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换种玩法,可城可野可电,哈弗二代大狗PHEV能打动你吗?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2 12:23:05浏览:11分类:文字大全

换种玩法,可城可野可电,哈弗二代大狗PHEV能打动你吗?

1984年,河北保定市诞生了一家客车货车的改装公司——长城工业,这家公司便是如今长城汽车的前身。改革开放后从“以市场换技术”到如今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弯道超车”,正是建军的执着、魄力与格局,才让长城汽车成长为如今的“参天大树”。从聚焦轿车,再到转型皮卡,以皮卡为基础又开拓SUV业务,长城汽车的发展道路终于走上了正轨。2011年,一款至今被称为“国民神车”的车型问世——第一代哈弗H6诞生,此后的多年间,哈弗H6一直蝉联国内自主品牌SUV的单车型冠军。现如今新能源时代到来,在新能源的赛道上,哈弗品牌也迎来了新的“伙伴”——哈弗二代大狗PHEV。可城可野可电的哈弗二代大狗PHEV,能否带你换种玩法呢?

(2023款 1.5T 105km 潮电版Plus 指导价:17.58万元)

市场解析

目前在售的哈弗二代大狗PHEV共两款车型,分别是50km潮电版(指导价16.28万元)和105km潮电版Plus(指导价17.58万元)。仅从定价区间来看,主要的对手还是以比亚迪宋PLUS DM-i为主。对于长城和比亚迪来说,共同的好消息是在国内大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产品认可度越来越高,购买选择没有以前那么盲目。而哈弗大狗自上市以来,在两年里面就取得了超过20万辆的不俗成绩,群众基础广大。

产品力解读

有了广泛的认可度,就为这款车能否获得市场热捧打下了基础,哈弗二代大狗PHEV有哪些产品亮点呢?是多达五种的个性化车漆颜色,是高达35处的储物空间,还是2810mm的超大轴距。这些虽然也是非常优秀的点,但这些东西并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哈弗二代大狗PHEV的绝对因素。

首先,插混得要够省油。哈弗二代PHEV的最低荷电状态油耗(亏电行驶)百公里是5.82L(50km潮电版)/5.92L(105km潮电PLUS)。这个数据来自WLTC工况,成绩还不错,如果有条件充电可以带来更低的油耗。

其采用了先进的1.5T高效插混专用发动机+长城2挡DHT混动技术,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240kW,峰值扭矩530N·m。对比比亚迪宋PLUS DM-i来说,性能释放会更强劲。至于33kW的快充功率,则是锦上添花。大部分插混消费者本质上还是当油车在开,充电往往是想起来再去充一下。

除了省油之外,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哈弗二代大狗PHEV的车身采用了硼钢车身,车身扭转刚度高达20352Nm/°,关键部位强度达2000兆帕。硬核的钢材配置,让整车在碰撞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碰撞伤害,保护车内驾乘人员安全。至于L2级辅助驾驶,Coffee OS智能座舱系统、W-HUD抬头显示等这些加分配置,则能让你的出行更加惬意与智能。

与此同时,哈弗二代大狗PHEV的通过性和越野性确实不错,接近角24°、离去角30°,最小离地间隙200mm,还配有220V对外放电(3.3kW),这大大提升了远郊出游的便携性和娱乐拓展性。也许铺个野餐垫,在山清水秀之地来一场痛快的竞技游戏感受电子竞技的酣畅淋漓真的很轻松。除此之外,50W的无线快充也是一个加分项,进一步提升了哈弗二代大狗PHEV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购买吗?

聊完了市场与产品,我们回到消费者本身。第一个问题,如果想要购买是选50km的低配还是105km的高配?

建议是能上高配就上高配,因为低配是没有快充的,只支持慢充。同时高配提供的高阶辅助驾驶、W-HUD抬头显示、感应式尾门,座椅通风等实用性还不错。

第二个问题,落地预算得多少钱?

按照目前高配裸车价17.58万元计算,上牌费1000,购置税减免,交强险950,三者200万保额2133,车损2788,共计全款落地182571。贷款,按30%进行试算,首付52710,3年月供3672,比全款贵9200元。

购车方案选择方面,目前来看哈弗二代大狗PHEV可以提供低首付、三年免息或50:50的购车方案,置换补贴,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三电终身质保、终身免费车联网流量、3年娱乐流量、高配送充电桩等。

最后:大家的用车需求各式各样,哈弗二代大狗PHEV确实有些东西,在绝大多数的场景下都有较好的适配性。如果对于哈弗品牌认同,同时考虑紧凑型插混SUV车型,那么这款车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羚羊车手00843964,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深度:沃尔沃S90 PHEV(四驱)技术解析

提起“Clarity”这个车系名,可能大部分国内的读者都很陌生。但对于美国的新能源 汽车 爱好者来说,Clarity却是一个重要的名字。2006年,第一代本田Clarity推出,是全球第一款面向大众消费者销售的氢燃料电池 汽车 ,而当时的Clarity名字中还有FCX的前缀,即Fuel Cell eXperimental,实验燃料电池的意思。

2016年底,Clarity在停产两年多以后,终于又被本田复活。第二代Clarity仍然以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形式首发。但为了降低成本,第二代Clarity除了氢燃料电池的版本以外,随后也推出了纯电和插电混动的版本。而2017年底上市的Clarity Plug-in Hybrid,虽然在三个版本中上市最晚,但价格最便宜,又同时具有传统的内燃机动力系统,可以加油行驶,最不需要消费习惯和基础设施的改变,因此实际上它是整个Clarity车系销售的绝对主力。因此我们也特地租到这台车来试驾。

与普锐斯、聆风等大家更熟悉的混动/新能源平台最明显不同的是,Clarity并非是紧凑型平台,这台车的三围达到4895/1877/1468mm,基本与雅阁一样,是不折不扣的中型轿车身材。不过,与本田Insight这款燃油混动车在视觉上远比同级别的思域看起来更大更修长不同,Clarity的观感倒是似乎比雅阁要短一点。此外,Insight的造型和外饰设计显得这台车非常流畅优雅,而Clarity却透着实用主义路线的憨厚,让人一看就知道它取悦的一定不是那些在意用拉风的 汽车 外表来改善自我感觉的人。

造成这种区别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Clarity车身后段更像是Fastback快背车那样的溜背造型。这种造型在早年的混动车型中颇为常见,比如普锐斯和Insight,可以明显增加车身后段的垂直空间,以同时满足电池布置和乘坐、行李空间的需要。不过遗憾的是,Clarity却没有像普锐斯以及从前的Insight一样采用掀背造型,行李厢和乘员厢与三厢轿车一样被完全隔开,在行李装载灵活性上未免有些可惜。

除此之外,Clarity的内部空间却着实不错。它的前排感觉足够开扬,也许是因为车高多了17mm,坐姿和头部空间都比雅阁略有优势。而以我1.86米的身高,在前排调整舒适后,到后排也有充足的腿部空间。当然难免还是会有些顶头,但横向比较其他中级车,也不算差。后备厢达到了紧凑型轿车的水平,虽然看起来不出彩,但对于一台有巨大电池的插电混动车型来说,其实已经极为难得。

当然了,一般来说日系三强只要认真做的车,车内空间都从来不是问题。实际上我更担心的是它的驾驶感受,毕竟“本田拖拉机”的绰号并非完全浪得虚名,即使是10代雅阁,相比同级车型来说隔音和滤震也不占优势,几个月前我试驾的本田Insight更是主要因为隔音的表现不佳而在与现代Ioniq的对比中败下阵来。

这台看起来似乎更“皮薄馅大”的Clarity真的能打个翻身仗吗?没想到Clarity真的就能一仗翻身。不,不是能,而是太能了。

之前试驾“混动车标杆”四代普锐斯,觉得普锐斯做到第四代在隔音滤震方面都越来越成熟,都达到接近中级车的水准。而这台本身已经是中型车的Clarity,竟然就做到超过普通中级车的水平。

实际上这台车原本的隔音水平就相当不错,车外的噪音很少传进车内。风噪很微弱,而轮胎居然也是本田旗下少见的静音型,加上这款车底盘安定性同样不错,也没什么路噪。

而动力系统甚至更加安静,电动模式下除刹车外几乎完全听不到电机声,混动模式下尽管发动机启动,但只要油门不是踩得过深,也完全听不到声音,而即便油门到底也不会像大部分平价混动车型一样出现“突然露馅”的问题,仍然算是相当安静,这与此前Insight以及雅阁混动能听到比其他混动车型更明显的电机声完全相反。

综合车厢隔音和噪音源控制的水平,这台车的隔音水平已经完全是豪华中大型车以上的水准了。

而滤震水平居然也不低。以往不少本田车的底盘风格是有比较多的弹跳,可能路感比较丰富,但舒适性则不足。这代Clarity则变得非常安定,而且感觉很厚实。小的冲击基本被过滤掉,大的冲击则处理得很柔和,悬挂动作不快也不慢,但特点一个是很厚实,另一个是悬挂动作幅度一直会比较小,而且力度没有什么突变,显得很流畅。这种感觉跟传统的优秀底盘都不太一样——既不是欧洲车那种减震很快的敏捷高效感觉,也不是美国车那种慢和钝的厚实感觉,甚至也不是本田自己以前擅长的那种弹跳多但韧性力度有变化的感觉。这可能与本田很好的利用了增加的电池重量有关。

与之相对的,这台车的驾驶乐趣倒是相比雅阁混动有明显的弱化。倒不是动力参数的问题,这台车电机和内燃机共同工作的综合最大功率达到212匹,与雅阁完全一样。虽然车重大了不少,但因为电机更大,中低速动力更有优势,这台车测试的0-100公里/时加速成绩倒也并不比雅阁差太多。

问题在于动力感受。可能是因为标定逻辑因素,这台车的动力响应在混动模式下远不如雅阁混动感受那么直接,踩下油门要半秒后动力才慢慢上来。

当然,因为主要依靠在中低速有优势的电机,它在高速上的再加速能力也确实难免偏弱一点。纯电模式没有内燃机助力,这个问题也会更严重。

此外,它的转向手感虽然还算不错,但也不是特别“准”或“快”的类型,整体上仍偏向轻松舒适的设定。而变线过弯时因为较大的重量,车身响应也不算太好——尽管相比超过1.8吨的重量,起码完全算不上糟了。

总的来说,Clarity虽然看上去有优势也有不足,我对这台插电混合动力的评价仍然非常高,远远超出同门小弟Insight。即使驾驶乐趣有所降低,但以我的理解,这个价位的插电混动车型面向的最主要人群仍然是以实用代步为主要考量,而这台车的隔音、滤震乃至乘坐空间都相当不错,甚至真皮内饰和8扬声器音响也有不错的档次,同时又有非常多的智能驾驶配置,整体上给人的舒适性感受在4万美元以下我认知范围内是没有敌手的,而动力和操控方面的设定向经济和舒适倾斜,也更符合这台车的定位。

再加上它补贴后足够低(甚至不比普通版雅阁贵多少)的售价、足够省钱的电动模式,以及在插电混动车型中相当不错的76公里纯电续航里程,我只能选择强烈推荐。

2019年新款沃尔沃S90?T8改款上市,作为豪华品牌为数不多的几款插电混动新能源车型之一,新款S90?T8?PHEV车型上市就给之前长期在此价格区间的宝马5系PHEV车型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笔者将通过该篇技术稿件给大家分析沃尔沃S90?T8?PHEV车型的新能源核心技术特点。

备注:为了方便阅读,后文中用S90?PHEV?指代S90?T8?PHEV。

1、沃尔沃PHEV车型技术发展回顾:

截止目前,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沃尔沃在插电混动技术的研发并不晚,沃尔沃基于不同的车型平台,进行了长期的插电混动技术开发和产品布局。

2013年,沃尔沃第一代插电混动技术便应用于S60?PHEV车型上面,采用P0+P4插电混动架构,由1台发动机前端的15千瓦BSG电机和1台后驱动桥布置的50千瓦永磁同步电机组成。沃尔沃第二代插电混动技术基于SPA车型平台进行研发,2015年应用于XC90?PHEV车型上,采用P1+P4插电混动架构,由1台位于发动机和AT变速箱之间的35千瓦ISG电机加上后驱动桥的60千瓦永磁同步电机组成,沃尔沃S90?PHEV车型便是基于第一代技术进行的升级研发。

沃尔沃第三代插电混动技术基于全新的CMA车型平台研发,主要针对紧凑型的车型,并且电气化程度高。通过了解目前上市的吉利、领克的PHEV车型可以知道,沃尔沃这代插电混动技术主要配合三缸发动机与前轴7速双离合变速箱P2位置集成的动力电机组成全新的混合动力总成。

2、沃尔沃S90?PHEV三电核心技术解析:

2019年8月份上市的2020款沃尔沃S90?PHEV搭载的动力总成,由1台2.0T高功率版机械+涡轮双增压发动机、1台前置ISG电机+1台后驱动电机、1台8速AT变速箱和装载电量11.6度电的三元锂动力电池构成。这套动力总成的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为300千瓦、最大输出扭矩为640牛米,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为4.9秒,比宝马5系PHEV车型快了2秒钟,纯电续航里程为55公里。悬架方式采用高级轿车普遍采用的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结构,并且大幅度引入铝合金材质用来减轻簧下质量。当然,S90?PHEV的车型平台,依旧延续了S90传统车的架构。

上图为S90?PHEV前部引擎舱仰视细节特写。这套由汽油机+ISG电机+自动变速器构成的横置动力总成,被“悬置”在钢材质的框型副车架,用来为机油散热器、空气散热器以及其他附属分系统提供足够“富裕”的支撑力。

蓝色箭头:2.0T高功率发动机

红色箭头:8AT变速箱

**箭头:该位置为发动机后端和变速箱前端集成的34千瓦ISG电机

沃尔沃S90?PHEV搭载的发动机为XC90顶配车型使用的高功率发动机,2.0TDI双增压设定、最大输出功率为235千瓦、最大输出扭矩为400牛米。

上图为S90?PHEV动力总成结构简图。

红色箭头:2.0T汽油机

蓝色箭头:ISG电机

白色箭头:8AT

需要注意的是,S90?PHEV配置的最大输出功率34千瓦功率、最大输出扭矩180牛米的ISG电机,与发动机共用1套液冷系统。S90?PHEV搭载的这台液冷ISG电机,布置在2.0T汽油机-与8AT之间(离合器前端),具备启停控制、行车发电、行车放电(助力)等3种功能。当然,S90?PHEV搭载的这台最大输出功率34千瓦的ISG电机,不具备单纯的驱动能力。在EV模式下,后置的驱动电机作为主要动力单元被使用。

在最大扭矩输出的PHEV模式,2.0T发动机+ISG电机共同输出动力,1组动力经8AT至前驱动桥、1组动力经ISG电机至三元动力电池总成至后驱动桥;

在经济型EV模式,中置的三元动力电池输出的电量至后驱动桥;

在行车发电模式,2.0T汽油机输出动力,1动力伺服ISG电机发电至三元动力电池存储;1组动力经动力电池至后驱动桥;

在PHEV模式,ISG电机随时介入用于发动机启动和停止,已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S90?PHEV设定了1组纵置布放的装载电量11.6度电的三元动力电池总成(红色区域),在驾驶舱车身焊下“预埋”了1组排气管中段,通过一套隔热舱垫,向车外反射行驶中排放的高温尾气。

S90?PHEV搭载的装载电量为11.6度电的三元锂动力电池,具备液冷散热\预热功能。进笔者多方查证,这组三元动力电池总成为一家浙江衡远新能源公司生产。2017年10月沃尔沃汽车与浙江衡远新能源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有意思的是,浙江衡远新能源的主要股东为洪桥集团(占股49%)和吉利控股集团(占股48%),而其他更为具体的电池数据信息并未获悉。

上图为S90?PHEV动力舱内(副驾驶员一侧)设定的伺服动力电池高温散热功能的水冷板模组(红色箭头)。水冷板模块通过空调压缩机输出的“冷量”,为动力电池循环管路输入的冷却液进行制冷,获得电芯温度处于15-37摄氏度安全运行环境。对于以性能取向设定的S90?PHEV,虽然搭载的动力电池装载电量仅有11.6度电,但是在满功率输出时,引入液态动力电池高温散热功能十分必要。

S90?PHEV搭载的电控系统,?集成了电机控制模块、DCDC和PDU等高压控制分系统并且与发动机、前ISG电机和后驱动电机共用1套散热系统。

将纵置的动力电池布置在身中轴线上对前后平衡有着不错的帮助,另外相比于丰田等品牌把电池放在后备箱而言,沃尔沃S90?PHEV的后备箱空间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无论在车身焊接下“预埋”了至后驱动桥差速器的主传动轴和排气管(上下布放)的4轮驱动的S90?T8车型,还是纵置了1组三元动力电池和排气管(上下布放)的4轮驱动的S90?PHEV,都要“挤占”车内后排座椅中间的地板空间,导致中央扶手箱的空间非常小,并且后排空调出风口无法布置在扶手箱后端,后排中间一定程度上的隆起影响后排中间乘客的乘坐感受。其次,由于空间受限动力电池装载电量没办法获得较大的提升。

由于S90?PHEV搭载的动力电池装载电量只有11.6度电,可以用更灵活更适合的形态集成并尽量减少对整车架构的影响,尽可能可以与燃油版S90?T8具备高度的车身焊接件、内饰件的互换能力,由此降低整车制造成本。

3、沃尔沃S90?PHEV车身架构技术解析

至2020年2月,S90车族中共有燃油版T80车型、插电混动版PHEV车型同时在售,而旅行款V90则与S90共用相同的车型平台,存在轴距长段有些差异。

上图为S90?PHEV动力总成细节特写。位于油底壳前端的是发动机机油散热器(红色箭头),位于油底壳后端(蓝色箭头)和变速器箱体底部(绿色箭头)分别设定1组铝合金材质悬置,相应的固定在钢材质框型副车架。底部的悬置小总成,与上端的3组悬置小总成,构成了S90?PHEV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用来控制急加速时产生的前倾、紧急制动时产生的后倾摆动。从整车硬件层面“抑制”行驶中产生的噪音和震动。

S90?PHEV的前悬架由钢制框型副车架、全铝合金材质转向节(蓝色箭头)、上摆臂(红色箭头)、钢制下摆臂和稳定杆构成。白色箭头为固定下护板(已经拆卸)塑料卡扣座圈,为了达到提示作用而采用醒目的红色并具备反复拆卸且自动恢复形状的材质。

上图为S90?PHEV后驱动桥及悬架细节特写。

目测S90?PHEV后轴采用的驱动电机为最大功率为65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扭矩为240牛米,后驱动桥集成了驱动电机、减速器、差速器和脱离离合器等部件。

目前不能确定的是,承载后驱动电机+减速器、传动半轴及后悬架其他分系统的后副车架,可否与燃油版S90?T8互换的设定。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后悬架的摆臂、转向节甚至后稳定杆都具备两款车型的互换能力。

上图为S90?PHEV后悬架细节特写-1。粗壮的一体化铝合金材质的下摆臂、铝合金材质的转向节以及?沃尔沃特有的采用复合材料设定的横置“板簧”,构成了S90?PHEV和S90?T8的后悬架系统。

上图为S90?PHEV后悬架细节特写-2。中心固定在钢制后副车架后端(2点悬置),两侧固定在左右下摆臂,由合材料制成的“板簧”,主要作用就是提高高速过弯的支撑力,保持车身轨迹将安全控制范围设定的更”宽泛“。

这组由复合材料构成的“板簧”,通过与后副车架和下摆臂固定的位置设定,具备在不同车速承受不同挤压力度时,产生不同系数的形变能力,由此带来不同支撑力,换来更“柔性”的支撑力。

红色箭头:由复合材料构成的“板簧”上下摆动轨迹

蓝色箭头:“板簧”与后下摆臂的固定端(铝合金材质)的“穿心”螺栓

绿色箭头:“板簧”固定端与下摆臂之间设定的可纵向、可横向形变的柔性胶套

**箭头:固定柔性胶套与后下摆臂(铝合金材质)“穿心”螺栓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支撑力,“板簧”的固定端螺栓、与下摆臂固定端螺栓,不再统一轴线。在高速行车(过弯)时,由于车身姿态的变化下摆臂高低姿态发生变化、使得“板簧”收到挤压。在“板簧”与后下摆臂之间的柔性胶套的纵向与横向形变的极限、恢复能力及使用寿命,最终体现了沃尔沃对车辆性能与安全掌控的“软实力”。

S90?PHEV后排气管尾端采用“双排单出”设定,为了应对在高速巡航工况,发动机动力输出处于低负载状态,具备关闭副驾驶员一侧排气管,以保持足够回压“挽救”一定扭矩的设定。

上图为S90?PHEV后排气管副驾驶员一侧细节特写。通过一组控制模块,根据发动机转速、行车速度和油门踏板形成,判定是否需要开闭单侧排气管。

红色箭头:控制模块

白色箭头:排气管内侧可关闭阀门

笔者有话说:

从早期的S6?PHEV版、XC90?PHEV至S90?PHEV和XC60?PHEV,沃尔沃PHEV技术及整车应用历经7年时间,而搭载第1代EV技术的C30?EV早在2011年就已量产。

S90?PHEV是目前国内在售的极为少数的搭载“油电混合4驱技术”技术的合资车型最输出功率300千瓦、最大输出扭矩640牛米。难能可贵的是,S90?PHEV搭载的高功率2.0T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35千瓦,远远超过前置ISG电机(34千瓦)和后置驱动电机(65千瓦)总功率。这意味着,在动力电池装载电量处于低点时,依旧处于“大马拉小车”的动力输出状态。

当然,前置动力总成由2.0T和ISG电机构成、后置动力总成由最大输出功率65千瓦驱动电机构成,即便在“满电”状态也属于偏向前驱设定的四驱系统。然而,最大输出功率34千瓦的ISG电机,即可用于动力“加持”,更可以提升“行车充电”功率。

相比后轮驱动的巴依尔530?Le和搭载相同“油电混合电4驱”架构的X1PHEV,富豪S90?PHEV兼顾动力表现、四驱系统、充电效率等综合效能均衡。不可忽略的是,在S90?PHEV上持续彰显传统汽车厂商所具备的平台、材质和调教的“硬实力”。

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