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冷泉亭记文言文阅读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3 15:15:19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冷泉亭记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 冷泉亭记

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 1.东南,唐代人的“东南”概念多指江南东道(包括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部分)。

2.余杭郡,指杭州,唐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杭州尝改余杭郡,此处用作雅称。 3.寻,古代长度单位,为八尺。

4.薰薰,指花草的芳香。 5.欣欣,形容草木繁盛状。

6.渟渟,水停滞,水面平静。 7.泠泠,清冷。

8.蠲(读juān),免除。 9.狎(读xiá),指酒醒后疲乏如病的状态。

10.矧(读shěn),况且。 11.潜利阴益,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

12.四封,与“提封”同义,指四周行政边界之内的疆土。 13.长庆,唐穆宗年号,起始于公元821年,终于824年。

(钱塘导读、注释) 14.灵隐寺:杭州著名的佛寺。 15.导和纳粹:纳入新鲜的空气,使人心情和畅。

16.蠲烦析酲:解除烦恼,免掉困倦。 17.濯:洗。

18.辄:就。译文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

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

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

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

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未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

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修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xu),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

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象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2.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冷 泉 亭 记白 居 易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故吾继之,述而不作。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可以导和纳粹 纳:吸纳? B.杭自郡城抵四封 封:边界C.述而不作 作:做文章? D.可胜言哉 胜:尽5.下列各项都是对“冷泉亭风景”描写的一项是(2分)①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 ②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③矧又潺湲洁澈 ④山树为盖,岩石为屏 ⑤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A.?②④⑤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6.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冷泉亭建在灵隐山的下面,石门涧的中央,灵隐寺的西南角。

B.冷泉亭虽然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C.余杭这个地方共有五座亭子,它们都是当时的太守修建的,冷泉亭是白居易为右司郎中时修建的。

D.作者喜欢冷泉亭的原因,一是风景秀丽,二是人们一看到冷泉亭那些“眼耳之尘,心舌之垢”就可以摒弃。 7.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4分)(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分)参考答案:4.C(作:建造亭子)5.B(①这是对冷泉亭的评价;⑤这是对五亭美景的赞美)6.C(这座亭子是元藇修建的)7.(1)在这种情况下,五座亭子可以相互望见,就像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 (注意:“列”“殚”各1分,整句通顺2分)(2)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谨慎取用的缘故(原因)啊!(句式、“所以”、“学者”各1分,整句通顺1分)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4分)(1)起人心情( ▲ ) (2)山树为盖( ▲ )(3)可濯足于床下( ▲ ) (4)可胜言哉( ▲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 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B.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D.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2)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 13.文章第一段中突出体现“最余杭而甲灵隐”具体内容的语句是“▲ ”;第二段中画波浪线句子则是通过▲ 手法表现这一点的。 (2分)参考答案:10.(4分)(1)使……振奋 (2)作为 (3)洗 (4)尽(每个1分)11.(2分)C12.(4分)(1)就杭州的山水来说,灵隐寺是最好的。

(2)云从冷泉亭的亭梁间生出,泉水和冷泉亭的台阶齐平。(每句2分,其中每小句1分)13.(2分)撮奇得要(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侧面描写(每点1分)参考译文?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就郡里而言,灵隐寺最突出;从寺庙看,冷泉亭第一。

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十六尺),宽不逾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的花草芬芳,林木茂盛,在这里可以吐纳清新空气,令人气血舒畅。 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

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漫到亭阶之上。

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

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等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能给你说得完呢?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

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在这种情况下,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并列一样。

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 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任到这里以后,只是记述其事而不再添造(新的亭子)。

长。

3. 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尹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导读:冷泉亭是杭州的一处山水胜迹,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唐时亭在水中,宋移建于岸上,并建起水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成为古代灵隐寺的景观之一。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出了对联上联:“泉从何时冷起?峰自何处飞来?”;清末大学者俞樾对得巧妙:“泉从冷时冷起,峰自飞处飞来!”。一时成为美谈。

这篇《冷泉亭记》是唐代大文学家白居易(772——846年)的名作之一,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第一段用逐层递进的写法,介绍冷泉亭景色为杭州灵隐之最,用笔工整;第二段是重点,举出了春夏两季和“坐而玩之者”、“卧而狎之者”为例,连用了四个“可”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给人“潜利阴益”之多,点明其“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五座亭子及其建造者(唐代有姓名可考的杭州刺史共有99位)。

注释:“东南”,唐代人的“东南”概念多指江南东道(包括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部分)。“余杭郡”,指杭州,唐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杭州尝改余杭郡,此处用作雅称。

“寻”,古代长度单位,为八尺。“薰薰”,指花草的芳香。

“欣欣”,形容草木繁盛状。“渟渟”,水停滞,水面平静。

“泠泠”,清冷。“蠲”(读juān),免除。

“酲”(读chéng),指酒醒后疲乏如病的状态。“矧”(读shěn),况且。

“潜利阴益”,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四封”,与“提封”同义,指四周行政边界之内的疆土。

“长庆”,唐穆宗年号,起始于公元821年,终于824年。(钱塘导读、注释)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景优。

在郡里,灵隐寺最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

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的草香薰薰,林树欣欣,在这里可以吐纳于清新空气之中,令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云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

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民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浸到亭阶之上。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

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前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

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给给你说得完!这就是我认为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灵隐寺最好的地方的原因。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

过去在这里担任刺史的人,有位相里造,筑了虚白亭;朴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筑观风景;给事卢元铺,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 ,最后筑了这个冷泉寺。 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

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现在继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景色之美,而不能再造其他亭了。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述。

4. 文言文 冷泉亭记

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

1.东南,唐代人的“东南”概念多指江南东道(包括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部分)。 2.余杭郡,指杭州,唐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杭州尝改余杭郡,此处用作雅称。 3.寻,古代长度单位,为八尺。 4.薰薰,指花草的芳香。 5.欣欣,形容草木繁盛状。 6.渟渟,水停滞,水面平静。 7.泠泠,清冷。 8.蠲(读juān),免除。 9.狎(读xiá),指酒醒后疲乏如病的状态。 10.矧(读shěn),况且。 11.潜利阴益,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 12.四封,与“提封”同义,指四周行政边界之内的疆土。 13.长庆,唐穆宗年号,起始于公元821年,终于824年。(钱塘导读、注释) 14.灵隐寺:杭州著名的佛寺。 15.导和纳粹:纳入新鲜的空气,使人心情和畅。 16.蠲烦析酲:解除烦恼,免掉困倦。 17.濯:洗。 18.辄:就。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未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修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xu),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象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5. 文言文『冷泉亭记』意思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在郡里,灵隐寺最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宽不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5303436逾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春天,我爱它的草香薰薰,林树欣欣,在这里可以吐纳于清新空气之中,令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漫到亭阶之上。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能给你说得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象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6. 冷泉亭记白居易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小题1:B小题2:C小题3:C小题4:①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可说得尽吗?反问句或翻译为: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潜利阴益”:互文,1分;“胜”:尽,完;句子通顺1分)②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也无法增加它。

(“无所”:无法,1分;“焉”:它,1分;句子通顺1分) 小题1:点评:本题是一个全新的题型,它不同于理解文章内容,只要求局部理解含义,也不同于翻译句子,而是要求理解句子在语境中的深刻内涵。小题3:试题分析:C项,并不全在其客观景物之美,而是重在景物对人的精神的感召作用。

点评: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

小题4: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①潜利阴益:根据句子结构推断,“潜”“阴”意思相近,“利”“益”意思相近。可胜言哉:反问句,胜:尽。

②虽:虽然。有敏心巧目,无所:没有什么。

加:增加。点评:本题的第一句选用得相当好,“潜利阴益”一句最能考查学生根据句子结构推断含义的能力,这是翻译句子,读懂文言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考生一定要掌握好。

huán tǔ ;牢狱。《周礼·地官·比长》:“若无授无节,则唯圜土内之。” 郑玄 注:“圜土者,狱城也。”《释名·释宫室》:“狱……又谓之圜土,言筑土表墙,其形圜也。” 宋 文天祥 《五月十七夜大雨歌》:“矧居圜土中,得水犹得浆。” 清 尤侗 《铁夫人》诗:“逻骑缚来坐咒诅,夫妇牵连入圜土。”

监狱名。应劭《风俗通》谓“三王始有狱”,意思是中国到夏商周才开始有监狱。此种说法比较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夏代的监狱叫做圜土,今本《竹书纪年》说:“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其所指年代虽不能确信,但反映了夏代确实有了监狱。

至于圜土的形制。据《尔雅·释名》“释宫室”条的解释是“筑土表墙,其形圆也。”可见圜土仅是用土筑成的圆形的围墙,是一种很原始的监狱形式。圜土的作用是作为待讯、待质、待决的囚犯的拘留之所,不是作为执行刑罚的场所。

商代的监狱不叫圜土而叫“圉”。西周的监狱又多称圜土,据《周礼》记载,西周的圜土已具有一定的监狱制度,它是关押一些轻微的犯罪分子和过失犯的处所,在押者都须穿上标示犯罪的囚衣,并根据其技能白天强迫其服劳役,夜则禁闭于圜土之中。

在圜土的关押时间,按罪行性质和程度而有一年、二年、三年之分。在释放后三年之内也不得列为平民,对于不知悔改而逃离圜土者则要处死。所以西周的圜土可以说是拘押犯人并实行教化的机构。在《周礼》中,管理圜土的人员叫司圜,属秋官府。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