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明孝陵属于什么类型的景点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6 12:14:04浏览:11分类:旅游攻略

明孝陵属于什么类型的景点

明孝陵属于南京考古遗迹的著名旅游去。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坐落在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建于1383年(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陵墓建筑宏伟,陵园围墙长达45公里,孝陵分前、后两大部分。前部从下马坊开始经四方城,内有“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巨碑及神道,两旁有石兽、望柱、石翁仲等;后部由正门、“治隆唐宋”碑、孝陵殿、方城、宝城等组成。朱元璋和马皇后就葬在宝城后的土山独龙阜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1800米。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

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今均已毁坏,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栏等。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见到64个石柱的基础,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

现在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复建,比原来的要小得多,内供奉朱元璋画像。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甬道尽头有石桥,称大石桥,又称升仙桥,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仙界”。

桥北是一座宽75米、高16米、进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称方城。出隧道东西各有石级可登城顶。城顶原建有宫殿式建筑明楼,明楼顶部及木质结构已毁,现仅存四面砖墙。在方城顶上极目远眺,东面有中山陵,南面是梅花山,西面有中山植物园,北面是“宝顶”,宝顶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四周树木葱茏,松涛阵阵,令人不禁而发思古之幽情。

明孝陵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筑遗存郜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它们足以显示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件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明孝陵建成后,明、清两代的多位皇帝,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以及明代以降的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频繁拜谒、凭吊明孝陵,题词吟诗,抒发自己的思想、抱负和情怀。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明孝陵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标志物。

明孝陵继承了汉、唐、宋帝陵制度的某些方面,如陵宫前设置神道,神道两侧设置石象生、勋臣等,但明孝陵的主要特质是六大创新:明东陵和孝陵共用一条主神道

明孝陵的陵区内,既有朱元璋及皇后合葬的孝陵.又有皇太子朱标的东陵。东陵经考古勘探,未见有单独设置的神道石刻和御河上的御桥,说明东陵和孝陵共用一条主神道。

分布于南京周围的南朝梁临川王萧宏家族墓地,已出现共用一条神道的现象,但南朝这一共用神道的现象末得到普及和传承,更未被隋、唐、宋、元各代的统治者所接受。朱元璋或是承袭了南朝遗风,或是出于地形地貌的考虑,开刨了第一代皇帝陵寝的神道为后世子孙所共用的制度。这一制度为北京明十三陵所承继。神道蜿蜒曲折

中国明代以前的帝陵,神道一般均处于陵墓的巾轴线上。明孝陵在神道设计上并未因循守旧,而是富有创新。神道不仅不在陵墓中轴线上,而且因形随势,蜿蜒曲折。这种不拘一格的设计,一般认为是法地,或以为是象天。无沦是法地还是象天,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都是巾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明孝陵砷道蜿蜒曲折的布局,在中国历代帝陵中具有唯一性。神道石刻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融为一体。在造型艺术方面,明孝陵神道石刻风格多样,造型厚重简朴,以形体高大取胜,象、望柱等石刻皆为巨制。在雕刻技法方面,注重写实,离巧于拙,多用减地技法,线条圆润流畅,细徽处精雕细琢,甚至在象耳朵上雕刻出若隐若现的耳脉、在獬豸和麒麟脑后雕刻出千丝万缕的鬃毛。明孝陵神道石刻将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融为一体,代表了中国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排水系统熔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炉。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为多水地区,雨量充沛。钟山的岩层由北向南倾斜,主峰的雨水主要经独龙阜孝陵陵宫区域排泄。明孝陵必须建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才能确保陵宫的安全。因此,在孝陵陵区内设有外御河、内御河和宝城御河三条排水系统。这三条御河将陵域划分成导引区、神道区、前朝区和后寝区,同时通过御桥,将这四个区连接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三条排水系统不但未打破陵域空间的有序性和完整性,而且利用御桥将陵域装点得更为完美,更富有生机,在规划和设计上可谓独具匠心。

1、明孝陵

推荐理由: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秋天的明孝陵在红枫的衬托下尤其美。

2、梅花山

推荐理由:全国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三国时吴帝孙权与步夫人葬于此,是南京地区最早的六朝陵墓。

3、石象路

4、南京中山植物园

推荐理由: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是中国四大植物园之一

5、神道

6、明孝陵博物馆

7、四方城

8、翁仲路神道

9、大金门

10、孙权墓

还有170条相关问答,更多明孝陵新奇玩法,点击查看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