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情话语录 > 正文

关于青花瓷的诗句或者故事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3 09:05:23浏览:14分类:情话语录

关于青花瓷的诗句或者故事

1.推荐几首描写“青花瓷”的诗或者散文

1、《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2、《八声甘州》宋代:仲并 正西山、雨过弄晴景,竹屋贯斜晖。问谁将千斛,霏瑛落屑,吹上花枝。

风外青鞋未熟, 鼻观已先知。挠损江南客,诗面难肥。

两句林边倾盖,笑化工开落,尤甚儿嬉。叹额黄人去,还是隔年期。

渺飞魂、凭谁招取, 赖故人、沈水煮花瓷。犹堪待,岭梅开后,一战雄雌。

3、《满庭芳》宋代:黄庭坚 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

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

相如,方病酒,银瓶蟹眼,波怒涛翻。为扶起,樽前醉玉颓山。

饮罢风生两腋,醒魂到、明月轮边。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4、《青花瓷》近代:佚名 相思 夜未央,帘卷西风。男子凝神细看眼前的一件青花瓷器—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眼含柔情,修长的手指轻抚冰凉的瓶身,江南女子清丽脱俗的妆容仿佛就在眼前,男子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好看的弧度。檀香幽幽吐出几缕白气,哀叹着男子的相思之苦。

优雅起身,铺纸,蘸色,一位女子跃然纸上,一神一韵,已私藏于男子心中。画中,女子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她的美似乎随着墨色一缕缕飘散,去到男子去不到的地方。

伫足遥望远方。天青色等烟雨,你在等我吗?执起花瓶,男子在瓶底书刻飘逸的书。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吧!男子眼含笑意。回忆 男子和衣躺下,浑然不知外面湖中的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已定了。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你脱俗的容颜如仙女下凡,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在泼墨的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男子悠悠醒来,方知是梦。

追梦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一件瓷器诞生于男子手下。临摹宋体落款时,男子心中却惦记着一个人。

炊烟袅袅升起,我俩隔江千万里。不能再等了,这份感情是时候有个结果了。

男子起身,眉宇间透露出坚定的态度。执起花瓶,男子在瓶底书刻飘逸的书。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吧!男子眼含笑意。一个月后,江南的小镇上。

男子与女子对视一笑,一如当初。5、《青花·古风·恋》现代:佚名 这是一首当代人唱给古典美人的恋歌,也可以说是当代人追寻古典的爱情。

——题记 词中的青花瓷是一个道具,或者说是一个缘起。通过这个具有千年沧桑感的道具,引起了抒情主人公对千年前古典美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追寻和缅怀,就这样跨越千年时空,成就了一场具有古典文化内涵的爱情戏。

故事大约发生在雨打芭蕉的江南小镇,在门环惹铜绿,重门掩黄昏的时候,冉冉檀香透过朱红色的窗,娴静的美人初妆后,等着她的心上人。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就在天青色等烟雨,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男主人公隔江千万里,也在等这和佳人约会。然后,就是美丽的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相思,约会,阻隔,团圆,美好的结局。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旋律时,脑海中不知不觉浮想联翩出的意象,不知不觉就为它想了一个美丽的结局。

以至于这三年一旦听到这个旋律,这个景象就自动浮现,挥之不去…… 当三年后,也就是现在。这首歌也不如三年前流行了,就在我将忘记曾有那么一首带给过我无限美好与悸动的歌时,它有一次偶然的与我在江南古镇的茶馆里邂逅了…… 虽然没有故事中的天青色等烟雨,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象,但也是有着浓郁的古典气息…… 于是就在这样一个午后,小口啜饮着龙井,静静地,任灵魂出窍,畅游在那美丽的故事里,陶醉在雅致的歌声里…… 就这样,我有了另一番的感悟…… 抒情的男主人公手里拿着一个青花瓷的陶器,看着瓷瓶上精致典雅的仕女图,追寻着古典的爱情,一边徜徉在千年前的时空中,一边与身边的,当今现实中发生的爱情进行着比较,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两者交相辉映。

两种爱情,两种环境和人文情怀的对照,给当代的爱情增添了诗情画意的厚度。每一句说给古人的情话,也是说给当代红颜知己的真情表白。

书法,绘画,古典韵味的诗词,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元素,加入其中,古色古香,让抒情主人公陶醉其中,也给他的爱情注入了才情,浪漫和飘逸。或许不知道下一次是否还会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对这首歌,这首词有别样的领悟。

也许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还有合适的心态吧。

2.关于青花瓷诗句 散文等

原来的仿官窑杯不小心被摔坏了。

从柜子里拿出两个从老家景德镇带回来的青花盖碗茶杯。白瓷的底色,上面是山水的图案,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由浓转淡,淡雅脱俗。

看起来很不错,赏心悦目。上面的山水透着一份闲适与悠然,撮几片茶叶,冲一杯茶,有着淡淡的绿意。

淡淡茶雾中,心情莫名的就恬淡起来。悠悠地想:若在向阳的阳台置一把藤椅,有阳光斜斜照过来,再泡上一杯茶,握一卷书,清水瓷瓶里有一支荷,养几尾鱼,岁月就这样浸在淡淡的茶香中,像一本书一样慢慢地翻过了。

你可曾听说过青花瓷的故事? 从小,我就看着祖辈用灵巧的手烧制出一件件精美的青花瓷,而青花瓷中最难烧制的釉色又是天青色。传说,只有在雨过天晴时才能烧出真正的天青色的瓷器。

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 日复一日烧制着瓷器的人,要等多久才能在釉色成形的时候遇上雨过天晴呢? 而一个人又要等多久,才能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呢。

我与你的结缘,穿越了千年的时光。 只是,只是我曾在菩萨前许下心愿:今生只为你路过人间! 只是,只为了那一句简单却执着的誓言: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一个“等”字,有多少无奈和惋叹。这一等,是无望的等,是来生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

可是这句淡淡的浅吟低唱,仿佛只是每天等待日出那般简单;等待的时候,可以看书写字,可以吟诗作画,可以赏花弹琴,只是时时不曾忘记等待的人。 众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不如就当此生的相遇,只是为了来生的重逢埋下伏笔,这样想来,不禁释然。

就算不能再相遇,也应当感恩曾经那惊鸿一瞥的际遇。谁能凭爱意将富士山私有?青花瓷,也是一样。

那些过往和未来都不如当前,这一刻,捧着这一杯青花瓷杯里盛装的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丈夫为生意被我们景德镇浮梁茶诱了去的清茶,茶烟氤氲,有点迷离,长夜漫漫,就这样随着那袅袅茶香香进了那梦里去。 执着于自己心中的梦,一份绝美的爱。

那些美丽,那些情怀,那些缱绻,那些缠绵,那些你侬我侬的日子仿佛都已被时光磨去了光泽,直至完全消失。 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成全一份美丽,一份凄婉。

心越发的清淡了,可以平静地不露声色,不悲不喜,知道一切都会以既定的方式来到眼前,容不得躲闪或是逃避,也不再期望改变自己或是别人。 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方才可以这样内心安静地沉默着。

真的可以这样:沉默相爱,寂静欢喜。 以为自己是喜欢极致的女子,一切的一切都要做到极致,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就算是分别也要有一份泪水和出来的凄美。

不喜欢平平淡淡,虽然一直说着平平淡淡才是真,内心深外却那么真切的知道;不爱平淡,不能固守在一份寡淡的情感中看风轻云淡。 不喜欢那样的结局,不喜欢曾经的心动变得麻木以至于成为习惯,不喜欢带着犹豫地靠近,不喜欢若有若无的距离。

然而我自知,自己没有那一份看穿世事的聪慧,我的内涵不足以抵挡这些风月的侵蚀。 遥想经年以后,在老去的年华里,坐在那株香樟树下,午后的阳光温暖热烈,那个遥远的曾经的你,被我一次次地温柔地想起。

于是,开始微笑,这样多么美丽,有一个人,在记忆里陪你消尽流年,陪你在老去的年华里内心甜蜜。 一抹笑,轻浅,城市的天空依然不眠,闪着迷人的光彩,像是有莲花自心底次递开放。

也许这个时候我浅浅的笑也是如莲一样的清淡,不热烈不喧哗,是自心底溢出来的。 因为自己说过:要做一个内心沉静怡然的女子。

月华缱绻,余音袅袅。 我不再去想答案和结局,因为所有的结局一早就写好,所有的答案都来自心灵的方向。

我心自有明月,何不让我就这样平静地与你沉默相依相携,两两相望 ?! 原来,那些独自走过的长久岁月,只是为了能够在某一日的午后与你相遇,原来那些千回百转的过往,只是为了能够与你这样细水长流地平静相望。 也许,那些过去的时光,那些或热烈或清淡的日子,早已渗透于心。

拂去岁月表面的尘土,曾经鲜亮的情怀或者已有些褪色,可是却已那么自然地融入了时光,那些一起走过的时光,那些一路走来的风景,每一处都留下了一抹亮丽,在每过不经意的时刻,它们会被不经意地打捞,然后萦上心头,岁月已模糊,可是情怀会依旧。 所以,我才能在今夜的夜色下,轻唱那一首歌: 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

至少,我可以隔着千里山水遥遥眺望江南的袅袅炊烟,隔着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想念回忆中那一抹淡淡的背影,正如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这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

想起一句话:芭蕉帘外雨声急,匆匆而过的是时间。 青花瓷容颜依旧,老去的只是我自己,而你,永远定格在永不褪色的青花瓷里,可以欣赏,可以玩味,也可以守望。

也允许我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或绽放或氤氲在自己的空间。 握一缕茶香,允许我在夜色里将那情怀打捞,然后在静水流香的岁月里,与你一起,相看两不厌,无语也缠绵。

3.描写青花瓷的诗句

1、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清代龚轼《陶歌》。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 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静美,明净素雅。2、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

慢拂弦,岁月浮华,一梦千年。可参造化天地妙,无极由来太极添。

太极添,业火凝炼,玲珑惊艳。——无名《忆秦娥·青花瓷》。

3、丹青妙笔玲珑,红莲凝炼清泓。纵红尘几度,谁解个中孤独。

倾诉!倾诉!冷看天地沉浮。——宋·无名《如梦令·青花瓷》。

4、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宋徽宗。

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

——无名《七绝·青花》。一、描写青花瓷的诗句:1、《陶歌》龚 鉽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浓淡出毫端, 画上磁坯面面宽; 织得卫风歌尚絅, 乃知罩泑理同看。

青料惟夸韭菜边 ,成窑描写淡弥鲜; 正嘉偏尚浓花色, 最好穿珠八宝莲。2、《青花瓷》几生缘。

紫陌红尘谁看透。曲飘然。

空了胭脂。 小楼残梦锁经年,雨绵绵,暗影画帏帘,倦怠碧罗衫,一个字,夜含烟。

郁金堂浅。楚河寒,冷茶轩。

望断天涯无去处,风不解。3、《青花瓷》珍珠白沁就烟雨,孔雀蓝映著月光。

莹透的素颜,朦胧了琴弦上一缕檀香。4、《青花》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

5、龚 鉽《陶歌》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浓淡出毫端, 画上磁坯面面宽; 织得卫风歌尚絅, 乃知罩泑理同看。 青料惟夸韭菜边 ,成窑描写淡弥鲜; 正嘉偏尚浓花色, 最好穿珠八宝莲。

6、忆秦娥《 青花瓷》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慢拂弦,岁月浮华,一梦千年。

可参造化天地妙,无极由来太极添。太极添,业火凝炼,玲珑惊艳。

如梦令《 青花瓷》丹青妙笔玲珑,红莲凝炼清泓。纵红尘几度,谁解个中孤独。

倾诉!倾诉!冷看天地沉浮。

扩展资料:

1、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2、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3、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3、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参考链接:青花瓷(瓷器品种)_百度百科。

4.求有关青花瓷的诗句

年来,古典诗词常出现在流行音乐中,比如有《念奴娇》、《床前明月光》、《但愿人长久》等歌曲,新近比较典型的是周杰伦的《青花瓷》。

这首歌被歌迷们评点为最具“诗话气质”的流行音乐。而在新浪博客中,也特别为《青花瓷》开辟专栏,讨论该作品对复兴中国古典诗词的作用。

绝大多数人对于这首《青花瓷》都持肯定态度,甚至有人认为,《青花瓷》的流传,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化复兴的标志。 《青花瓷》词作者方文山近期在博客里详解了创作过程,引经据典地分析歌词出处及字词用法,例如目前非常流行的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出自宋徽宗词“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粉丝”们为此迭呼:“爱上宋词,欲罢不能”。更有网友称,这比教科书上的说教有用多了,希望能在初高中课本上看到这样的词作。

流行音乐演绎诗词的潮流并非自《青花瓷》始,从邓丽君、王菲开始的原词翻唱古诗词,到伊能静、羽泉等将诗词、典故巧妙引用引申。诸如《但愿人长久》、《念奴娇》、《辛弃疾》等作品让诗与歌越来越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并在年轻歌迷当中传唱得不亦乐乎。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教师沈郁告诉笔者:“我的学生在课间经常会在教室里弹唱这些歌曲,有些孩子本身就是学习民乐的,对古典风格的现代音乐更有兴趣。” 对于这种现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这样解释:“流行音乐唱古诗本身表现的是一种怀旧的倾向。

现在连黄金周调整也增加了民族传统节日,这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在加强,流行音乐也在为恢复传统作努力。” 但是,也有不少人对此持悲观态度。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表示:“古词本来就是用来演唱的,诗歌就是诗与歌的合称。但当下音乐旋律的风格跟古典诗意的距离太遥远,古诗句又往往被切成碎片,丧失了其原有的生命。”

欣乐。

5.关于青花瓷诗句 散文等

我的目光穿过云层穿过林荫穿过万千人群穿过那天涯一角触动 在那相视一瞬你的玲珑你的窈窕你的轻涩你的碧玉之羞你的淡淡绣萝袖只在一刹拥有了千年的寂寞上辈子佛前的祈祷今生菩提下的守侯来世渴望的共醉都在那一曲天籁之音 筝筝弦弦琴瑟一叶举起金樽邀起明月拍桌而歌随风舞一舞那如烟的愁绪一曲江南烟雨一阙千年古音还有那一首远古的歌一起随指间的落寞低声吟唱炙起万年不灭的炉火祭起银蟾孤独的守望滴一滴骨子里的清高洒下那亿万年前的红泥掬一勺我们守侯了千年的灵魂之水随那春夏秋冬生老病死万物轮回用我颤拦的纤指用我纠结的掌纹用我为你不眠的眼神还有那呼吸的灵魂把你唤醒 那尊印着江南烟雨沾着月宫桂香藏着天下女红的青花瓷。

6.关于青花瓷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陶歌》清 龚轼白釉青花百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译文:白色釉面的蓝白色花朵在火中成熟,蓝色的花朵从釉料中透出明亮的色彩。2、《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唐 杜甫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译文:烧制大部分瓷器的蓝白瓷器非常轻且非常坚硬。手指度轻弹,金城似乎到处都是好玉的声音。

3、《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 皎然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译文:在青花瓷碗里,长寿琼树浆等蓝茶汤从天而降4、《进艇》唐 杜甫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译文:烹饪茶汤和压榨甘蔗浆并不比专蓝白瓷器的玉缸更好。你可以把它们带上船。

5、、《秋日三首》宋 秦观月团新碾瀹花属瓷,饮罢呼儿课楚词。译文:蓝白色的瓷器碗里装满了一个被碾磨的月亮组,孩子在喝完后朗诵了这首歌。

7.推荐几首描写“青花瓷”的诗或者散文

1、《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2、《八声甘州》宋代:仲并 正西山、雨过弄晴景,竹屋贯斜晖。问谁将千斛,霏瑛落屑,吹上花枝。

风外青鞋未熟, 鼻观已先知。挠损江南客,诗面难肥。

两句林边倾盖,笑化工开落,尤甚儿嬉。叹额黄人去,还是隔年期。

渺飞魂、凭谁招取, 赖故人、沈水煮花瓷。犹堪待,岭梅开后,一战雄雌。

3、《满庭芳》宋代:黄庭坚 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

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

相如,方病酒,银瓶蟹眼,波怒涛翻。为扶起,樽前醉玉颓山。

饮罢风生两腋,醒魂到、明月轮边。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4、《青花瓷》近代:佚名 相思 夜未央,帘卷西风。 男子凝神细看眼前的一件青花瓷器—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眼含柔情,修长的手指轻抚冰凉的瓶身,江南女子清丽脱俗的妆容仿佛就在眼前,男子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好看的弧度。 檀香幽幽吐出几缕白气,哀叹着男子的相思之苦。

优雅起身,铺纸,蘸色,一位女子跃然纸上,一神一韵,已私藏于男子心中。画中,女子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她的美似乎随着墨色一缕缕飘散,去到男子去不到的地方。

伫足遥望远方。 天青色等烟雨,你在等我吗? 执起花瓶,男子在瓶底书刻飘逸的书。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吧!男子眼含笑意。 回忆 男子和衣躺下,浑然不知外面湖中的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已定了。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你脱俗的容颜如仙女下凡,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在泼墨的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男子悠悠醒来,方知是梦。

追梦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一件瓷器诞生于男子手下。 临摹宋体落款时,男子心中却惦记着一个人。

炊烟袅袅升起,我俩隔江千万里。 不能再等了,这份感情是时候有个结果了。

男子起身,眉宇间透露出坚定的态度。 执起花瓶,男子在瓶底书刻飘逸的书。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吧!男子眼含笑意。 一个月后,江南的小镇上。

男子与女子对视一笑,一如当初。 5、《青花·古风·恋》现代:佚名 这是一首当代人唱给古典美人的恋歌,也可以说是当代人追寻古典的爱情。

——题记 词中的青花瓷是一个道具,或者说是一个缘起。通过这个具有千年沧桑感的道具,引起了抒情主人公对千年前古典美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追寻和缅怀,就这样跨越千年时空,成就了一场具有古典文化内涵的爱情戏。

故事大约发生在雨打芭蕉的江南小镇,在门环惹铜绿,重门掩黄昏的时候,冉冉檀香透过朱红色的窗,娴静的美人初妆后,等着她的心上人。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就在天青色等烟雨,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男主人公隔江千万里,也在等这和佳人约会。 然后,就是美丽的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相思,约会,阻隔,团圆,美好的结局。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旋律时,脑海中不知不觉浮想联翩出的意象,不知不觉就为它想了一个美丽的结局。

以至于这三年一旦听到这个旋律,这个景象就自动浮现,挥之不去…… 当三年后,也就是现在。这首歌也不如三年前流行了,就在我将忘记曾有那么一首带给过我无限美好与悸动的歌时,它有一次偶然的与我在江南古镇的茶馆里邂逅了…… 虽然没有故事中的天青色等烟雨,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象,但也是有着浓郁的古典气息…… 于是就在这样一个午后,小口啜饮着龙井,静静地,任灵魂出窍,畅游在那美丽的故事里,陶醉在雅致的歌声里…… 就这样,我有了另一番的感悟…… 抒情的男主人公手里拿着一个青花瓷的陶器,看着瓷瓶上精致典雅的仕女图,追寻着古典的爱情,一边徜徉在千年前的时空中,一边与身边的,当今现实中发生的爱情进行着比较,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两者交相辉映。

两种爱情,两种环境和人文情怀的对照,给当代的爱情增添了诗情画意的厚度。 每一句说给古人的情话,也是说给当代红颜知己的真情表白。

书法,绘画,古典韵味的诗词,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元素,加入其中,古色古香,让抒情主人公陶醉其中,也给他的爱情注入了才情,浪漫和飘逸。 或许不知道下一次是否还会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对这首歌,这首词有别样的领悟。

也许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还有合适的心态吧。

都说清朝皇帝尽是痴情种,这倒是基本符合事实。尽管皇帝的婚姻大多是因为政治的需要而结合,但清朝12帝相较于前朝,这些满洲人确实爱得更加纯粹且热烈。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明清松锦决战正到了生死关头,突然从盛京(今辽宁沈阳)传来“宸妃病笃”的噩耗。于是作为全军统帅的皇太极竟然扔下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战事不顾,连夜飞骑数百里直入盛京。然而他还是晚到了一步,他的爱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已然香消玉殒,皇太极抚尸痛哭直至几度昏迷。此后海兰珠的哀荣也是不断,月祭、大祭、冬至祭、周年祭,甚至每在岁末祭祖的时候,皇太极也不忘带着大队人马去祭奠爱妃,每每痛哭不绝。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顺治皇帝福临之于董鄂妃、雍正皇帝胤禛之于年妃、乾隆皇帝弘历之于富察皇后、道光皇帝旻宁之于钮钴禄皇后等等。不过有些奇怪的是,为啥这里边会少了人们最熟悉的康熙皇帝玄烨的名字?要知道只要提到清朝皇帝,这位清圣祖的存在感都超强——到处抢第一,不管祖宗还是子孙都要统统踩在脚下,难道唯独在感情生活上稍逊一筹?

其实也不尽然。这位康熙大帝不是不想痴情,而是不敢痴情。因为他的命“太硬”,情侣间那句最俗的情话“我爱死你了”要是从玄烨的口中说出,那绝对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克夫”一语出自明人万民英的《三命通会》,是指女子面相或者命数里有不利于丈夫的因素——这就是扯了。毕竟就算夫妻为一体,那也是两个人、两条命,难免有个三病两灾。更何况在医疗和卫生条件都很差、战乱等意外伤害事件比较普遍的古代,青壮而夭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所以说这当然是封建迷信的胡说八道,也是当时对女性的一种欺压和迫害的手段。比如在更古老的易学或命学专著如《易传·系辞传》、《滴天髓征义》中还有“克妻”的说法,却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没有什么市场,也基本没人当回事。

但是吧,这个世界总是不缺乏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容易让人将其归结于神秘主义。比如说康熙皇帝的皇后册立一个死一个这码事,如果将其解释为巧合,那也未免太巧了吧?

玄烨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本来是应该与后位无缘的——因为清初之时为了笼络蒙古,皇帝大都是从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选皇后,比如皇太极还搞出过一个“崇德五宫”(即他的五大福晋全都姓博尔济吉特)。不过玄烨即位时年仅8岁,只好由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辅政,而鳌拜逐渐势大,有专权欺君的倾向。所以孝庄太皇太后(也是个博尔济吉特)不得不笼络三朝老臣索尼,并选了他的孙女赫舍里氏作为玄烨的皇后。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同为11周岁的玄烨和赫舍里氏成婚(玄烨还比赫舍里氏小3个月)。这对少年夫妻一起相扶相持的走过了鳌拜权势熏天的那段艰难岁月,又在玄烨设计铲除鳌拜的那一年,赫舍里氏诞下了嫡长子承祜(两年后夭折)。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当三藩之乱方起、大清朝差点丢掉江南半壁江山这么个让玄烨焦头烂额的时刻,赫舍里氏却在生下嫡次子胤礽后因难产而死,这一沉重打击几乎将玄烨摧垮。

赫舍里皇后陪伴了玄烨10年,享年21岁,谥号为孝诚仁皇后。

玄烨的第二任皇后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是清朝开国名将额亦都的孙女、辅政四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女儿。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钮钴禄氏被选入宫为妃——她应该是作为继后的人选入宫的,所以在第二年八月就被册立为皇后。不过也不知道是玄烨倒霉还是钮钴禄氏命苦,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二月她就不幸病逝了。

此时距钮钴禄氏入宫仅两年,皇后也就当了6个月而已,享年26岁,谥号为孝昭仁皇后。

玄烨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也是满洲镶黄旗人,为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佟国维之女,也是玄烨的亲妈孝康章皇后的侄女,也就是说这两口子还有一层表兄妹的关系。另插一句,玄烨的3个皇贵妃之一的悫惠皇贵妃也是他的表妹,而且还是佟佳皇后的亲妹妹。

康熙十五年佟佳氏入宫,次年被册封为贵妃,她也是清朝建国后第一位正式册封的贵妃。

自从钮钴禄皇后病逝后,康熙一直未再立后,所以后宫事务一直由地位最高的佟佳氏主持。故此在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佟佳氏被晋封为皇贵妃,两年后生皇八女(不幸早夭)。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七月初八,佟佳氏病危,玄烨连夜从畅春园赶回宫中探视,并于次日下诏册封佟佳氏为皇后试图“冲喜”——这也是在清朝首开了封后颁恩诏的先例。

玄烨的病急乱投医显然不会有什么效果,佟佳氏还是在一天之后病逝了。

佟佳氏入宫14年,但皇后仅当了1天,谥号为孝懿仁皇后。

此时的玄烨才36岁,却已经接连送走了3位皇后。也不知道他是心如死灰还是被吓到了,反正从此直到去世的33年间,玄烨再也没有立后。要知道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实际为一夫一妻多妾制,对于皇帝而言唯有皇后才是正妻,其他如皇贵妃、贵妃什么的名号再好听、再得宠实际上也不过是妾室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玄烨等于悲催的当了33年鳏夫。

清圣祖玄烨死后的谥号为仁皇帝。别的不说,起码因为怕“克死”老婆而33年不立后这一点来看,也能称之为仁了。

这当然是个玩笑。不过玄烨的“克妻”能力堪称超级强大,生前克死仨不说,连死后还带走了一个。

雍正皇帝胤禛的亲妈乌雅氏出身很低微,曾是玄烨的第二任皇后钮钴禄氏的侍女。后来她受到玄烨的宠幸生下皇四子胤禛,因此受封为德嫔,再因生下皇六子胤祚晋为德妃。此后乌雅氏再接再厉,又连续生下一子三女,可见她还是比较受玄烨喜爱的,但妃位一直再未得到提升。不过这也不奇怪——自从佟佳皇后去世后,玄烨不仅是不再立后,连高级妃位也再未册封,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玄烨驾崩,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的皇四子胤禛即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随即胤禛便按照传统,于当年的十二月二十日尊自己的生母乌雅氏为皇太后——哪怕是儿子替老子追认的,按照当时的礼法,乌雅氏也成了玄烨的第四任皇后。

结果玄烨的“克妻”魔咒再度发威,次年五月二十三日乌雅氏就病死了,这时距她当上皇太后刚满5个月。

玄烨的魂魄未远,就跟他的四个皇后在景陵团圆了。

不过跟玄烨相克的好像也只有正妻。他一生除了4位皇后以外,获得封号的妃嫔还有61人,其中品秩较高的(妃以上)15人中,只有5人死在了玄烨之前。考虑到玄烨享年69岁,在历代皇帝中属于高寿,这个比例也属正常。

尽管玄烨的皇后立一个就死一个,小老婆(妃嫔)也在后宫攒了一大堆,但这都不能否认他其实也是个痴情的皇帝。

我以前曾经说过,古今的价值观、伦理观以及婚姻制度是存在差异的,强求从一而终的爱情不过是拿今人的观念强求古人而已,对于皇帝来说更是如此。对于皇帝而言,婚姻最大的意义首先是生一大堆儿子,使得皇统传承不至于断绝,其次(尤其对于清朝的皇帝来说)婚姻还是政治利益分配的一种体现,皇帝的私人情感只能排在最后。

所以女人对于皇帝而言最重要的是得有“孩儿他妈”这个身份,其次还得作为一种“赏赐”或政治保障的存在。所以从一而终的爱情对于皇帝而言是奢侈的、任性的,甚至可能祸国殃民。

于是,哪怕皇太极爱海兰珠爱得死去活来,也不可能废了哲哲的后位让海兰珠取而代之(前者还是后者的姑母);哪怕顺治皇帝福临能废掉孟古青的后位,却也只能接受阿拉坦琪琪格为继后而非他挚爱的董鄂妃,仅仅是因为前二者都姓博尔济吉特这个理由就够了;哪怕乾隆皇帝满腹愧疚、在再婚前跑到富察皇后的灵前拼命替自己辩白,也不得不在太后的严令下册立辉发那拉氏为皇后。

像自称“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还搞出了“立子杀母”这种灭绝人性发明的汉武帝刘彻当然不能称为痴情人。类似的还有后宫蓄养美女万人、只能靠“羊车望幸”来选美的晋武帝司马炎以及太平时日里的你侬我侬、大祸临头就赐给前儿媳一条白绫的唐玄宗李隆基。其实史上的多数皇帝,跟上述这三位就算不是一个德性,也好不到哪儿去。

但是属于例外的皇帝也有很多,比如玄烨。

赫舍里皇后去世后,因玄烨的陵寝——景陵尚未完工,所以梓宫暂存在巩华城(今北京昌平境内)。在那个三藩之乱形势最为严峻、清军节节败退的时候,玄烨却每每丢下国事,跑到巩华城去陪伴他的皇后。根据《实录》记载,仅康熙十三年他就跑去了34次,十四年24次,十五年去了15次,甚至在康熙十六年的除夕也不肯留在宫中陪伴亲人守岁、与臣民同乐,而是冒着风雪跑到巩华城陪伴爱妻的亡灵。

这下子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左都御史姚文然上表直谏,玄烨才有所收敛:

玄烨对赫舍里皇后的怀念,还体现在对其亲子胤礽的偏爱上。本来按照祖训清朝不预立太子,但玄烨连续数次向孝庄太皇太后提出请求,终于在康熙十四年、也就是赫舍里皇后去世一年后册立年仅两岁的胤礽为皇太子。不过胤礽很悲催的赶上了个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老子——长达61年零10个月之久!所以他只好当了37年的太子,不幸成为史上正统王朝中“在职”时间最长的太子不说,期间还被两立两废,最终幽禁而死。

胤礽的下场有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政治背景,但主要还是他自己作的。而且他能当这么久的太子、还能废而复立,不能不说其中有玄烨与赫舍里皇后间的感情因素起到了作用。比如在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胤礽第一次被废时,玄烨就曾说过“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亲加训谕”(《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其中的痛惜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玄烨与赫舍里皇后堪称是青梅竹马,还是患难夫妻,所以二者之间犹有真情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钮钴禄皇后虽然与玄烨相伴的时间很短暂,甚至连子嗣都没有留下,但玄烨依然对她充满了感情。

当年鳌拜跋扈于朝、动辄欺君杀臣之时,钮钴禄氏的父亲遏必隆身为顾命大臣却选择明哲保身,玄烨对他还是有怨气的。所以在他除掉鳌拜以后将遏必隆削职下狱,甚至一度论罪当死,最后虽然受到赦免,但遏必隆还是很快郁郁而终。

钮钴禄氏当上皇后以后,便请求为自己的父亲建立家庙,并很快获得了玄烨的批准。话说有清一朝类似的情况仅只这一例,这固然有三藩之乱正值紧要关头、玄烨有需要通过此举团结旧臣勋贵的政治意图在其中,但其中也不乏对于钮钴禄氏的尊重。

当遏必隆的敕建家庙落成之时,钮钴禄氏已经病逝,平定三藩之乱也已成定局。但玄烨仍亲自撰写碑文,以隆重的仪式告慰钮钴禄氏的在天之灵。

钮钴禄氏去世后,暂与赫舍里氏的梓宫同存于巩华城。哪怕当时正值三藩之乱的决战之时,玄烨仍在钮钴禄氏的灵前驻留了5天之久。后来他甚至不得不在大臣们的劝说下出游了半月之久,以排遣心中的抑郁之情。

佟佳氏虽然只当了一天的皇后,但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都是事实上的后宫之主。再加上她与玄烨间的那层表兄妹关系,二人之间不仅亲密而且充满了信任,所以玄烨将抚养、教育诸皇子的工作也交给了她。在《清实录》中关于佟佳氏“抚育诸子悉均慈爱”、“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之类的记载比比皆是,像胤禛这样生母尚在的皇子也不例外。而胤禛对佟佳氏也充满了感激和爱戴之情,此后在雍正朝、乾隆朝乃至嘉靖朝,各种对佟佳氏的尊谥不绝,以示缅怀。

当佟佳氏病重时,玄烨更是急得连夜从畅春园赶回紫禁城探视。次日便下诏册立佟佳氏为皇后,试图用天子之力挽救爱妻的生命:

当佟佳氏还是不幸去世之后,此时已经没有权臣擅政、地方叛乱相扰的玄烨,为爱妻举办了一个规模极其盛大的葬礼,使其极尽哀荣。整个仪式持续了整整3个月之久,相关的祭祀活动一直到了次年才算告终。

从此以后,玄烨再未立后,甚至连佟佳氏曾长期“就职”过的皇贵妃也再未册立过。

跟他那个特别喜欢嘚瑟、一人诗作数量堪比全唐的孙子弘历不同,玄烨留下的诗词作品并不多,而佟佳氏是唯一一个得到他御制悼亡诗的皇后:

景陵是玄烨的陵寝,始建于康熙十五年。五年后景陵竣工之后,赫舍里皇后和钮钴禄皇后同时奉安入地宫,又过了8年佟佳皇后也住了进来——玄烨又创下了先安葬皇后,然后地宫不封闭以待皇帝的先例。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九月,玄烨与乌雅氏皇后、皇贵妃章佳氏(因其子和硕怡亲王胤祥故,胤禛诏其从葬)奉安于景陵,并最终掩闭地宫。

本以为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生离死别,玄烨和他的爱人们可以永远团圆。谁知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景陵被土匪盗掘,玄烨与他的四后一妃的遗骨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现场惨不忍睹。

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