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高安大城镇怎么样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6 11:52:35浏览:25分类:旅游攻略

高安大城镇怎么样

高安大城镇是好的。大城风光绮丽,湖泊秀美。可以在农业和种植业、养殖业方面进行大量的、深层次的开发,可以在工业、商贸、运输、旅游及其他行业大做文章。大城镇地处高安市东北部,为高安的东大门,东与新建县西山镇交界,南与蓝坊镇隔锦江相望,西与祥符镇相邻,北与奉新县赤田镇相连,东北与安义县乔乐乡接壤,大城镇人民政府西距高安市城区21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38.8平方千米。

寻古探秘||高安琴岭,一座与古琴有关的道教名山!

区别如下:

桃花源是蓝城集团与丰太集团强强联手打造,华中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地处武汉东部千年古镇三里畈,周边名山大川众多,森林覆盖率达98%,蕴含地热资源,是全国久负盛名的温泉之乡,长寿之乡,三里畈温泉为罕见医疗级高温矿泉水,自涌水温达80℃,是华中高品质温泉。

而巴夫洛田园小镇是顺应江西绿色崛起战略,以生态高地,农业慧谷为主题,依托耕读文化以及原有12个赣派老村庄和原住民资源,集教育,美食,文旅,康养于一体的田园小镇。

旅游的话还是桃花源好。

琴岭,位于高安市荷岭镇琴岭村,是高安一座真正留名史册的“有名之山”。当然琴岭的有名不在于它的海拔高度,而在于它的传奇故事。

在1987年版的《高安县志》里,曾以海拔高度100米以上,500米以下为标准,收录了高安的著名山岭24座,其中称山者3座,称岭者20座。在这20座“岭”中,最高者为伍桥镇的六泉岭(海拔456米),最低者为相城镇的跑岭(海拔101米)。对比之下,琴岭海拔152米,虽远不如六泉岭高,但总比跑岭要高出51米。可是,《地名志》录了跑岭,却没有收录琴岭,个中原因不得而知。

琴岭,虽未进入高安24座名岭之列,但作为地方上的一般山岭,还是没有被《高安县地名志》遗忘。而且有趣的是,在《高安县地名志》里,琴岭还一岭归二地,黄沙岗、荷岭两镇都将琴岭记入自家名下,还各自都有一段大同小异的对琴岭的介绍。如黄沙岗镇的介绍是:“琴岭,位于黄沙圩东面1.5公里处。主峰海拔152米,面积1平方公里,石灰石山,是我县主产石灰地之一。其山上打石声像古琴之音而美名琴岭。”

荷岭镇的介绍是:“琴岭,位于三塘岗西南6公里处。主峰海拔152米,面积1平方公里,均为石灰岩,所产石灰远销南昌、奉新等地。传说此地原为古湖之墈。清乾隆皇帝游江南至此,见墈上坐一雄狮,大吃一惊,遂骂道:‘死物,烧石灰的!’果然,雄狮应声变成石山。因乾隆帝路行此地而成此山,故名‘行岭’。后人们在此山用铁锤打石,发出像弹琴一样的声响,故又名‘琴岭’。”

二地都将琴岭收归自己名下,也许看重的是琴岭的石灰石资源。这倒没错,事实上两地的确都办有石灰厂。但从历史演变来看,琴岭也确实是两地都有份。当然,若从琴岭所在地来看,目前琴岭是荷岭镇有份,黄沙岗镇没有份。因为琴岭不仅坐落在荷岭镇境内,而且荷岭镇还因此有一个专属的琴岭村委会。而黄沙岗的地盘只管到琴岭西面的山脚下。境内也没有其它名叫琴岭的地方。

但如果从历史沿革来看,则黄沙岗镇拥有琴岭的时间更早。因为黄沙岗镇无论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都占有琴岭。即使在明清时,琴岭也属于黄沙岗范围内的第五都所辖。而荷岭镇是1979年才由蓝坊、黄沙、独城三个乡镇划拨土地与村庄组建起来的新乡镇。琴岭正是在1979年才从黄沙岗乡划拨出去的。

因此,在1979年以前,琴岭是属于黄沙岗镇的,琴岭脚下的石灰厂也以黄沙公社的石灰厂最早、最出名。据说还是唐开元(713-742)年间,这里的石灰就远近闻名。当然解放前只是个体户小打小闹的生产,真正形成规模生产还是1951年才有的事。当时是由黄沙乡铁团村开办起来的石灰厂,1954年正式改由黄沙岗乡开办。改革开放后,乡镇、集体、个体纷纷在琴岭脚下开办石灰厂,到1985年,琴岭周围的石灰窑已多达60多座。不用说,荷岭镇的石灰厂也是从1979年以后才有的。

关于琴岭,清同治十年(1871年)版的《高安县志》也有记载:“琴岭,治南二十里,上有仙井,大旱不涸。俗传丁王二仙藏琴于此。为珠湖龙祖。”这里的“治南”,是指高安县城之南。所谓“治”就是“政府”的意思。因为高安城是县政府所在地,故称治地。至于“丁王二仙”,则是指古代高安的两位道教神仙。

古代高安,尤其是晋代时期的高安,道教盛行,神仙辈出。神仙,是对古代道教修炼很有造诣的道士的称呼。正如现在称呼某种技术相当冒尖者为“大师”一样,古时称道术高超的人为“大神”“大仙”或“神仙”。“丁”是华林道教高士丁义的儿子丁奎。丁奎本为湖北公安县令,因喜欢避世隐居,又爱好抚琴消遣,所以干脆辞官回家,跟着父亲学起道来。

可能是父亲过世吧,丁奎转而拜师于父亲的学生黄仁览门下。黄仁览是祥符观的著名大仙,是南昌西山万寿宫大仙许真君(许逊)的女婿。许大仙曾传授九转丹术于黄仁览,黄仁览又转授予丁奎。学成之后,丁奎就近来到祥符观对岸的琴岭太极观修炼。也不再弹琴消遣,而是将自己所爱的琴藏于石洞内。白天精心修道,深夜点火炼丹。由于岩前火光通明,连数里之外都能看见。于是有好奇者偷偷近前观看,原来是丁奎在以白石(即石灰石)炼丹。

与丁奎作伴的,是远道而来的王大仙。王大仙,本名王子乔,实名姬晋。据说他是周灵王的太子转世,一日游山遇见仙人浮丘公,被接引成仙。于是云游四方,寻访名山,结交名士。当他乘坐一头白象来到高安荷岭,发现了正在炼丹的丁奎,便按下云头,落脚琴岭,与丁奎结为伙伴,一起修道炼丹。二仙还一同协助许仙围捕孽龙,曾用弹珠击打过孽龙。

不知何时,二仙远遁。荷山上下,琴岭周边,留下了一些二仙遗迹,供后人演绎传奇。例如,人们将太极观前的一池一石命名为丁王二仙的“洗药池”和“磨剑石”;因丁奎洞中藏琴之山恰巧貌似一支横陈田野的巨琴而名“琴山”或“琴岭”;将荷岭上一块象形巨石当做王大仙所坐白象而名“象到石”;将珠湖村前的那眼大湖当做丁王二仙弹珠所击成而名“珠湖”;将琴岭边一座小山当做丁王二仙瞭望弹珠所落之山而名“望珠岭”,等等。

如此看来,琴岭应该和华林山一样,也应该入选高安的道教名山。虽然它没有近在咫尺的荷岭山那般伟岸,但它毕竟沾有神仙的气息,毕竟留有神仙的迹象。然而,它在高安名山中却没有一席之地。即使在《高安地名志》里能够找到它的名字,但它的名,既不是它的高度之名,也不是它的文化之名,而是它的石灰之名。

据当地老人讲,以前仰头观琴岭,头上的帽子都会掉下来。现在则相反,人们无从仰观其顶,只能俯瞰其底。因为昔日高耸地面百余米的琴岭,已经变成深达数十米的大坑了。大概2011年琴岭深坑借助于中央的财政支持,被改造成为了一个小二型水库。不过奇怪的是,原本就是由琴岭山体凿挖而成的水库,却并没有被命名为“琴岭水库”,而是用了它对面一个村庄的名字,冠以“铁团水库”。

为何一座历史名山,在遭遇人们掏空山体,变成山塘之后,连个名字都不给留下呢。笔者想来想去,臆测可能是为了让人们记住,琴岭是被铁团人给掏空的?因为黄沙岗最早的石灰厂就是源出琴岭脚下的铁团村。而“铁团”这个片村名,也是因为当年人们开凿琴岭之石烧石灰,需用大量钢钎,故铁匠们聚集此处开炉打铁而得名。

这不禁让人嗟叹,山体没了,山名没了,依附在其上的什么乾隆皇帝、丁王二仙,什么太极观、洗药池、磨剑石、藏琴洞等等传奇也将随之烟消云散。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