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杭州的古建筑有哪些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5 15:52:21浏览:13分类:旅游攻略

杭州的古建筑有哪些

杭州的古建筑有雷峰塔、岳飞庙、六和塔、灵隐寺、宋城等。

1、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西召山雷锋上。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

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故被称为“皇妃塔”。后来,因其山名“雷锋”,而逐渐被称为“雷锋塔”。

2、岳飞庙

岳飞庙,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内岳庙街86号,又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它是为纪念南宋著名反金将领、中国著名民族英雄岳飞(1103-1142年)而建的寺庙。这个遗址是在明朝(公元1450年)的景泰第一年重建的。它建于历代,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古建筑群。

3、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它是中国最完美的古代砖木塔之一。六和谐塔建于北宋开封第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六和敬”的佛教意义,将其命名为六合塔。现在的六合塔是在南宋重建的。

4、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

5、宋城

宋城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之江路148号,杭州之江旅游度假区内,占地约300亩,是杭州第一座大型人工主题公园。

宋城是杭州首个体现宋代文化内涵的主题公园。它是按宋代风格建造的。主体建筑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为基础,按宋代《营造法式》一书建造。

百度百科-雷峰塔

百度百科-岳飞庙

百度百科-宋城

百度百科-灵隐寺

百度百科-六和塔

杭州西湖十大景点都有什么典故吗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及交通枢纽,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著名景点有:

杭州西湖、千岛湖、西溪湿地、灵隐寺、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宋城、瑶琳仙境旅游区、临安天目山

等等。

1、

西湖

位于杭州市区西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总面积5.6平方公里,环湖一周约15公里,苏堤与白堤把全湖隔为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西湖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三面环山,秦时西湖还是一个海湾,北面宝石山,南面吴山,隔水相对是伸出海湾的岬角。海潮带来大量泥沙,日积月累,直至隋朝时将西湖与海水隔开,这种由古代浅海演变而成的湖泊在地质学上称作“泻湖”。西湖风景优美,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极多。

2、

千岛湖

即新安江水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境内,小部分连接杭州市建德市西北,是为建新安江水电站拦蓄新安江上游而成的人工湖,1955年始建,1960年建成。距杭州、黄山各150公里,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后花园,景区内碧水呈奇,千岛百姿,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佳绝,因湖内拥有1078座翠岛而得名。千岛湖因其山青、水秀、洞奇、石怪而被誉为“千岛碧水画中游”。

3、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离杭州主城区武林门只有6公里,距西湖仅5公里。公园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湿地公园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11月03日,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2年1月10日,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溪湿地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4、

宋城

宋城以“建筑为形,文化为魂”为经营理念,仿宋代风格建造,主体建筑依据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而建,并按照宋书《营造法式》建造,还原了宋代都市风貌,是杭州第一个反映两宋文化内涵的主题公园,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是宋城的灵魂,与拉斯维加斯的O秀、巴黎红磨坊并称“世界三大名秀”。

宋城1997年被浙江省旅游局定为“97中国旅游年欢乐浙江游”的王牌景点,并获得“浙江十佳美景乐园”;1998年成为中国国家旅游局“98华夏乡游”的首选地;1999年4月获得“世界娱乐与主题公园协会会员”;2000年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证书。

5、

天目山

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杭州市临安区内,浙皖两省交界处,距杭州84千米,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古名浮玉山,“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名。是韦陀菩萨的道场。

另外有江苏省泰州市天目山,位于姜堰市区北郊,是一处地势稍高、四面环水的土墩,总面积3.4万平方米,最高处只比河面高出4米多,与其说是山,不如称其为弹丸小岛。经考古发掘,这里惊现商周古城遗址(请参阅天目山遗址),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南宋时又名宝佑桥,也称段家桥。桥为1921年重建。桥畔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断桥残雪一般指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是,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东接苏堤,南北分别毗邻小南湖和西里湖。据记载,花家山麓有一小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因沿溪多栽花木,常有落英飘落溪中,故名“花港”。南宋内侍卢允升曾在此建宅卜居,莳花养鱼,构筑园林,渐成规模。花港观鱼的史称,源出南宋宫廷画师马远所作西湖山水画的画题。清代,康熙南巡至杭州时,曾手书花港观鱼景名,并在赏鱼池畔立碑建亭。

雷峰夕照

雷峰塔与白娘子的故事,流传深广。故事中的雷峰塔就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宋吴越王钱弘_因黄妃得子而建。初名“黄妃塔”。原拟建高十三层宝塔,由财力不济,拟改七层,峻工时只造了五层。结构为砖石内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的条石,塔下供奉金铜十六罗汉像。建筑雄伟壮观,为藏经之所。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苏堤春晓

北宋元佑五年(1090),苏轼(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以湖泥筑成长堤,后世称苏堤,全长2.8公里,堤上建有六桥,自南而北依次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沿堤栽有杨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个品种。苏堤风光旖旎,晴、雨、阴、雪各有情趣, 四时美景也不同, 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绿杨拂岸,艳桃灼灼,晓日照堤,春色如画, 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

南屏晚钟

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吴越始建,称“永明禅院”,饱经沧桑。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1986年重建,为歇山顶三重檐两层建筑,上层悬大梵钟,下层为净慈寺地藏殿。大梵钟高3米,口径2.3米,重10余吨。净慈寺晚钟鸣响,回声在山间、林樾悠扬飘荡,悠扬的钟声重新回荡,使人们想到明人聂大年的《南屏晚钟》诗:“柳昏花暝暮云在,隐隐初传一两声。禅榻屡惊僧入定,旅窗偏逗客含情。”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龙王祠,清康熙年间定名平湖秋月,为西湖十景之一。宋王洧《平湖秋月》诗云:“万顷寒光一夕铺,水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题名“平湖秋月”。“湖天一碧楼”联曰: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称,为西湖十景之一。

据记载,宋代洪春桥畔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坊内与金沙涧相通的池塘种满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曲院荷风”。清代,酒坊关闭,康熙游湖时御书西湖十景碑,便将“曲”字改成为“曲”,易“荷风”为“风荷”,“曲院风荷”的景名便由此沿用至今。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

小瀛洲北宋时已成为湖上赏月佳处。明万历年间,取疏浚西湖的葑泥在岛的四周绕滩筑堤,形成湖中之湖。清雍正年间,在堤岛之间,南北贯以曲桥,东西连以土堤,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园林特色。总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俯瞰整个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

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御碑亭景点,在洪春桥畔。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别位于西湖之西南、西北。南高峰海拔256.9米,北高峰海拔355米。两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十余里。

张岱《西湖十景 两(双)峰插云》: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此景本是湖中遥望之景,清初为了立碑才移到陆上去的。当群山云雾迷漫时,两峰时露双尖,宛如峰插云霄,自然风光异常优美,峰势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后或阴翳多云天气,彩云、白云或浓或淡,忽缠忽遮,是云是山,一片朦胧。如一幅壮观的水墨淋漓而浓淡有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面前。 故名“两峰插云”。清康熙皇帝游此,改为“双峰插云”。

柳浪闻莺

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兴建清真寺,死后葬此,俗称回回坟。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柳型各具特色:柳丝飘动似贵妃醉酒,称“醉柳”;枝叶繁茂如狮头,称“狮柳”;远眺象少女浣纱,称“浣纱柳”等。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西湖

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面积五点六五平方公里。那一泓脉脉含情,明净鲜活的泉水,就涵藏在这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的层恋叠嶂之中;鼎足而立的湖中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墩环碧,就像三颗绿色的宝石,巧妙地镶嵌在这碧玉似的镜面上,而苏堤、白堤则像两条飘逸在这镜面上的缎带。水映山色,使山色更加秀媚;山衬水态,使水态愈显柔情。这山与水美妙和谐的结合,使游人有置身画图中的感受。

西湖不仅有如画的自然风光可供游赏,更有数不清的古迹名胜足供寻访。湖畔名城杭州,唐时已称"东南名郡",五代的吴越国和南宋王朝均在此建都,其紫禁城就在西湖南岸凤凰山麓。沿湖数不清的宝塔古刹、优美园林、楼台轩榭、碑刻摩崖,更为秀丽的西湖增添了脍炙人口的人文景观。

“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胧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天然的图画,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使游人目迷心醉,流连忘返。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西湖美不仅是自然美的翘楚,更是人工美和伦理美的和谐统一。这里有数不清的古迹名胜和现代建筑。灵隐寺、飞来峰、六和塔、岳王庙、中山公园、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章太炎纪念馆、龚自珍纪念馆、吴昌硕纪念室、李叔同纪念室、马一浮纪念馆、黄宾虹纪念馆、潘天寿纪念馆、于谦墓、张苍水墓、放鹤亭和林和靖墓、西泠桥和慕才亭、秋瑾墓、盖叫天墓、文澜阁等错落有致地散落其间,使神化丹青的西湖,更得世人的欣慕和敬仰。

杭州还建有许多主题公园如:杭州乐园、未来世界、宋城、杭州花圃、江南名石苑、太子湾公园、湖滨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供游人休闲憩息,愉悦心身。

玉泉

在西湖西北面青芝坞口,是西湖三大名泉之一。南齐建元年间(479一482),僧人昙超在此筑寺,后晋天福三年(938)建净空院,南宋改寺名为玉泉净空寺,清康熙又改为清涟寺,因寺内有玉泉,人称玉泉寺。

玉泉水碧绿如玉,水量丰富。诗人白居易作诗赞咏:“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净两无尘。”南宋时,玉泉观鱼为西湖胜景,常盛不衰,清代“西湖十八景”有“玉泉鱼跃”一景。现旧寺已不复存在,在原址修建成一座庭院幽深、观景观鱼两相宜的公园茶室。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书“鱼乐国”匾额仍悬在池畔的廊檐下。池中蓄养的各色青鱼、鲤鱼回游嘬食,悠悠自乐,游人凭栏投饵,莫不欣喜忘情,正合楹联所题“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的意趣。

宝石山

宝石山位于西湖之北,与葛岭一起成为西湖的北屏。这里的山岩呈赭红色,岩体中有许多闪闪发亮的红色小石子,当朝阳或落日红光洒沐之时,分外耀目,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熠熠生辉。宝石山因此而得名,新西湖十景之一“宝石流霞”的出处就在于此。

登上葛岭、宝石山,则南望平湖,水波荡漾;北瞰万亩平畴,楼宇鳞次栉比;东则街衢商埠,充满活力;西有青嶂千叠,遥接晴空。位于宝石山东面的保_塔巍然挺秀,好似窈窕的“美人”伫立山巅。保_塔建于北宋初年,原为九级砖木结构,与六和塔、雷峰塔并无太大差异。现在的砖砌实心式样,是一九三三年重建时仿自清代原样,虽不能登临了,却以其漂亮的外形和所处的显要位置而成为引人瞩目的西湖胜景标志物。

葛岭,因相传东晋炼丹家葛洪曾在岭上修道炼丹而得名。葛岭之巅的初阳台,传为葛洪炼丹之所。每当清晨日出之际,霞光万道,不可捉摸。据说,初阳台上还能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日见到日月并升奇景。清雍正《西湖志》描述说,旭日初升时,山鸟群起,遥望霞气,互相照耀,传是日月并升。由于初阳台日月并升奇景只有十月初一前后能见到,而每年此时杭州已是深秋时节,天气多云翳,故很少能有亲眼目睹的机会。这一奇景的真面目究竟如何尚有待验证。

龙井

龙井,位于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风篁岭上,旧传此井与江海相通,必有神龙居住,因名“龙井”。

龙井是一个半圆形泉池,清冽的泉水就从泉后壁的山岩间涓涓流出,虽大旱亦不枯竭。龙井泉还有一奇特之处,就是当你用小棒搅动泉水时,水面上就会出现一条蠕动的分水线,仿佛游龙一般,这种现象在雨天时更为明显。据说这是因为地面水和地下泉水相互冲撞,两种水质因比重和流速的差异形成的。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给龙井平添了几分佳趣。

龙井不仅风景幽雅,更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龙井茶叶”蜚声国内外。清明前后的龙井山上,那一行行整齐排列的茶树中经常会出现采茶姑娘腰系茶篓的倩影,游人问茶,凭添无穷的野趣和雅韵。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

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 --断桥春望》称 :“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