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经度纬度怎么看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9 20:22:05浏览:13分类:文字大全

经度纬度怎么看

怎么看经度纬度

经度和纬度的确定

在地图和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见一条一条的细线,有横的,也有竖的,很象棋盘上的方格子,这就是经线和纬线。根据这些经纬线,可以准确地定出地面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位置和方向。

这些经纬线是怎样定出来的呢?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轴是一根通过地球南北两极和地球中心的假想线),在地球中腰画一个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使圈上的每一点都和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这个圆圈就叫作“赤道”。在赤道的南北两边,画出许多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就是“纬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叫做纬线。我们把赤道定为纬度零度,向南向北各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北极就是北纬90度,南极就是南纬90度。纬度的高低也标志着气候的冷热,如赤道和低纬度地地区无冬,两极和高纬度地区无夏,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

其次,从北极点到南极点,可以画出许多南北方向的与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圆圈,这叫作“经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就叫经线。公元1884年,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近郊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作为计算经度的起点,即经度零度零分零秒。在它东面的为东经,共180度;在它西面的为西经,共 180度。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的经线是同一条经线。各国公定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同一地区使用两个不同的日期,国际日期变线在遇陆地时略有偏离。

每一经度和纬度还可以再细分为60分,每一分再分为60秒以及秒的小数。利用经纬线,我们就可以确定地球上每一个地方的具 *** 置,并且把它在地图或地球仪上表示出来。例如问北京的经纬度是多少?我们很容易从地图上查出来是东经116度24分,北纬39度54分。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只要把所在地的经度测出来,就可以确定船在海洋中的位置和前进方向。

怎么看经度纬度?断定方向.地理这科的经度纬度都不会看,比如60

经线是纵向的,纬线是横向的第一步: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代号(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判断依据: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做法:箭头指示法按照经纬度数字的变化规律,从小到大绘制箭头,箭头指向就是相应的经纬度.第二步:判断方向方法:经线指东西(绝对方向)例如要判断A点位于C点的什么方向,则在C点标出东西南北,然后看A点界于两个方向之间,那么A点就在C点的什么方向.第三步:根据经纬度判断东西南北半球判断东西半球口诀: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经度在20度和160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经纬度怎么看?

在地球仪上,你可以看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这就是经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

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不过,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并不难:立一根竹竿在地上,当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竹竿的阴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经线。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在地图上,通过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都能画出一条经线和一条与经线相垂直的纬线。

这样,就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来。怎么样才能够区别出这些经线和纬线呢?最好的办法是给每一条经线和纬线都起上一个名字,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用经度表示各条经线的名称,用纬度表示各条纬线的名称。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0°经线向东叫东经;向西叫西经。由于地球是个球体,所以东、西经各有180°。

东经180°和西经180°是在同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 最长的纬线圈——赤道,叫做0°纬线。

从赤道向北度量的纬度叫北纬;向南的叫南纬。南、北纬各有90°。

北极是北纬90°。 由于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所以,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都表示南北方向。

纬线都表示东西方向。经线和纬线互相垂直、互相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

我们在阅读地图的时候,就可以借助经纬网来辨别方向,也可以判断出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经线和纬线还可以把地球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半球。

象切西瓜一样,把地球沿赤道切开,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如沿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把地球切开,由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的半球叫东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夹角的度数,就是所在纬线的纬度。

赤道的纬度为0°,自赤道向南、向北各有90°,南纬90°是南极,北纬90°是北极。通常人们把0°—30°称做低纬,30°—60°称做中纬,60°—90°称做高纬。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34′的夹角,这样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一直往返于北纬23°26′和南纬23°26′之间,所以把北纬23°26′的纬线称做北回归线,把南纬23°26′的纬线称做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是一年的时间。

每年3月21日(北半球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然后直射点北移,在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线直射点移到北回归线。而后太阳直射点向南返回,9月21日(北半球秋分日)再次回到赤道,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回归线上。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直射点在北归回线上时,北半球66°34′以北地区全部为极昼时间,而南半球66°34′以南地区全部进入极夜。反之当直射点移到南回归线上时,南纬66°34′以南进入极昼,而北纬66°34′以北进入极夜。

所以把北纬66°34′的纬线称做北极圈,把南纬66°34′的纬线称为南极圈。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构成经纬网,它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坐标系统,并用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一点的方向和位置,只有具备了经纬网,才有可能研究地球表面上一切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

此外经纬网也是绘制各种地图的最基本要素。 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不久就瓦解了。

但以亚历山大为名的那座埃及城里,出现了一个著名图书馆,多年担任馆长的埃拉托斯特尼博学多才,精通数学、天文、地理。他计算出地球的圆周是46 250千米,画了一张有7条经线和6条纬线的世界地图。

公元120年,一位青年也在这座古老的图书馆里研究天文学、地理学。他就是克罗狄斯·托勒密。

托勒密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绘制地图应根据已知经纬度的定点做根据,提出地图上绘制经纬度线网的概念。为此,托勒密测量了地中海一带重要城市和据点的经纬度,编写了8卷地理学著作。

其中包括8000个地方的经纬度。为使地球上的经纬线能在平面上描绘出来,他设法把经纬线绘成简单的扇形,从而绘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图”。

15世纪初,航海家亨利开始把“托勒密地图”付诸实践。但是,经过反复考察,却发现这幅地图并不实用。

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长遗憾地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实都与他说的相反。” 正确地测定经纬度,关键需要有“标准钟”。

制造准确的钟表在海上计时,显然比依靠天体计时要方便,实用得多。18世纪机械工艺的进步,终于为解决这个长久的难题创造了条件。

英国约克郡有位钟表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时间,连续制造了5台计时器,一台比一台精确、完美,精确度也越来越高。第五台只有怀表那么大小,测定经度时引起的误差只有1/3英里。

差不多同时,法国制钟匠皮埃尔·勒鲁瓦设计制造的一种海上计时器也投入了使用。至此,海上测定经度的问题,终于初步得到了解决。

地理经纬度怎么看图解

1、介绍: 一般的地图上,横纬竖经,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纬度是与赤道平行的闭合线圈。

经度最高180°,纬度最高90° 2、经度: 经度在划分的时候,先以穿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定为0°经线,也称为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因此所有的经度中,除了0°和180°经线后不用加东经或者西经外,其他的经度后一定要加上E或者W来表示经度。

无论东经还是西经,越靠近本初子午线,度数越小,因此在东经地区,越往东度数越大;而在西经地区,越往东度数越小。 3、纬度: 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0°,赤道以南为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南北极点分别为南北纬90°(所以,纬度中只有赤道0°后面不用加南北纬,其他都必须加上N或者S)。

同样,纬度中越靠近赤道度数越低。因此,在北半球越往北度数越大,而在南半球越往北度数越小。

4、作用: 利用经纬度判断方向 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减小的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南,减小的方向为北. 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 两点不在同一经线或纬线圈,靠近北极点的在北,靠近南极点的在南。.。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