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描写广西壮族三月三的诗句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6 06:21:19浏览:14分类:旅游攻略

描写广西壮族三月三的诗句

描写三月三的诗句有:

1、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出自:唐代杜甫的《丽人行》。

译文: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2、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三月三日》。

译文:三月三上巳节,柳絮漫天飞舞,华美的宫殿窗户上,沾扑了不少飞絮,燕子在殿堂下穿梭,犹如轻拂着房檐。

3、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出自:唐代元稹的《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译文:当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花前痛饮而醉,何等快活!今日我呆立在花前,抱病在身,一天天消磨着日子。我独自倚靠在残破的窗帘旁,闲得无聊。惆怅地向外望去,只可惜我虚度了如此美好的春光。

“三月三”传说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代汉族曲水流觞,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壮族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也有壮族知识分子创作的书面文学。其中口头文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民歌、戏剧及说唱文学等等。

壮族民间故事,文字记录较早。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根据当时邕州溪洞人李士元口述采录的叶限故事,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灰姑娘”型故事。壮族民间仍然流传的民间故事达架和达仓,与《叶限》故事极为相近。

壮族神话传说富于想象,美丽动人,反映了古代壮族人民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和远古社会的痕迹,如《太阳、月亮、星星》、《妈勒访天边》等。《布洛陀与姆六甲》叙述壮族的始祖如何造天造地,安排世界万物,反映出壮族先民战胜自然、主宰自然的朴素愿望。《布伯》歌颂了壮族先民和大自然作斗争的英勇气概,从中亦可窥见古代氏族部落间相互攻伐的历史痕迹。《莫一大王》更富于浪漫色彩和反抗精神。

其他表现人民生活的故事如《百鸟衣》、《一幅壮锦》、《逃军粮》等都反映出壮族人民为了追求幸福而甘愿牺牲的精神。刘三姐的传说尤为群众所喜爱,经整理改编后已搬上银幕和舞台,《公颇》、《公天》、《老登》、《汪三头》等机智人物故事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塑造了聪明、勇敢、机智、勤劳而又幽默诙谐的人物形象,家喻户晓。

太平天国起义、中法战争、辛亥革命、左右江苏维埃革命斗争,都有大批壮族踊跃参加,因而反映这一现实的近代革命故事和革命民歌也很丰富。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这和壮族有歌圩对歌习俗有关。民歌,壮语一般称作“欢”,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300多行。长篇叙事诗比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等。其中以《嘹歌》的表现形式较为特别。它不是以叙事方式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封建领主的兼并战乱作为背景,通过抒情的对唱表现一对男女青年悲欢离合的感情。四句一组,相互问答,拆开来是独立的抒情诗,连缀起来又是一首有头有尾的故事诗。

壮族长篇叙事诗多取材于汉族民间故事,但都按本民族的生活风貌加工改造过,《梁山伯和祝英台》即为壮族化了的长诗。汉族已失传的作品,如《文龙与肖尼》等,也在壮族民间广泛传唱,留存至今。

壮剧(亦称壮戏)的形成和发展大约已有两百年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手抄本属清嘉庆年间,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也有来自汉族粤剧、彩调的移植剧目。曲调多在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演出时往往台下观众和声,形成一片歌海。代表性的剧目有《宝葫芦》、《红铜鼓》、《百鸟衣》、《侬智高》等。

壮族地区的不少文化遗产,如《六丘和达七》、《白马姑娘》等许多长诗多是在巫师的手抄经书中保存下来的。壮族说唱《巫论》,今通译作《末伦》,也是由巫婆颂神的说唱词演变而来,用说唱方法表现长篇叙事诗的内容。

壮族文学有着反对农奴制、土司制和封建压迫剥削的传统,与汉族文学的关系比较密切。明清以来,出现过不少壮族诗人,他们大多用汉族旧体诗词的形式写作,韦丰华的《宾阳杂感》、黄焕中的《苦农行》、黎申产的《朱仙镇道上书所见》、黄君钜的《易门任内感事》都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不平。此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农赓尧、韦天宝、郑小谷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族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一支自己的文学创作队伍。陆地以其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瀑布》,韦其麟以其长诗《百鸟衣》在壮族新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