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轶字怎么读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9 20:45:59浏览:10分类:文字大全

轶字怎么读

一、轶的拼音是yì 。

二、轶的基本释义:

1、超过。

2、散失:~事(没有正式记载的事)。

3、突击

4、通“溢”。水满出。

5、超绝 。

6、车轮辗地的痕迹;车辙。

三、轶的笔顺是横, 撇折, 竖, 提, 撇, 横, 横, 撇, 捺。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一、轶事

[yì shì]?

同逸事。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即便是今天,他的轶事认为大众评论家所津津乐道。

二、轶闻

[yì wén]?

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这所大学的学生们对名人轶闻很感兴趣。

三、轶史

[yì shǐ]?

正史以外的历史记载:我们的同学就是喜欢看轶史,觉得这个比较有意思。

轶的意思

关于轶怎么读什么意思分享如下:

轶是一个汉字,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读音和意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它的常见读音和对应的含义。

1、yì

这是“轶”的第一声读音,也是最常用的读音之一。它的主要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突出、超出:如“超轶(超越常规)”、“轶事(突出的故事)”。

属于特殊或异类:如“轶族(分布在四川、贵州等地的一个少数民族)”、“轶闻(罕见的传闻)”。远离、离奇:如“轶事(不可思议的事件)”、“轶迹(遗迹、痕迹)”。

2、yí

这是“轶”的第二声读音,也是比较常见的读音之一。它的主要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残缺、残缺不全:如“轶记(残本)”。物体边缘突起:如“轶齿(磨损成凸起的牙齿)”。乐器发出的颤音:如“钢琴的轶音”。

3、yìn

这是“轶”的第四声读音,它的含义主要与古代音乐有关,指乐器上的颤音、回旋音等技巧。以上各种读音和含义都是相对常见和直观的,但汉字多音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读音。

因此,在理解和使用“轶”这个词语时,需要根据具体情景和用途,选择合适的读音和含义,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

拓展知识:

轶是汉语二级汉字,读音为yì,是一个形声字,古同“溢”,充满而流出。总笔画数为9,左右结构,部首为车,有超过、散失的意思。

轶是一个汉字,读音为yì,是一个形声字,古同"溢",充满而流出。总笔画数为9,左右结构,部首为车,有超过、散失的意思。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轶拼音yì注音ㄧˋ部首车部外笔画。

轶事,汉语词语,拼音是yìshì,意思是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迹,出自《史记·管晏列传》。释义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迹。轶事,也写作“逸事”,一般是指人们不太知道的事情,大多在历史书上没有记载过,是零零星星没有经过汇集的事迹。

轶是汉语二级汉字 ,读音为yì,是一个形声字,古同“溢”,充满而流出。总笔画数为9,左右结构,部首为车,有超过、散失的意思。

轶的其他含有:通“逸”,意思是安闲逸乐 。如:轶士(隐士)、轶民(避世之人)、轶态(飘逸的情态)。

扩展资料

轶字组词:

轶事

也写作“逸事”,一般是指人们不太知道的事情,大多在历史书上没有记载过,是零零星星没有经过汇集的事迹。不少轶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人们的丰富、加工,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有的出版社出版的《中外作家轶事》、《中外艺术家轶事》都属于这一类。

轶事一词的出处为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翻译:至于他们的著作,社会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论述,只记载他们的佚事。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夷质切《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音佚。《说文》车相出也。《楚辞·远游》轶迅风于淸源。《注》从後出前也。

又《广韵》过也,突也。《後汉·冯衍传》轶范蠡之绝迹。

又《集韵》侵轶也。《左传·隐九年》惧其侵轶我也。

又屈轶,草名。《博物志》尧时有草生於庭,佞人至则屈而指之。又与逸通。《史记·伯夷传》睹轶诗,可异

焉。

又散轶也。《史记·五帝纪》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

又与溢通。《前汉·地理志》轶为荥。《禹贡》作溢。

又《广韵》《集韵》《韵会》徒结切《正韵》杜结切,?音絰。义同。

又与迭通。《史记·封禅书》轶兴轶废。

又《集韵》《正韵》?直列切,音彻。与辙通。详後辙字注。?[3]?

说文解字

卷十四车部轶

车相出也。从车失声。夷质切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