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马说文言文全文注音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5 06:05:44浏览:8分类:文字大全

马说文言文全文注音

1. 马说这个文言文里面的有拼音的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今音为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2. 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2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 故:因此 。 虽:即使。

名:名贵的。4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祇(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5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6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

以:用。 称:著称。

7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8 一食:吃一顿。

食,吃。9 或:有时。

10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11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2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3 食马者:食,通“饲”,喂。14 其:指千里马,代词。

15 是:这样,指示代词。16 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17 能:本领。

18 足:足够。19 才 :才能。

20 美:美好的素质。21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22 且:犹,尚且。

23 欲:想要。24 等:等同,一样。

25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6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27 求:要求。

28 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

之:代词,指千里马。29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

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30 食之:食,通“饲”,喂。31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

32 鸣:马嘶。33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4 执:拿。35 策:马鞭。

36 临:面对。37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8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39 其(2):恐怕,表推测语气。

40 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41 知:懂得,了解,认识。42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

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43 食马者:指不懂得重用人才的官吏。

44 伯乐:贤明的君主,懂得如何重用人才。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3. 马说翻译注释

马说 韩愈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注释 一、词语解释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

祗:只是 辱,埋没 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

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槽枥:马厩 4、不以千里称也:不因为是千里马而著称。

以,凭借。称,著称。

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

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àn)食料。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古代喂马的口粮 石,十斗为石。

7、食: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

见,同“现”,表露。 12、且:犹,尚且。

欲:想要,要。等:相当。

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本意指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用鞭子打。

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鸣:马叫,之:不译(转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7、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临:面对。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哀叹,唉。 19、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20、其: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二、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三、古今异义 是 古义:这.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四、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饲 喂养,动词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真无马邪: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 五、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 骈——一两马并列 称——著称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用鞭子打马 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六、虚词 而——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无意义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

4. 马说原文及课下注释

一下回答版权归百度百科所有词句注释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

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祇:只是。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

称,称颂,称道。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

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或:有时。

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食(sì):通“饲”,喂养。

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能:才能。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欲:想要,要。

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

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

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鸣之:(马)嘶鸣。

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执策:拿着马鞭。

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

临,从高处往下看。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难道,表示推测。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其实。知:懂得。

5. 马说解释字词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适当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 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在马夫的手中,不能展现才能。 辱:辱没,受屈辱。

祇 :同“只”,只是。 3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间。

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骈死:并列而死。

4 一食(shí):吃一顿。 5一石(dàn):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6 食:同“饲”,喂养。

7 故:因此 8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9 于:在。 10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

这里指马夫 11 槽枥:喂牲口用的槽。 枥:马棚、马厩 12 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以:凭借 称:著称 13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4一食:吃一顿。

食,吃。 15 或:有时,或许 16 能:可以 17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8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9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20 其:指千里马,代词。 21 是:这样,指示代词。

22 能:才能。 23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4 且:犹,尚且。 25 欲:想要。

26 等:等同,一样。 27 不可得:做不到。

28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9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30 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

31 之:代词,指千里马。 32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

(以:用) 33 道:正确的方法。 34 食之:食,通“饲”,喂。

35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6 材:通“ 才 ”,才能。 37 鸣:马叫, 38 奴隶人之手:马夫的手中,之:的. 39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40 临:面对 41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42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43 其(2):恐怕,表肯定语气。 44 邪:通“ 耶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45 知:懂得。 46 美:才能,长处。

编辑本段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现 ”,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 材 ” 通 “ 才 ”,才能。

(3)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4)祗:通“只”。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