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绑的意思和拼音?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2 20:36:37浏览:17分类:文字大全

绑的意思和拼音?

问题一:绑的拼音是什么 根据我国最新版的新华字典:

汉字: 绑

读音: bǎng

部首: 纟

笔画数: 9

笔画名称: 撇折、撇折、提、横、横、横、撇、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问题二:拴,绑意思的字有哪些 楞,拼音为léng,同“棱”。(古汉语中读léng或lèng)

古代汉语释义:

léng ①同“棱”。棱角《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角。”(瓦合:指与众人相合。圭:玉制礼器。)

②量词。指少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老圃慌了手脚忙把锄头锄出一~地来,把尸首藏好。”[3]

lèng

③失神,呆。干宝《搜神记》卷三:“班惊~,逡巡未答。”(班:胡母班,人名。)

④猛狠。关汉卿《四春园》三折:“批头棍大腿上十分~,不有他怎不招承。”[3]

问题三:咿哑的意思,拼音? 拼音 yī yǎ

词语: 咿哑

解释: 1.象声词。形容摩擦碰撞声。 2.象声词。鸣叫声。

问题四:“绑”和“捆”有什么区别 绑只能用作动词,捆可作动和量词,如一捆菜,用于人则没有什么区别,常用在一起如捆绑。

1.绑:捆,缚。可组词:捆~。~架。~扎。

2.捆

〈动〉

(1) (形声。从手,困声。本义:叩击使牢)

(2) 同本义

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孟子?滕文公》。赵歧注:“织屦欲使坚,故叩之也。”

(3) 用绳、链或带子系、拴、扎紧

贾蓉忍不得便骂了几句,叫人捆起来。――《红楼梦》

(4) 又如:捆风(扯谎说瞎话);捆身子(内衣);捆行李;捆谷草;捆住手脚;把书捆起来。

〈量〉

1.捆扎在一起的东西,以便携带和搬运。如:一捆柴禾。

问题五:请教“y”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y[kǔn](同“捆”)

释义

1. 门限:“外言不入于~,内言不出于~”。

2.古同“阃”,指国门。

拓展释义〈动〉

假借为“”。捆,束 [tie up]

问题六:汉语拼音开口呼里的ê是什么意思? 开口呼:音韵学术语,与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合称为“四呼”。凡是韵头不是i[i]、u[u]、ü[y]的韵母属于开口呼,如“兰”中的an[an]。

现代汉语拼音中,有15个韵母属于开口呼,分别是-i(前、后)、a、o、e、ê、er、ai、ei、ao、ou、an、en、ang、eng。

ê:发音时,比e舌位更低。也就是类似于被绑住脖子后发出的那种音。

在汉语拼音中,ye,-ian(tian,dian,lian等)等e和a都是发音:ê。

问题七:“缚 ” 的读音? “缚 ” 的意思?

问题八:微信绑定手机话。为什么还有一个带拼音缩写的号呢 那是系统自动生成的微信号,你可以重新设置微信号的

问题九:在汉语拼音中的元音ê是什么意思什么叫 ê 开口呼:音韵学术语,与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合称为“四呼”。凡是韵头不是i[i]、u[u]、ü[y]的韵母属于开口呼,如“兰”中的an[an]。

现代汉语拼音中,有15个韵母属于开口呼,分别是-i(前、后)、a、o、e、ê、er、ai、ei、ao、ou、an、en、ang、eng。

ê:发音时,比e舌位更低。也就是类似于被绑住脖子后发出的那种音。

在汉语拼音中,ye,-ian(tian,dian,lian等)等e和a都是发音:ê。

捆:kǔn。

捆指捆扎,亦指编织时敲打使牢固。动词,形声词。从手,困声。本义:叩击使牢。用绳、链或带子系、拴、扎紧等。

古籍解释,康熙字典,《集韵》《韵会》《正韵》苦本切,音阃。齐等也。《孟子》捆屦织席。《注》捆犹叩_也。欲使坚,故叩之。《诗·大雅》室家之_。《笺》_之言捆也。《疏》捆逼而密致也。又《集韵》苦闷切,音困。义同。《仪礼·大射仪》_拾,取矢捆之。刘昌宗读。或讹作捆。又胡昆切,音_。与_同。又《玉篇》取也,抒也,纂组也。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