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小学科学重点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1 12:12:54浏览:9分类:星座大全

小学科学重点

2.光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等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遇到物体后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受到的光照强度有关。光线越强烈,物体的温度就越高。

·人们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将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光照的角度有关。

·物体的颜色越浅、表面越光滑、光照的角度越斜,温度就越低。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了材料的吸热和保温等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简易的显微镜是由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组合而成的。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3.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从电源中流出的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就会发光。

·导线、电池(电源)和小灯泡(用电器)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叫做电路。

·容易导电的物体称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绝缘体。

·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电路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

4.热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物体温度的上升或下降,说明了物体的热量在增加或减少。

·通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为37℃、水结冰的温度为0℃、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水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空气以及许多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这种传热的方式叫热传递。

·不同的物体传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的传热性能比较好。

·各种不同材料的吸热和散热能力是不同的。

5.磁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多块磁铁组合在一起,磁铁的磁力会发生变化。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来指示方向的仪器。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磁铁摩擦钢针能使钢针具有磁性。

6.能量转化

·通电后的导线会产生磁力,能使指南针的磁针产生偏转。

·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的。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绕线方向有关。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通过增加线圈的圈数、电池的数量能够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电动机是利用电产生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原理产生动力的。

·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发电机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

·煤是由亿万年前的植物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可以通过煤的特点和地层特点推测出来。

·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贮存的能量来自于太阳。

(四)地球与宇宙世界

1.大气及其变化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空气,空气是会流动的。

·空气会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速是指风每秒钟行进的距离,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量,也可以用风速等级来表示。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雨、雪、冰雹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量的多少,常用雨量器来测量。

·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在一段时间里,气温、降水量、风和云量都会发生变化。

2. 岩石和矿物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可以鉴别岩石的种类。

·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的。

·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矿物的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条痕以及软硬,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

·矿物的显著特征是有效描述矿物和识别矿物的基础。

·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陆地、海洋、高原、山脉、盆地、峡谷等都是常见的地形。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变化很猛烈,而有的变化则很缓慢。

·由于受到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由于雨水的冲刷,土壤或土壤中的部分物质随着水流而流失,就是侵蚀。

·风化、侵蚀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4.时间的测量

·古人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等方法来计时。

·水钟根据计时方法不同,分为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两种。

·“水钟”的滴水速度与滴水孔的大小、出水容器的水位高低等有关。

·同一个摆每次摆动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摆摆动的快慢主要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摆锤位置的改变会影响摆线的长度,从而影响摆的快慢。

·摆锤通过摆钟齿轮操纵器来使指针运转的。

5.地球运动

·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傅科摆利用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地球围绕地轴做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运动,叫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

·四季现象、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造成的。

6.探索宇宙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运动。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的形成与月球的公转有关。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环形山。

·在月球公转过程中,当太阳、地球、月球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会发生日食或月食的现象。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太阳系。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为了便于辨认,人们将星空划分成不同区域,称为“星座”。

·银河实际上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一条闪亮的光带。

·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之间距离的长度单位。

(五)科学探究技能

1.科学探究的认识

·真正的观察是有目的的。

·持续观察和实地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植物变化的信息。

·不干扰小动物的情况下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是观察小动物的好办法。

·特征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别明显的标志。

·在科学观察中,对那些不知名的物体不能用尝的方法来了解它的特征。

·要排除某种不恰当的解释,需要充分的证据,而不是仅凭主观的意愿。

·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分析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获得结论等过程。

·模拟实验、推测等科学探究结果与客观真实是具有一定差距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对地球环境变化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2.科学探究技能

·能使用眼耳鼻舌手等感觉器官对简单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

·能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对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观察。

·能使用尺、温度计、测力计等测量工具来观察事物、获得数据。

·能利用拓印的方法制作树叶标本。

·能制作简单的植物花的解剖标本。

·能组装简单的开关电路。

·能正确解剖植物的花、果实、种子。

·能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检测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能利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

·能制作铁钉电磁铁。

·能绘制简单的结构图、设计图,并用文字、符号等加以说明。

·能用维恩图、网状图、气泡图、柱形图、折线图等整理信息。

1、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

2、日晷是古代计时工具。

3、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或30天。

4、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长短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5、地球是个球体,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向的那面是黑夜。

6、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7、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和紫七色光。

8、中间厚,边缘薄的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9、空气中的小水珠使阳光发生折射就形成了彩虹。

10、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1、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12、像铁钉、硬币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像皮泥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13、磁铁能吸铁,磁力有大小。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磁极。

14、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强弱、线圈的多少有关。

16、改变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缠绕的方向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17、呼吸时,我们吸入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18、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9、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20、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

2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2、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比普通人少。

23、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24、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25、昼夜形成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6、凸透镜会聚光线。

27、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脏和血管

28、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

29、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

30、磁铁的同极相互接近时会互相排斥,异极相互接近时会互相吸引。

31、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32、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1、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

2、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关,有一个轮固定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作轮轴。

3、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它能改变用力方向,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使用它能省力。

4、能够传递力量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5、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的复杂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6、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是由锥、台、柱和球四种基本的单形状构成的。

7、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8、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外,还可以用根、茎和叶等进行繁殖。

9、由于香蕉的种子发育不完全,所以农民一般是把老株砍掉,让香蕉的地下茎长出新芽,长成一棵新的香蕉来繁殖。

10、运动繁殖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11、像鱼、鸡等动物那样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12、像马和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的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13、大自然中,成分集中和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14、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比如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天然气、石油及各种矿物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15、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16、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由泥、砂、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当地球表面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往往会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由这种方式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17、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称为化石。

18、矿物的透明度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类。

19、大脑和脊髓合称为人体的神经中枢。人类的确切感觉活动、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的。

20、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它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

21、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22、大脑对人体管理时,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

23、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是指眼睛、耳朵、鼻子和舌头。

24、交流就是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想法的任何一种形式。

25、质疑就是有根据地对自己和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26、国旗是利用油轮升上去的。

27、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28、地球上的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9、神经就像电话电缆,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30、像剪刀、筷子那样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1、大脑能管理人的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和推理等活动,所以被人们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32、人睡眠不足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思维反应不灵敏等症状。

33、耳朵是接受声音的感觉器官,听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人就产生了听觉。

1、 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

2、 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荷兰人是(列文虎克)。

3、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有(杆菌)、(球菌)、(螺旋菌)三种基本形态。

4、 最大的细胞是鸡蛋中的(蛋黄),搭建生物体的积木是(细胞),(胡克)发现了细胞。

5、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6、 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7、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8、 不同的生物体细胞的大小和形状都是(不相同)的。

9、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10、 “沧海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地层运动)、(填海造陆)等。

11、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航行第一次成功验证了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12、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拍摄地球照片;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坐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4圈。

13、 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地)、(平原)(丘陵)等。

14、 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5、 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这是因为地球是(球形)的。

16、 地球仪上**代表(山地、沙漠),蓝色代表(水),绿色代表(平原、耕地、森林),白色代表(冰川)。

17、 1800多年前,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叫(候风地动仪)。

18、 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风化)。

19、 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20、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1、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

22、 (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23、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4、 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会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叫做(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25、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26、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的公转周期最短,(海王)星的公转周期最长。

27、 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28、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主要方法之一。

29、 (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

30、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31、 对比实验有(1)个条件是不相同的。

32、 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这时就要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条件或因素,在模拟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种实验称为(模拟实验)。

33、 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34、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35、世界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36、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

37、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8、青霉分泌了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青春期)是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进入这一时期。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3、人体发育可分为(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4、动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这叫做(遗传)现象。

5、子代与亲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6、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两种形式。

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8、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称为化石。

9、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做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中的(特殊文字)。

10、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世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11、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12、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会形成(互相合作)关系或(敌对)关系。

13、食物链上的生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做(消费者),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做(分解者)。

14、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15、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16、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17、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18、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19、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20、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

21、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挑战。

22、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威胁人类当今和未来发展最主要的问题。

23、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滥施农药、过度放牧,以及过度捕捞等。

24、火箭升空利用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气垫船能在水面上高速滑行是利用了物体与空气的摩擦力比与水的摩擦力小的原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