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美文共赏‖ 泾水三记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5 19:26:33浏览:12分类:旅游攻略

美文共赏‖ 泾水三记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不敢相信在八百里关中平原上居然有一道如此险峻深幽的峡谷——泾河大峡谷。

初见,惊艳了目光。那是十一月初的一天,我们一行十余人去泾阳拜访白描先生。先生古道热肠,见面寒暄几句之后,便亲自驾车,亲自当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郑国渠风景区。

穿过蜿蜒盘旋的山路和九个幽深漫长的隧道,我们来到一片开阔平坦处——孔雀湾。一侧高山陡崖上有龙须瀑布飞泻而下,其下小潭积水尺许,流向两眼隧道。一眼隧道口拴有秋千,有游客在荡,笑语盈盈。先生轻车熟路,带领我们进入那眼有柳毅传书塑像的隧道。雕塑生动传神,将牧羊的洞庭龙女与落第书生柳毅塑造得惟妙惟肖。这是流传于泾水一则美丽动人的神话爱情故事,最早见于唐传奇《柳毅传》,有知恩图报的美好寓意,被后世以越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演绎。

隧道长六七十米,没走几步就到了尽头。一股冷风倒灌进来,我们本能地后退了几步。隧道口底下就是泾河大峡谷,我不禁有点眩晕。要不是有水泥护栏保护,我真不敢向下俯视。先生边解说边指着泾河河道让我们看。谷底深不可测,两岸壁立千仞,怪石嶙峋,河道巨石星罗棋布,泾水如一条碧玉绸带蜿蜒飘荡。荀子曰:“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是亿万年前造山运动形成的壮美景观,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我们不约而同地发问:“关中平原上居然有一道如此险峻深幽的峡谷?”回答是肯定的。

泾河大峡谷藏身于仲山深处,谷幽峡奇,雄伟险峻,被誉为“关中第一大峡谷”。如果下到谷底,近距离欣赏峡谷,需要专门抽出一天的时间。而这仅仅是开发出来的河道,大部分地区则是人迹罕至,荒草遍地。白描先生说他和朋友们曾多次下到谷底探险,手脚并用,披荆斩棘,完全是拓荒前行。

其实,郑国渠风景区位于泾阳和礼泉两县交界处,沿西咸环线、银百高速驶入关中环线即可到达,并不偏僻,却养在深闺人未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人迹罕至处——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既无村庄人烟,也没有道路通行。尤其是泾河出山峪口,是泾河冲出群山,流入关中平原的最后一关,当地人称之为龙口,是个“四无”地区——无人、无路、无电、无通信信号。峡谷内雄奇壮美的原始景色只在渔樵之辈口耳相传中,当地人也很少亲眼目睹过。

如今,这大自热的神奇造化能够呈现在世人面前,应归功于一个人——赵良妙。白描先生介绍说这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温州水利工程师、实业家。2004年,赵良妙第一次来泾阳,无意中发现泾河大峡谷是个建水电站的好地方。他说干就干,拉起人马,购买设备,挎包里装上陕西省测绘局的地形图和李仪祉1924年写的《勘察泾谷报告书》,沿着八十年前李仪祉的足迹开始勘探泾河大峡谷。进出大峡谷没有路,他们跋山涉水,翻越悬崖峭壁,硬是走出了一条路。他亲自带队,肩扛设备和帐篷,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啃干粮泡方便面,晚上就在帐篷里席地而眠。半年多时间,赵良妙把李仪祉书中描述和记载的吊儿嘴、花家窑、黑沟、一线天、鹿角顶、大车崖、二涂沟等处,全部走了个遍。

十几年过去了,赵良妙筹集民间资金十几亿元,在泾河大峡谷出峪口建起了水电站,打造出了国家4A级 旅游 景区——郑国渠风景区。

白描先生心系家乡,赵良妙志在泾阳,彼此早有耳闻。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成功申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是陕西新添的一枚世界级“金名片”。郑国渠是关中最早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与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消息传来,举国沸腾。刚在北海参观完灵渠的先生更是激动不已,思绪一下子飞回到了故乡,也下定决心了却一桩夙愿。2017年,先生两次回到故乡泾阳,第二次足足住了四个月——为郑国渠归来,重访大渠,为故乡写一本大书。

2017年4月,白描先生在郑国渠工地上第一次见到了家乡人眼中的风云人物——赵良妙,却大吃一惊。他不是一个铁骨铮铮的英雄硬汉,也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南方老总,更不像一个投资十几亿元兴建郑国渠风景区的董事长,他只是工地上的一个工人,最多算是个包工头——裤脚鞋子沾满泥巴,衣着普普通通,脸颊瘦削,肤色黝黑泛红。十几年的野外作业,几乎消磨尽了他身上南方人的印迹。

参观景区时,赵良妙指着河道内大小不一的八十一个水潭,说它们被泾河水串成一串明珠,也是一种上天的隐喻——人生难免有磨难,即使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也不应该停止奋斗,而要像这河水一样勇往直前,奔向目标。

彼时,白描先生正在为书写《天下第一渠》而呕心沥血;赵良妙正在为打造郑国渠风景区而日夜操劳。于是,英雄相惜,赵良妙和他的郑国渠风景区走进了先生的书中,走进了无数读者的心中,留在了 历史 的长河中。

今年以来,文友们一直计划着去拜访白描先生,但因先生忙碌,始终没有成行。那天终于要见到先生了,大家都很珍惜。拜访之前,大家都做足了功课,我翻阅了大量先生的作品,很想听先生说一说创作《天下第一渠》的感受。

我们到达时,是早上九点多,先生正在忙碌,见到我们来访,急忙放下手头的事儿,如亲切随和的兄长招呼我们一一落座。听说一会儿渭南的朋友和自己的学生——扶风张浩文等老师要来,白描先生便说居室促狭,不如等各路人马到齐之后,一起去他在郑国渠景区的工作室——泾谷书房。文友们都带着《天下第一渠》《绝秦书》急着想让白描先生和张浩文先生签名,先生示意大家先去参观泾河大峡谷,再去他的书房签名。

游览完大峡谷,先生一路讲解,我们大致了解了仲山、嵯峨山的方位。及至到了泾谷书房,先生兴致盎然,一边煮茶品茗,一边坐而论道。

现场版的《百家讲坛》开始了:先生如数家珍般地从泾河说到了郑国渠的来龙去脉;从秦朝风云说到了西咸新区众多的 历史 遗迹;从大地原点、崇文塔说到了祖先的智慧;从每次回乡的感受说到了文化的巨大影响力;从郑国渠景区建设说到了郑国渠董事长赵良妙……

一说起赵良妙,先生话题一转,忍不住又说起了景区开发的不容易,说起了修筑悬崖栈道时,赵良妙和工人们硬是靠肩挑背扛把一根根钢筋,一块块模板运上山的。水泥沙子则是靠毛驴一袋袋驮上山来的,毛驴也是景区的一大功臣。

先生对赵良妙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也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拜会拜会这位赵董。先生谈兴正浓,我们听得痴迷。先生仿佛看出了我们的心思,立即给赵良妙董事长打电话,电话很快接通了,回答是在山里的工地上,没有路,得走上三四个小时,回来就晚了。

放下电话,先生说山里信号差,今天能打通电话算是幸运。我们一试手机,发现信号非常微弱,几乎接收不到信息。先生又说赵良妙就是这样肯吃苦,长年累月扑在工地上,去的都是还没有开发的地方,经常一去好几天,吃住都在野外,吃的苦一般人无法想象。家人经常联系不上他,非常操心他的安全。南方人的吃苦精神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跟随他干活的工人都给这个南方大老板竖大拇指。说着,先生想起董事长赵良妙听闻有贵客来访,提前差人送来了两坛自酿的酸枣酒。

酸枣可以酿酒?大家都很好奇。先生说赵良妙把泾阳当成了第二故乡,处处为泾阳的群众着想,专门请人研制开发了酸枣酒,等于给周围群众指了一条脱贫致富路。前段时间,群众都来交酸枣,人多得要排队,酿好的酒就封存在山洞里面。

十二点多了,先生随即招呼大家移步到旁边的风味餐厅,吃家乡饭就酸枣酒。人多桌小,两张方桌拼在一起,挤挤挨挨,热热闹闹。小巧玲珑的两坛酸枣酒捧出来了,黑圆瓷坛配方形红色封纸,古朴喜庆,斟酒在杯,香气扑鼻,有果味的香甜亦有白酒的浓郁,品一口,满嘴香。生有金花的陈年茯茶煮好了,红艳透亮,温热妥帖,喝一口,沁心脾。

半黄半白的穣饸上席了,先生热切地介绍起这道家乡风味,招呼大家趁热蘸点汁子吃。我看穣饸状如肥肉片,正在迟疑。先生说泾阳俗语:无穣饸不成宴席。穣饸是火腿肠的祖先,已经申遗成功,只有来泾阳才能吃到。说着带头夹而食之,大家纷纷仿效。穣饸两个字难写,读音也有些拗口,吃到口中绵软,一下子就明白了穣饸就是软糯好吃之意。回家查了穣饸做法,原来是鸡蛋清与蛋黄分别与馍花、肉末搅拌后蒸制而成,确实是灌肠类食品的祖先。穣饸属于细发饭,过去逢年过节才能吃到。如今,婚丧嫁娶,逢宴必上。据说,慈禧太后来西安,周莹就敬献了这道菜,于右任先生也喜食穣饸。

那天午后的阳光明亮温暖,照耀着我们这一大群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学爱好者。享用着 美食 、品味着美酒,听着先生侃侃而谈,大家不觉都痴迷了。

“白老师当年在陕师大给我们上课时,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裤缝挺得像一条线,皮鞋擦得锃亮锃亮,那风度翩翩的样子,一出现在讲堂上,不开口就把我们这些农村娃镇住了。等到一开讲,那口才好得不得了,出口成章,旁征博引,把我们全都征服了。”海南作协副主席、海南师范学院教授张浩文先生的一席话把大家逗乐了。

“学生的成就比老师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很欣慰呀!”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老师永远是学生追赶的方向,老师永远令人仰望!”

师生情深!学无止境!

两位先生的谦逊和朴实令人肃然起敬。

不觉间,已是下午两三点了,近在咫尺的黑沟“一线天”是来不及欣赏了,先生给大家签名之后,建议去参观文泾湖和关中小三峡。

文泾湖水波不兴,如一面镜子倒映出仲山的迷人曲线。

文泾湖的名字是从泾阳县与赵良妙家乡文成县各取了一个字,是两地人民友谊的象征,是文泾水电站拦河大坝蓄起的人工湖。很难想象如此平静的湖泊,汛期时却是另一番景象——泾河水如脱缰的野马,滚滚而来,震天动地,似乎要把这个世界吞没。

这就是水的力量,至刚至柔,至美至烈。

文泾湖对面的山坡上修建有仲山书院。山门上的对联乃白描先生撰写:

新径轻岚舒遍山夭桃得天赐

古峡深翠滴满目诗画待心会

上联是说泾河大峡谷原是无人区,道路皆是建设者新修,故曰“新径”;大峡谷原有泾阳八景之一的“仲山晴岚”,故有“轻岚舒”句;峡谷漫山遍野有野生的桃树,春天桃之夭夭,其华灼灼,可谓“得天赐”。下联是说大峡谷满目苍翠,这种翠色浓稠得似乎随时可以滴下来。举目望去,满眼诗情画意,这无边的美景需要人们用心欣赏领会。

眼下,虽然看不到桃花满山遍野开放的盛景,但遍山夭桃四个字引发的无限遐思,让人对明年春天再访大峡谷充满了期待。

“一抹淡烟青嶂外,半林残照翠微中。仲山美景固然令人留恋,文泾湖上游的关中小三峡也不容错过。”先生说着又驾车在前面带路,我们欣欣然前往。

停车场用碎石子铺就,是削平了一段山坡而建的。新裸露出的山体呈古铜色,远看闪闪发亮,像巨幅的抽象派画作。

游船是仿古敞篷式的,我们乘坐的是轻巧灵便的小艇,可以直达峡谷最窄处。起初水面开阔,两岸山坡较缓,清风拂面,略有凉意。毕竟十一月,立冬已过,何况山中植被茂盛,气温本就寒凉。但先生坐于船头,依然兴致勃勃地为我们讲解。船愈行愈远,峰回路转,水面陡然狭窄,两岸石壁高耸,其上裂缝如刀割般整齐。先生说这些山崖形成于距今四亿多年前的造山运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自然造就了壮美雄奇之态。岩壁上的断层就是山体发生位移时形成的。没有明显错位的成为裂隙,这些裂隙面或直或曲,都如刀刻般整齐,令人暗暗称奇。先生解释褶皱是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形成的连续弯曲的变形体,有向斜和背斜两种。

我佩服先生知识渊博之余,想起了迟子建说《北极村童话》里展现的伤痛,不是强加给人物的,而是像大地在造山运动时,山峰挤压出现的皱褶,自然生成。大自然的伟力无法想象,眼前这一面面坚硬巨大的山石不过是上苍之手把几块面团揉皱后遗落在了人间。

过了第二道峡谷,崖壁越发陡峭,仿佛触手可及,其上多了大大小小的石窝、石坑。先生说这都是流水“蛀”出来的,叫“壶穴”。岩壁上如果有个小坑,水流到了这里就会打漩,形成涡流,涡流里边夹杂的泥沙小石子,就像刮刀一样,在坑内不停旋转,亿万年之后就形成了无数个“壶穴”奇观。滴水石穿,水的力量如此巨大,令人不可思议。可以想象在夏季发大水的时候,泾河如发怒的猎豹,奔腾而下,那力量足以撼山震岳,冲刷出“壶穴”是小菜一碟,冲刷出大峡谷中无数的怪石才叫神奇瑰丽呢!

我们正在感叹时,已到谷口最狭处,小艇掉头返航。顺着水流仰望两岸风光,与逆水而上时迥异。逆流而上时,水面如喇叭口,趋于收缩,我们一直好奇于前方的风景;顺流而下时,水面开阔,视界放大,猎奇之心得到了满足,心态平和,换个角度欣赏,方才真正感受到了山峡变幻之美,不愧有“关中小三峡”的美称。

记得第一次见到泾河是在彬县大佛寺附近,那里河道宽阔,水流平缓,波澜不惊。相传大佛寺就是泾河边两个放羊娃娃喊出来的。后来,听说彬县还有个倒流寺,据说是菩萨顺水东游,一路欣赏风景,过了美丽的景村,到了断经村,美景不见了。菩萨不悦意了,随手一点,脚下的泾河水开始倒流,倒流到了景村就停了下来,人们赶紧把菩萨抬到村子里,建寺供奉。我想菩萨要是多走几步,到了泾河大峡谷,一定是会被这里壮美的风光迷住的。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程时,已是五点多,水面上起了一层雾气,两岸的山峰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愈发缥缈美丽。

“快看,对面的山峰像什么?”

“像莲花,像一瓣一瓣的莲花,像盛开的莲花。”

“再看每一瓣莲花上有什么?”

“有数不清的佛像。”

先生问,我们答。问得巧妙,答得更巧妙。

先生一激动,猛地站立起来,从船头走到了船尾,大家也都站起来,顺着先生的手指看去,可不是,对面的山峰真的似一朵莲花正在徐徐绽放,花瓣上无数的天然洞窟里似有一个个佛陀的塑像。

“造化,造化,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我们正在欢呼时,小艇靠岸,船头一沉,一股清水流入船舱,我们如梦初醒,弃舟登岸,恋恋不舍离去。

别了,那一汪汪碧水;别了,那一面面山崖;别了,那一道道深幽的峡谷。

回程中,穿过了好几眼漫长的隧道,白描先生说这些隧道加起来长两千多米,与郑国渠的修建时间非常巧合,似乎是在冥冥之中向两千多年前的杰出工匠——郑国致敬。

短短几年,泾阳地界上就出现了一个以古代水利文化、大秦文化、泾河文化为主线,集 历史 人文、 旅游 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 旅游 景区,难道也是巧合吗?

梁新会 2021年12月26日《西安晚报》

泾河 泾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产,全长455.1公里,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有两个源头,南源出于泾源县老龙潭,北源出于固原大弯镇。西源流至甘肃平凉市八里桥汇合,东流平凉、泾川、于杨家坪进入陕西长武县、再流经彬县、永寿、淳化,在泾阳县张家山界入关中平原,于高陵陈家滩与渭河汇合。 泾河流域面积45421平方公里,包括宁夏东南部、甘肃陇东,陕西关中西北部33个县市,总人口570万,有耕地2025万亩。流域内地貌有山区、丘陵、高源、平原四种类型。山区占4.31%、以六盘山、关山为代表;高原沟壑纵横、沟壑面积占50%以上。泾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雨量和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气温10℃左右。 泾河主要支流有马莲河、蒲河、黑河、泔河等,干流平均比降2.47%。宁夏,甘肃两省区支流集中区,干流深切黄土高原和丘陵100-150米,干流自甘肃平凉至陕西彬县早饭头,河谷条1-3公里,跌水少,多沙滩;以早饭头到泾阳县张家山,为100公里的急流峡谷段,穿越沙岩和石灰岩的土石山原区,谷深山陡,水流湍急,多有险滩,为八百里秦川冲积平原区,地势地坦,水流平稳,比降仅1%,土壤肥沃,宜于灌溉。 泾河以洪水猛烈、输沙量大著称(居全国江河支流之冠,是渭河和黄河主要洪水,泥沙来源之一。泾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4亿立方米。年径流量分配不均匀。据张家山站观测,一般是夏丰(占年径流量42.75%),秋平(占31.6%),冬少(占10.1%),洪水和枯水相差悬殊。该站1933年8月5日,最大洪水流量为9200立方米/秒(洪水总量达14.6亿立方米,酿成陕县特大洪水);1977年4月15日最小流量只有1.94立方米/秒。洪枯相差4742倍。泾河流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年平均输沙总量3.09吨。最大含沙量1430公斤/立方米,年均含沙量141公斤/立方米,为黄河的3倍多,年均输沙模数为7150吨/平方公里。 泾河流域土地平坦,农业发达,矿藏丰富,经济开发潜力很大。耕地占全流域面积近1/3,是西北地区著名的产粮区。甘肃的董志原素有“陇东粮仓”之称。陕西泾河两岸黄土讥源各县及泾惠渠灌区是陕西主要商品粮油基地。全流域生产小麦、玉米。这里又是著名的水果、药材、烤烟之乡、水梨、红枣、苹果、柿子、沙辣等都有大宗出产。猪鬃、羊毛、肉蛋、兔肉等产量也很可观。这里也是著名的秦川牛,关中驴的集中产区。流域内还蕴藏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建筑材料等矿产,仅彬县的煤储藏量就达100亿吨之多。石油量也不少,有被命名长(武)庆(阳)的油田。流域内的采煤、石油、水泥、烟草、机械、电力、皮毛、面粉、食品工业初具规模,乡镇企业突飞猛进。公路干线四通八达,促进了物资交流。 泾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毛主席的“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早已脍炙人口《关山月》、《陇头吟》诗词多得不胜枚举。高源景色如画,如清代谭嗣同《邠州》诗(今称彬县): 棠梨树下鸟呼风, 桃李溪边白复红。 一百里间春似海, 孤城掩映万花中。 对这里的美丽景色作了生动的描绘。 泾河流域的文物古迹之多久已驰名中外,1973年在甘肃合水县西北8公里处莲河西岸发现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距今约有250万年。华池县城西南45公里赵家岔旧石器遗址,是世界公认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平凉市西崆峒山道院建筑、泾川县王母宫石窟和南石窟寺(东方洞)。庆阳县西峰镇南的北石窟寺等都是甘肃有名的古刹名寺。陕西长武县的唐代昭仁寺,大殿建筑别具一格,寺内有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的书刻石碑。彬县城西的大佛寺,是唐贞二年(公元628年)李世民为其母庆寿所造。大佛高达24米。水口乡有秦天苻坚的墓葬。此外,还有周部落姜嫄墓、公刘墓。礼泉县唐太宗的照陵更是中外驰名,“昭陵六骏”石刻是举世皆知的瑰宝。在昭陵周围尚有魏征、李靖、房玄龄、尉迟敬德等157座名臣武将,妃子公主的陪葬墓。泾阳县有郑固渠遗址、明代崇文塔和惠梁寺等名胜。西兰公路大体上是汉唐以来丝绸之路的关中北线的途径。所以泾河流域是陕西甘肃两省主要旅游胜地和热点之一。 泾河流域的历史贡献,最主要的是周王朝的发迹和郑国渠的兴建。周王朝发迹于豳(今陕西彬县),从公刘至周太王(古公亶文)十余代在豳居住,开发农业后来受到戎狄的侵略,周太王由豳迁岐,才由泾河流域迁徙到渭河流域,定居岐山下的周原(今岐山,扶风县一带)传至文王,武王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终于建立了西周王朝。周先祖居豳,其文治武功对伐纣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诗经·豳风·七月》对农事活动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说明当时西周农业在全国曾起先导作用。历史把“重稼穑、殖五谷”称为豳风遗训。至今北京先农坛还保留着古建筑“诵豳堂”,颐和园内还有座“豳风桥”,可见泾河农业对我国农业影响之深远。 到了秦代,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开始兴建郑国渠,用十年时间建成、渠道选在仲山(张家山)西麓谷口(今泾阳县王桥乡船头村),引泾水入渠,沿途接纳冶峪河、清水河、浊峪河、漆水、沮水等,东通洛河。渠成后“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史记·河渠书》),为秦始皇扫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而后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提供了给养保证。郑国渠连同灵渠、都江堰,前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后来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民国的泾惠渠都是因袭郑国渠的遗迹修建的。 泾河地处黄土高原。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破坏和农业上的滥垦,使泾河流域的森林遭到破坏,沃野千里的黄土高原被切割支离破碎,形成千沟万壑。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泾水一石,其泥数斗”,泾河浊流滚滚,使农业遭受摧残。唐代诗人杜甫曾有“秦山忍破碎,泾渭不可求”的感慨。泾河流域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形成十年九旱。民国十八年(1929大旱)关中陇东饿殍载道。当时仅陕西省即饿死250万人,逃亡40万人,泾河流域也是田园鱼裂,十室九空。 全国解放后,泾河经过30多年的治理,开发、发生了巨大变化 。国家支援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水利水电建设,兴建了1000多亩的水平埝地和水平梯田,把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不少原面实现了方田林网化,并涌现出甘肃正宁县、陕西长武县、淳化县等一批以县为单位的水土保持先进典型。淳化县全县造林30多万亩,绿化了70%以上的荒山,建成了8万亩经济林,成为全国先进林业县,先后有16个国家和地区来这里参观考察。水利建设也在逢勃发展,在泾河千支流上先后兴建了绎山、枣曲、朝阳、巴家咀等水库。井、站更是星罗棋布,使部分高原得到灌溉,并且初步解决了人畜用水的困难。泾患渠建改建了渠首大坝,引水流量由16立方米/秒扩大到50立方米/秒,并且实现了井渠双保险,灌区面积由63万亩扩大到132万亩,成为亩产上千斤的高产灌区。 泾河流域解放以来改善了交通。先后在泾阳在渡、礼泉北屯、彬县火石咀及甘肃的泾川、平凉等地建造了泾河大桥、在西峰建成机场,大大方便了交通。近几年工业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同时对流域内名胜古迹进行了良好的保护和修葺。陕西先后维修了旬邑塔、彬县塔、永寿塔和彬县大佛寺、水帘洞。在礼泉县建了昭陵博物馆,成为陕西第二个“碑林”,是西安地区旅游的新热点,旅游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