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步履怎么读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9 18:16:59浏览:15分类:文字大全

步履怎么读

步履的读音:[ bù lǚ ]?

基本解释:(书)(动)行走:~蹒跚|~艰难。

近义词: 行动 举止 举动 行径 活动 行为 步伐

扩展资料: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龙骧虎步怎么读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

跬 读kui 第三声

跬kuǐ

- 英文翻译

跬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足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五笔86:KHFF 五笔98:KHFF 仓颉:RMGG

笔顺编号:2512121121121 四角号码:6411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DEC

基本字义

1.

半步(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步.

2.

一时的,眼前的:誉(近誉,一时的好名声).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足,圭声.本义:古代的半步) 古时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叫“跬” [half a step or short step]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

又如:跬行(举足而行);跬步(半步;跨一脚;举步;迈步)

龙骧虎步拼音lóng xiāng hǔ bù。

龙骧虎步,汉语成语,意思是像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概威武雄壮。出自《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气概威武雄壮。

《三国志·魏书·陈琳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公龙骧虎步,啸吒风云,山靡坚城,野无强陈,清妖氛于灨石,灭诊气于雩都,此又公之功也。”

《宋书·高祖纪》:“公龙骧虎步,啸咤风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

分字解释

1、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相传龙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等,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古代主要寓意皇权;神话故事有画龙点睛、哪吒闹海、日月潭等。

2、骧,汉语二级字,骧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xiāng,意思是腾跃,昂首奔驰;仰,上举;后右足白的马;泛指马。《尔雅·释畜》等均有相关记载。

3、虎,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是指猫科动物虎,后可用来比喻威武勇猛,还可用来形容表情严厉凶恶。

4、步(拼音:bù)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用一前一后两个脚掌表示走路。“步”字的本义就是行走,如徒步行走的士兵称为步兵。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