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为什么英国口音(BBC)那么迷人?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3 03:07:00浏览:10分类:文字大全

为什么英国口音(BBC)那么迷人?

原因很复杂。英格兰的英语方言纷繁复杂,而且口音和阶级挂钩。传统女王英语/接受发音(Queen's English/Received Pronunciation)代表了中产阶级以上甚至贵族和皇室,而同在伦敦的河口英语(Estuary English)就是中产阶级的代表音,而伦敦土音/考克尼方言(Cockney)则是传统工人阶级甚至无产阶级的代表音。美国人大部分对于“英式英语”的印象仅停留于两个极端,一种是RP所代表的贵族,另一个就是他们百老汇听的《窈窕淑女》里以"Oi, Gov'ner"为口头禅的Eliza的土音所代表的平民。他们所认为的“英音”大部分情况是RP,这跟美国人对“旧世界”的阶级的怀念有关。美国建国以平等为信条,从未有过字面上的阶级差别(现实则千差万别),所以很多人对英国或者很多欧洲君主立宪国家的观念就是认为他们代表了格调、代表了传统。近些年唐顿庄园在美国大热,一大因素就是唐顿庄园所展现的大英帝国在彻底没落前的余晖。另外英格兰本土的方言的差异远远大于美国英语之间的差异,难懂的口音如纽卡斯尔的Geordie, 利物浦的Scouse,英格兰本土人大多都听不懂。剩下的苏格兰的邓迪、阿伯丁的苏格兰口音让南方的苏格兰人都理解困难。这些口音更别说让美国人去理解了。对于理解不了到底说什么的情况下,美国人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些方言有异域情调(exotic)。我的英语语言文学系同学做过一个研究,研究的是口音对内容理解的影响。样本虽然小,但还是有一点代表性。她让一个操中西部口音(基本跟标准美音General American一样)的美国人,一个操阿巴拉契亚口音(被美国人嘲笑的“村里人”Hillbilly, “红脖子”Redneck)的美国人,和一个操曼彻斯特口音的英格兰人读同一篇文章。结果选一些美国人对文章里面的信息作出可信度判断,结果居然曼彻斯特口音最高,标准美音紧随其后,而阿巴拉契亚口音排在最后。可笑的是对于英格兰人而讲,曼彻斯特口音(Mancunian ) 代表的是传统东北工业区的工人阶级的口音,往往被嘲笑。(有点类似于我国普通话里的北方官话里的东北方言的状况)而对美国人来讲,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接触过曼彻斯特口音,更别说完全理解了。因此在半懂不懂的情况下,往往会认为其高深莫测。当然最后,还有一个文化种族认同的问题。美国白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对操着一口“英音”的白人往往难以抵抗(可参考真爱至上里一口河口音的Colin去美国把妹),但对操着“英音”的印巴裔或者亚裔就不那么感冒了。归根究底还是语言与文化挂钩的问题。而美国黑人、拉丁裔、或者亚裔则对“英音”没那么疯狂,因为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文化本来就跟他们也没什么交集。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其他几个回答的一些讨论的分割线————————————任何语言都有书面语和口头语之分,都有“大词”和“小词”,使用的比例也都跟语域(register)相关。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自然会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的词汇更大更准确,语法更标准。当然大部分国内人对英国人的古板印象停留在“绅士”,而美国人停留在“加州潮男/德州红脖子/纽约街头人”这些印象里,自然会认为英国人词汇大。但如果接触英国的chav这个社会阶层,或者工人阶层/足球狂热分子阶层,或者skin或者shameless里的人群,他们的词汇一样没法跟美国受教育的”美国教授“、”华尔街精英“这些形象的人相比。

Eliza是siri的前辈。

Eliza是早期人工智能,是60年代的时候由一位程序员和一位精神科医师共同编写的,主要用于心理治疗。

siri是内置在 iOS 系统中的人工智能助理软件。

唤醒 Siri 的方式:

长按 Home 键;

在戴苹果耳机的情况下长按中键;

iPhone 6s/Plus 可直接喊「Hey Siri」。

siri的作用:

1. 查阅名词

2. 创建备忘

3. 时间助手

4. 聚合通讯

5. 歌曲识别

6. 邮件助手

7. 算术高手

8. 生活管家

9. 应用统调

10. 全天候陪伴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