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胡培翚的与《仪礼正义》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2 00:15:22浏览:10分类:文字大全

胡培翚的与《仪礼正义》

胡培翚(1782~1849),字载屏,号竹村,安徽绩溪人。胡匡衷之孙,胡秉钦之子。培翚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举进士,后官至内阁中书,转户部广东司主事。浮沉郎署,因无知遇而拔擢之者,故不得大显。然其居官勤且处事密,故时人有称其治官如治经者,一字不肯放过。其为人廉直,“绝不受胥吏财贿;而扶隐指弊,胥吏咸惮之”[1]。后假照案发,司员失察者数十人,胡培翚及蔡绍江虽无所污,终因随同画诺,被镌级归里。后为东南大吏所延聘,胡培翚历主博山、皋比、钟山、惜阴、云间、娄东、泾川诸书院,又自立东山书院,汲汲以引翼后进为己任。士饫其教,从学者百数十人,成材者不乏其人,汪士铎即其佼佼者,甚为曾国藩所器重。培翚不仅引翼后进,且笃于友谊。郝懿行、胡承珙之遗书,即赖其为之付刻。培翚一生虽不得大显,但其于学却孜孜以求,自少至老,研几探微,励学不倦。

胡培翚为学,幼承家训,颇得治学之要。按绩溪胡氏,自明诸生东峰以来,世传经学。延至培翚祖匡衷,尤精于礼,故培翚得以闻其绪言。及培翚十三岁时,从学于从祖父匡宪,获益良多,他亦自称沐匡宪之教最深,是知其为学渊源矣。且皖中江、戴之遗风未泯,治经者一循家法,亦对胡培翚治学影响不少。加之胡培翚博闻笃志,广交士林学者,故其多能纳诸人所长,发人所未发,卓有独见。他曾言:“培翚年二十余始知厉学,广学师友,见有方正博闻之士,必就谘访。”[2]正是这一广博的为学胸襟,使胡培翚得以扫除门户之见,博采诸儒为学所长,融会贯通,建构起自己的思想框架。胡培翚幼既得祖父礼学熏陶,及其从学凌廷堪,邃精《三礼》。他又曾问学夏郎斋、汪莱,其学力益深。他如江筠、方体、胡承珙、朱兰坡,亦对培翚多所启益。至同他一起考定郑康成生年之人,如陈用光、朱珔、徐璈、光聪谐、张成孙、蒋廷恩、陈奂、陈兆熊、冯启蓁、魏源诸人,更是知己同调,为学颇能相互促进。正是濡染于这些师友的资益,胡培翚治学,日益大进。

就其为学宗尚而言,胡培翚承其祖父不苟与先儒同异、实事求是、以经证经之旨,立学意在贯通,不标门户。在《答赵生炳文论汉学宋学书》中,胡培翚指出:“人之言曰:‘汉学详于训诂名物,宋学详于义理。’以是歧汉宋而二之,非也。汉之儒者,未尝不讲求义理,宋之儒者,未尝不讲求训诂名物。义理即从训诂名物而出者也,特汉承秦焚书之后,典籍散亡,老师宿儒之传不绝如线。汉儒网罗搜讨,务期博采而兼收之,故于名物训诂特许。宋承五代之敝,人心盲昧,正学不明,故宋儒以言心言性为急,此亦运会使然,非其有偏重也。……宋之儒研求性命精微之旨,先其大者而亦不遗乎小。”然而前儒这一为学特点,却被后人曲解,至使“得其糟粕,耳食空谈,一切儒先古谊轻于背弃,以致声音训诂之不详,而讹文脱字日多,制度名物之不讲,而蔑古荒经者众。”有鉴于此,胡培翚强调道:“以孔门之教论之,汉儒先博学致知,而不废躬行;宋儒重躬行,而亦必本于博学。考据之学,则又兼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求致知者也。以汉学为难,得其门径,亦非难;以宋学为易,则诚有非者也。”[3]又曰:“汉儒说经,各有家法,不为向壁虚造之谈。历魏晋至隋唐,遵循勿失。宋时周、程、张、朱诸子,讲明义理,而名物制度犹必以汉儒为宗。”[4]即此可见,胡培翚之超出门户之见,兼采汉、宋诸儒所长,其识见是相当卓越的。

基于以上学行及为学宗尚,胡培翚乃得以完成《仪礼》学巨著《仪礼正义》四十卷。此集大成之作的完成,标志着《仪礼》学新局面的开启。然就此书的撰作过程来看,其成书实非易事。观胡培翚之致力于此,前后历四十余年,穷思极研,俯仰其间,颇有一段艰辛历程。先是,其祖父匡衷致力于礼学之探讨,著有《三礼札记》、《周礼井田图考》、《仪礼释官》、《郑氏仪礼目录校证》等,其中,后两种尤显其礼学根底。就《仪礼释官》而言,其意乃在于明侯国之官制也。胡匡衷指出:“自泰古辅有三名,厥后云鸟之纪,代重其号。唐虞官百,夏商官倍,其详不可得闻。至于《周官》三百六十,详且备矣,然皆纪天子之官,而诸侯之官弗传。春秋列国之官,莫详《左氏传》,而往往出东迁后,所僭设不尽可据。惟《仪礼》制自周公,燕、射、聘、食诸篇,皆诸侯之礼。而其官名与《周礼》或异或同,因而考之。侯国之制,略具于斯。司徒为宰,执政之官也。……余不揆檮昧,取注疏之说,究其得失,略者补之,疑者正之;又复搜取诸经所载侯国官制,编附于后,广《仪礼》所未备,庶以见有周一代侯国设官分职之大略云耳。”[5]是书之作,虽非所论皆精,然能如此系统地考侯国之官,却系开山之作。吴廷燮尝论之曰:“按胡氏以《周礼》所纪,皆天子之官,特详考《仪礼》诸篇所见诸侯国之官,分别胪列,根据注疏,采摭其他经传,次第诂释,用心殊苦。……特是书于诸篇,所有官名,皆能指事类情,……洵为有见。至春秋强国置官之僭,……又岂得以其僭而削之。此又论侯国官职者,所当识别也。”[6]洵为持平之论。又匡衷尝就散见于三礼疏中的郑玄《仪礼目录》,集而出之,并校其讹字,且引诸儒说附证于后,每经各为一卷。胡匡衷这一对礼的考究,遂开胡培翚治《仪礼》之先声。胡培翚既承其训,自然有所启发。及匡衷书成,胡培翚为之付梓,且嘱洪铎为之校。洪铎因谓培翚,当取匡衷所集《目录》,冠诸简首,俾阅者知十七篇之属,而官之属诸侯属大夫士者,益易晓。培翚采其言,录付剞劂。这一过程,无疑对胡培翚研礼极有促进。后胡培翚再受礼于凌廷堪,以前此根基,益有所得。然此时,胡培翚尚属问学阶段,虽有感于治《仪礼》者少,但还没开始专意于此。其《复夏郎斋书》称:“比入都来,见为《毛诗》学者,尚不乏人。独《三礼》之书,讲求者少,因校《仪礼释官》,取全经复读之,而贾氏之疏,疏略失经、注意者,视孔《诗》疏更甚,颇有重疏《仪礼》志,然此事甚大,非浅学所能任。而以昔日粗闻于先祖及丁卯、戊辰间(指1807~1808年——引者注)从次师(按即凌次仲先生)游,窃窥涂径,又有未敢自诿者。”[7]又其《石埭训导汪先生行略》自称:“时(指在京师时——引者注)方读《周礼疏》,即举所疑以问,先生(指汪莱——引者注)为言郑注若何,贾疏若何。不惟详其义,并诵其辞。私以为偶然熟是条耳,及数问皆然。惊然起敬,遂介郡学夏师(指夏郎斋——引者注)受业焉。”[8]是知培翚之有志于《仪礼》,乃因缘于校《仪礼释官》而疑贾疏之弊,因欲有志为之新疏。

方向既定,胡培翚遂于二十五岁之后。致力于《仪礼》之考究,勾稽排纂,旁搜博证,矻矻求之,不间寒暑。他尝言:“嘉庆甲戌(1814年——引者注),培翚在都,馆于君(指胡承珙——引者注)邸。时方草创《仪礼疏》,昕夕与君谈论。”[9]其《与罗椒生书》曰:“贾氏之疏,或解经而违经旨,或申注而失注意。《正义》间亦辨正,然必悉加驳辨,恐卷帙繁多,有失轻重之宜,因制为《仪礼贾疏订疑》一书。又宫室制度非讲明有素,则读《仪礼》时,先于行礼方位盲然,安问其他。今以朝制、庙制、寝制为纲,以天子、诸侯、大夫、士为目;又学制则分别庠、序,馆制则分别公馆、私馆,皆先将宫室考订,而以十七篇所行之礼,条系于后,名曰《宫室提纲》,冠于《正义》之首。又陆氏《经典释文》于《仪礼》颇略,拟取各经音义,及《集释》以后各家音切,依次补录,名曰《仪礼释文校补》,草创未就。”[10]这是其考订阶段。此后,胡培翚再加精研,渐有所著。胡肇智尝曰:“道光乙巳(1845年——引者注),智奉讳南归,见《丧服经传》、《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四篇已成。《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诸篇,草稿粗具。其余各篇,皆经考订,尚未排比。先叔父(指胡培翚——引者注)初意专解《丧服》,故从丧、祭诸礼起手也。”[11]这是胡培翚为《仪礼正义》成型阶段。嗣后,胡培翚虽患风痹,犹力疾从事,以左手作书,又以族侄肇昕素留心经学,乃引之助校。如此几年,用力不懈。至辞世前,胡培翚尚致书肇智,称:“假我数月,全书可成。”[12]可惜的是,这一愿望未及实现,他便谢世,致使遗留下《士昏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仪》五篇未成完帙。此后,其弟子杨大堉据胡肇昕所采辑诸说以为底本,补纂成之,以“堉案”及“肇昕云”以区别,遂将胡培翚夙愿付诸实现。虽其体例与原书时有未合,毕竟得闻培翚绪言,基本符合培翚之意。嗣后,黄元同尝贻书培翚从弟培系,勉以改订,卒不果。

与《仪礼正义》相发明,胡培翚所著《研六室文钞》中,于礼亦多所阐发。如卷一之《仪礼为人后者为其本宗服述》、《仪礼士冠礼韡韐注正读》、《六经作自周公论》、《井田论》;卷二之《宗庙路寝明堂同制考》、《大夫二朝考》、《东夹西夹考》、《校仪礼聘礼及郊注脱字》;卷三之《仪礼非后人伪撰辨》、《礼记寝东首于北牖下辨》、《仪礼丧服记于所为后之兄弟之子若子解》、《周礼嫁殇说》、《仪礼姑姊姊妹说》、《养母不宜服斩衰三年议》;卷四之《与郝农部论庙寝书》、《与费耕亭论继父服书》、《与陈硕甫论禘祫及国语注书》;卷五之《答洪筠轩论燕寝书》、《答张阮林论燕寝书》、《答家墨庄论燕寝书》、《答包孟开论燕寝书》、《答汤茗孙论本生祖服书》、《答章生遇鸿问韦弁书》;卷六之《读序》;卷七之《书后》、《书后》等,所论皆足与《仪礼正义》相印证。胡培翚此书,乃主泾川书院时所成,其主导思想在于探讨有关经义诸问题。胡先翰、先頖尝曰:“翰等间请梓其著述,吾师谓所著书尚须改订,惟说经之文,久思就正四方有道,而苦钞写不及,若以刻代钞,其可。于是出所作古文,命择其有关经义者,得八十余篇,编为《研六室文钞》十卷,授之剞劂;其无关经义者,虽已传于外,概命勿付梓。……其解经不尚新奇,不事穿凿,惟以经证经,心得最多。”[13]即此可见,胡培翚之于《仪礼》,亦可谓审慎矣。

胡培翚之《仪礼正义》,主旨在以郑注为宗,辨贾疏之不足,旁证博辨,辅翼郑氏。罗惇衍曾指出:“绩溪户部胡先生,夙承家学,邃精《三礼》,以《仪礼》为周公作,有残阙而无讹托,郑注而后,惟唐贾氏公彦疏盛行,而贾疏或解经而违经旨,或申注而失注意,因参稽众说,覃精研思,成《正义》若干卷。”[14]陆建瀛亦称:“《仪礼》经文古奥,世所罕习。郑氏以前无注本,其后自贾疏外,传者甚尠。盖墨守者多涉穿凿,师心者复病芜陋,古典所存,几成绝学。绩溪胡农部撰《正义》,以郑注为宗,而萃辑群言,辨析精密,洵足辅翼郑氏,嘉惠来学。”[15]此乃胡培翚大旨所在。

然胡氏这一基调的确立,实与其对《六经》及《仪礼》的认识密切相联。在他看来,《六经》乃周公所作,而非出于后世。其辨之曰:“《六经》传自孔氏,然后之儒者祗言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而已,未尝言作也。然则孔子以前,作之者谁欤?曰:周公也。……设非有周公作之于先,后人安从得其法以垂为经,孔子又安从删之、定之、赞之、修之也哉!……孔子志周公之志,崇周公之学,欲以周公之治治天下,故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及其所如不偶,退而修公之书,则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又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此其证也。”[16]

以此为基础,胡培翚进而指出,《仪礼》并非后人伪撰。其言曰:“《仪礼》有经、有记、有传,经制自周公,传之孔子。记与传则出于孔门七十子之徒之所为。……夫《仪礼》之书,叙次繁重,有必详其原委而义始见者,非若他经之可以断章取义也。故各书引其辞者颇少,然其仪文节次为诸经所称引者多矣。……夫《三礼》之书,惟《仪礼》最精。自诸侯去籍,而后礼文散逸,五家之传不绝如线。以为残缺不全,固有之矣。若以为出后人之撰辑,则未有也;且其书亦非后人所能撰辑也。……培翚初治是经,每于静夜无人时,取各篇熟读之,觉其中器物陈设之多,行礼节次之密,升降揖让裼袭之繁,无不条理秩然。每篇循首至尾,一气贯注,有欲增减一字不得者。呜呼!此岂后儒所能缀辑也哉!……夫自昔疑《仪礼》者,如乐史徐绩之说,前人皆已辨之。今顾氏(指顾栋高——引者注)以各经未引及《仪礼》为疑,余恐读经者少,而耳食附和,贸然不察,致使球图彝器之重,漫与赝鼎同类,而共识之也,故不可以不辨。”[17]又其言曰:“然十七篇文词古奥,而义例昭显,亲亲尊尊之等杀存焉。未可任其稍有晦塞于其间,以致先圣制作之精意蔑如也。”[18]胡培翚此一认识,乃承陆德明、孔颖达、贾公彦、朱子等人之说而起,以之作为其撰作《仪礼正义》的指导思想、立论的根本。

基于上述对《仪礼》的认识,胡培翚立为义例,指导自己的撰作。其要有四:“曰补注,补郑君注所未备也。曰申注,申郑君注义也。曰附注,近儒所说,虽异郑恉,义可旁通,附而存之,广异闻、佉专己也。曰订注,郑君注义偶有违失,详为辨正,别是非、明折衷也。”[19]其实,胡培翚所定义例,并非仅此四项。胡肇智曾言:“惜书之义例,仅见于罗椒生先生序中数语,而其余皆不存。”[20]可见,胡培翚所定义例,除补注、申注、附注、订注四例外,尚有其他义例。可惜的是,后人无从见原稿而得其详。不过,今人段熙仲先生在点校《仪礼正义》时,从中辑出若干适用于全书的通则,名之为“通例”。其目有四:阮之用郑,犹胡之遵阮,一也;善本是从,二也;旁征旧籍,分别异同,三也;章节分明,四也[21]。洵可备胡氏义例之一助。

胡培翚义例的确定,并非空无依凭,而是有着一定的思想学术缘由。其一,与他对清初以来的治经成果的认识有关。其在《国朝诂经文钞序》中曰:“其读书卓识,超出前人,自辟涂径,为历代诸儒所未及者,约有数端:一曰辨群经之伪。……一曰存古籍之真。……一曰发明微学。……一曰广求遗说。……一曰驳正旧解。……一曰创通大义。”[22]这一对先前诸治经经验的高度概括,实别具只眼。

其二,家学渊源。培翚之祖父匡衷著为《仪礼释官》,尝作《例言》,大略谓:“《周礼》以官为纪,《仪礼》以事为纪。而官因事见,节目较《周礼》更密,称名较《周礼》更繁。……若此类纠纷错出,不为疏通而证明之,则于尊卑繁杂之际,必多窒碍而不能展卷了然,以达于制作之意,亦足为读是经者之病,故官制之释非可已也”;“《仪礼》十七篇官制,既有天子、诸侯、大夫、士之不同,而节次详略亦异,今分篇释之。……若诸篇内有义同者,则注明见某篇以从简”;“今每官以《周礼》序官推之,考其爵次,注于官名之下;而经文依次释于名,其已著者不重出”;“《仪礼》郑氏注最为精核,然官制亦间有疏失。……至贾氏之疏,依文敷衍,略少考证,而疑谬转滋。今条列注疏于前,以己意疏释于后,低一格,用案字别之。其有经文无注疏,而关于经义者,亦为补释”;“诸侯官制自《仪礼》、《左传》、《戴记》为详,其余诸经亦间有存者。……今惟一以《周礼》官名考之,凡《仪礼》所未著而见于他经者,别辑为《侯国官制补考》二卷;又次列其爵等,为《侯国职官表》一卷,附于《释官》之后,以备周代掌故焉。”[23]以上匡衷所制义例,培翚自然熟识于胸,从中定会多所启发。

其三,对近代诸儒研治《仪礼》的体认。胡培翚在论汪中《仪礼经注校本》时,深有感触地指出:“《仪礼》一经,自汉注、唐疏外,解者甚希。自宋王安石废罢不立学官,而习者益希。沿及明季,版本传梓,讹文脱字,往往而是。国朝张稷若为《仪礼郑注句读》,始考正石本、监本误字。厥后若吴东壁之《仪礼疑义》、沈冠云之《仪礼小疏》、盛庸三之《仪礼集编》、戴东原之辑《仪礼集释》,皆纠正误字。而其专以校雠为编者,则有金璞园之《正讹》、浦声之之《正字》、卢抱孙之《详校》,至制府阮公《校勘记》出,益详且备。……我朝诸儒于是经订讹补脱,殆经十数家之搜考,至今日而此事大明。”[24]其《福建台湾道胡君别传》曰:“其后在闽渡台,以书笥累重难携,独《仪礼》一经。每日公事毕,辄纂一、二条,成《古今文疏义》。……撮其略例,盖有数端:有必用正字者,取其当文易晓。……有即用借字者,取其经典相承。……有务以存古者。……有兼以通今者。……有因彼以决此者,则别白而定所从。……有互见而并存者,可参观而得其义。”[25]又其论朱兰坡《国朝诂经文钞》曰:“泾邑朱兰坡先生,以许、郑之精研,兼马、班之丽藻,出入承明金马著作之庭二十八年。内府图籍,外间所未见者,辄录副本;又性好表章遗逸,宏奖士类,四方著述未经刊布者,多求审定。是博采本朝说经之文,核其是非,勘其同异,分类编录,名曰《诂经文钞》。……寻其义例,宗主汉儒,惟收征实之文,不取蹈空之论。至于一事数说,兼存并载,以资考证,盖欲读者因文通经,非因经存文也。”[26]而方体所著《仪礼今古文考正》、《仪礼古文考误》二篇,胡培翚亦大加赞扬,谓可见经说之一斑。凡此种种,无不使胡培翚多所启益。胡培翚亦正是在对前儒时彦《仪礼》研究成果的体认中,博采诸儒所长,以己学再加发挥,是为《仪礼正义》义例之发凡。

与义例相应,胡培翚在取材方面,不仅有所宗主,亦能广征博辨。其表现为:一、胡培翚既以扶翼郑氏为职志,故对其所注《仪礼》版本,择选甚严。他认为,黄丕烈士礼居重刻宋严州本最佳,因悉据录之。于经文,则从唐石经。经、注凡有误者,则改从它本,并注明于下。参校者计有明徐氏仿宋《仪礼》单注本、汪士钟重刻单疏本、阮元校刊十三经注疏本、陈凤梧篆书本、明国子监刊注疏本、汲古阁毛氏刊注疏本、李元阳闽本、葛氏刊本、清国子监重修本、张敦仁刊注疏本、汉石经残字、欧阳修《集古录》、谢子祥《三礼图》等。二、凡分章节,多据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吴廷华《仪礼章句》,亦有所更易,期于畅明其旨。三、凡校刊文字、辨别今古文者,据张参、唐文度、张淳、卢文弨、金曰追、浦镗、胡承珙、阮元等人所考,参互考辨,归于一是。四、凡有关通解《仪礼》全书及有关《仪礼》专著者,如贾公彦、李如圭、朱熹、魏了翁、敖继公、清三礼馆、凌廷堪、胡匡衷、江永、盛世佐、沈彤、褚寅亮、蔡德晋、王士让、万斯大、金榜、张惠言、胡颐煊、姜兆锡、吴廷华、任启运、朱轼、程瑶田等所著,皆取其所长,以己意贯通之,使之了然可晓。五、凡《通志》、《通考》、正史《礼仪志》及通论礼之专著,有关礼仪名物制度者,悉加参考。六、凡群经传疏、诸子、史地书、小学书、儒者治经札记以及集部、类书有关者,亦旁采博征,多方搜讨。诸如此类,不殚细举。即此一斑,亦略可窥见胡培翚治学之谨,识见之广。

尤可称道者,是他能于浩翰的文献中疏理爬剔,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囊括众长,发前人所未发。虽所论辨未必皆精,然从整体上来看,实无出其右者。其所成书,不唯总结《仪礼》研究成果,亦为后之研是经者,开辟了新的门径。故罗惇衍论之曰:“……是非旁搜博考,神与古会,念释所在,回翔反复,即器数以考谊理之存,使精融形释,若亲接古人而与之进退、酬酢于其间,亦安能抉经之心,析异同之见,以折衷一是哉?余于兹识先生为之之勤,研之之久,而益信其所择者精,所成者大也。昔郑君自以年老,乞于礼堂写定经说,后遂梦征起起,岁阨龙蛇。今先生亦力疾成书,书甫成而遽归道山。后先之轨,千载同符。然则先生绍业郑君,将于是在。”[27]吴廷燮亦曰:“搜采之博,鉴核之精,论说之持平,诂解之求是,实为治《仪礼》家所罕觏。……胡氏广罗古今治《仪礼》者言,兹不备列。洵可谓集是经解诂研考之大成;而求圣作明述之精意,有功文教,殊匪浅鲜。……但就大体而论,自贾疏而后,尚无如是书之博大精深者,洵治礼家之杰作也。”[28]时人段熙仲更论之曰:“胡竹邨之著《仪礼新疏》,可谓尽博观约取,取精用玄之能事。依其全书大例,凡所取材可分四类:或取之以申郑注,或取之以订郑注,或取之以辅郑注所未及,或取之以广异闻,其说虽异于郑注而仍可通则仍录之。原文之有脱者则补之,讹者则正之,衍者则删之,其倒互者则乙正之,皆有助于来学者之是其正、纠其非,释疑存参。苦心孤诣,卓见特识,既不为官书而轻从偏见,又不为汉学、宋学门户之见所囿。择善而从,实为新疏之优点,亦为对贾疏不得不有所匡正之因由。”[29]以上诸人所论,可谓深得胡培翚《仪礼正义》大旨,亦体现出胡氏治《仪礼》之特色和学术价值。

然而,可惜的是,胡培翚差五篇未能完帙,后虽有杨大堉为之辑补,终因学力不及,不唯体例与前不合,识力亦远不及培翚,致使《仪礼正义》未能尽善。

又此书成后,未能及时付梓,历经周折,始得于同治戊辰(1868年)再度付之剞劂。其间,陆建瀛、光祖父子,及胡肇智甚有功焉。先是,陆建瀛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持节两江,尝延长州陈硕甫奂校勘郝氏《尔雅义疏》、金氏《求古录礼说》、江氏《韵书》三种,以为家塾课读,次第刊成。而胡培翚之《仪礼正义》因卷帙最繁,虽付剞劂,然工未竣,军事遂起,此事遂被搁置。及咸丰三年(1853年)陆建瀛战死金陵,其家迁往山左,培翚之书虽在姑苏刻局,亦无暇顾及。翌年,其家再迁袁江,建瀛之弟子岷方至苏州取回。逮咸丰九年(1859年),其家回归故里,又因难于运载,此书遂寄存于山阳一友人处。中经捻军起义,直到同治六年(1867年),建瀛之子光祖,于北行途中,再将此书取回挟至京寓。经此一番周折,此书虽间有残蚀,幸好不太严重。陆光祖从而为之补刻成帙。[30]胡培翚从侄肇智得悉陆光祖观政比部,乃前往询《仪礼正义》下落。喜闻此书已运至京师,遂请求以他物相易。陆光祖甚为慷慨,允其请。至此,流寓多年的《仪礼正义》,再度回归故家,得以公之于世。[31]

综观以上所述,胡培翚于礼学兴起之际,沿凌廷堪、阮元“以礼代理”之说而起,以家学为根底,发扬了凌廷堪礼学思想及阮元打破“疏不破注”的精神,将前此《仪礼》学成就再度深化;且其为学不标门户,旁征博稽,精审细择,务于融会贯通,畅发《仪礼》大旨,遂卓然成《仪礼》学之大著作《仪礼正义》。要之,《仪礼正义》之结撰,不仅集此前《仪礼》学研究之大成,亦有力地推动了礼学演进的历程,于后继者多所启益。

[1]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第四编《学术》,《朴学》,《胡培翚》。

[2]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9,《石埭训导汪先生行略》。

[3]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5,《答赵生炳元论汉学宋学书》。

[4]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6,《国朝诂经文钞序》。

[5] 胡匡衷《仪礼释官序》,《仪礼释官》卷首。

[6]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礼类》,《仪礼释官》条。

[7]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5,《复夏郎斋书》。

[8]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9,《石埭训导汪先生行略》。

[9]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10,《福建台湾道胡君别传》。

[10]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5,《与罗椒生书》。

[11]胡肇智《仪礼正义书后》,《仪礼正义》附录一。

[12]胡肇智《仪礼正义书后》,《仪礼正义》附录一。

[13] 胡先翰、先頖《研六室文钞·谨识》,《研六室文钞》卷首。

[14]罗惇衍《仪礼正义序》,胡培翚:《仪礼正义》卷首。

[15]陆建瀛《校刊仪礼正义序》,胡培翚:《仪礼正义》卷首。

[16]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1,《六经作自周公论》。

[17]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3,《仪礼非后人伪撰辨》。

[18]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7,《书后》。

[19]罗惇衍《仪礼正义序》,胡培翚:《仪礼正义》卷首。

[20]胡肇智《仪礼正义书后》,《仪礼正义》附录一。

[21] 详见段熙仲《仪礼正义·胡氏释例》。

[22]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6,《国朝诂经文钞序》。

[23] 胡匡衷《仪礼释官·例言》,《仪礼释官》卷首。

[24]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7,《书后》。

[25]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10,《福建台湾道胡君别传》。

[26] 胡培翚《研六室文钞》卷6,《国朝诂经文钞序》。

[27]罗惇衍《仪礼正义序》,胡培翚:《仪礼正义》卷首。

[28]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礼类》,《仪礼正义》条。

[29] 段熙仲《胡氏仪礼正义引用书目》,《仪礼正义》附录四。

[30] 参见陆光祖《仪礼正义书后》,《仪礼正义》附录一。

[31] 参见胡肇智《仪礼正义·谨记》,《仪礼正义》附录一。又见胡晋甡:《研六室文钞·谨识》,《研六室文钞》卷首。

“鲜”有几个读音?

古代生活中有关礼节往来的日常用话

入事  云云  更不缕述

通用 会见有期兹得以畧 胥晤非遥兹不敢渎  喋喋缕陈不惟不暇亦不敢 兹不敢繁

诸余在去人口述兹不复陈 更不刀刀

伏冀恕察

通用 仰赖宽洪必赐情贷 尚赖宽洪有以焕亮  仰冀深仁俯垂省察惟高明有以亮之

伏乞台照 伏乞照亮 伏丐情察  伏冀照察 乞孚照  乞情恕

托庇

官员 仰依大厦帡幪之庇 远藉万间之覆  远窃钧庇   政赖台庇

尊长 泒沾河海之润 实息嘉禾之荫  远托云庇   仰藉云庇

平交 曲荷云庇   仰承光庇  仰藉法荫僧密承道荫道

知感

平交 岂不知感   宁不铭感  宁不知归   知感而已  知感知幸

不烦记录

平交 毋劳念及  毋劳齿录  毋烦流念  无足言者  托庇粗遣  不劳齿记

碌碌如昨不足为亲旧言也

谨奉启

通用 奉此以闻敢仗裁恕 伏惟昭鉴谨此愚诚  勤此以序区区 草此不专伏希情察

草此以闻   谨启上闻

未由瞻近

官员 尚稽瞻拜钧庭 未由参拜钧墀  未繇晋拜台光 未龟瞻望门墙  未缘晋拜台庑 未由躬拜庑下

尊长 未期瞻拜门墙 未由参侍光仪  尚迟进拜宇下

平交 未卜瞻近谭集 未期雅集瞻际  尚迟请见或云请诲 未即称贺

未相识 未遂识韩之愿 未缘披覩僧道  未造仙隐或云瞻礼

祝颂

通用 道德在躬福祥自至盖不待词而祝也  茂迎景福善保珍重

僧人 对时常乐为宗教珍摄以慰众望也  勉修精业以度含生

道士 为众珍调以隆道论 保啬粹和为道法自重  妙啬鼎饔以隆道枢

不宣

尊长 不备 通用 不宣 不具或云不一

卑下 不悉  孝服 不次

活套  禀事

通用 辄有少恳  辄有白事  少事尘听  少渎清听  少意冐凂  辄有诚切之恳

官员 少事上禀  仰渎崇德  少意奉渎  少事干溷  勒此以叙区区

承下谕

通用 伏承委喻谨依来命 伏承诲谕敬闻命矣  伏承下喻谨悉 伏承宠谕  伏承严戒

官员 伏承台谕   伏领台旨  备悉台意   仅依台命

尊长 伏辱严命   蒙谕敬遵严戒

奉复

通用 人还谨此奉报 姑此以复将命  介旋谨此奉谢 谨此奉复

面罄士庶皆可用

通用 敬容面白   余容面赋  伺容面罄   余俟面陈  余伺面款

奉启申禀

官员 谨晋不腆之记。上承兴止  谨具柔削。晋尘隶人之听

平交 谨勤手启。上干典记 谨具启。仰承动静  谨具手讷拜禀

僧道 未即问讯。勤此以闻  某以阻远。诣贺莫前。敬勤柔讷。布露此情也

在途 谨遣一介。候诣境上 谨此奉状迎谒

荅申禀

通用 匆匆裁荅崖畧。姑塞来辱 谨此以谢先施  敬勤柔削。以复将命 谨此奉复

官员 谨拜手敬具柔讷。仰酬来贶之辱  谨藉楮墨。冐承鼎裀。庸効匪报

僧道 姑此以复先施 介旋勤此奉谢

叙未相识

官员 仰服圭璋之誉。为日滋久。未遑一拜履舄。惟是区区愿见之心。无日不在左右也

仰服台望。积有年矣。平时无由瞻拜。徒怀企仰  稔服德望。固非朝夕。未由一拜履绚。居怀慊悒  钦服台光。自幼景仰。每愧疏贱。莫获瞻拜。徒怀企慕

通用 钦慕重望。不啻仰斗。虽相去不远。而无阶侍诲。怀仰有年。闻风久矣。未酬识荆之怀  钦服令誉之久。曾未披觌。士庶皆可用  钦慕大名之久。竟为疏贱。无缘瞻晤。乃所自恨

僧人 钦服法誉久矣。无由瞻拜。企仰亢深钦仰慈仁之誉。日久于兹。无由参礼为恨

道士 绰闻道德之誉。积有日矣。尘凡疏远。无由一拜。妙论中心抱慊。亡以自慰  切仰仙望之久。未遂一见。徒怀拳拳

幸拜识

通用 昨岁瞻望辉表。深惬慕仰之私  一奉粹表。大快识韩之愿  瞻望英采。偿其区区景慕之私  一覩规范。深慰景仰之私  猥承特达。倾盖握手如平生。故旧感着。何可弭忘  昨幸获瞻觌。大慰畴昔慕蔺之私或用慕仰之叹

不及诣见

尊长 自惟卑孱。莫克扫门  久欲亲炙。日以因循事夺。莫克造宇下。不敢尽犯麾尘

官员 某渴心生尘。几欲一瞻台表。有足若絷。心往形留。引领墙仞。莫克瞻拜

平交 倥偬无少。不获晤对  念欲造请。竟无少间  日廑请益之念。事夺莫遂  久欲面致。俗务日縻。竟尔不果所愿也

僧道 欲造禅榻。冗絷未果  尘劳扰扰。不获听清论  久欲听物外之谈。扰扰无从

拜见承出

官员 比尝奔趍治下。拟遂瞻拜之愿。不意车骑按临他郡。不遇而退。岂见王公大人自有定分也  昨诣台庑。意谓可以一见。适值车从他出

士庶 比者经从君子之里。谓得瞻际。既扣阍人。闻命骑从他出。悒悒而退。比尝求见。不遇而退。慊慊及今  昨造谒。骑从他之。不获瞻晤为歉

僧人 比尝诣名蓝。欲少款法诲承杖锡他之为恨  昨叩兰若。意谓偿一见之愿。复尔不值。惆怅逮今

道士 昨者晋扣丹房。乃承他出。但留数字而退也  昨诣见不获。瞻望而退。为之怅然

拜见承延接

尊长 昨侍丈席。特辱眷予之厚款。赐诲药一洗蒙陋。慰感良多  比造屏罳。延接谦抑。感佩盛德如何可言  数侍杖屦。款听诲益。荣幸何多

官员 近获瞻拜。重蒙宠遇。礼意丰腆。感愧之心。逮今不能自已  拜瞻台表。偿其拳拳尊慕之私。猥承台造。曲赐延顾。荣幸何可言也比者道出大府。过蒙宠遇。感戴无穷

平交 比奉挥尘之谈。尽扫蒙塞。欣浣未易云喻  比获款奉谈论。一洗尘劳。慰浣可量也  外日造请。特承延接。愧慰交怀  前日造谒。款奉名理。开释良多  比获款奉。名理。开释良多  比获款奉。谈笑终日爽心

僧道 比过贤隐。获奉清谈。尘劳顿空  昨扣云关。重承降接。顿释鄙吝之心

拜见辱枉顾

官员 昨承台斾荣归。敬当展庆。降遇殊勤。逮今感激  适进拜台光。深慰积年慕用之怀。继承朝斾临顾。仰认谦德。感戴何忘

通用 蚤作诣贺。猥廑降重。继辱临顾。感戢良多  蚤作趍贺。继辱宠临。以感以愧

兹承远归。喜遂请见。慰豫良多

承见访

官员 比承台斾经从。猥辱左顾。感慰之深。昨承驷骑而至。氷舍生辉  向勤高盖临顾。自惟卑贱何以及此  比承高轩见过。蓬荜生辉。欣慰何量

通用 屏迹田野。猥蒙一顾之重。氷舍生春。不胜感幸  比辱肯顾。款奉名理之论。欣慰何极。昨承临访。良认眷爱。感幸之深  伏承谦抑。特垂宠顾。款听妙论。欣慰何量  昨承荣访。款奉玉屑之谈。慰浣良多

僧人 昨勤飞锡下顾。少听物外之谈。鄙吝顿释  昨闻谈空。释然尘世之想

道士 比辱垂访。少聆玄论。顿释尘想  昨蒙垂顾。稔听道德之论。尘心索然。

承访不及迎肃

官员 比承旌斾入郡。偶尔他出。遂失听教之便  近承旌斾远临。值以偶出。不克迎肃。至今愧悚  适承枉顾。自恨有失拜迎为愧

通用 昨承宠临蓬陋。属以俗绊他往。有暌晤对是恨  昨蒙车从迂临。不克伺候。有稽迎肃。乞情恕  比承枉顾。适以拙恙。有稽祗肃。是罪是罪

僧人 昨承杖锡肯临。偶出有失祗迓。惶恐惶恐

道士 比枉鸾骖。偶出失于延迓。负愧何言

承访不及款

通用 比承临顾。氷室凄然。不能少延仆御。愧恨多矣  比承迂屈。虽慰倾凝之私。而骑气匆匆。不容少款。欝悒及今  昨承宠顾无以少延车从。愧怍居多

承访未即谢

通用 昨辱文斾临顾。未及拜谢。愧悚益深  昨承下访。有稽拜谢为慊

比承枉顾。适以拙恙。有稽谒谢。下情恐悚

谢延款

通用 适蒙延待。为具丰腆。加以谆诲。感愧不能言也  伏承燕待。甚有叨聒。惶愧奚言  过辱宠待。仰认勤厚。逮今感蒙  昨侍绮席。醉酒饱德。感刻殊深  昨承燕犒之勤。度越常礼

造谢承迎接

通用 适辱荣顾。特趍宾庑敬谢。重沐温颜问劳。方此悚感  适承宠顾。旋造谢。厚辱延降。政尔愧感  未即造谒。先辱宠降。比诣谢。又承延款

不及拜书

尊长 阻远久旷音问。而仰德之心未尝  少置或云少忘  以渎尊颜是惧。不敢特奉记事之问。经时奉字。不登记室。乃自愧悚

官员 无欲贡问典签。渎尊是惧。辄复中辍。无谓寒暄。不敢上渎台听

僧人 多故少便。久不奉记云房。谅不为罪

道士 久不通俗怀于仙府。懈怠无以自文

曾拜书

尊长 昨具记室之问。渎尊是惧。旦旦凛然。昨起敬尺牍。仰尘侍书之侧。计彻省览

昨奉尺素。少叙思仰之怀。计已尘彻

平交 比奉片楮修敬。计已登彻  比修记室之问。知彻清听  比奉短记。计已尘渎

曾荅书

通用 向承贬翰。来价行遽。治报不谨。必蒙照亮  昨承教墨。即裁手讷。以复执事。计已陈彻  昨辱教贶。匆匆裁荅。计达几格

奉书未蒙荅

通用 琐琐申恳。曾具柔削。干冐听司。未辱报赐  比具柔削。有少溷渎。而伺音缺然。计水陆阻修。不无浮沉故也  比奉柔讷致恳。未蒙赐报  常贡尺牍。干冐台严。知巳尘彻否

奉书蒙谢回荅

官员 谴责不谓谦仁。贬赐荅教。佩服厚意。退揆缺然。未知所以处也

通用 中尝一拜笺记。方惧渎尊听。寻辱损报翰墨。款曲之间。仰认德意。铭感何穷

比晋柔讷之记。华翰损荅。三复以还。愧浮于感  比贡不切之问。岂意来诲谆诚。启诵感悚  昨奉记申庆。方惧渎获谴。岂意容德曲赐诲缄撝谦  腆缛祗读。感篆非画所能记也

僧道 比奉记史之间。方惧疏简之诮。岂意慈仁。猥动法诲。词旨增重。□读感叹  兴起词勤慈仁。贬赐诲荅。三复竦然。感叹不已

谢得书

官员 方仰荧坐。遽承使至。授所贬翰。□仞眷意之重。不减畴昔。感愧可量方仰台仪间。过蒙教墨。三复凛然。诲翰谆复。竦戢特深

尊长 特勤藻翰之赐。祗佩四益。感愧感愧。岂意谦光坠贶。文意璀璨。圭诵岂胜惭栗

平交 遽承教墨。佩服故人厚意  来书诲谕勤渠。非爱我之厚。畴克尔耶

得书未荅

官员 自承迁秩。尝辱惠书。近以多故。有稽占谢。谅不为讶  向辱赐书。仰仞谦眷。俗尘淟汩。未及申致谢幅

通用 昨承教墨。尘事掣肘。不及报荅。益重其过  昨承教字。以人事倥偬。不获拜荅。必蒙孚亮

僧家 数承法诲。既冗懒且无便。不以裁荅。因循至今。计仁心慈量。不深谴罪。而自讼亦已久矣

道士 别去冲范。数辱示诲。拘冗不时为荅。视其外岂非疏慢。不免负罪。乞情恕

得书奉荅草率

通用 比承藻翰。诲谕谆复。使人鹤俟。治报肤畧。惶惧逮今  昨承贬翰。来价行速。作报不谨。逮今慊然  昨承教墨。来价行速。作报不谨。逮今慊然

得书兼承惠

通用 乃蒙书诲。且以某物为贶。佩服故人厚意。何可胜言  翰墨宠贻。副以嘉贶。仰认眷爱。惭感以之  翰墨坠贶。文词焕灿。且有某物之赐。不胜感佩

幸乞示书

通用 便风有可示诲者。幸尔一二  便邮毋吝示字 有便勿吝示诲尺纸之赐。冀故人不我吝也

馈送请召式

馈送

尊长 不避僣渎。辄有某物。专人捧献。傥蒙尊慈。特与斥留。幸甚过望  辄有某物。专人奉献。少见区区。倘蒙宽洪。不赐挥斥。幸甚幸甚  某物効诚。微尠是惧。拱听旨留。乃欣乃幸

平交 某物恃爱尘献。勿诮轻举也  某物轻薄。以见区区。笑留乃幸  某物少见千里毫毛之意。旨留乃贺。环顾无以将意  某物驰献。谅友爱不以轻渎见抠  某物敢以为献。幸赐旨收

承见惠

尊长 某物厚礼。特承宠贶。祗领感戢尤深伏蒙眷爱。特有宠贶。拜赐厚矣第剧铭感

猥蒙眷爱。特有某物颁贶。下拜愧感愧感

平交 某物特承颁贶。物意两重。祇领感篆  适需某物。忽辱见遗。祗领欣贺  某物之贶。良戢厚意。别容面谢

以物回荅

通用 某物聊奉回诚。轻微愧甚。伏丐检收为幸  某物敬以回献。切幸目至

承惠不敢受

通用 特承宠贶。礼属倒置。不敢拜命。伏惟焕詧  某物之贶。自合祗拜。但受之无名。姑用归纳。惟是感悰千万。浮于已拜赐矣  重承佳惠。数烦下执。使人愧赧。兹不敢拜。伏幸裁詧

请召

尊长 某拟明日晚膳攀屈。伏冀尊慈。特赐垂访  明早具常膳祗肃。万望尊悉。不赐严拒。颙望轩车 跋望车尘 万望迂临

平交 晚刻屈从人过陋舍少款。幸不我拒。引领移趾。颙俟惠然  久不清集。午刻欲挽车从过此瀹茗。颙俟惠肯鹤引以俟  即刻欲邀从人临贲果酌。万望肯顾。拱听足音

承见召

尊长 伏承宠召。敬闻命矣  蒙宠唤。敢不敬遵严命

平交 敬蒙宠召。敢不闻命  特蒙宠召。良认友爱之隆

承召不赴

通用 伏承见召。良荷记忆。适为拙恙所苦。莫克拜命  伏承宠招。良认隆意。合侍座隅。忽尔感冐。晋拜不前。希孚照。它日面谢

送物式

通用 某不敢以菲薄废礼。辄有某物効区区于庖吏。倘蒙台慈无官云尊慈不以凂渎见弃。某下情不胜铭感

荅受

通用 某仰和契厚。宠赐珍翰。以某物为贶。礼意勤腆。下拜愧感之深。谨此叙谢。伏惟炳察

荅不受

通用 某伏辱教墨。宠赐某物。感戢尤深某顾惟何者重扰执事。辄敢控告也辞。尚冀高明。洞照此情也。余迟面谢。希孚照

再送物式

通用 某□不揆以微物渎尊。仰恃鸿度隆私。故敢冐进。重蒙谴拒。恐悚之深。尚冀尊慈。察野人献芹之意。不赐峻外。特与恕留。谨再凂献。伏乞照亮。某再拜

送物换易式

贺远归少充犒仆之费  贺补屋  少伸犒匠之仪

贺生日聊充寿觞之献  亲戚  聊充芹献之仪

立春    聊充春盘之末  重午  聊助蒲饮之末

七夕    少荐绮延之末  重九  聊助登高之费

冬至    聊奉履长庆仪  岁节  聊充分岁之仪

除日    聊备椒盘之需  通用  以待不时之需

贺病安少伸庆问之仪  贺礼席  聊充宾延之末

贺移居聊表迁乔之贺

吕会大状式荅赴状式荅不赴状式

吕会大状式         荅赴状式    荅不赴状式

具位姓某    具位姓某    具位姓某

右某拟若干日就弊   右某伏蒙    右某伏蒙

合聊备蔬筵祇       尊慈特有     尊慈特有

迎伏望     宠召至日谨当趍赴   宠召适以拙疾拜会

尊慈特赐     下情感惧之至谨   不及下情悚惧之至

宠访谨状     奉状申     谨具状陈谢伏惟

年月日具位姓某状   谢谨状     照察谨状

年月日具位姓某状   年月日具位姓某状

请可漏

状申某官称呼具位姓某谨封

荅可漏

状申谢某官称呼具位姓某谨封

家书通式

父母与子书祖父母外祖与孙同

书示某子孙名或呼某行第夏热想汝安健。吾此与骨肉如常。述事云云不具某示父云父示翁云翁示月日发

上祖父母父母书

某百拜上覆。即日孟春谨时。伏惟父亲膝下或云祖父祖母母亲外祖尊候起居多福。伏自拜违尊严。不胜瞻仰之极。某在某处循常如在家则云某在此侍奉某亲循常乞不赐尊念。述事云云未由省侍。伏乞倍加调护。以介寿庆。下情虔祝之至。谨具不备

某年月日某百拜上覆

某亲尊前

家书外封须要平安字。使尊长家人辈见则喜。凡修尊长书。须要好纸真楷写。叙时令直言孟仲季。不可言新春首夏等语。皆为不谨。外封上直书某州某县不得使异名之类。不得用图书。若用名印无害

伯叔祖伯叔与侄孙子侄辈书

书奉某人夏热想汝清佳。此与骨肉偕安。述事云云不具某人书奉某人月日某人书

姑舅妻父母与外甥女婿书

某启秋凉想与尊幼如宜妻之父母子婿则云几祖及外孙如宜述事云云不悉某启甥某人婿云某姓几哥

上伯叔父母书伯叔祖父母姑舅妗妻父母同

某百拜上覆。孟春谨时。伏惟某亲尊候动止多福。自违侍右。无任瞻仰之至。某在于尊属也。不备不具不宣不悉。司马仪以为其处一也。今从俗用

夫与妻书

某咨春寒动履清胜。长幼皆安乐。某此粗遣。不烦挂念。述事云云不悉。某书达几姐或云几娘年月日发司马仪以为宜。从弟妹法作不悉。又按刘仪称字。无字称几姐。几娘

女人问候女人书

某启久不奉婉淑。第切眷恩。即辰春寒共惟淑候。动止蔓福。入事云云未由款对惟祈顺时。倍育慈爱不宣。某启上某位某人妆次

荅式

某启奉违淑德许久。深积柔思。锦字宠贶祗读慰浣。入事云云未由奉面。惟祈善□。式幅悃诚。奉复不宣。某启覆某位某人妆次

此以下俱各如常。勿劳远念述事云云未由参省。伏乞倍加保重。下诚虔祝之至。谨具不备○侄孙某百拜上覆某亲月日谨具上叔伯书则云侄姑及姑夫亦云侄上姨及姨夫舅并舅妻则云尊舅尊妗云甥上妻父母则云婿皆不称姓或寄远外封用名及姓则可也

与弟妹书

兄某启第几哥妹则云几娘冬寒体宜兄嫂粗常述事云不具兄某启某人月日

上兄姊表兄姊及姊夫书

某顿首再拜上覆。孟春谨月。伏惟某亲尊候多福。某自违左右。不胜依仰之至。某在此若常。幸不念及。述事云云伏乞倍加保重。卑情虔祝之至。谨具不宣

按刘仪舅之子称内弟。不书姓。姑之子称外弟。书姓。司马仪以兄姊书。皆可云座前。至刘仪以为宜。称左右别刘仪妇人致书于亲姻。不得用座前。左右之字。上姑舅尊长虽有封号。不得称之。亦不言拜称。有名亦不用。大抵文墨非妇人事。而不作为佳也

有两个读音:[ xiān ]、[ xiǎn ]

一、读音[ xiān ]的释义:

1.新鲜:~花。~肉。

2.明丽的:~红。~艳。

3.(味道)美好:味道很~。

组词:浅鲜、鲜见、行鲜、鲜腆、鲜有

二、读音[ xiǎn ]的释义:

少:~见。~有。

组词:浅鲜、鲜见、行鲜、鲜腆、鲜有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鲜,鱼名。出貉国。从鱼,羴省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鲜,一种鱼的名称。出产于貉国。字形采用“鱼”作边旁,用省略了两个“羊”的“羴”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鲜妍[xiān yán]?

鲜艳:色彩~。

2、鲜滑[xiān huá]?

形容草木新鲜滑润。

3、鲜醒[xiān xǐng]?

新鲜醒目。

4、不鲜[bù xiǎn]?

不善,不美。

5、鲜有[xiǎn yǒu]?

非常少,很不多。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