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符箓是什么?符箓简介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9 20:00:01浏览:16分类:文字大全

符箓是什么?符箓简介

符箓是什么?符箓简介

 符和箓是两种不同的事物,统称为「符箓」。两者都有召役鬼神的功能,虽然有所区别,但经常一起传授、配合使用,一些箓中也书符,故经常被混淆。由于各个派别的宇宙观和神谱体系有所差异,也存在好几套符文系统,所以形式不尽相同。

 符有文件、凭证、祥瑞征兆的意思。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使用「符」作为征信、凭信的器物,把竹子或玉石(有的会在上面刻字)剖成两半,双方各执一块,能够相合则为真,并未含有宗教的神秘色彩。中国古代便经常用这类的符传递军事及行政命令。

 在中国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日书》,记载秦朝的巫师用禹符时会配合禹步。陕西的汉墓文物里,东汉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的解注瓶,上面有两个符形以及解除文;河南洛阳西郊东汉地层所发掘的解注瓶上,也画有三道符。由此可见,在道教成立以前,带有宗教意义的符已经出现于民间,极可能出自巫师之手,人们相信可以借此跟超自然界沟通。

 东汉太平道用符水为人治病,《太平经》记载,符是神授予人的信物,人得符则能见神。五斗米道也使用符,传说乃太上老君所授,后世不少道符的出现也如此宣称。随着道教的发展,符的意义及功用日益复杂,种类与数量也不可胜数。宋代以后,符的种类更多,然而,如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所言,符的功用主要在福国裕民,宁家保己。符并非道教的专利,民间的法师、巫师、五术师等会把符当作宗教服务的手段之一,例如为民众驱邪除祟;佛教经典和敦煌文献里有符的记载;古代中医的祝由科会运用符咒为患者治疗;台湾还有专精于用符的能手被称为「符仔仙」。

 符大多由文字和图案(包含星象、人形、八卦、云篆等)构成,有学者尝试解读符字及符音,借此探索符图的意义。 ( ) 书符可分为实书、虚书,前者指的是将符实际画在物体上,后者则不具符形,常见以手指、舌尖、目光、手持法器等凌空画符。书符或用符的过程必须专心一意,仪式专家除了要布炁于符上,还经常配合存想、念咒语、掐诀、步罡等语言和肢体动作,这些诀窍往往透过秘密传授才能得知。符的使用方式相当多样,可以吞服、佩带,或将符烧化在水中供病者饮用,或直接焚烧,或贴在某个物体上,或书于木材、石头、铁板后安镇在某处。

 中国古代会把上天赐给帝王的授命文书称为箓。道教的箓,有秘文、秘籍的意思,更常见的是指记载诸天曹官属佐吏的名册。一般认为,道教有箓,起于张道陵。相传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太上老君在鹤鸣山授予张道陵正一盟威秘箓,共二十四品。

 道教存在着位阶制度,依据道士所受的经箓法目排定法位等级,而道士也要按照法位次第学习符、箓、经、戒、法、诀等内容。大致上来说,宋代以前的位阶和道藏的三洞四辅结构密切相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正一部经箓、太玄部经箓、洞神部经箓、洞玄部经箓、洞真部经箓,偶尔会在其中安插新的传授内容。到了宋代出现诸多新兴的派别,如神霄、清微、太一、净明等,道教固有的经教体系在此时期发生变化,有人试图整合传统的法位次序与新出的符箓道法,强调「法与箓相须,不可相违」、「法与箓相背,则不灵」,也就是每项道法都有相对应的箓,不可随意授受、施行。而宋代的授箓活动仍以正一、上清、灵宝为大宗,因他们的宗坛分别在龙虎山、茅山和合皂山,又称为三山符箓。南宋理宗(公元1224年——公元1264年)命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公元1218年——公元1263年)提举三山符箓;到了明初,在皇帝的支持下,正一总汇符箓诸派。清初以来的箓位,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太上三五都功经箓、正一盟威经箓、上清五雷经箓、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上清大洞经箓。

 受箓为道士从凡入圣,修证真仙的必要途径。入道弟子受箓前要先洁斋,然后赍金环及贽币,以谒见其师。弟子发愿谨持箓奉行,若有违科约,甘受惩罚。之后,师徒告盟天地,立誓三官,并破券分环,各持一半,以为契约,师乃传授箓。道士受箓后应佩带于身,虔诚修行,能蒙受箓上神将吏兵的护佑;进行仪式或宗教服务时,也可以召请或役使他们,协助道士达成目的。换句话说,箓除了作为道士的身份凭证,也是行法的凭证。

 符,读音[f?]

 部首: 竹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11

 五笔86: twfu

 五笔98: twfu

 仓颉: hodi

 笔顺编号: 31431432124

 四角号码: 88243

 郑码: mnds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B26

 汉字首尾分解: ?付

 汉字部件分解: 竹亻寸

 笔顺编号: 31431432124

 笔顺读写: 撇横捺撇横捺撇竖横竖捺

 符字的基本解释: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信。~节。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

 相合:~合。言行相~。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咒。护身~。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瑞。~应(y?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

 姓。

 〈名〉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tally]

 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门关用符节。?《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若合符节。?《孟子》

 封皇帝玺符节。?《汉书?高帝纪》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符玺(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宝郎(古官名。即?符玺郎?,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符契(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符传(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征兆 [omen]

 守尔天符。?《答宾戏》。注:?相命也。?

 以风符应合于天地。?《史记?李武纪》

 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汉书?刘辅传》

 又如:符兆(征兆);符应(天降祥瑞的征兆和人事相应);符表(显露的征兆);符瑞(吉祥的征兆)

 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incantations]

 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红楼梦》

 又如:符水。也叫神水。道士用以治病;符壳(道家的符录。亦比喻《金刚经》);符书(符箓)

 盖有官府印信、下行公文的一种 [document]。如:符书(官府文书);符敕(敕命文书)

 谓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 [order;notice]。如:符文(敕命文书公文);符目(符敕等公文的题签);符帖(简帖)

 票证;单据 [ticket]。如:符验(凭据;证件)

 一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spell]。如: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符祥(符兆);符运(犹符命);符历(记录符命的历书)

 契约 [contract]。如:符儿(借契;字据)

 符号 [symbol]。如:音符;休止符

 通?莩?。莩甲。草木种子外皮 [husk]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史记?律书》

 姓

 〈动〉

 符合;相同 [accord with]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序》

 又如:符同(符合;相同);符协(符合;相同);符会(符合);符应(符合);符验(证验,符合应验)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