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描写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的诗句有哪些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5 23:29:17浏览:14分类:旅游攻略

描写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的诗句有哪些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一、全文

《望洞庭 》

唐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赏析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三、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常德诗墙开放时间:9:00-17:00

常德诗墙景点介绍:

一条沅江静静地穿城而过,给常德这座湘西北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不少的灵气,常德诗墙,更是沅江装扮这座美丽城市的独特的人文景观。

漫步常德,她的历史文化遗存已不多见了,但是常德诗墙,这项新的文化工程正成为这座美丽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踏上常德的土地,热情好客的常德人,总要带你去游览雄伟而极富文化内涵的诗墙和诗墙公园······

熟悉常德,是从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沅江开始的。展读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常德城,大河街、小河街、船夫、麻阳水手、排古佬,这些字眼频繁闪跳常德因沅江而生发,常德的风土人情里,哪里少得了沅江的神韵呢。

沅江,造就了常德,也曾给常德带来经年不息的水患。一条防洪大堤,把奔腾不息的沅江拦于城外,但是,桀骜不驯的江水常常蹿上堤顶,给城内人民带来了惊扰与忧患。1991年,常德人决心根治水患,重筑大堤。如果止于此,一条普通的防洪大堤也就毫无生动之处了,试想,哪座傍水而建的城市没有防洪大堤?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常德人,偏偏化腐朽为神奇,把美丽的诗句附丽于城墙之上,将一座防洪工程建成为一座世人瞩目的文化工程。

诗墙以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全长6华里,分《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六大篇章,选刻自先秦以来有关常德的诗作和中外名诗1267首。诗词用书法形式表现,由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948名书法家书写,真、行、隶、篆、草集于一墙,精彩纷呈。其间刻嵌43篇精美的中外石壁画。各大篇章墙名和篇名,分别由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沈鹏、启功、颜家龙、孙其峰、王学仲和萧娴、张仃、臧克家、方毅、陈天然等题写。曹禺、舒同、吴作人生前也分别作了“武陵风流”、“风景这边独好”等题签。

诗墙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八方来客。当代诗、书、画界誉它为“三绝诗书画”、“亘古展开的艺术长卷”、“明邦首创”、“中华一绝”;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称它为“诗国长城”、“半部文学史”。2000年9月荣获吉尼斯纪录,被誉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徜徉在诗墙旁,常德丰富的荆楚文化和湘湖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百代沧桑》反映常德历史风云,时代变迁。选刻诗词259首。其中,有“善卷让王”的古老传说,有“春申保国”的历史记载,有李自成“禅隐夹山”的真实考证,有一代散文大师沈从文笔下的《常德的船》的胜景描绘······

《名贤题咏》反映古今名贤涉足武陵,歌咏常德。选刻诗词144首。这里,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刘禹锡,题咏常德的传世佳篇。《武陵佳致》反映常德名胜美景,自然风光。选刻诗词243首。浏览该篇,“极目楚天舒”、“桃源仙景”、“壶瓶飞瀑”、“德山神韵”、“柳叶轻舟”、“花溪鹭渚”、“潇湘八景”等,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兰芷风华》反映常德人文物况,民俗风情。选刻诗词261首。这里,“沅有芷兮澧有兰”的吟唱得到充分展示。湘君、湘夫人的传说;宋玉、李群玉的音容;湖上“采菱”的欢歌;山间“竹枝词”的传唱;独具特色的擂茶、傩舞、丝弦·····是那样源远流长,令人如痴如醉。

《华夏新声》篇是诗墙的第五篇章,放眼祖国,看中华民族崛起。选刻诗词253首。“虎门销烟”的抗争,“五四”洪流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长征”胜利的开颜,开国大典的盛况和香港、澳门的回归,一个半世纪的重大事件,如一幕幕威武雄壮的话剧呈现在眼前。

《五洲撷英》篇是诗墙的第六篇章,面向全球,领略世界文明。选刻五大洲54个国家的名家名诗111首。莎士比亚、歌德、拜伦、雨果、普希金······群星灿烂,风采怡然。是不可多得的世界诗歌荟萃篇。

2000年,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实施“诗墙、外滩、沅水梯次开发”的方案,搬迁诗墙外滩砂卵石场,拆除原所有建筑物,精心打造诗墙公园。经过3年建设,形成了6华里长的风光带。园内植银杏、香樟、杨柳、榕树等树木共130多种,植耐水草皮6万多平方米,各种景点和五陵奇观点缀其间。诗墙上五陵阁、春申阁、排云阁、渔夫阁四大楼阁耸立,既是防洪闸口,又使古城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蕴,诗墙和公园显得古香古色。平日,旅游参观者络绎不绝;夜幕降临和晨曦乍吐,这里更是游人如织,被常德人誉为休闲第一处。

历史上,人类创造的文明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或人类自身的愚昧(政治运动)、贪婪(战争)毁于一旦。但是,人类建设文明的力量永远大于毁灭文明的力量。常德人民在进行经济建设时,以其理性、热情与睿智同步进行文化建设,创造出一项名震中外的文化工程,无怪乎,这座位于长江中游毫无地理优势可言的城市,接连获得“国家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从诗墙上,人们不难解读出了他为什么有如此魅力的秘密。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