后和右侧各10根,桥的上部是空的。硬藤圆圈放好后,用细藤绳将它固定在藤条上,底部行人放脚处,用细藤编织成一个网状的贺筒。通过这种桥还得掌握它的特性,如它的弹性大,你的脚步得顺着它起伏而落脚,它弹起时,你的一只脚也得“因势利导”而抬起,它跌落时你再踏步向前,就这样一高一低、一起一落地向前,否则,它将和你作对,摇摆得十分厉害,使你无 法越步。初过这种桥,还是胆战心惊的,只要你认识了它掌握了它的规律,你会很顺利地、不大摇晃地走过去。墨脱较为有名的藤桥有背崩藤桥、炯兴藤网桥,都长约400米,其中墨脱德兴藤网桥横跨雅鲁藏布江,有300多年的历史。藤网桥整个呈管状悬空,多位于峡谷谷险要的河段,行走其上时,桥随人的重力与河谷风吹送,左右晃悠幅度较大,但整个桥近似密封,颇为安全。墨脱著名的景观还有“溜索”,那有点一苇渡江的姿势,但是以背对江面的样子高速滑向对岸,需要较高的胆量和平衡技巧才能顺利过江。[2]

编辑本段光缆工程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光缆传输系统工程2009年9月21日正式开通,中国成功实现“县县通光缆”。 随着通信光缆工程的建成开通,墨脱开通了3G和无线宽带业务,使当地有线宽带得到全面升级,网速得到提高。 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受自然条件影响,此前是中国唯一不通光缆和公路的县,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受到较大制约。随着2009年扎(木)墨(脱)公路的开工建设,预计3年后墨脱也将告别不通等级公路的历史。 为解决墨脱通信问题,中国2009年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墨脱光缆传输系统工程,工程于7月底开工。 为保障工程按时完成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业务部门合理安排工程进度,施工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西藏墨脱光缆通信工程2009年9月25日全面建成开通,中国电信天翼网络成功覆盖这个“高原孤岛”,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县不通光缆的历史,墨脱人也与全国同步进入3G通信时代。 当地群众可以自由地使用话音、宽带、数据、移动、天翼3G等各种电信业务和综合信息服务。 此前,墨脱县是全国唯一不通光缆、不通公路的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极大制约因素。为彻底改变墨脱县通信能力与通信需求极不适应的状况,并以通信的适度超前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2009年6月,墨脱光缆通信工程破土动工,工程总投资达1400余万元。 由于不通公路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极其复杂,工程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大部分设备、材料运输要靠人背畜驮,施工人员还要面临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蚂蝗、蚊虫、毒蛇叮咬更是家常便饭。为了让光缆早日进入墨脱,施工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翻山越岭,穿行无人区,露宿森林间,保进度、保工期、保质量,使中国电信天翼3G网络按计划成功覆盖“高原孤岛”墨脱及所属主要乡镇和运输要道沿线。

9月到11月是墨脱的秋天,是墨脱的旅游旺季。

冬春去墨脱公路可能会被大雪堵。墨脱本身四季如春,但是扎莫公路到墨脱的海拔很高,扎莫公路的春天从5月份就开始了,直到8月份还能看到嘎隆拉雪山的雪景。

9月到11月是墨脱的秋天,是墨脱的旅游旺季。大部分徒步者都会选择这个时间进入。秋天的墨脱,是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欣赏热带雨林原始风光的季节。

墨脱镇,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地处墨脱县北部,东南与印占区接壤,南连背崩乡,西与德兴乡毗邻,北与达木珞巴民族乡相连,东北与格当乡相连。辖区总面积1217平方千米。1967年,建乡,属墨脱区。1999年,撤乡建镇截至2020年6月,墨脱镇下辖7个行政村。

墨脱镇东南与印占区接壤,南连背崩乡,西与德兴乡毗邻,北与达木珞巴民族乡相连,东北与格当乡相连。辖区总面积1217平方千米。

墨脱旅游景点

1、噶龙香格里拉风景区

嘎龙香格里拉风景区,地处扎墨机耕道24k至60k之间,是出入墨脱大峡谷的交通要道。该景区内有共有6大自然景区,即草原、雪山、冰川、雪山神湖、瀑布、林海。在此景区内在不同季节可观赏不同的景致,如夏季可观赏草原、雪峰、千年冰川、雪山神湖、瀑布、林海,冬季可观赏林海、雪原、雪山、冰瀑、冰柱。

2、雅鲁藏布大峡谷风景区

雅鲁藏布大峡谷风景区,位于墨脱县东面,距墨脱县城120公里,是沿雅鲁藏布江进入墨脱大峡谷谷地及大拐弯的必经之地。共有6个主要自然景观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奇观,南迦巴瓦雪峰、贡阿噶布雪山、多卡折瀑佛光洞、甘丹跨江溜索、崖壁洞口瀑布。大峡谷景区将以其无以伦比的雄伟峻峭和非它莫属的奇丽风景受到世人的格外青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墨脱镇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