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如何擦亮"太空之眼",让它们看得更清更远?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4 13:31:01浏览:7分类:星座大全

如何擦亮"太空之眼",让它们看得更清更远?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陈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目前天问一号距离地球约1.84亿公里,距离火星约90万公里,问天的星际征途还在继续…

在此之前,天问一号在距离火星约220万公里处,传回了我国第一张火星照片,照片中阿茜达利亚平原、克律塞平原、子午高原、斯基亚帕雷利坑、水手谷等标志性地貌清晰可见。

但对于专业人士而言,透过照片能看到的信息仍然太少。

如何才能让飞船卫星等探测器"看"得更清楚呢?

探测器要看得清所考察的星球上的目标,必须要搞清楚卫星飞船等探测器上相机的三个关键指标—— 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

我们知道,太阳光通常是白光,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就会形成一系列不同颜色(波长)的彩色光谱。

白光是可见光,人类可以用肉眼识别,那些可见光之外的光谱就只有仪器才可以探测了。

事实上,不只是光,不同的物质都有它独特的"光谱标识"。

我们前面提到的光谱分辨率,简单的理解就是对"颜色"的分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影像中地物波谱细节信息的分辨能力,是卫星传感器接收地物箱射波谱时所能辨别的最小波长间隔。

在同样的波谱范围下,通常影像波段数越多,光谱分辨率越高,如高光谱影像往往比多光谱影像具有更髙的光谱分辨率, 高光谱分辨率意味着卫星探测器能够识别更多的东西 ,像火眼金睛一样让细微的事物无处遁形,这对于影像地物的分类识别等具有重要意义。

光谱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相互制约,遥感器成像的一个探测单元接收到的能量是电磁波在空间和波长上的双重积累。

信号减弱,信噪比降低,导致成像质量差。所以,当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有一个推向极致时,另一个指标势必要降低,以保证接收到的信号足够强。

这次天问一号拍摄的图像仅仅是黑白照片,为可见光波段范围的混合图像,由于是单波段,所以在图上显示为灰度。

这种单波段遥感图像一般空间分辨率高,但无法显示地物色彩,也就是图像的光谱信息少。

那什么是空间分辨率?

当我们夸赞一张高清时,其实是想说这张能够让我们看清更多的细节。

作为太空之眼的探测器想要看得更清楚,也需要捕捉细节,让眼神更锐利,这就需要提高空间分辨率。

通俗来讲,空间分辨率就是探测器能看得见地面上最小物体的能力 。

从专业角度上来说,空间分辨率是对遥感影像空间细节信息的辨别能力,指的是传感器能够分辨的最小目标地物的大小,是实际卫星观测影像中的一个像素所对应的地面范围。

例如,我国研制的高分二号卫星分辨率达到了0.8m全色/3.2m多光谱,使我国空间对地观测能力进入 亚米级时代。

这意味着能够观测到地面上的小 汽车 ;高景1号卫星则分辨率达到了0.5m的分辨率,高分11号卫星的空间分辨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分辨率达到了0.1m[1],影像中的一个像素所对应的实际地面大小0.1m*0.1m,获得了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高空间分辨率图像对于影响目标地物的识别和目视解译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分辨率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一般来说, 离观测对象越近,看得越清楚,也就是说和探测器的轨道高度H有密切关系 。

另外"眼睛"越大看得越清晰,空间分辨率的大小还与探测器上的相机的口径大小D有关。

各国发展的科学水平也影响着空间分辨率的大小,不同探测器上的像元大小a不同,我们也可以通过公式来表示[2]:

R=H*a/(D*F)

其中F=f/D (F为f数,f为相机口径的焦距)

这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轨道器搭载的六大载荷里有两个都是光学成像设备,分别是中分辨率相机与高分辨率相机,其中高分辨率相机在近火星点300公里轨道高度成像分辨率可达0.6米,根据相关媒体报道,高分辨相机的口径仅400mm。

那是不是空间分辨率越高越好呢,其实不然,俗话说得好,"鼠"目寸光和管中窥豹,由此可见,空间分辨率并不是越高越好。

分辨率越高,看得到的范围就越小,也就是看得了细节,却不知道全貌。

就如同我们在地图上用放大镜查找位置一样。知道了具体位置(**街道**村),我们仍不清楚该如何一步步定位找到它。

因此我们既要看得清楚,又要看的范围更大,以便洞察全局,这就需要探测器在更高的轨道上,看清更大的范围。

这时候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就不需要太高了,此时我们只要大概了解一个范围就可以了。

如同我们缩小地图范围,了解我们查找的位置在**县**市**省,然后根据我们掌握的知识就自然明白所找的位置在哪里了。

高分二号属于低轨卫星(轨道高度约为600km),因此它一次成像观测的视野会较小,只能通过两台相机拼幅成像,成像幅宽45km,在侧摆23 情况下5天周期内可实现对地球表面任一区域的重复观测。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高分二号卫星虽然实现了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仍存在观测的范围不足等问题。

因此如果需要获得准确的位置信息,这就需要高低轨道探测器共同联合发挥作用,低轨道探测器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而高轨道的探测器获得范围更大的图像。

除了要看得清楚,尽可能扩大视野外,工程师还要保证探测器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

被探测的星球都是不停自转的,探测器在较低轨道时,星球的自转速度小于探测器的飞行速度,探测器很快就会飞离所观测的位置,因此我们并不能保证探测器所看到的位置是时刻不间断侦查,因此学者提出了时间分辨率的观念。

时间分辨率顾名思义就是对同一地点的重复观测能力 。通常也把时间分辨率称为重访周期,重访周期越短,时间分辨率越髙,探测器看的也就越清晰。

由于大多数目标是移动的非静止目标,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分辨率,等探测器飞回再侦查时,目标早已不知去向,因此髙时间分辨率对于地物的动态变化检测等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地球而言,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4.09秒,接近24小时,根据高中所学牛顿的万有引力知识, 我们可以出计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高度约为36000公里,这也是高考经常考到的题目,你还会计算吗?

也就是说,只要探测器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此时探测器的角速度就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那样探测器就会一直在同一地点的上空不间断观测。

高分四号就是这样的工作原理,它是我国成功研制的首颗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

与高分二号不同,高分四号为高轨卫星,处于距地球36000km的地球静止同步轨道,所拍摄的每张照片可覆盖16万平方公里,通过拍摄60张照片可实现对西太平洋一千万平方公里的覆盖,拍摄时间约为4 12分钟。

基本可实现对地实时探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由于高分四号卫星空间分辨率仅为50m,对地观测形成的比较模糊,因此不能用于直接识别小目标。

这个难题可以通过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的组合来解决,我们可以利用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高轨卫星进行普查,再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低轨卫星进行详查,但这种方法依然存在时效性不足的难题。

同样,如果想要固定在火星某一位置长时间拍摄,探测器也要达到一定的高度。

火星自转一周的周期为24小时37分22.6秒,和地球自转一周时间比较近似,但是它的半径只有地球的一半,因此探测器需要在约17000km的高度才能和火星保持相对的静止。

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三高"探测器存在吗?

同时具备其中两项的方法还是有的,提高地球静止轨道相机口径能在保证时间分辨率的同时使探测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

拿高分四号来说,它的空间分辨率大约为50m,将它的空间分辨率调整到10m,卫星可发现100m以上大型目标。

因此可以将高分四号的相机口径扩大5倍,约为3.5m左右,利用可见和红外波段实时探测目标。

当然低轨卫星还可以与高轨卫星协同工作来进行观测,低轨卫星高分辨率可以清楚地看清地方目标,利用低轨卫星的高分辨,发现并识别具体更有价值的小型目标,然后利用高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相机的高时间分辨率对其进行实时探测。

除了对火星等地外星系进行探测,对地观测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快速发展,对地观测系统由最初的单星模式发展为现在的轻小型卫星组建 星座 ,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的对地精细化观测。

未来将通过对地观测卫星 星座 与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飞机等空间节点动态组网,建立天基空间信息网络,实现智能化空天信息的实时服务,形成一种模拟脑感知、认知过程的智能化对地观测系统。

此系统可结合地球空间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大数据科学与云计算及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等领域知识。

在天基空间信息网络环境下形成集测量、定标、目标感知与认知、服务用户为一体的智能对地观测"脑"系统[3]。

作为太空之眼,探测器携带的高分辨率相机拓宽了人们认识和感知宇宙的能力。

我们相信,这双持续"升级"的慧眼,还将在更多领域贡献价值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郝哲,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中国测绘,2020,10:10-13.

[2]刘韬,如何计算光学对地卫星的空间分辨率,国际太空,2013,10.

[3]李德仁、王密,沈星等,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武汉大学学报,2017,42(2):

我国成功发射齐鲁一号等9颗商业卫星,发射成功都有哪些意义?

经常有人说马斯克的航天技术多么的牛气冲天,甚至被吹捧为超越很多国家队,其实中国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在闷声刷火箭,放卫星。

在A股市场,“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 星座 ,由珠海欧比特[300053.SZ]建设并运营,是中国首家由民营上市公司建设并运营的卫星 星座 。

公司原本是为航空航天、工业控制领域提供芯片的,但目前芯片业务收入占比只有21%。卫星 星座 及大数据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占比约60%,另外还有部分人工智能业务。

卫星 星座 业务是做什么的?主要是提供卫星数据,服务于国土资源、农林牧渔、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等领域。

整个 星座 由34颗卫星组成,包括视频卫星、高光谱卫星、雷达卫星、高分光学卫星和红外卫星。

在轨运行的12颗卫星中有4颗视频卫星、8颗高光谱卫星,其中高光谱卫星是目前国内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高光谱卫星,具备对植被、水体、农作物等地物进行精准定量分析的能力。

“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 星座 募投项目的逐步实施,预示了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将大幅增加,带来折旧和摊销费用上升。

其中对主营成本影响最大的就是折旧、摊销及外购成本,因此卫星 星座 及大数据业务的毛利率为32.11%,同比下降7.07%,远不及芯片业务毛利率67.74%。

01

2021年业绩下滑

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下降直接影响当年业绩,2021年欧比特实现营业收入6.96亿,同比下降19.9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263万,同比下降60.56%。

利润同比下降幅度颇大的一个原因主要是2020年扭亏为盈,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实际上2020年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几乎接近一亿,占利润总额的78%,其中有5000万来自转让子公司珠海金特100%股权,其他收益主要是政府补助。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只有4800万左右,比2021年强不了多少。

财报中也说的很直白,股权转让所得款项主要用于偿还公司银行贷款、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

只不过卖子公司能解一时燃眉之急,却不是长久之计,盈利能力受到挑战的同时,资产减值风险频出,又给欧比特带来了新的难题。

02

坏账损失飙升

截止2021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约8.71亿,占营业收入的105.62%,较期初增长 18.91%。

账龄在 1 年以上的款项金额占比 49.94%,已计提坏账准备1.3亿,确认的坏账损失从上一年1704万迅速攀升至4249万。

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持续上升至357天,今年一季度更是飙升至492天。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收回周转一次的平均天数,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公司资金被外占用的时间越短,也有利于公司现金流周转。

然而欧比特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持续上升,引起了证交所的问询。回复中提到,除卫星 星座 及卫星大数据业务业务外,各业务平均账期均介于539-635天。

客户中事业单位、大型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占比在70%左右,应收款项回收风险较小。

即便如此,账龄超过一年、应收账款余额超过1000万的客户仍然有四家,合计为1.03亿,均为科研所、国企等企业。

确认的坏账损失增长明显,说明了看似稳定的客户也有可能无法及时支付货款,坏账风险不容忽视。

03

达摩克里斯之剑--商誉

欧比特的商誉主要来自收购铂亚信息和绘宇智能,分别产生商誉2.3亿和4.4亿,加上收购的智建电子和远超信息,商誉总额约8.47亿。

2019年在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下,欧比特借机洗了个大澡,确认商誉减值损失2.8亿,导致当年净利润亏损2.34亿。

此后便轻松上阵,通过转让子公司股权、买理财、政府补助完美修饰了报表数据。

在盈利不佳的2021年,只对智建电子计提了569万商誉减值准备,反倒是营收下滑约26%、净利润下滑超50%的绘宇智能和远超信息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收到问询的欧比特在回复中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对于盈利不佳的子公司,在预测自由现金流、计算折现率等关键参数方面依旧是非常乐观,这种乐观换言之也可能是充满变数。

近5年商誉账面价值远超过利润总额,不难想象,一旦上演“洗大澡”,很可能给利润带来致命打击。

04

总结

欧比特不止是顶着首家建设、运营卫星 星座 的上市公司的光环,还有一个不简单的背景。第一大股东是珠海格力金融投资公司,其母公司是珠海格力集团。

曾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公司今年计划发射几颗小卫星?分别是干什么用的?

欧比特回答:下一组卫星计划4-5颗,可为国土资源、农林牧渔、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现代金融、个人消费等领域提供高效的卫星大数据产品及服务。

发射卫星好像家常便饭一样,人类 探索 外太空的步伐,只能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但是随着资本性支出不断增长,欧比特的利润空间还有多少?

2021年4月27日上午11:20,中国成功地发送三个主要的卫星,齐鲁一号、齐鲁四号、佛山一号卫星 到预先定好的轨道使用长征6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任务还携带了六颗卫星,包括中国安国通1号、天启星座09星、起源太空NEO-1卫星、泰景二号01星、金紫荆一号卫星、灵鹊一号D02卫星主要为山东的土地,提供遥感服务城市建设,农业、林业、能源、防灾减灾等行业。佛山1号卫星主要进行卫星平台与集成设计、超轻型相机设计、高分辨率成像技术验证。

中安国通1号卫星发射进行实时成像观测卫星的技术验证系统。天启星座09主要用于数据采集和传输业务;起源空间NEO-1卫星主要进行小天体观测和科学研究。大景II 01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服务;金子静1号和凌克1号D02号卫星主要用于验证遥感卫星平台技术。齐鲁一号卫星。4号卫星是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所有的两颗遥感卫星,齐鲁一号卫星是上海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齐鲁卫星是直到宇星(北京)航天光学遥感卫星开发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服务两颗卫星优先与山东省遥感产业用户,支持山东省卫星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创业。

源空间NEO-1科学研究和技术验证卫星由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用于近地轨道小天体观测和面向空间资源获取的原型技术验证的科学研究。泰景二号01星光学遥感卫星由北京微纳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提供全面为农作物灾害遥感影像服务,林业、环境、地震、气象、灾害监测等行业。金紫荆1号和金紫荆02号是两个遥感卫星由北京零权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用于实现观测地面目标的函数。在以后的阶段,智能检测地面目标可以实现通过深度学习。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小型液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空间技术研究院设计和开发。它的设计载荷可达1吨,在7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可以从一颗恒星发射到多颗恒星并搭载。长征6号运载火箭具有运载能力适中、整流空间大、运载周期短、配套专用的特点,已成功完成5次发射。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