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戍戌戊怎么读 怎么读戍戌戊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9 13:19:07浏览:15分类:文字大全

戍戌戊怎么读 怎么读戍戌戊

1、戊,拼音Wù;戍,拼音Shù;戌,拼音Xū;戎,拼音róng。

2、戊,同误,天干的第五位,如“戊更”,是指夜晚五更,如“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的戊戌维新。

3、戍,同术,军队守卫的意思;如卫戍、戍边、戍守。

4、戌,同须,地支的第十一位。如戌时,旧式计时法,指晚上七点到九点钟这段时间。

5、戎,同溶,是指军事、军队等,如戎行、戎装、戎马、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等。

6、戊、戍、戌、戎的十字口诀:点戍空心戊,横戌十字戎。

戌戍戊戎读音口诀

汉语,即中文、中国语,乃通用语言,并且是通用语言之一,如今全球使用汉语者,至少15亿,占到了全球总人数的20%。 汉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6000年前的时期,汉语从汉语系中分化出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不断统一、完善、规范化,并逐渐由“古代汉语”发展为“现代汉语”,而复杂多变的汉语,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其实别说外国人学汉语难,咱中国人学汉语,也同样不容易。

比如“鹜和骛”、“姬和姫”,不仔细看你根本不知道差别在哪,而即使看出了差别,它们分别是什么读音,什么意思,又傻傻分不清,比如这“姬”(jī),既是姓,也是对古代女子的美称;而“姫”(zhěn),却是谨慎的意思,和“姬”简直半点关系都沾不上。

而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便是最最最容易搞混的几个字,它们便是:

戍戌戊戎

不过别急,相信看完 后,您一定能分清它们几个。咱先说大家最熟悉的“戊戌”二字,公元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实施,它乃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相信当年读书的时候,历史老师一定让大家反复背过,但说实话,“戊戌”二字一分开,不少朋友又会弄混淆。

一、戊wù

《说文解字》上书:戊,中宫也。象六甲五龙相拘绞也。戊承丁,象人胁。凡戊之属皆从戊。莫候切。

在甲骨文中,“戊”表示的是“斧钺等一类的兵器”,如图所示,它是一种上古时代像凿铲形的、狭而有肩的斧形武器,拥有斧身、斧柄、顶钩和脚叉,随着文字的变化,才逐渐演变成了“戊”字。

除了表示兵器,“戊”还被假借作天干第5位的代称,所以读音和“五”有些相似。

二、戌xū

《说文解字》上书:戌,灭也。九月阳气微,万物毕成,阳下入地也。五行,土生于戊,盛于戌,从戊含一。凡戌之属皆从戌。辛聿切。

和“戊”字相似,“戌”的本意也是一种兵器,乃“斧类宽刃兵器”,不过造型比“戊”要更加简单,是一种宽口大斧,而多出来的那“一横”,则是上移过后的“脚叉”。

与此同时,“戌”还表示十二地支的第11位,对应十二生肖里的“狗”,所以人们常常将“戌狗”二字连用。

三、戍shù

《说文解字》上书:戍,守边也。从人持戈。

从甲骨文的演变,很容易看出“戍”的变化过程,这个字本由“人”和“戈”2个字组成,象征着将士们手持戈(一种兵器)守卫的模样,成语“戍守边疆”便出自于此,而为了让这个字变得更加简洁,小篆把“人”字化成了“一撇一点”,于是有了今天的“戍”字。

四、戎róng

《说文解字》上书:戎,兵也。从戈从甲。

在古代,“五戎”代表了五种兵器,分别是:弓矢、殳、矛、戈、戟,而这个“戎”字,也是古代兵器的总称,后来引申为使用兵器的人、与军事相关的事情。所以说,这个“戎”字,算得上是以上“戍戌戊”的,而“戎”里的那个“”,代表的是“铠甲”,寓意为既能进攻,又能防御。

相信看到这里,笔者朋友们已经完全能够分清这4个字所代表的意思,但将“戍戌戊戎”放在一起,确实还是有些眼花,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句顺口溜:

横戌点戍戊中空,交叉便是戎。

当年笔者就是靠着老师教的这句顺口溜,才清楚记下了这几个字,大家不妨也试一试。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深意,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若你想要彻底了解中国文字,就一定要读《说文解字》,此书乃中国之一部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由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耗尽心血所书。

经学家段玉裁曾评价道: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毫不夸张地说,后世之人研究汉字,解读汉字,都要参考《说文解字》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亲自购买此书阅读。

以上就是与戌戍戊戎读音口诀相关内容,是关于文化的分享。看完酉读音是什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