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僳僳族怎么读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9 22:31:31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僳僳族怎么读

首先说下,您问题中,字打错了……

不是僳僳族啊

读音应该是lì sù(都是4声)

僳僳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英文名称Lisu Li-Su Lisaw)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国原来的西康省(即现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间的州县)和古代云南腾越州的坎底地区、江心坡地区。现有人口57万余人

僳僳族与彝族、 哈尼族、拉祜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属于同一族源

55各少数民族名称怎么读(拼音)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下面给大家介绍云南旅游的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云南旅游的注意事项

 1 昆明、大理、丽江属高原性西南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请注意着装,预防感冒,另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室外紫外线照射较强,注意防晒,带好防晒用品;

 2 旅游摄影时,请注意安全,不要到有危险的地区拍摄或攀爬;(丽江古城中的水边、桥边或虎跳峡的悬崖边等地)。

 3 请注意准备一些个人的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4 在旅游时,注意环境保护、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5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所以尊重地方的民族习惯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因此要求您在云南旅游中一定要认真听从导游讲解,不但能够让您了解到和少数民居交流的注意事项,而且对于增长您的知识也是一个很大的乐趣!

 6 云南特殊的气候适宜于很多品种花卉的生存,所以云南的鲜花、干花绝对是您从来没不见过的便宜,建议您可以多看一饱眼福,但是因为鲜花的保持期限不长所以提醒您不要购买太多的鲜花

  须知的25个民族风俗习惯

 在25个少数民族中,有15个是云南所独有的,她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

  白族

 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待客交友的基本礼仪。擅长制作的美食有乳扇、生皮、雕梅等。最盛大的名族节日是“三月街”。

哈尼族

 主要分布在元江和澜沧江之间,服饰以黑为美,各地区有差异。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名族,擅长各类乐器、舞蹈、民歌。比较有特色的民居是“蘑菇房”,另外哈尼族非常善于利用梯田种植水稻,他们的精神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千年不变的辛苦劳作,改造者大地山川的面貌,可以说有哈尼族的地方就有梯田。

傣族

 很多学者常将傣族分为水傣、旱(汉)傣、花(腰)傣,其实这是错误的,傣族只有一个种族,只是因居住地不同,服饰和生活习惯稍有差异而已。

 傣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因此为成年的男童都要到出家受沙弥戒,三、五年后可还俗,未出家者将会被视为未成年或者没教养。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为浴佛节,也就是俗称的泼水节。

 傣族的舞蹈以女性的孔雀舞和男性的象脚鼓舞而闻名。

傈僳(lisu)族

 主要居住在怒江一带,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

 傈僳族还是一个非常重恩情的民族,传统节日“刀杆节”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拉祜(lahu)族

 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得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族人喜欢黑色,因此衣服大多以黑布为底,镶秀各种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民族美食有竹筒烧饭、烤肉。

  佤族

 佤族各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司岗”意为洞穴,“里”为出来,它是佤族对本名族古穴生活的回忆。

 著名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就是解放军驻云南西盟佤山部队战士杨正仁,根据佤族民歌创作的。

 佤族男性木鼓舞,木鼓对于佤族非常神圣,被视为通天的神器,佤族有“生命源于水,灵魂求于鼓”的格言,因此佤族最为盛大的节日就是“拉木鼓”。

纳西族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云南丽江地区,虽然30多万的人口算不上一个大民族,但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也就是纳西族的古文化。东巴文化驰名中外,吸引着世人的兴趣和关注。

 纳西族另外一个受人关注的焦点就是“殉情”,由于各种因素以及东巴文化的影响,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纳西青年男女常常选择殉情,纳西人的殉情无疑在向世人宣誓,他们对于爱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丽江也因此被称为“殉情之都”。

景颇族

 景颇族的80%的人口其实是住在缅甸克钦邦掸邦,云南省境内约有13万人,主要居住在德宏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目是“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

  布朗族

 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等地区,由于居住地区气候较为温和,善种植茶树,著名的普洱茶大多产自布朗族居住地区。

普米族

 主要居住在怒江、丽江、迪庆等地区,虽然居住地较为分散,但语言差别不大,互相能通话。据记载是青藏高原游牧民族,后经青海、甘肃、四川迁居至现在的云南,是中国迁徙最远的民族之一。

  阿昌族

 主要居住在德宏、潞西地区,盈江、瑞丽、大理、保山等地也有部分居住,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

 户撒刀又称“阿昌刀”,因多产于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撒、腊撒地区而得名,这种刀制炼极精纯,柔可绕指,剁铁如泥,用木、皮、银等原料配制的刀鞘也极为精美,深受附近各族人民所喜爱,如今“户撒刀”还走出云南,远销全国,甚至为外国友人收藏。

怒 族

 主要居住在怒江州、迪庆等地区,他们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由于地理条件原因,怒族人的生活非常艰苦。由于分居在两江沿岸,而两江之间以前没有桥梁,只要少数水流缓慢地区才有渡船,因此怒族人发明和使用了竹篾溜索,利用溜索飞渡于大江之上。

 溜索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种娱乐设施,可对于怒江两岸的怒族人,它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交通设施,并且每个怒族人都是滑溜索的好手。

  基诺族

 基诺族自称为“基诺”,意思为“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州,是1979年才被国家确定为祖国少数民族大家庭里的单一民族。善于种植茶树,聚居地基诺山是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

  德昂族

 德昂族主要居住在德宏地区,原名叫“崩龙族”,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德昂族也擅长种茶,竹笋是德昂族一年四季不断的`蔬菜,有各类干笋和酸笋特产。

  独龙族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总人口仅6000余人,唯一的居住地在高黎贡山下,独龙江畔的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族有着较为古老的独特纹面习俗。

 独龙族女孩长到十二三岁,由会纹面的女性长者在脸部纹上图案,也代表着女孩已经成年,1967年独龙族纹面习俗被彻底废除,目前纹面女只有不到40人在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而神秘的纹面女将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其他在云南省居住,人数5000人以上,但非云南特有的民族还有九个,分别是:苗族、壮族、回族、藏族、彝族、瑶族、满族、蒙古族、水族。

  苗族

 苗族主要人口集中在贵州、湖南,在云南各地都有分布,文山、红河地区居住人口相对集中。澳大利亚民族学者曾感叹,“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此可见,苗族是一个历经苦难且不断迁徙的民族。

  壮 族

 壮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87%的人口在广西省,在云南也有100多万,主要分布在文山地区。

  回族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在云南省约有70万人口,云南最著名的古代“回族”(当时还没有划分民族)人应该就是郑和了,祖籍晋宁,由于祖父和父亲都曾航海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去朝过圣,他从小受影响也梦想能出海远航,这就为他能带领大明船队七下西洋奠定很好的基础。

  藏族

 藏族大部分聚居在西藏、青海省,云南的主要居住地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另外丽江、洱源、贡山、宁范、大理等地也有分布。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就是迪庆自治区的一个县。

  彝族

 彝族原称“夷族”,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谓时,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华夷相对),主席倡议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其中60%居住在云南,在云南各地都有分布,服饰各有不同,最为大众所熟悉的彝族形象代言人应当是石林彝族自治区的阿诗玛。

  瑶族

 瑶族主要聚居地在广西、湖南、广东、贵州省。有6.6%的居住在云南省,主要分布在文山、红河、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区。因为历史原因,一些欧美国家也有瑶族人,但鲜为人知,被称为“东方吉普赛人”。

  满族

 满族的主要聚居地在东三省,另外一些北方和大城市也有分布,在云南满族有1.2万人,主要分布于昆明、保山、思茅、德宏、曲靖、临沧、红河、楚雄等地州市。云南满族主要是清朝初年,随吴三桂来滇清兵,后吴三桂叛乱,康熙派清兵镇压,叛乱平定后也有部分清兵留在云南。

蒙古族

 云南的蒙古族是元朝随军至滇后落籍通海的。云南蒙古人又称喀卓人又译卡卓人,是玉溪通海的一支蒙古民族支系,人口约1.3万人,主要集中在兴蒙蒙古乡,云南多年的生活使得这支蒙古族的文化风俗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独特的卡卓文化。

  水族

 水族的组要聚居在贵州省,云南的水族有1.2万人,主要居住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和黄泥河镇。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名称的注音如下(汉族我也写里面了):

1、布依族 bù yī zú?

2、布朗族 bù lǎng zú?

3、白族 bái zú?

4、达斡尔族 dá wò ěr zú?

5、朝鲜族 cháo xiǎn zú?

6、俄罗斯族 é luó sī zú?

7、哈萨克族 hā sà kè zú?

8、回族 huí zú?

9、基诺族 jī nuò zú?

10、苗族 miáo zú?

11、仫佬族? mù lǎo zú?

12、毛南族? máo nán zú?

13、羌族? qiāng zú?

14、畲族 shē zú?

15、乌孜别克族 wū zī bié kè zú?

16、瑶族 yáo zú?

17、藏族 zàng zú?

18、壮族 zhuàng zú?

19、阿昌族? ā chāng zú?

20、傣族 dǎi zú?

21、德昂族 dé áng zú?

22、鄂温克族 è wēn kè zú?

23、鄂伦春族 è lún chūn zú?

24、侗族 dòng zú?

25、东乡族 dōng xiāng zú?

26、赫哲族 hè zhé zú?

27、汉族 hàn zú?

28、满族 mǎn zú?

29、珞巴族 luò bā zú?

30、蒙古族 měng gǔ zú?

31、怒族 nù zú?

32、土家族 tǔ jiā zú?

33、塔吉克族 tǎ jí kè zú?

34、仡佬族 gē lǎo zú?

35、锡伯族 xī bó zú?

36、保安族 bǎo ān zú?

37、独龙族 dú lóng zú?

38、柯尔克孜族 kē ěr kè zī?zú?

39、傈僳族 lì sù zú?

40、黎族 lí zú?

41、普米族 pǔ mǐ zú?

42、水族 shuí?zú?

43、土族 tū?zú?

44、台湾少数民族 tái wǎn shǎo shù mín zú?

45、纳西族 nà xī zú?

46、撒拉族 sā lā?zú?

47、门巴族 mēn bā?zú?

48、维吾尔族 wéi?wú?ěr?zú?

49、塔塔尔族 tǎ?tǎ?ěr?zú?

50、裕固族 yù gù zú?

51、彝族 yí zú?

52、拉祜族 lā hù zú?

53,佤族 wǎ zú?

54、哈尼族 hā ní zú?

55、京族 jīng zú?

56、景颇族 jǐng pō zú?

特征:

①指构成一个民族所应具备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4个基本特征。每一个基本特征都具有特定的内容,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中的原因,各种特征具体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

②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当民族共同体在人类历史上形成并区别于其它各种人们共同体的类型以来,文化总是表现为各不相同的乃至千差万别的民族文化。任何文化与文化创造都是以民族与民族社会为根基的,没有民族社会生活的沃土,文化便无由生根。

文化使民族与民族社会得以形成,为它提供最广泛的物质和精神以及其它方面的基础,并以其整体的内部结构和完整的外部面貌执行民族区分功能。

在民族文化的内部结构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背景,阶段、阶层、等级、各种利益集团以及语言、宗教等等,都可能导致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但只要一个民族或民族社会仍然存在,它就总会具有某种共同的民族文化。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