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诗经 良耜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2 20:37:36浏览:12分类:文字大全

诗经 良耜

《诗经:良耜》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或来瞻女,载筐及莒,

其饟伊黍。

其笠伊纠,其镈斯赵,

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以开百室,百室盈止,

妇子宁止。

杀时犉牡,有捄其角。

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注释:

1、畟畟:形容耒耜(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的锋刃快速人士的样子。

2、俶:开始。载:菑的假借。载是哉声字,菑是甾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菑,初耕一年的土地。南亩:古时将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叫南亩。

3、实:百谷的种子。函:含,指种子播下之后孕育发芽。斯:乃。

4、瞻:马瑞辰《毛传笺通释》认为当读同赡给之赡。瞻、赡都是詹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女:读同汝,指耕地者。

5、筐:方筐。筥:圆筐。

6、饟:此指所送的饭食。

7、纠:指用草绳编织而成。

8、镈:古代锄田去草的农具。赵:锋利好使。

9、薅:去掉田中杂草。荼蓼:两种野草名。

10、止:语助词。

11、挃挃:形容收割庄稼的磨擦声。

12、栗栗:形容收割的庄稼堆积之多。

13、崇:高。墉:高高的城墙。

14、比:排列,此言其广度。栉:梳子。

15、百室:指众多的粮仓。

16、犉:黄毛黑唇的牛。

17、捄:形容牛角很长。

18、姒:通嗣,继续。

译文:

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

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

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

里面装的是黍米。

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

除草田畦得清理。

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

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

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

粮仓成百开不闭。

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

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

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赏析:

《周颂》中的《良耜》与前一篇《载芟),是《诗经》中的农事诗的代表作。《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良耜》,秋报社稷也。一前一后相映成趣,堪称是姊妹篇。

《良耜》是在西周初期也就是成、康时期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诗的价值显而易见。众所周知,周人的祖先后稷、公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历来形成了一种重农的传统;再经过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两代人的努力,终于结束了殷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以敬天保民为号召的西周王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奴隶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良耜》正是当时这种农业大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此诗中,已经可以看到当时的农奴所使用的耒耜的犁头及鎛(锄草农具)是用金属制作的,这也是了不起的进步。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诗中有画。

全诗一章到底,共二十三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黍稷茂止十二句,是追写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层,从获之挃挃到妇子宁止七句,写眼前秋天大丰收的情景;第三层,最后四句,写秋冬报赛祭祀的情景。

诗一开头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春耕夏耘的画面:当春日到来的时候,男农奴们手扶耒耜在南亩深翻土地,尖利的犁头发出了快速前进的嚓嚓声。接着又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撒入土中,让它孕育、发芽、生长。在他们劳动到饥饿之时,家中的妇女、孩子挑着方筐圆筐,给他们送来了香气腾腾的黄米饭。炎夏耘苗之时,烈日当空,农奴们头戴用草绳编织的斗笠,除草的锄头刺入土中,把荼、蓼等杂草统统锄掉。荼、蓼腐烂变成了肥料,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黍、稷长势喜人。这里写了劳动场面,写了劳动与送饭的人们,还刻画了头戴斗笠的人物形象,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秋天大丰收的时候,展示的是另一种欢快的画面:收割庄稼的镰刀声此起彼伏,如同音乐的节奏一般,各种谷物很快就堆积成山,从高处看像高高的城墙,从两边看像密密的梳齿,于是上百个粮仓一字儿排开收粮入库。个个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妇人孩子喜气洋洋。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心不慌,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这可说是田家乐图吧!

另外,这首诗用韵或不用韵,依据内容的需要而作灵活处理,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畟畟良耜,俶载南亩,开头两句都用韵,耜、亩叶之部韵。接着播厥百谷,实函斯活两句,却是无韵句。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三句描写妇女、孩子到田间送饭,句句用韵,女、筥、黍叶鱼部韵,节奏明快。其笠伊纠,其鎛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这五句写夏日耘苗的情景,句句用韵,纠、赵、蓼、朽、茂是幽宵合韵,节奏也明快。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这七句描写秋天农业大丰收情景,除其崇如墉一句不用韵外,其余句句用韵,桎、栗、栉、室叶质部韵,盈、宁叶耕部韵,同样节奏明快。最后四句,除中间两句角、续叶屋部韵外,其余两句均无韵。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

赏析:

这首诗写得很别致。全诗十四句,是主人公一口气说完的,这当然很质直。所说的内容,不过是在宴会上听曲以及他对曲意的理解,这当然很浅近。然而细读全诗,便发现质直中见婉曲,浅近中寓深远。他是怎么说的,说了些什么:今天的宴会啊,真是太棒了!那个欢乐劲,简直说不完,光说弹筝吧,弹出的声调多飘逸!那是最时髦的乐曲,妙极了!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了高论,懂得音乐,便能听出其真意。那真意,其实是当前一般人的共同心愿,只是谁也不肯明白地说出;那就让我说出来吧: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尘土,一忽儿便被疾风吹散。为什么不捷足先登,高踞要位,安享富贵荣华呢?别再忧愁失意,辛辛苦苦,常守贫贱!这段话,是兴致勃勃地说的,是满心欢喜地说的,是直截了当地说的。中间有用了不少褒意词、赞美词。讲宴会,用良,用欢乐、而且难具陈。讲弹筝,用逸响,用新声,用妙入神,用令(美)德,用高言。讲抢占高位要职,也用了很美的比喻:快马加鞭,先踞要津。这里的问题是:主人公是真心宣扬那些时人共有的心愿呢,还是似劝(鼓励)实讽,谬悠其词呢?

主人公是在听弹筝,而不是在听唱歌。钟子期以知音着称,当伯牙弹琴志在流水的暑假,也不过能听出那琴声洋洋乎若江河,并不曾译出一首《流水歌》。接着的问题是:这位主人公,究竟是真的从筝声中听出了那么多高言、真意呢,还是由于齐心同所愿,含意俱示伸,因而假托听筝,把那些谁也不便明说的心里话和盘托出呢?

人生短促,这是事实。力求摆脱穷贱、轗轲和苦辛,这也不能不说是人所共有的心愿。既然如此,则不必讽,讽,也没有用。然而为了摆脱它们而求得它们的对立面,每个人都争先恐后,抢夺要位,那将出现什么情景!既然如此,便需要讽,不管有用还是没有用。由此可见,这首诗的确很婉曲、很深远。它含有哲理,涉及一系列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诗经 硕鼠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1、三岁:泛指多年。贯:事,侍奉。女:同汝,你。

2、顾:顾怜。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3、逝:用作誓。去:离开。

4、德:这里的意思是感激。

5、爱:乃。直:同值,代价。

6、劳:慰劳。

7、 号:感激。

译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犒劳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谁会长叹加哭号!

赏析:

人和老鼠从来都是好朋友,尽管人们想出了许多难听的词来咒骂鼠辈,它们依然同人类形影不离。科学家们已经向我们证明,有人的地方必有鼠,有鼠的地方多半也有人。这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两种动物就是人和老鼠,同时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两种动物。这表明,鼠离不开人,人总有鼠伴随着。它们虽然是冤家对头,可是不是冤家又怎能搅在一起?为什么无数动物之中唯有老鼠同人攀亲?科学家们能否回答这个人鼠之间的社会学问题? 认真想来,人鼠之间总有些不公平。人无需向鼠索取什么,也不是离开了鼠就无法生存,更不会把鼠当作珍稀动物倍加爱护,充其量拿鼠开开玩笑,逗逗乐,编出老鼠嫁女一类的故事和生肖属相聊以解闷。这已算很看得起鼠辈了。要真正喊打过街老鼠,未必会像打落水狗那样下得了狠心。这又足见在看得起之外再加上了恻隐之心。

反过来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老鼠表面上似乎很懂得领人类的情,从不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来偷鸡摸狗,似乎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丑陋得鼠头鼠脑,从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它们习惯于生活在黑暗的地洞之中,过看隐居的生活,但从来不愁吃穿住行。 有吃没有穿就去人类那儿拿,只要有人在,就不愁生活没来源,并且应有尽有。它们唯一的恐惧是某一天地球上的人全风光,那就真正断绝了生活的来源。可是,至少在可以看得见的将来,老鼠的恐惧都只在理论上能够成立,在实际上却不会发生。所以,大可以放大胆地靠着人类过着舒适惬意的好日子。

人类不要小看鼠辈。跑是跑不掉的。人走到哪里,鼠就会跟到哪里。不需要对天指日的海誓山盟,绝对不必怀疑鼠辈的忠诚,它们会跟人类走遍海角天涯,决不反悔。

我们完全可以像先知一样地预言,人类的乐上在哪里,鼠辈的乐上也就在哪里。

诗经 著

《诗经:著》

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

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

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

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1、俟:迎候。着:古代富贵人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叫着。古代婚娶在此处亲迎。乎而:齐方言。作语尾助词。

2、充耳:饰物,悬在冠之两侧。毛传:充耳谓之瑱。古代男子冠帽两侧各系一条丝带,在耳边打个圆结,圆结中穿上一块玉饰,丝带称紞,饰玉称瑱,因紞上圆结与瑱正好塞着两耳,故称充耳。素、青、黄:各色丝线,代指紞。

3、尚:加上。琼: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华、莹、英:均形容玉瑱的光彩,因协韵而换字。

译文:

等我就在屏风前哟,帽垂丝带在耳边哟。

加上美玉多明艳哟。

等我就在庭院里哟,帽垂丝带在耳际哟。

加上美玉多华丽哟。

等我就在厅堂上哟,帽垂丝带在耳旁哟。

加上美玉多漂亮哟。

赏析:

此篇《毛序》、郑玄笺皆以为是刺诗,孔颖达疏申述云:作《着》诗者,刺时也。所以刺之者,时不亲迎,故陈亲迎之礼以刺之也。姚际恒不以为然,他说:此本言亲迎,必欲反之为刺,何居?此女子于归见婿亲迎之诗,今不可知其为何人,观充耳以琼玉,则亦贵人矣。(《诗经通论》)姚说可取。揣摩诗意,此当是女子回想出嫁时夫婿迎亲情景的。据《仪礼-士昏礼》,新郎到女家迎亲,新娘上车后,新郎得亲自驾车,轮转三周,再交给车手驾御,而自己则另乘车先行至自家门口等候,然后按照规定以次将新娘引进洞房。此诗把这一古老的结婚仪式写得饶有情趣。

全诗三章九句,皆从新娘眼中所见来写,戴君恩《读诗臆评》谓其文言文句式奇怪,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称其文言文句式奇蛸。奇峭就在于九句诗中全不用主语,而且突如其来。这一独特的文言文句式,恰切而传神地表现了新娘此时的心理活动。当她紧随着迎亲车辆踏进婆家大门的那一刻,其热闹的场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场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谁不想一睹新娘的风采,然而新娘对着这稠密涌动的人丛,似乎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映进她眼帘的唯有恭候在屏风前的夫婿俟我于着,少女的腼覥,使她羞于说出他字,但从俟我二字却能品味出她对他的绵绵情意和感受到的幸福。下两句更妙在见物不见人。从新娘的心理揣测,她的注意力本来全集中在新郎身上,非常想把新郎端详一番,然而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她不敢抬头仔细瞧。实际上,她只是低头用眼角瞟了一下,全没看清他的脸庞,所见到的只是他帽沿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发光的玉瑱。这两句极普通的叙说语,放在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在这特殊的时刻和环境中,便觉得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了,给人以丰富联想和审美的愉悦。

这首诗风格与《齐风-还》相近,也是三章全用赋体,句句用韵,六言、七言交错,但每句用乎而双语气词收句,又与《齐风-还》每句用常见的兮字收句不同,使全诗音节轻缓,读来有余音袅袅的感觉。在章法上它与《诗经》中的典型篇章是那么不一样,而又别具韵味,无怪乎清代学者牛运震要称它是别调隽体

醯读作xī,元音为x,辅音为i。

醯本意指醋,引申为用于保存蔬菜、水果、鱼蛋、牡蛎的净醋或加香料的醋,也指酒。酰的旧称。

出自《礼记》:三牲用藙和用醯。

释义:牛羊豕三牲才用醋调和。

扩展资料:

组词:

1、醯醢,读音xī hǎi,汉语词语,意思是指鱼肉做成的酱。也指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出自《周礼·秋官·掌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罋。”

释义:八十个竹筐装着大米,八十个瓮装着肉酱。

2、醯酱,拼音为xī jiàng,意思是醋和酱;亦指酱醋拌和的调料。

出自《仪礼·士昏礼》:醯酱二豆,菹醢四豆。

释义:酱醋二两,肉酱四两。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