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侘寂》读书笔记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6 12:02:02浏览:7分类:文字大全

《侘寂》读书笔记

? 侘寂虽然是一个古老的日本美学概念,但是在现代世界还特别有生命力。哪怕你之前没听过这个词,你也肯定遇到过它。无印良品、苹果手机,在风格上都跟侘寂有关;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魅族手机的创始人黄章,都相信自己能从侘寂中找到答案。

侘寂为什么迷人?甚至能吸引那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人?

这期要讲的这本书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作者是个美国人,叫雷蒙德·科伦。他是个嬉皮士,上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都在寻找精神出路,有人选择在路上,科伦选择去日本。他找到了侘寂这个主题。这本书在英文世界很有影响力,它也是目前大陆唯一一本专门讲这个概念的书。

第一部分

首先,侘寂到底是什么?

侘是茶道之美,寂就是能乐之美。

我说了,侘的本意是简陋。中国有一个词叫“秀外慧中”,日本茶道就是“陋外慧中”,追求一种不要繁华、不要装饰,直指本源的精神。这就是侘。寂的本意是旧的。在能乐表演中,慢慢地延伸出了一种美学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沧桑美。外表衰朽、老旧,不会减损这种美,反而会强化这种美。原书的作者科伦是这么区分侘和寂的,他说:侘是空间的,寂是时间的;侘是哲学的,寂是美学的;侘是主观的,寂是客观的。

把这两个字结合一下,我们大概能得到侘寂的美学意义了。用谷泉的话说,侘寂是物之禅,也就是通过人和物交流,获得宗教般的审美体验。这种美,需要摒弃各种装饰,存在于事物的内在,还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近百年来,像冈仓天心、柳宗悦这些美学大师,一再用这个词来讲日本美学。它就逐渐成了日本美学的核心概念。

第二部分

侘寂为什么会吸引你?

回答是:因为反差。

侘寂就是简单、自然的品质,可以愉悦用户,让他们高度参与。

为什么杰克·多西能从侘寂中体会到产品思维?为什么侘寂能这么自然地融入现代社会?

在科伦看来,这是因为侘寂跟西方的现代主义不谋而合。说得再直白点,就是侘寂很适合工业化、商业化的现代社会。科伦在书里专门比对了侘寂和现代主义,概括出了它们的五个共性。

第一,它们都反对时代主流的、固有的感觉。现代主义是要远离19世纪以来的古典主义,在审美意义上主导了20世纪全球现代化的进程。侘寂舍弃的是16世纪来自中国的完美和奢华,在审美意义上主导了16世纪之后日本的发展。

第二,它们都适合人造物,适合空间和设计。第三,它们都回避多余的装饰。这两点,放在室内设计中你就好理解了。一间房子,把白色当成主色调,装饰很少,你用极简、侘寂、现代来形容它,好像都可以。

第四,它们都有能让你明确把握的特点。侘寂是陶的质感,质朴的、残缺的,是千利休陶碗的样子;现代主义是金属的质感。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中国有一个当代艺术家,用金属制作古代的观赏石。他这样表达之后,赏石就不再是古老的传统,而是现代的艺术。

第五,它们都是抽象的、理想的美。侘寂和现代主义的美,都得放到特定的环境中,你才能体会到。现代艺术博物馆里那些东西,像杜尚的小便池、金属的装置,从博物馆里拿出来,一般人就不会觉得它是艺术。在博物馆里,人们已经预设了“这是艺术品”,所以才会觉得这些作品有意义,有美的价值。同样的,如果没有茶道构建的环境,我们也不会觉得茶道里茶碗、茶师的动作能带来审美的体验。

第三部分

侘寂跟我们每个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答案很简单。谷泉说:都市越繁华,人们越会对侘寂产生共鸣。

谷泉说:我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实际上就是找到物质和精神合适的比例关系。我们心里就像有一个天平,物质的一边堆的越来越重,精神的一边也要跟着加码。侘寂就是满足精神需要的一种方法,而且是最适合现代社会的方法之一。人们越是需要侘寂,侘寂越得保持高冷。所以,现代社会中的侘寂不是更庸俗,而是更脱俗了。

谷泉在书的后记中,有一段话,写得特别感人。

任何在时光中流浪的平凡,被不平凡的目光凝视,哪一个不是侘寂之物?不是吗,侘寂从不是某一类存在的专属。是不平凡的你,参透这平凡的真相,却依然怀抱情感和热爱。重要的一直是你,不是物。否则,无论高、低、贵、贱,过日子始终被物所包裹,末了还是人为物役。

至于物多、物少,又有多少本质的不同呢。只是太多人,或主动,或被动,用耳朵看了世界。原本人与物的自然契合,时时相续,刹那不停,如今被概念桎梏,形同枯槁,心如死灰。就像茶道剩下的,早已是僵死的躯壳,沾染了凡人烟火的“物之禅”,经历太久,疲惫不堪。说白了,没有什么人物和谐的大同社会。我们只是要在“物中乐趣”和“物外自由”之间,搭建起微妙平衡。

总结

中国的禅宗传到日本之后,日本人在茶道和能乐这些文化艺术中,践行禅宗,提炼了侘寂这个审美概念。近代的日本美学大师,像冈仓天心、柳宗悦,把它定义成了日本美学的关键词。侘寂对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为它跟现代社会的审美——现代主义奇妙地暗合,它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要。所以我们会在各种工业品中,看到侘寂的影子。如今,它已经成了一种流行文化。都市越繁华,人们越会对它产生共鸣。因为它能提供和发达的物质生活相匹配的精神力量。

了解侘寂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接受这个观念,然后在生活中去感受它的存在。谷泉说,他们团队把自己对侘寂的理解,也表达在了书的设计上。书的封面是静谧的蓝色,用的是很粗糙纸张,没有首行缩进。整本书的触感、设计、排版、字体,都在向你传达侘寂。

一本巴掌大的书,从封面到插图,都是黑白灰的色调,大段的留白。更像是一个作品,而不是仅有文字堆砌出来的书,作者的心思也许也是让人从触摸这本书开始便体会什么是“侘寂”吧。

书的扉页上写着:

Wabi - Sabi

For Artists,

Designers,

Poets &

Philosophers

这是一本给艺术家、设计师、诗人和哲学家写的书。

侘寂溯源来说是禅宗,“禅的主旨之一,就是反对理性主义。精髓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无论何种意图、目的,为减少那些容易被误解的概念,以及被误解的概率,一个清晰的定义总是被明确避免。”这便也注定这本书不可能给你定义到底什么是“侘寂”了

先前看过一本书《日日是好日》,讲日本茶道的。虽然很喜欢那种氛围,但是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要茶道,好好喝茶不香吗?本书让我明白,“制度化的茶道实践,也有冥想练习的价值。无意识重复机械的形式,让人专注存在,不再为决定、艺术性,或者其他而分心。”焕然大悟。有如我们平时练习的阿斯汤加瑜伽,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也是一种动态的冥想。东方的文化本就同宗同源。

其实日本文化,诸如“断舍离”,无印良品、优衣库……看上去“佛系”的背后,也暗暗隐藏了强烈的侵入性。“应和了日本人的性格。他们温和有礼又易怒好斗,热爱美好且阴郁沉闷,谦虚谨慎还居功自傲,狂放不羁再保守怯懦……他们就是这样,就算是已然拿起了喜左卫门大井户碗,内心狂喜,脸上还是没有一丝肌肉抽动,静静把玩之后,再轻轻推还主人,躬身表示感谢,’给您添麻烦了!’其举手投足,言语谈吐,莫不侘寂十足。”

“侘寂,乃事物一种未满、无常、残缺之美。它适度、谦逊,同时远离世俗。”看上去冷酷,却又透着一丝温暖。

合上这本黑白灰的小书,还是想多看看这个彩色的世界。

其实这段文字,并不是我最初的心情,昨天晚上,洋洋洒洒了一大段,还特别记得印象笔记同步了修改,结果今天早上却发现整段书评都不见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再码字的时候,早就失了当时的那份灵感,也许是这本书给我的另一种“侘寂”的解读吧。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