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罨画窗――承德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 乾隆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6 17:55:29浏览:12分类:旅游攻略

罨画窗――承德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 乾隆

 罨画窗

清 ? 乾隆

肩舆取暇陟云衢,

憩众因之摘句吾。

那识此窗名罨画,

分明眼底看西湖。

注释:

1.肩舆 [jiān yú]:即轿子。起初只是作为山行的工具,后来走平路也以它为代步工具。初期的肩舆为二长竿,中置椅子以坐人,其上无覆盖,很像四川现代的“滑竿”。后来,椅子上下及四周增加覆盖遮蔽物,其状有如车厢(舆),并加种种装饰,乘坐舒适。这种轿子就是“轿舆”,唐宋以后盛行的就是这一种。抬轿子的人数因轿子的种类而异,少则二人,多则数人。清代有所谓“八抬大轿”,用八个人抬,这是高级官员乘坐的。

2.陟[ zhì]:登高;上升。

3.云衢 [yún qú]:云中的道路等。

4.罨画[ yǎn huà ] :色彩鲜明的绘画。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订讹·罨画》:“画家有罨画,杂彩色画也。”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等的艳丽多姿。 唐 秦韬玉 《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诗:“花明驿路胭脂煖,山入江亭罨画开。” 宋 叶适 《送惠县丞归阳义》诗:“二岭描成翠骨堆,一川罨画绣徘徊。” 金 毛麾 《游河西孙氏园》诗:“亭榭依山水乱鸣,已如罨画障中行。”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峯无恙又晴晖。”

释文:

利用闲暇时间坐轿走在云雾中的道路上,我在大家休息时分析路边牌子上写的语句。那里知道此窗叫罨画窗,色彩鲜明的绘画,分明是西湖美景尽收眼底。

李建力手墨

武陵春色的乾隆御诗

乾隆写的关于雪花的诗是《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入芦花都不见。

《飞雪》

作者:乾隆 朝代:清朝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入芦花都不见。

白话文释义:天上下雪了,有好多雪花飞舞,他们飞到芦花从中,都消失不见了。

出处:相传,寒冷冬日的某一天,乾隆皇帝和大臣们一同在西湖边游玩,这时正逢雪花飘落非常有情调。乾隆皇帝看到腊梅之后触景生情,立刻灵光一闪,诗句更是信手拈来:“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 ...”。

创作到这里乾隆思路仿佛短路一般再也创作不下去了,大臣们见此情景也是尴尬不已。就在这时,大学士沈德潜急遽上前接了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这一句神来之笔不仅“拯救”了面面相觑的众人,也让乾隆有了台阶可以下。

也就有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飞雪》,因为这首诗描写细腻,意境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已经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扩展资料:

乾隆好写诗文:

乾隆皇帝是作诗能手,关于其一生作诗的数量,有学者统计为4.3万余首,也有人统计为4.1万余首,还有学者认为超过5万首。

但不管怎样,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总共才收录了4.89万首诗,而这些诗是2200多人花费数百年时间才写出来的。且不管乾隆诗作的水平怎样,至少可以说明他是一个勤奋的人。

总体来说,乾隆皇帝一生所作诗文,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勤政恤民之作。如《郊外即事》:“郊圻犬吠杂鸡号,策马霜华点素袍。收获才完仍播麦,田家四季总勤劳。”

第二,骑射讲武之作。如在《率侍卫等习射殿庭》诗中写道:“我朝弧矢服天下,太平讵敢忘戎焉?吁嗟荩臣听予言,克念尔祖勤劳者。”

第三,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之作。如《山田》:“旧代常愁烽火惊,于今此地有人耕。混同中外皆天泽,倍切乾乾保泰情。”

第四,说理咏史之作。如《夜静观书》:“看书如看山,其境日日殊。随境不会心,多闻不如无。”

第五,个人生活的写照。如悼亡诗《慧贤皇贵妃挽诗叠旧作春怀诗韵》:“牛女岁一会,讵云隔天汉。崦嵫虽下舂,扶桑复明旦。人生赴壑蛇,去势谁能绊。永惟王衍言, 言笑忆晏晏……”

人民网—乾隆皇帝好为瓷器题诗 前朝本朝均有其御制诗

百度百科—乾隆

来自《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乾隆御诗:

《武陵春色》

(乾隆四年,一七四四年)

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

复岫回环一水通,

春深片片贴波红。

钞锣溪不离繁囿,

只在轻烟淡霭中。

注:武陵春色 以摹写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见称,少年弘历曾在此读书。遗址上,横跨在桃花溪(已干涸)上的石洞虽有所损而尚未倒塌。

钞锣溪 桃花源附近的溪流名。?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