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韩国和朝鲜以前为什么叫高丽,是因为他们很高很漂亮吗?高丽国国名的由来死?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4 10:54:55浏览:24分类:文字大全

韩国和朝鲜以前为什么叫高丽,是因为他们很高很漂亮吗?高丽国国名的由来死?

高丽太祖王建定国号为高丽,至于原因,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一般认为,高丽国号取自东北亚古国“高句丽”的简称,高丽成宗时期的大臣徐熙曾明确表示:“我国即高勾丽之旧也,故号高丽”。不是又高又漂亮的意思。

这可能跟王建曾经服事的弓裔打出的“高丽”(史称后高句丽)旗号有关。但是除了袭用名字与一部分疆土重叠外,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本身与高句丽(高氏高丽)几乎没有直接关系。 ?高丽时代的阿拉伯商人将此名称传播到欧洲世界,韩国的英文名“Korea”就是高丽英文名“Goryeo”的变形。

扩展资料:

高丽(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拥立王建为王,935年合并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实现了“三韩一统”。高丽都城为开京(今朝鲜开城)。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11世纪中叶后以千里长城与辽、金为界。西北在12世纪的高丽睿宗时期达到鸭绿江沿岸,东北在高丽末年的恭愍王时期扩张到甲州(今朝鲜甲山郡)、吉州(今朝鲜吉州郡)一线。

参考资料:

高丽——百度百科

高句丽民族的消亡过程,是高句丽国亡后,高句丽民族融入于其他民族而逐渐消亡的过程.

(一)高句丽族在高句丽国民中所占的比例

长期以来,一立将高句丽族人与高句丽国人混为一谈,认为高句丽国人均为高句丽族人,这是错误的。高句丽国和整个中国一样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统治着靺鞨,貊人、汉人等族,它们当时并末全部融入高句丽,高句丽国亡后,又纷纷单见于史。所以高句丽国的人口不等于高句丽族的人口。

《旧唐书.高丽传>载,高句丽亡国时有69.7万户,其中应有大量非高句丽民族的人.

《资治通鉴》卷196载:“贞观十五年,陈大德去高丽所见的汉人,与高丽错居.殆将半矣。”可准知汉人至少占三分之一,即20万余户。靺鞨各部以每部万户计,应近10万户。可推知,高句丽人口最后最多达到30万户。

(二)高句丽亡国后,其民族的流向。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融入了朝鲜族这是错误的,我们同意孙进己认为高句丽族大部分融入了汉族的看法论.高句丽族最初有四个流向。

1.迁入中原,融入汉族

《新唐书·高句丽传》“有诏班师,拔辽、盖二州之人以归。唐太宗迁6万户、三十万人入中原(不全为高句丽人)。

唐灭高句丽后,《新唐书·高丽传》载:“总章二年,徒高丽三万于江准、山南:”“仪凤二年,授藏辽东都督、封朝鲜郡王,还辽东以安余民,先编侨内州者皆原遣,迁安东都护府于新城,藏与靺鞨谋反,未及发,召还放巩州、斯其人于河亩、陇右,弱篓者留安东。’等等:这些迁居中原的,总数约占高丽族总数的四分之一,后均融入汉族之中。今天汉族的高、李、王、泉中还可找到高句丽人的后裔。

在河南府洛阳县有泉毖木墓地、高慈墓地均可证明其融入了汉族。

2.入突厥,后迁于辽西,融入汉族

(旧唐书“高丽传)载“自是高丽旧户在安东者渐寡少,分投突厥及靺鞨。”

《册府元龟》卷964载:“唐玄宗开元三年高丽、吐浑等诸善降附.天亡骄子,胡运其终、国有忠臣,汉封斯在。高丽王莫离支高文简、都督跃跌思太、叶浑大刺史慕容道奴—‘辽海贵族文简可封辽西郡王,食邑三干户,行左卫大将军外置同员,赐室一区,马四匹,物六百段。”

《册府元龟》卷974载:“开元七年正月乙未、封辽西郡王高文简妻阿史那氏为辽西郡夫人,文简东蓄酋长,率众归我、故有是宠.” 此高丽何来,未明确记载,但新降于唐,从其妻及同降者为突厥的都督等看,此应为原入突厥的高句丽人、现又降于唐,置于辽西.后入汉族.

辽宁省鞍山高力房子的高氏族谱可证此部分人融入了汉族。

1990年李殿福、孙玉良著《高句丽简史》介绍了辽宁省台安县大高丽房子村,有高氏家族聚居,据他们的家谱记载是高句丽长寿王之后裔,现已融入汉族。他们以此证明:“留居辽东地区的高句丽后裔,年长岁久,与汉族杂居共处, 互相通婚,自然而然的变成了汉族。”1995年发表了这一高氏家庭后裔高之谦《关于高句丽长寿王后裔的研究:以高氏家谱为中心》一文:该文论证了“高氏家族的汉化是有历史根源的”,“高句丽灭亡以后,留在故地的高句丽遗民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从辽金开始,汉族化的速度更加快了。”“直至今天,高氏家族的高句丽风俗习惯已荡然无存。”同书所载韩国调查者的表格表明,当调查者问高氏后裔有没有改为朝鲜族的意向时(其实这个问题就有倾向性,已主观地确定高句丽后裔应加入朝鲜族),被调查者回答:“没有,因为语言、风俗习惯都汉化了。” 说明他们已形成了汉族的民族自我意识。这为高句丽族的流入汉族提供了实据。

3.入靺鞨,进入渤海,辽灭渤海后。辽迁至东蒙、辽宁、山东一带,融入汉族

《新唐书·渤海传》载“万岁通天.契月尽忠杀营州都督赵蝴反,有舍利乞乞促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余种东走,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因…—柞荣因高丽。靺鞨兵拒楷固。”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