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课件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6 04:56:18浏览:12分类:旅游攻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课件

 

篇一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9月16日总1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描绘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此处为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写什么?]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蝉、韧、柔、梳是翘舌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

 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指导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9月19日总14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秋天与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此处为重难点: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浓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板书设计:秋天

 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篇二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的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具有多元智能学生的求知欲 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特色:

 充满激 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形象生动地画,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乐学新知

 1、做猜季节的游戏。多媒体课件展现春、冬、夏不同季节的景色,在猜每个季节时,不是将季节的画面直接出现,而是让代表季节特征的景物逐步累加,使季节特点逐渐明朗,最终呈现出特征明晰的季节画面。

 (各季节景象的逐步清晰,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不同季节画面的展现,将学生对大自然的记忆唤醒。)

 2、为秋季设计画面。帮助老师给还未完成的秋景图出谋划策。

 (还未绘制的秋景图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感受到的秋天描绘出来,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密切了学生与自然的联系,为下面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做好铺垫)

 3、揭示课题。点拨学生也可以从文章中获取秋天的信息。

 二、培养情趣,主动参与

 (一)导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书,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认字。(可采用查字典、请教别人、借助拼音识字、上下文猜字等方法)

 2、做“帮字妈妈找宝宝”的识字游戏。

 躲在每个课桌纸袋子里的是调皮的字宝宝,字妈妈正在焦急地找寻他们,随着字妈妈呼唤宝宝的名字,请热心的小朋友能够又准又快地帮忙找到字宝宝。如:字妈妈问:“飘落的飘在哪里?”,学生边举起找到的卡片边说:“飘落的飘在这里”。此游戏可分以下步骤完成:

 (1)学生先自己认识一下字宝宝。

 (2)教师扮演字妈妈,同位两人合作找字宝宝。

 (3)请一位同学扮演字妈妈,其余同学找字宝宝。

 (4)同位两人一人扮演字妈妈,一人找字宝宝。

 (此识字游戏目的在于通过调动学生眼、耳、手、嘴多种感官,增强识字效率,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读准字音,初识字型。)

 3、分段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4、默读文章,思考:文章介绍了哪些秋天的景色?

 5、将学生找到的秋天景色一一画到黑板上。又高又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稻田、高大的梧桐树、飘落的黄叶、叶下嬉戏的小鱼、叶上奔跑的蚂蚁、南飞的燕子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秋景图。教师在板画时可留下几处伏笔——让池塘里的小鱼不要藏在落叶底下;仅一两片黄叶由树上飘落下来。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绘画这一方式,将文章对秋天描写的景物汇集起来,以图释文,给学生构成较为完整的印象。)

 (二)情趣交融,诵中品悟

 1、划出自己喜欢景色的句子。

 2、把句子读给朋友听,和朋友共同分享。

 3、把句子读给大家听,和大家共同分享。

 (依据学生交流句子的顺序,决定下面品悟句子的顺序,以学定教。)

 4、品悟“黄叶落到水里”的句子:

 (1)随学生的朗读,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有的落在水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2)组织学生表演。

 教师应让这片宽大的“梧桐树叶”在“池塘”里漂动起来,让每条“小鱼”都有藏起来的体验。

 (3)让“小鱼”们说说自己藏起来时的心情。

 (4)再读句子,让“小鱼”们读出自己当时的心情。随学生的朗读课件句子中的“藏”字被一片飘下的落叶挡住了,“藏”字真的藏起来了。而“伞”字则变成了一把形象、直观的小花伞。

 (通过入情入境地表演,使学生们体味到小鱼藏在落叶底下嬉戏的乐趣,通过句子中文字的形象变化,让学生们品味到枯燥的语言文字中也同样蕴含着情趣。学生在亲身的体验、惊喜的发现中真切感受到了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再通过朗读将自己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便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5、品悟“黄叶落到岸边”的句子

 (1)随学生的朗读,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

 (2)组织学生参加蚂蚁运动会。

 教师和学生成为蚂蚁运动员的啦啦队,为他们呐喊助威。

 (3)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有的可能感受到运动场上的欢乐氛围,有的可能回想起自己在运动场上的奋力拼搏,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的体验表达出来。

 (4)完整地感悟描写秋天“落叶”的段落

 a、朗读写“落叶”的段落

 b、寻找文中描写与板画中不相符的地方。主要落实学生对“一片片”与“藏”的理解。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通过查找图与文不相符之处的巧妙方式,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进行低年级的词句训练。综观一个“藏”字的理解,学生在“读”、“说”、“画”、“演”多种手段的灵活运用中,体验了情趣、培养了语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6、品悟写“燕子”的段落

 (1)小组合作朗读,研究能把当时情景读出来的方式。

 (2)各小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合作“分角色读、表演读”是朗读的好方法。

 7、品悟写“蓝天、稻田”的段落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2)学生交流仿佛看到的景色。

 (3)学生配乐朗读,教师闭眼欣赏。

 教师向学生提出听了朗读后,也要仿佛看到美景的要求,即:天空要特别高特别蓝,天上的白云可以飘起来,成熟的稻子能发出金灿灿的光亮。学生朗读时,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领悟到“边朗读边想象”也是朗读的好方法。

 三、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出示带有文字的动画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朗读全文。

 3、出示未带文字的动画课件,学生跟随课件分段背诵课文。

 4、出示未带文字的动画课件,学生跟随课件背诵全文。

 (按照文章叙述顺序移动画面的动画课件,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分层的背诵指导,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已将文章记在心中。)

 四、引导拓展,情趣升华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书中、从文章中又得到这么多关于秋的消息。现在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秋姑娘等着我们和她交朋友呢!下课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中、走到书中去找寻她,谁对她了解的多,谁就是她的朋友!

 评点:

 洛克曾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斯言虽善,但游戏进入教学还得在设计上下功夫。本案从“猜季节”的游戏入手,到“画秋季”找“字宝宝”,直到“小鱼嬉水”“参加蚂蚁运动会”等等,较好地体现了以游戏提高认识能力的作用。给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正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生命体验。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