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关于描述天空美景的诗句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7 17:04:27浏览:10分类:旅游攻略

关于描述天空美景的诗句

1.描绘天空美景的诗歌,十句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远看骊岫入云霄,预想汤池起烟雾。

4.采药逢三秀,餐霞卧九霄。

5.腾绛霄兮垂景祜,翘丹恳兮荷休征。

6.珠璧连霄汉,万物仰重光。

7.露渥洒云霄,天官次斗杓

8.翩翻紫霄中,羽翮相辉映。

9.晷移长日至,雾敛远霄清。

10.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

11.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2.描写天空的诗句

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代李白《关山月》

释义: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2.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代高适《别董大》

释义:漫天的黄沙把阳光遮得一片昏暗,天阴沉沉的,寒冷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代王之涣《凉州词》

释义: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4.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释义: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5.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唐代李白《独坐敬亭山》

释义: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3.描写天空优美的句子

海边的天空是可爱的,高高的空中,明丽的蔚蓝色,流动的彩云在空中随风翩翩起舞,彩云随着早、中、晚时间的变化,不断变换着颜色,时而金黄,时而洁白,时而象火一样红,我很少看见这么美的天空。

电闪着,雷打着,风卷着云,雨乘着风,整个天空上呀,就象个唱戏的大舞台。

鱼鳞似的白云渐渐地消散了,天幕的蓝色也淡了一点。只有有银盘似的明月仍旧安稳地继续着它的航程。

雨后的天空显得比平时更晴朗;一碧无际的天幕给人带来了一种爽快的心境。

天空象是一只大鸟的丰满的翅膀,全是白色羽毛般的浮云。

一块透明的蓝天,象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象是绣在纱巾上的花朵。

天空,月亮领着群星在广阔的晴空里各就各位。

下面的风景的确很美,但更美的还是在天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天空的明净和深邃,空气清朗透明。新鲜的、轻盈的空气静静地象波浪似地摇荡着,滚动着,似乎在高处它也感到更加自由了。

金**的云块散布在天空中,越来越细,仿佛是梳洗过的头发。

我仰望着深蓝色的万里长空,没有一丝儿云彩,太阳公公高高地挂在中天,耀眼的光芒刺得我们眯缝着眼睛。

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是浅蓝的,像明净的水、现在蓝色渐渐加重,越来越蓝,越来越浓,像是海水在一层层加深。

一块透明的蓝天,像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着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像是绣在纱巾上的花朵。

不知是何时养成的习惯,我常常独自一个人仰望天空,思索着,幻想着,记得小时候,我趴在窗台上,望着蓝色的天穹,看白云,看星星,想嫦娥,想玉兔,似乎入了仙境。哼,天空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梦!

早上,晴空万里,朝霞满天,太阳公公把一切都镀上了金**。

云开雾散了,天空顿时霞光万道,金色耀眼的阳光照得我睁不开眼睛,把台湾海峡照得波光闪闪。

鱼鳞似的白云渐渐地消散了,天幕的蓝色也淡了点。只有银盘似的明月仍旧安稳地继续着它的航程。

4.形容天空 诗句

沉闷的心情

来自那天空

就像刚出采集面的一线矿工的脸

黑呼呼的,

难得露出一小块本来的面貌

天空的鸟儿

也不知躲到了哪里

即使孤飞过

也显得翅膀沉重吃力

气喘吁吁

未污染的蓝天

阳光下游丝线线

欢快的小鸟儿

直飞过如清潭般

湛蓝的天空

一湾彩虹

在雨后白絮云里

宛若新娘陪嫁被套的缎面

丝滑 鲜艳

映烘着羞红的脸

被污染的:

蒙蒙一片雾遮天,

滚滚八荒沙蔽颜,

头举难穿云掩日,

手伸不见指当前。

未被污染的:

清澈无边现碧空,

澄明彻底见苍穹,

藏蓝千里阳初照,

佩紫一霄霞晚红。

白羽千千作品(仅供参考)

《两重天》

丽日风暖碧空幽,

万里青云丝丝秀。

浮尘暗度乌云游,

长天忧伤远望羞

5.形容天空的诗句有哪些

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刘禹锡

释义: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2.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释义:“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现指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遭受大大小小的挫折与磨难,英雄自古多磨难。同时会有许多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更会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人生之路。

3.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释义: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

4.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释义: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5.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释义: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6.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释义: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

7.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释义: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似乎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

8.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9.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释义: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1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释义: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6.描述天空夜景的美的诗句有哪些

描述天空夜景的美的诗句有: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杂诗

作者: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天空中有许多景,我急需描写天空景色的诗

描写月亮

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听晓角》:边霜昨夜随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8.描写天空的古诗句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碛中作》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关山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唐)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那些古诗里有楼兰这个词啊

1.近当代诗人写楼兰的诗歌

《哭吧!楼兰!》

文/潮

风匍匐在城中,

星星只为他滴血,

粒粒尘土融成颗颗石头。

我倒向大地,

雪白的豹子扑来,

染红了晴空,

大地只养我这一个,

执著死亡的儿子。

今夜,

星城由我执掌,

天的尽头, 毁灭

今夜,

世界主要哭泣,

我的眼前,苍茫

我不怕夜的暗涌,

怎么怕天堂荒凉?

该哭的要哭,

要死的且死。

生既无味,死又谁妨?

《我所着急的姑娘》 文/潮 到楼兰来, 到楼兰去。 寂寞的给世界追求, 我只有一头太阳, 照耀血肉模糊的姑娘。 血是比长江更长的河流, 岸是比隐约更远的远方。 比我更着急的群星呀! 你的脚印是雏菊, 染上云朵的清晨, 充斥着花的芬芳。 姑娘啊! 你在哪方? 今夜, 秋虫在我的沃土里 孤独地生长, 该怎么请求晨阳? 好怕, 好怕阳光温暖了大地, 你露湿地蓓蕾过早盛放。 《我在楼兰遇见你》 文/潮 在撒哈拉, 我不认识每一个草岗, 我还是想在楼兰遇到你。

2.楼兰在古代有多美

楼兰,西域古国名。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

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

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

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辖。

楼兰古城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西南距若羌县城220公里,东距罗布泊西岸28公里。这座古城坐落在东经89o55'22",北纬40o29'55"处。

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原是丝绸路上的重镇。

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谜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

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过发现的楼兰古墓及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大量细石器表明楼兰人本为游牧人,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的商业往来与日俱增,给楼兰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域外文明尤其是汉文明传入楼兰才加速了楼兰人发展城市文明。

楼兰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消亡于公元630年,共有800多年历史。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

楼兰城是楼兰国前期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丝绸古道上盛极一时。这里地势平坦,水丰草茂,盛产鱼虾蒲苇野麻,有玉石、驴马、马鹿、骆驼等物产,物产富饶,人口兴旺。

居民以渔猎畜牧为生。在古丝路上,楼兰道是主要的通道,它从敦煌的玉门关、阳关,翻过三陇沙、阿齐克谷地和白龙堆,经土垠抵楼兰古城,再沿孔雀河岸到西域腹地。

楼兰是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十字路口,往西、往东、往南、往北可通向西域全境,形成交通网络,楼兰是古西域交通枢纽。 历史上,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

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

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

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依山傍水,作为亚州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早在公元前77年,楼兰地区已是西域农业发达的绿洲,到了唐代,“楼兰”却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暂楼兰”的诗句。曾盛极一时的西域重要城镇,为什么在公元3世纪后迅速地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一个至今还没有真正解开的谜。

从楼兰遗址发掘出的文物震惊了世界,其中有珍贵的晋代手抄《战国策》,考古工作者还在楼兰墓葬群中发掘出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经测定距今已有3000年,干尸衣饰完整,面目清秀,定名为“楼兰美女”,其他文物有做工精细的汉锦,还有汉五铢钱、贵霜王国钱币、唐代钱币、汉文和会卢文残简等。 楼兰古城曾是何等的繁荣昌盛,城墙的残迹竟达八米之厚,但而今又如何?可楼兰城究竟为何突然废弃?除了缺水断粮外,史家尚有两种猜测,一是瘟疫,因发现了些尸体,但若是,为何尸体又缺手残腿,死状惨烈,若说是战争,则尸体太少。

百年来,楼兰古城之谜无人能解。 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罗布泊探险途中,意外地发现了这座古城。

近一个世纪里,人们不畏险途,一次又一次地带着仰慕和憧憬的心情,走进这座古城。从罗布泊北岸到楼兰古城距离30公里,其间有近10公里的雅丹台地只能徒步行走。

倘若天气晴朗,站在5公里外,就能看到楼兰古城中屹立的烽燧,但5公里的路程需要走3个小时。 现存昔日楼兰国遗址中最大的一座古城呈不规则正方形,面积约在108000平方米以上。

古城的城垣早已为风蚀水泐而坍塌,从现存的断垣依稀可辨当初的规模,而断垣之。

3.关于古楼兰的传说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消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4.王昌龄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请问楼兰位于那

楼兰古城地处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凹地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坚硬的盐壳所包围,人迹罕至,环境异常的荒凉、凶险。然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古楼兰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0,真可谓是一泱泱大国。古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扼东西交通的门户,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兰古城有着极盛一时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奇怪的是,声名显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7世纪时,唐玄戕取经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廊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队考察罗布泊,差些全军覆没,因而宣称这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1980年5月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蒙难失踪,更给这座古城蒙上一层神秘可怖的面纱。近年上海的“独行侠”余纯顺历时8年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倒毙罗布泊荒漠,又给蒌兰古城平添了几分凄凉和悲壮。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失的?楼兰遗址究竟在哪里?楼兰的自然环境究竟有多恶劣?楼兰有些什么文化遗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关注的问题。楼兰也是中外探险爱好者憧憬向往的神秘之地。

楼兰古城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导致河流改道,风沙侵袭,被掩埋于大漠中的。本世纪初,因为斯文。赫定的维吾尔族向导艾尔得克为找回丢失的锄头,于无意中让斯文。赫定发现了楼兰古城,从而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世界各国的考古家、探险者蜂涌而至,他们在楼兰古城地区发掘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还有汉简、汉文书、丝织品、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还发现了著名的“李柏文书”,并据该文书又发现了附近的“海头”故城,并发表了一些专著。1927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也到楼兰发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发表了专著《罗布淖尔考古记》。中外学者盛赞楼兰是一个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历史遗落下来的“博物馆”、“东方的庞贝城”,解放后,我国组建过多批现代化的考察队伍真诚楼兰考察,现清楚查明,楼兰古位于东经80度55分12秒,北续40度30分57秒与附近城镇的直线距离为西北距库尔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千米,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仍依稀可辨。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东北区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筑,佛塔残高10。4米,系用土坯、糯米浆、柳条砌筑,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筑物。西南区有当时的官署——三间房遗址与一些小院落。古城内,盖房用的胡杨木梁、檩、椽等木构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还凿了眼,刻上了花纹,显示了相当的工艺水平。古城及其周围还有古烽燧、粮仓、古墓等遗址。在楼兰古墓沟还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尸——“楼兰美女”。楼兰古城内目前尚遗存陶片、毡片、古铜钱、古兵器、丝绸碎片等众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寻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为一名“考古发现者”。

神秘的楼兰强烈刺激着国内外游人的探险欲望,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楼兰探险热潮,各国探险队纷至沓来,其中尢娄日本朋友热度最高。1998年春节数十名上海探险者踏着上海独行侠余纯顺的足迹来到楼兰,在东方“庞贝城”渡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新年,个个激动无比。

楼兰探险异常艰险,地表崛起的盐壳和错综复杂的风蚀“雅丹”地貌,极其艰队难行,越野车每小时平均只有前进二三千米,平均每两分钟汽车就得转三个急弯。罗布泊地区的地貌广达3500平方千米,是古城的一大天然屏障。这里天气冷热变化急剧,夏季午后气温上升至摄氏三四十度,燠热难耐,而凌晨气温又可下降到0度以下,奇寒无比。罗布泊地区年降水量仅1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可达3000多毫米,蒸发远超过降水二三百倍,奇旱无比。这里风沙肆虐,沙暴滚滚,堪称禁区。然而有险才有奇,神奇的罗布泊、险峻的雅丹龙城地貌以及各种沙漠奇景为楼兰探险倍增了许多新奇刺激,足令探险者终身难忘。

5.大家知道楼兰美女的故事吗

呵呵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曾发现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干尸,体肤指甲保存完好。

她有一张瘦削的脸庞,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头发披肩。她身上裹一块羊皮,毛织的毯子,胸前毯边用削尖的树枝别住,下身裹一块羊皮,脚上穿一双翻皮毛制的鞋子,头上戴毡帽,帽上还插了两枝雁翎,被世人称为“楼兰美女”。

经用她身上的羊皮残皮做碳14鉴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尸。她是谁?为什么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就成为考古界的谜。

“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眼大窝深、鼻梁高窄、下巴尖翘的“楼兰美女”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然而,关于此尸所代表的人群具体属于何种种族类型以及他们生前是当地土著还是从他处迁徙而来等问题至今在考古界仍众说纷纭。 清秀的娥眉,深邃凹陷的双眼,薄唇轻抿,俊美而忧郁。

6.关于楼兰古国

楼兰古国 当斯文赫定宣布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楼兰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见整个世界惊讶的表情。

也许以前罗布泊是个水源充足的肥美之地,但现在它只剩下灼热的风沙和鬼裂的土地。不过就在这里,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辉煌了近500年。

楼兰王国是罗布泊附近一个半耕半牧的弱小国家。丝绸之路开通后,它开始繁荣起来,成为中西交通的枢纽。

各种文化在这里不断碰撞交汇,在东西方激起一道道涟漪。从古城遗址包括10.8万平方米的城区面积和东郊墓地、周围寺院民居遗址、楼兰贵族墓地等可以看出它曾经的繁盛。

但公元3世纪后,曾盛极一时的西域重镇在迅速而悄然地退出历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还保持着她“谢幕”时的姿态,令人恍忽觉得历史就发生在昨天。 推荐理由: 罗布泊本身就是一个探险的好去处,严酷的环境对几乎所有探险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再加上莫测的楼兰遗址、楼兰美女等,地理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必定会使人获得升华。对于亲历者来说,这绝不仅仅是一段普通的旅程。

楼兰是早已沉落在沙漠深处的废墟。荒烟白草,不见人类生活的气息。

只是最近20年来,它又成了频繁见之于报纸、杂志的亮点和人们寻求、向往的所在。不仅中国人希望能有机会进入楼兰,一睹其庐山真面目;更有许多外国友人不怕关山万里,飞越重洋,克服各种难以言说的困难来到新疆,穿沙漠,踩戈壁,想方设计进入楼兰,以此作为人生的最大满足。

有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可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

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

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但楼兰被遗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还在探索…… 楼兰古国消失之迷 楼兰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丈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径89°55′22〃,北纬40°29′55〃〃,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北距孔雀河故道南岸16公里,东距罗布泊北岸28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楼兰佛塔和“三间房”成为楼兰遗址的标志,古城遗址包括城区面积10.8万平方米和东郊墓地MA、HB、周围寺院民居遗址及楼兰贵族墓。1901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维吾尔向导奥尔得克的帮助下发现了楼兰古城,从挖掘出上的佉卢文简牍“kroraina”一词推定古城原名楼兰。

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

魏晋之时,西域长史驻楼兰城,使之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早些时候就从楼兰分道。

楼兰城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汉朝、匈奴和周围一些游牧民族国家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楼兰被人们称为“一块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曾盛极一时的西域重镇在公元3世纪后迅速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还保持着她“谢幕”时的姿态,令人恍忽觉得历史就发生在昨天,这一切至今还是个没有真正揭开的谜底。

到了唐代,“楼兰”就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的诗句。 楼兰王国的历史还远不是一个楼兰古城所能揭开的。

根据孔雀河故道下游太阳墓地和小河 5号墓地出土的干尸,考古专家向人们揭示了楼兰的历史:上溯4000年左右的一段时期,楼兰地区生活着一支以游牧为生的金发碧眼的原始欧洲人种,他们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走了。 其后的2000多年,楼兰找不到一丝痕迹,史书中也没有半点墨迹。

汉一晋时期,楼兰地区出现了蒙古人。这时的楼兰演绎出农业文明,并以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传递着东西方文明。

而在晋代之后的1500年,楼兰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100年前,人们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缘,偶然看见了楼兰残破的城墙和佛塔。 有的学者认为:斯文·赫定发现的这个楼兰古城既不是早期楼兰王国的都城,更不是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后的国都(扌于)泥城,因为楼兰古城碳 14测定的年代不早于东汉。

斯坦因在黄文弼发现的土垠遗址西南不远处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城(编号LE城),新疆考古研究所称其“方城”,位于罗布泊北岸之西,铁板河末流的河网地带,“方城”距离楼兰古城24公里,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认为这是早期的楼兰都城。 当时的楼兰王国还是罗布泊附近一个半耕半牧的弱小国家,丝绸之路开通后,楼兰成为中西交通的枢纽。

由于楼兰王安归与匈奴勾结,不断地在丝绸之路上劫杀汉使,汉朝大将军霍光便派傅介子前往西域刺。

7.求关于楼兰的一些资料急用,考古资料,小说,诗歌,总之什么都可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 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楼兰是中国西域古丝绸之路上一个强悍的小国。早在许多年前就存在,一度十分繁荣。

可是在公元3世纪后,楼兰国却神秘地消失了,楼兰王国的兴亡和它边上的罗布泊一起,成了一个巨大的谜。 1988年10月2日,中国和日本组织了一支联合探险队,到达沙漠之中的楼兰遗址,目的是解开这个在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消失了的神秘古国之谜。

探险队从敦煌启程,进入沙漠,在沙漠中发现了佛塔和房舍的残迹。遭受风沙侵蚀的佛塔、房舍、墙壁和日常用具等,在星空中展现了往昔的容貌。

在此,探险队对楼兰消失之谜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线索。 楼兰总共有12个村,几万人左右,在部落首领领导下,平安快乐地生活着。

可是就在1000多年前发生了一次瘟疫,许多楼兰人在病魔中失去了生命,一部分幸免于难的人就向南面的夏康利迁移到米兰。从此以后楼兰国便消失了。

这仅是实际的考察,真正的楼兰消失之因,仍是一个谜。 古国楼兰 楼兰古城残迹 楼兰王国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楼兰古城现所在的位置即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处。古城占地十一万平方米(内城),楼兰塔高十点四二米,塔基南北长近二十米,东西宽十八点六米。

楼兰塔现存残高度可分九层建筑,一至三层为夯土筑,第三层中有碎夹沙陶片,第四层夯土中夹有土坯块,土块长五十八厘米,宽三十五厘米,厚十厘米,上五层全部用土块垒砌。 在每层土坯块垒砌之间,夹有十至十五厘米的细红柳枝。

自第五层有长约一米的木方暴露塔外。木方上凿有眼孔,是用来连接其他塔内木方,目的是加固塔的高度与坚固的强度而用。

紧靠塔身东侧有土块垒砌的土台,土台与塔身之间有坡道可以上下走动。土台中间横压直径三十厘米的木头和一些长方木。

佛塔南面的平台地上有许多散乱建筑倒塌的大木框架,木头有卯榫,上压有红柳枝夹芦苇编制的敷草泥顶皮与墙壁。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 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

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令世人震惊的楼兰古城。

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过发现的楼兰古墓及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大量细石器表明楼兰人本为游牧人,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的商业往来与日俱增,给楼兰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域外文明尤其是汉文明传入楼兰才加速了楼兰人发展城市文明。

历史上,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

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

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依山傍水,作为亚州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早在公元前77年,楼兰地区已是西域农业发达的绿洲,到了唐代,“楼兰”却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暂楼兰”的诗句。

从楼兰遗址发掘出的文物震惊了世界,其中有珍贵的晋代手抄《战国策》,考古工作者还在楼兰墓葬群中发掘出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经测定距今已有3000年,干尸衣饰完整,面目清秀,定名为“楼兰美女”,其他文物有做工精细的汉锦,还有汉五铢钱、贵霜王国钱币、唐代钱币、汉文和会卢文残简等。 楼兰古城四周的墙垣,多处已经坍塌,只剩下断断续续墙垣孤伶伶地站立着。

城区呈正方形,面积约十万的平方米。楼兰全景旷古凝重,城内破败的建筑遗址了无生机,显得格外苍凉、悲壮。

俯瞰楼兰古城,城中东北角有一座烽燧,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但依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是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 三间房”遗址 烽燧的西南是“三间房”遗址。 这座100的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在一块高台上,内。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送剑与傅岩叟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献封大夫破插仙凯歌

岑参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旁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旗竿。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陈子昂

忽闻天上将。

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

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戎马。

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

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

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

犹是一书生。

代扶风主人答

王昌龄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幽州胡马客歌

李白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出自蓟北门行

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秦州杂诗二十首

杜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