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晏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9 21:37:05浏览:13分类:文字大全

晏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作者:晏殊

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1、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2、槛(ji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3、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4、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5、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6、凋:衰落。碧树:绿树。

7、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作无。

翻译: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着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晏殊的诗有哪些

晏殊的诗有哪些

1、《踏莎行》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

凭栏总是消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

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扬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2、《踏莎行》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

凭栏总是消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

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扬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3、《寓意》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4、《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5、《木兰花》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峥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6、《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7、《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嬴,

笑从双脸生。

8、《清平乐金风细细》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9、《山亭柳》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淹罗巾。

10、《浣溪沙》

宿酒才醒厌玉卮,水沉香冷懒熏衣。

早梅先绽日边枝,寒雪寂寥初散后。

春风悠扬欲来时,小屏闲放画帘垂。

11、《清商怨》

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衤周]悔展,

夜又永,枕孤人远。

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12、《诉衷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

无限思量。

13、《采桑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4、《清平乐》

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

总把千山眉黛扫。

未抵别愁多少,劝君绿酒金杯。

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

人生几度三台。

15、《玉楼春》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晏殊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栏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注释:

1、玉真:晏殊家歌妓名。

2、重头:一首词前后阕字句平仄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如《木兰花》便是。琮:玉声,比喻玉真嗓音脆美如玉声。

3、入破:乐曲中繁声,与重头一样为官弦家术语。

4、香阶:飘满落花的石阶。

5、琤琮;玉器撞击之声,形容乐曲声韵铿锵悦耳;琮:玉声,比喻玉真嗓音脆美如玉声。

6、入破;唐宋大曲一个音乐段落的名称(唐、宋大曲在结构上分成三大段,名为散序、中序、破。入破,即为破的第一遍。乐曲中繁声,与重头一样为官弦家术语。),这里形节奏开始加快。

7、红乱旋:大曲在中序时多为慢拍,入破后节奏转为急促,舞者的脚步此时亦随之加快,故云。红旋,旋转飞舞的红裙。

8、香阶:飘满落花的石阶。

9、共我赏花人:自己和一同观看玉真歌舞的同伴。

10、点检:检查,细数。点检句:言自己如今年纪已老,当年歌舞场上的同伴大都已经不在人世。

译文:

池塘中绿波荡漾微风送暖,记得就在那时我与玉真初次相见。

她甜美的歌声清脆悦耳,穿着红裙的细腰纷乱地旋转。

我躺在玉钩栏下的香阶旁,沉醉后竟然不知道夕阳西下天已晚。

当时与我一同饮宴赏花的旧友,算起来如今健在的人已无一半。

赏析:

本篇为追怀旧日生活之作,全词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词人人生如梦、好景不长的凄然感慨。

上片回忆,词人以感伤的心情描写了当年与友人聚会观看歌女歌舞的情景,渲染欢歌醉舞的热烈气氛。池塘水绿风微暖点出此时为春天,在微风送暖的春日,词人漫步园中,看着眼前池塘中绿波荡漾的情景,恍惚回到了过去,想起了与玉真初次相见的情景,并由此引出词人对一个春日赏花宴会上歌舞升平场景的回忆。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写玉真跳舞的迷人状态。此二句为本词中脍炙人口的工丽俊语,也是晏殊词中的名句。重头是指一首词上下二片句式音韵完全相同,回环和覆叠是重头的典型特点,故此处的歌韵分外琤琮,更为动人心弦。入破是唐宋大曲的乐曲阶段名称。当乐曲演奏至入破阶段时,乐曲节奏急促,故言舞腰红乱旋。此二句中响琤琮写听觉感受,红乱旋写视觉感受,虽未直接点评歌舞情态,但赞美之意顿出。

下片抒写世事无常、不胜今昔的深沉感慨,悲凉沉郁。玉钩阑下香阶畔承接上片,点明了当时歌舞宴乐的地方。醉后不知斜日晚仍写当年的酒宴情事,沉醉后竟然不知道夕阳西下天色已晚。斜日晚隐含人生晚景的意思,为下两句抒情做好了铺垫。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道出词人深深的感慨:当时与我一同饮宴赏花的旧友,算起来如今健在的人已无一半。

整首词充满哀思,尤其是最后两句,让人读来不尽心酸。在结构上,上片怀旧,下片写今,紧凑而又对比强烈。词人以前后互见的手法,将思念之情自然表达出来,婉曲而又意蕴深长。

晏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

1、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年光:时光。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2、等闲:平常,随便,无端。销魂:极度悲伤,极度快乐。

3、莫辞频:不要因为频繁而推辞。

4、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载崔莺莺: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怜:珍惜,怜爱。取:语助词。

译文: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

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

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赏析: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句,即转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此二语,认为较大晏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吴氏之语虽稍偏颇,而确是能独具慧眼。此处满目山河二语,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仅此而已。

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蝶恋花唯美伤感句子 。

#诗词鉴赏# 导语《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欢迎阅读!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注

 想寄一封信给我的心上人,但是山水阻隔,道路遥远,又不知道他人在何处。

 ①彩笺:彩色的信笺。

 ②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个日夜思念的人最终还是没有出现,于是她只有“欲寄彩笺兼尺素”。“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如此绚丽、鲜亮;尺素,指书信,如此朴素,毫无雕琢。因此二者既包含了女子美丽缠绵的一份情思,又蕴藏着女子最朴实、真诚的一份心意。既表达了女子思念之切,同时也表现了想要书写的内容之繁复。

 “山长水阔知何处”,有这么多想要寄的书信,可是山如此高远,水如此广阔,山水两种阻隔,不知他在何处。这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内心的惆怅。“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以“知何处”的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扩展阅读:晏殊的晚年生活

 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节度使(今陕西西安)。后调到河南府,官衔被转到兵部。至和元年(1054)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医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职,仁宗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仁宗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仁宗,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不久即于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去世。仁宗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感到遗憾,特地二天没有上朝。赠给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门下省长官)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扩展阅读:晏殊的文学成就

 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的一位多产诗人。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