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唐才子传》之戎昱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9 22:05:35浏览:11分类:文字大全

《唐才子传》之戎昱

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人情。

黄莺久住浑相恋,欲别频啼四五声。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因一诗而复得美人,遂成千古传唱。其实,与此同运者还有戎昱。

史载韩晋公滉镇浙西,戎昱为部内刺史。郡有酒妓,善歌,色亦闲妙。昱情属甚厚。浙西乐将闻其能,白滉,召置籍中。昱不敢留,俄于湖上为歌词以赠之,且曰:"至彼令歌,必首唱是词。"既至,韩为开筵,自持杯,令歌送之,遂唱戎词。曲既终,韩问曰:"戎使君于汝寄情耶?"妓悚然起立曰:"然。"泪下随言。韩令更衣待命,席上为之忧危。韩召乐将责曰:"戎使君名士,留情郡妓,何故不知而召置之,成余之过!"乃十笞之。命妓与百缣,即时归之。

这位酒妓所唱的歌即就是上面这首诗。可见在唐朝能写诗不仅可以用谋生,还能把基因传下去。戎昱其实是个不错的男子,特有血性,史载还有另一件事,更能彰显其男儿血性。

史载戎昱年轻时风流潇洒,器宇不凡,很有文采,京兆尹李銮很赏识他,希望他做自己的幕僚,并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李銮嫌他的姓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戎族同字,心有不悦,要戎昱改其姓以遂其姻,昱回之以“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之句,当然,这场婚姻也就不了了之。相比今天那些靠泰山而发迹之人,此人风格高迥,真大丈夫也。

通过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戎昱其人之血性与心思。这些也体现在他的诗中,戎昱写大《塞下曲》相对岑参与高适,又别开生面,令人瞻仰。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没有大胸襟的人,断然写不出大景致。昔摩诘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徒有其景,而未见其人。在意境上比“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自是低了一个层次。

戎昱的诗多层次,多角度,这是其诗的特点,有写从军之景,有书闺怨之恨,有遗情山水,有应酬和乐,时有古意,又不失时政。后人对其诗也褒贬不一,但老夫以为,把诗和时代联系起来,从而断定其为晚唐之风,实无道理。

《听杜山人弹胡笳》

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杜君少与山人友,

山人没来今已久。当时海内求知音,嘱付胡笳入君手。

杜陵攻琴四十年,琴声在音不在弦。座中为我奏此曲,

满堂萧瑟如穷边。第一第二拍,泪尽蛾眉没蕃客。

更闻出塞入塞声,穹庐毡帐难为情。胡天雨雪四时下,

五月不曾芳草生。须臾促轸变宫徵,一声悲兮一声喜。

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回鹘数年收洛阳,

洛阳士女皆驱将。岂无父母与兄弟,闻此哀情皆断肠。

杜陵先生证此道,沈家祝家皆绝倒。如今世上雅风衰,

若个深知此声好。世上爱筝不爱琴,则明此调难知音。

今朝促轸为君奏,不向俗流传此心。

《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应缘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咏史》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

假使戎昱没有血性,只有晚唐哀叹,岂能写出如此血脉喷张的诗句,相比李易安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豪放之情毫不逊色。

《湖南春日二首》

自怜春日客长沙,江上无人转忆家。

光景却添乡思苦,檐前数片落梅花。

三湘漂寓若流萍,万里湘乡隔洞庭。

羁客春来心欲碎,东风莫遣柳条青。

戎昱即是热血男儿,亦是多愁善感之人。从他的《湖南春日二首》不难看出,他重儿女之情,此诚难得。杜甫有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而戎诗更进一步:

长安秋夕

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

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

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

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功名心重的杜二又怎生比得上至情至性的戎昱呢?《唐才子传》如此描述戎昱:

昱,荆南人。美风度,能谈。少举进士不上,乃放游名都。虽贫士而轩昂,气不消沮。爱湖湘山水,来客。时李夔廉察桂林,寓官舍,月夜闻邻居行吟之音清丽,迟明访之,乃昱也。即延为幕宾,待之甚厚。崔中丞亦在湖南,爱之,有女国色,欲以妻昱,而不喜其姓戎,能改则订议。昱闻之,以诗谢云:"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従来许杀身。"自谓李大夫恩私至深,无任感激。初事颜平原,尝佐其征南幕,亦累荐之。卫伯玉镇荆南,辟为従事。历虔州刺史。至德中,以罪谪为辰州刺史。后客剑南,寄家陇西数载。宪宗时,边烽累急,大臣议和亲。上曰:"比闻一诗人姓名稍僻者为谁"宰相对以冷朝阳、包子虚,皆非。帝举其诗,对曰:"戎昱也。"上曰:"尝记其《咏史》云:'汉家青史上,拙计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净沙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因笑曰:"魏绛何其懦也,此人如在,可与武陵桃花源足称其清咏。"士林荣之。昱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然风流绮丽,不亏政化,当时赏音,喧传翰苑,固不诬矣。有集今传。

林子曰:以时政论诗,定昱为晚唐间气,格气有劣,实不妥也。吾读其诗,热血沸腾而欲持剑疆场,此因其诗魂召之。

铁骑怎么读

俗语有云「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提起搬家你想到了什么呢?是凌乱不堪各式各样的物件?还是东西搬净后空落落的感觉?唐代的这位诗人将搬家写进诗歌里,写得是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充满了诗情画意!他就是戎昱。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戎昱小传 说起戎昱,很多人并不熟悉。他是唐代荆南人,这个地方就在现在的湖北江陵。年少的时候如中国大多数读书人一样,走了科举应试之路,但是终于还是没考上进士。大历(公元766年11月——779年12月)初年卫伯玉来荆南当一把手的时候,看中了他,让他做了自己身边的一个从事。但是后来可能觉得这样无所作为,就走开了,去了湖南、广西一带漫游。到了建中(公元780年正月—783年12月)末年,戎昱做了辰州刺史,这个地方在今天湖南怀化一带。后来又做了虔州刺史,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江西赣州。贞元(公元785年正月—805年8月)年中他就去世了。 他写的诗大多是吟咏旅途当中的山水景色,只有少数作品表现了忧念时事的心情。原本是有文集传世的,但现在已经散佚了。到了宋代有人把他的作品收集起来编了一本《戎昱诗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搬家 戎昱原先在湖上亭住着了。湖上亭,光听这个名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宜居的地方。一汪湖水尽收眼底,水光潋滟,映照亭台,真是美不胜收。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戎昱得走了,得离开这个地方,到其他地方去。但这么好的一个地方,谁愿意走呢?戎昱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感情,依依不舍,但又不得不走,就写了一首诗跟湖心亭告别,这就是《移家别湖心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春风湖上亭 搬家写诗 戎昱虽然写的是《移家别湖上亭》,但实在是不忍相别,于是第一句就写到「 ”好是春风湖上亭”。搬家的时候正是春风徐徐的季节,湖上亭正是一派好风光。诗人不知怎么去形容这风光,就用了一个「 ”好”,看似简单,却深藏着诗人喜爱之情,也让我们领略了湖上亭难以形容的美丽风光。 他抬头看到春风中,杨柳枝随风摇摆,似乎想要牵住自己搬家的骡马,于是诗人写下了第二句「 ”柳条藤蔓系离情”。不只是杨柳枝,还有爬满墙的藤蔓,它们在风中努力地把自己的枝蔓伸长,像老朋友一样,想把诗人牵住,系住,不让他走。柳条藤蔓哪有这样的感情?不过是诗人自己情感的投射罢了。诗人已经把他们当成朋友了,舍不得离不开它们。他心中的那份离情难以割舍,中国人的含蓄又让他不便直说,他就采用对面落笔的手法,说它们舍不得自己。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再竖起耳朵一听,柳树上传来了黄莺婉转的叫声,就写完了最后两句「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早已听惯了黄莺的叫声,早已成为了老相识。看到诗人要走,这老相识也忍不住多叫了几声:老伙计再好好听听我的歌声吧,走了可就听不到了!是黄莺想多叫几声呢?还是诗人想多听几声呢?此时已经难以分辨。 搬家的诗情画意 诗人这首诗把搬家写得是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充满了诗情画意。春风吹临,柳枝藤蔓,绿意盎然。翠绿色中,几点明黄,那是黄莺蹦跳鸣唱。这是多么美的一幅春风送美图啊!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得是物中有我,我中有物,天人合一,情景交融,难舍难分。诗人舍不得湖上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鸣;草木飞禽也舍不得这个最能欣赏他们的诗人啊!「 ”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陈志明在《唐诗鉴赏辞典》中如是说,非虚言也!

拼音[ tiě qí ]

解释指精锐的骑兵。

出处:唐?戎昱?《从军行》:“半酣秋风起,铁骑门前嘶。”

释义喝酒喝到一半秋风吹过,披挂铁甲的战马嘶嚎着从门前经过。

扩展资料:

1985年以前,有两个读音。骑,动词,如骑马。jì,名词。

1985年国家语委颁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废jì,统读qí。 应该读qí,原因如下:

1、骑:其中一个义项指骑的马,泛指人乘坐的动物,符合坐骑意。

2、现代汉语中,只有qí的读音,已经没有jì的读音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