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求《耿弇·后汉书列传》译文最好要详细点的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9 23:32:01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求《耿弇·后汉书列传》译文最好要详细点的

原文

恭(即耿恭)字伯宗,国(即耿国,东汉功臣耿弇之子)弟广之子也。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西域国名),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即堂弟)驸马都尉秉(耿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应该是戊校尉),屯后王(车师分前后两部,后王为后部首领)部(辖区)金蒲城,谒者(官名)关宠为戊己校尉(应该是己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恭至部,移檄乌孙(西域国名),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及奉宣帝时所赐公主博具(汉武帝元封中,遣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嫁与乌孙昆莫,赐乘舆服御,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后来汉宣帝又以赌博用具赐之),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赍(音jī,携带)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匈奴官名)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肿烂),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敢死队员)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同“榨”)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指西汉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据《东观汉记》载:“恭亲自挽笼,于是令士且勿饮,先和泥涂城,并扬示之。”)。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

时,焉耆(西域国名)、龟兹(西域国名)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即东汉明帝刘庄)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同“叛”),与匈奴共攻恭。恭历(同“励”)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白屋族的首领),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指东汉章帝刘炟)新即位,乃诏公卿会议。司空第五伦以为不宜救。司徒鲍昱议曰:“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裁(同“才”)各数十,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将精骑二千,多其幡帜,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还入塞。”帝然之。乃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西域国名)兵,合七千余人,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会柳中击车师,攻交河城,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人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

会关宠已殁,蒙等闻之,便欲引兵还。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指天山)北迎恭,遇大雪丈余,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上疏曰:“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同“励”)将帅。”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于是拜为骑都尉,以恭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余九人皆补羽林。恭母先卒,及还,追行丧制,有诏使五官中郎将赍牛、酒释服(停止服孝)。

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金城、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担任……的副手)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斩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音z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

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即凉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窦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音wǔ,触犯)于防(指马防怨恨耿恭推荐窦固夺了自己的权力)。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苏武,武帝时出使匈奴,匈奴乃幽囚武于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氊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二十年乃还也)。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昔曹子(曹子,春秋时鲁大夫曹刿也。一名曹沬。据《史记》载,齐桓公与鲁庄公会于柯而盟,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乃尽还鲁之侵地,而与之盟。)抗质于柯盟,相如(指战国时人蔺相如)申威于河表,盖以决一旦之负,异乎百死之地也。以为二汉当疏高爵,宥十世。而苏君恩不及嗣(继承人),恭亦终填牢户(填牢户指的是死于狱中,但耿恭卒于家,似不该说“填牢户”)。追诵龙蛇之章(据《史记》,春秋时晋文公返国,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不及。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天,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也”),以为叹息。

——选自《后汉书·耿弇列传第九》

译文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大将。耿恭的父亲耿广是名将耿弇的弟弟。耿恭年少时就死了父亲,从小就慷慨多大略,有将帅之才。永平十七年(74年)冬,骑都尉刘张率兵击车师,请耿恭担任司马,耿恭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耿秉(耿弇弟耿国之子,耿恭之弟)破降车师。破降车师后,朝廷重新设立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官名,掌屯田,属西域都护)。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己校尉,分别驻扎在车师后王部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和车师前王部柳中(今新疆艾丁湖东北)城,各置兵卒数百人。耿恭到任,发布文告晓示乌孙,宣扬汉室威德,乌孙国中,从国王大昆弥以下,都非常高兴。派使者向东汉朝廷献名马,还送来汉宣帝时赠给昆弥右夫人——公主刘细君的博具,并愿派王子入侍皇帝。耿恭便派使者带着金银布帛,迎接其王子人侍汉朝皇帝。

〖文章来源: 春秋中文网 [转帖]大汉军魂——耿恭坚守疏勒城事略 UvbBtP〗

第二年三月,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进攻车师,耿恭派司马带兵三百前往救援,路上,遭遇匈奴大军,寡不敌众,全军尽没。北匈奴杀死车师后王安得,又转兵攻打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当时城中兵少,形势危急。耿恭亲自登城,指挥作战。他让部下把毒药涂到箭镞上,向匈奴兵喊话:“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喊完,用强弩发射毒箭。匈奴兵中箭者,创口都因毒热而迅速溃烂。于是,大惊失色。正逢天降暴雨,耿恭乘风雨大作之际,纵兵出城,猛攻敌阵,大获全胜。匈奴兵震恐,纷纷说:“汉兵像神一样,真可畏也!”于是,引兵而去。

耿恭料匈奴定会再来,便于五月选定城傍有涧水流过的疏勒城据以固守。七月,匈奴兵又来进攻,耿恭招募数千敢死队员直闯敌阵,匈奴失利,于是,便在疏勒城下扎营,断绝涧泉之水。耿恭城中缺水,命将士掘井。但掘至十五丈深,仍不见水。将士干渴不堪,连马粪汁都挤出来喝了。耿恭见状,仰天长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于是,整顿衣裳,对井再拜,为将吏们祈祷。不一会,飞泉涌出,众军喜悦无极,欢腾雀跃,山呼万岁。耿恭军将士在城上向下扬水给匈奴看,匈奴颇感意外,以为汉军有神明相助,撤兵而去。

当时,焉耆、龟兹联合,杀死了汉西域都护陈睦,北匈奴在柳中包围了关宠。十一月,明帝死,救兵不至,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耿恭激励将士,奋勇拒敌。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粮饷。无奈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数月之后,汉兵粮食用完,陷入困境,于是煮铠弩,食其筋革。耿恭与士兵推诚同死生,因而全城上下,协力同心,决心死守城邑。但由于缺乏粮草,军士渐渐死亡,只剩了几十人。单于知道耿恭困顿不堪,想招降他,派使者对他说:“你若投降,就封你为白屋王,把女儿嫁给你做妻子。”耿恭先假意应允,将单于使者诱上城来,亲手将其杀死,炙于城上,使者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增兵围城,但始终未能攻下。

〖文章来源: 春秋中文网 [转帖]大汉军魂——耿恭坚守疏勒城事略 pt1dwy〗当初,关宠刚被围时,上书朝廷,请求派兵来救。适逢明帝已死,章帝即位,得到奏章,发下公卿计议。司空第五伦认为不宜出兵救援。司徒鲍昱说:“朝廷派人到危难之地,却在关键时刻抛弃了他们。这样一来,对外,会助长敌对势力放惮无忌的气焰,对内则会损害忠亮守节之臣。假令估计一下时局,以后边疆无事则已,倘若一时有警,匈奴再兴兵犯境,你还怎么激励人带兵为将呢?况且耿恭、关宠每人只剩军吏数十人,匈奴包围攻击好多天,尚未攻下。可见他们虽人少势单,却尽力报国。应该调发敦煌、酒泉两郡太守,各人率领精锐骑兵两千人,多带旗帜,急行军,赶去解救他们的危难。匈奴那些疲惫不堪的士兵,必定不敢抵敌,四十日之内,就足够返回塞内了。”

章帝依议,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代理太守事;派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征调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共七千人,于建初元年(76年)正月,到柳中进击车师,攻交河城,斩首三千八百级,俘虏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匈奴见势遁逃,车师国又归降了汉王朝。

这时关宠业已战殁,援军诸将见此便欲弃耿恭回师。先前耿恭曾遣所部军吏范羌回敦煌领取军士寒衣,所以这次出征也在军中。此时诸将欲退,范羌抵死不从。诸将不敢前进,无奈只得分兵两千给范羌营救耿恭。范羌从天山北道进军,遇大雪深丈余。历尽艰辛才到达疏勒城下。城中听到兵马声,以为匈奴攻城。大惊,准备拒战。范羌在城下大呼:“我乃范羌,朝廷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呼万岁。开门,见援军相与痛哭。此时,城中仅余二十六人。

〖文章来源: 春秋中文网 [转帖]大汉军魂——耿恭坚守疏勒城事略 BGEler〗第二天,耿恭等东归。沿途,敌兵追赶骚扰,汉军且战且行。耿恭的人马,从疏勒出发时尚有二十六人,由于将士忍饥挨饿,身体孱弱,一路上,多有死者,到玉门关时,仅剩了十三人,而且衣服洞破褴褛,形容憔悴枯槁。中郎将郑众安排耿恭等人洗沐,更换衣服。并上奏章给皇帝,希望表彰耿恭:“耿恭凭单薄的兵力坚守孤城,当匈奴的要冲,面对几万敌军的攻击,累月连年,心思用尽,力量耗光。从山上打井取水,煮弓弩当粮,抱着万死而无一生的决心,前后杀伤敌军数以千百计,终于忠勇双全,没有给国家丢丑。耿恭的节义,真是古今不曾有过的,应当授给他显要的爵位,用来勉励将帅。”耿恭回到洛阳。鲍昱也上奏皇帝,说耿恭的节义超过了苏武,应该赐予爵赏。于是,朝廷任命耿恭为骑都尉。任命耿恭的司马石修为雒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余九人皆为羽林军。耿恭母亲早先去逝,耿恭回来后,回家追行丧制,不能出任官职,章帝下令叫五官中郎将马严赐给耿恭牛酒,要他停止服孝。

建初二年(77年),耿恭任长水校尉。同年秋天,金城、陇西羌叛汉。耿恭上表指陈方略,皇帝下诏召他入宫咨询。遂派他率领五校(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士卒三千人,作为车骑将军马防的副将出征西羌。耿恭驻军枹罕,多次与敌作战。第二年秋天,烧当羌(西羌之一支)投降,马防还京师,耿恭留驻攻打尚未平服者,歼敌千余人,获牛、羊四万多头,勒姐、烧河羌等十三种羌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

当初,耿恭出陇西时,曾上书朝廷,说:“故安丰侯窦融昔在凉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窦固),即其子孙。前时窦固出兵天山,战功卓著,为全军之冠,适合承担大使职任,坐镇安抚凉州。可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作为重要的威慑力量。”他这个建议违忤了马防的心意。于是,马防回京,指使监营谒者李谭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国事为忧,接到出征诏书时有怨望之辞色。朝廷征召耿恭回京,把他下狱审治,后来,免除他的官职,责令他还归本郡。不久,耿恭死于家中。

评论说:我初次读《汉书·苏武传》,被他在蛮荒之地坚持过艰苦生活,没有让大汉王朝蒙羞的精神所感动。后来披阅耿恭坚守疏勒城的事迹,不知不觉长叹着眼泪不知从哪里流了下来。哎!追求正义比求生还重要,才使他达到这样的境界吗!从前曹刿在柯地盟会时劫持齐桓公,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大长赵国威风,不过是在短时间内逞其英豪,与耿恭处百死之地而不懈斗争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应当给苏武、耿恭两人显贵的爵位,给他们十代人大赦的权利。可是苏武所受的恩泽连继承人也沾不上,耿恭甚至死于狱中。回想当年介之推的龙蛇歌谣,我认为可以大大地为他们感叹。

赏析

在谈阅读感受之前,先澄清一个地理名词上的误读。耿恭守卫的疏勒,不是汉代疏勒国首府疏勒城,即今天的新疆喀什市。据元代历史学家胡三省考证,当年耿恭守卫的“疏勒城在车师后部,非疏勒国城也”,其旧址在今天新疆奇台县半截沟乡麻沟梁的石城子遗址间,与喀什市相隔足有1000多公里。

前四史中,随着史书性质的日趋定型,叙事的生动、形象渐呈退化之态。《汉书》不及《史记》叙事的生动、形象,《后汉书》、《三国志》不及《汉书》叙事的生动、形象。有如此壮烈业绩的耿恭,赶不上司马迁、班固为其写传记,只得让李广、苏武等人专美于前。

捧读《后汉书·耿恭传》,我一直为他抱屈。论出身,他是名将之后,彪炳千秋,光耀门楣,是情理中的事;论业绩,诚如后世史学家所谓:“自永平十八年三月金蒲城被围,至建初元年三月入玉门关,前后历时两年整。耿恭兵不满百,孤悬塞外,抱必死之心,坐困穷城。前有数万之敌,屡挫其锋;后无匹马之援,终无异志。士卒至死而不离不弃,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之。时人赞其“节过苏武”,诚哉斯言!”可惜纵然“节过苏武”,后人铭记其勋业的有几个呢!王维有句诗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历史人物活着时会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死了,也会依旧存在不公正。历史学家的表彰不力,后人的漠视,会使死者的双眼永远难以阖上。

对于耿恭,范晔的这篇传记,不可谓不用心。他在有些地方甚至一改自己严谨的写作风格,而学习《史记》的好“奇”。最典型的就是拜井一段。《东观汉记》的记载是这样的:“恭亲自挽笼,于是令士且勿饮,先和泥涂城,并扬示之。”也就是说“穿井十五丈不得水”之后,耿恭亲自下井把里面的土运上来,让士兵继续挖,终于挖到了水。后来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时就采用了这种比较现实的描述。范晔把耿恭继续挖井改为向井叩拜,“有顷,水泉奔出”,显示了神灵的作用。他自认为很“奇”,能表现出耿恭业绩的感天动地。但实际上,他不知道司马迁的“奇”是要植根生活的。《东观汉记》的记载才是真正的司马迁式的“奇”。大家设想一下,有了水,让大家先别喝,而是用来拌泥抹城墙,并洒水让敌人看,这样的安排,比直接洒水给敌人看,哪样更合理,更有效,更“奇”?范晔是位优秀的历史学家,但不是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尽力为耿恭写一篇好传记,有时难免弄巧反拙。耿恭守疏勒,历时两年,除了对敌斗争的顽强,他在团结下属,鼓励士气方面,肯定有一些特殊的手段、策略。范晔选取的那件被后人称为岳飞《满江红》词“壮志饥餐胡虏肉”一句所本的事,即“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委实不光彩。一则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诱杀使臣,胜之不武;二则公开烧烤敌人,会激发匈奴士兵的斗志,对己方并不利。耿恭自有光彩的事,可惜历史学家或是因为调查力度不够,或是缺乏剪裁眼光,让该写的事多淹没在黄沙砾石下了。

但范晔严谨的写作态度,也给了我们一个沉重的思考话题。耿恭这样的守土铁血汉子,在上司、同僚的心目中会得到怎样的评价呢?有主张把他和部下抛弃不管的,有主张全力营救的,有的即便去拯救,也想着半途而废。英雄并不像我们想像中得到的尽是鲜花和掌声。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这个民族自汉唐以后日益缺乏强悍勇武精神的原因!班超、耿恭这样的孤胆英雄,流了血,就绝不应再流泪!可惜,一切诚如范晔在“论曰”中所说的:“以为二汉当疏高爵,宥十世。而苏君恩不及嗣,恭亦终填牢户。追诵龙蛇之章,以为叹息。”

惜哉,耿恭!范晔的史笔难以传达你的神采,却绘出了你的窘境!同时代的人群里,已遍布对你的浴血事迹漠视的眼神,后世的遗忘,想来你也不会太计较!只是,一遍遍捧读《后汉书·耿恭传》,那西域的风沙不再是图像,而是我们祖先从未向敌人屈服过的头颅!

名句点击

1、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译文:如今把人臣派到危险艰难的地方,在他们急迫的时候,朝廷却扔掉不管;这样,对外则是纵容蛮夷行凶作恶,对内则是让死难的臣民伤心。假令估计一下时局,以后不会再发生侵扰边境的事件,这样做是可以的;如果匈奴再来犯边,进行侵略,皇上又怎能激励将帅用命呢?

解说:鲍昱真是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拯救一个耿恭,意味将有千千万万个耿恭铁心为国效力。朝廷不怜惜为自己效力的将士,就会失去将士的奉献之心。一旦陷入危难,谁还会挺身而出?这不是简单的收买人心的权宜之计,也关系到民族性格的营造。褒奖见义勇为者,优待军人、老兵,都是健康社会成员的共识。过去这样,现在这样,将来还得这样!主张放弃拯救耿恭的第五伦是东汉一位著名的清官,可惜太没长远目光了!他会因为这件事而成为阴暗人物。

2、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

译文:耿恭见状,仰天长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于是,整顿衣裳,对井再拜,为将吏们祈祷。不一会,飞泉涌出,众军喜悦无比,欢腾雀跃,山呼万岁。耿恭军将士在城上向下扬水给匈奴看。

解说:这段文字的有名,仰仗唐朝诗人王维的诗《老将行》。这是首歌颂一位屡立殊勋却不得封赏,备受冷落的老年将军的七言古体诗,诗中有这么两句:“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分别用耿恭和西汉将领灌夫的典故,来表现老将军的壮志在胸,不会“使酒骂座”(灌夫为人刚直,常借酒发脾气)。耿恭得到泉水,是他深挖的结果。不过,我们还是相信是他对汉朝的忠心,才换来清泉!

作者的故事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少年时即博览群书,善写文章,通晓音乐,还能写一手漂亮的隶书,17岁即踏入仕途,445年因参与密谋拥立刘义康而被处死。

范晔一生的最大成就是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他母亲是在上厕所时产下他的,当时范晔的额头磕在砖上受了伤,所以他的小名就叫砖。

成年后的范晔身高不满七尺,又肥又黑,而且眉毛、胡须均秃掉。正如阿里巴巴网站总裁马云所说,“男人的才华与其长相成反比”,范晔因为才华出众,年纪轻轻便已成名。他纵情声色,不拘小节。皇太妃去世安葬那晚,他照样酣饮听音乐;母亲重病将逝,他居然携妓妾去探望。这种张狂的个性最终毁了他。

车驾至临溜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两汉·刘秀《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车驾至临溜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古文观止赞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光武帝来到临淄,亲 *** 劳军队,群臣都在这里集会。光武帝对耿弇说:“过去韩信击破历下而开创汉朝的基业,而今将军你攻克祝阿而由此发迹。这两个地方都是齐国的西部地界,因此你的功劳是足以和韩信相比的。然而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服的对手,而将军你却是独立战胜强劲的敌人,取得的功劳要比韩信困难。另外,当初田横烹杀了郦食其,到田横投降的时候,高帝下诏给卫尉郦商,不允许他与田横为仇。张步以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来归降听命,我也要诏告大司徒伏湛,解除他和张步的冤仇,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将军你以前在南阳的时候,就提出这项重大的计策,我曾经以为这事无人理解难以实现,如今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简析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是写光武帝刘秀表彰大将军耿弇的一段话。他先表彰耿弇的功劳,以淮阴侯韩信作衬托;再用“有志者事竟成”激励之。

本文写光武帝刘秀表彰大将军耿弇的一段话。他先表彰耿弇的功劳,以淮阴侯韩信作衬托;再用“有志者事竟成”激励之,胜过大篇笔墨。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諡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諡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1篇诗文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两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上书谏猎

两汉 : 司马相如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

展开阅读全文∨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

古文观止 , 狩猎 , 劝谏 , 公文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 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文伯复命。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叔向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先秦·左丘明《子产坏晋馆垣》

子产坏晋馆垣

先秦 : 左丘明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 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

展开阅读全文∨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 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

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

文伯复命。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叔向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 ▲

古文观止 , 议论 , 外交 , 哲理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望国 一作:思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唐代·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唐代 :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

展开阅读全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古文观止 , 高中文言文 , 劝谏寓理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