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秋天的特征有哪些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6 23:32:57浏览:9分类:旅游攻略

秋天的特征有哪些

秋天的特征有哪些

 秋天的特征有哪些,秋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天的起点。进入秋天,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那么秋天的特征有哪些呢?

 秋天的特征有哪些1

  一、整体面貌

 1、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五颜六色的菊花像一位位仙子,婀娜多姿。

 2、秋天是一个秋高气爽、芳香四溢的季节。瓜果瓢香,走进果园苹果、橘子、梨、葡萄的香味一阵阵地迎面扑来。公园、路两旁的桂花树散发出迷人的香味,让人们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闻一闻它的芳香,真叫人心旷神怡。

 3、秋天是一个快乐的季节。由于秋天景色宜人、天高云淡,所以最适合人们出去游玩。特别是小孩子,在公园里的草坪上嬉戏,两个一组三个一群,欢声笑语。早晨老爷爷、老奶奶们在公园里做健身操、打牌、谈笑风生。

 4、秋天是一个忙碌的季节。农民穿梭在稻田间挥汗如雨,把金色的稻子收割下来晒干,加工成大米。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果农穿梭在果园间采摘各种各样的水果,把成熟的水果一一采摘下来,运往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各种采收的阵线上,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除此之外,天气方面也有以下特点:

 1、气温明显下降,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加之太阳辐射越来越少,气温下降明显。

 2、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气温仍然较高,早晚温度可能很低,甚至感觉是两个不同的季节。

 3、秋台风不可小觑,秋台风强度相对较强,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影响秋季出游。

 4、大风天气增多,冷暖交替,令暖空气频繁相遇相互作用,容易形成风,北方因此秋高气爽。

 5、空气干燥湿度低,气温下降,水的蒸发作用不明显,空气湿度小,风大也会加剧干燥。

 6、华西多阴雨天气,频繁南下的空气与滞留的暖湿空气相遇,使锋面活动加剧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

  二、秋天的特征特点

 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在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相对于夏季,秋季的气温明显下降。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

 从气象意义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

 秋季,是养生的最佳时节,宜吃蔬菜。蔬菜不仅养生,还辅助治疗一些疾病。秋天干燥,所以要多吃绿色叶菜,因为维生素含量高,多吃有好处。菠菜、青菜、芹菜、茼蒿、苋菜、胡萝卜等深色蔬菜,它们和棕红色蔬菜一样,不仅维生素含量多,胡萝卜素含量更高。

  1、秋天的稻田

 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稻田旁边有个池塘。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

 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看见树叶往下落,一边飞一边叫,好像在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2、秋天的图画

 秋天到来了,大家穿上了厚裙子。果园里,苹果红了,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梨树上果实累累,像是许多小葫芦在说:“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农田里稻子笑弯了腰,高粱乐红了脸,农民伯伯正在收割。花园里菊花开了,桂花也开了,菊花梳着它那美丽的头发,桂花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秋天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3、丰收的秋天

 秋天到了,天空蓝得像一块透明的蓝玻璃;一群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

 公园里,枫树阿姨脱去了绿罩衫,换上了红外套,秋风吹来,枫叶像许多漂漂亮亮的蝴蝶,从树上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柳树和梧桐树阿姨也脱去了绿罩衫,换上了黄外套;松树爷爷却还穿着绿罩衫;

 菊花姐姐正迎着秋风开放;地上的小草东一块,西一块,不像春天那样茂密,也不像夏天一样碧绿;

 旁边的池塘里,荷花妹妹早已消失了;来到公园里游玩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毛线衣。

 果园里,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上。

 田野里,小青菜穿着草绿色的军装,样子挺神气;菜花在暗绿色的叶丛中藏着淡玉色的鹅蛋脸;最有趣的要数大豆了,在豆荚里伸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望;一望无边的稻穗像大海的波浪,时起时伏。

 啊!金色的秋天,我爱你!因为你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欢乐。

  4、秋天的色彩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大雁成群往南行。

 葡萄紫、柿子红,

 一串一串像灯笼。

 菊花黄,稻花香,

 天高云淡天气爽。

 缤纷的落叶,五彩的菊,

 五彩缤纷是秋季。

  5、秋天的果园

 秋天,果子熟了。阳光下,那熟透了的柿子像一颗颗红色的宝石。满树的苹果,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葡萄架下,成串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绿的、紫的,闪着迷人的光彩。

 多么美好啊!秋天的果园。一阵阵凉风吹来,果儿点着头,散发出甜甜的香味儿。

  6、秋天的公园

 秋天,公园里可美丽啦!

 各种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紫的,漂亮极了。桂花也开了,小小的,黄黄的,还发出一阵阵香味儿。

 梧桐树的叶子黄了,一片片飘下来,像美丽的蝴蝶在空中舞蹈。枫树的叶子红了,远远看去,像火红火红的彩云。松树和柏树还是那么绿,高高地挺立着,像风雨中站岗的战士。

  7、秋天的图画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田野上画出美丽的图画。鸭梨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羞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闪光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听蓝天上的大雁回答,他们排成大大的“人”字,像是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秋天的特征有哪些2

  一、总体特征

 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1、 物候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在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相对于夏季,秋季的气温明显下降。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会步入它们生命的终结,整个枯萎至死去。

  2、气温

 从我国秋始日期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是我国东部秋始来得最早的地方。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但势力不是很强,常在我国北方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华西常有绵绵秋雨出现。秋季的气温会逐渐下降,但是一般较冬季缓慢。

 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会出现阴冷多雨,或干燥凉爽的气象状况。在较冷的深秋,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蒸腾的水汽会在夜间凝结,或为露,或为霜。

  3、划分标准

 根据气候和平均温度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高于22℃时期为夏,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阴历七至九月从立秋到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这一段时间。在中国秋季从立秋开始,进过初秋、中秋和深秋,到立冬结束。

 气象工作者研究的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 ,低于10℃时秋季结束。

  4、自然灾害

 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及低温冷害

  二、秋天的特点

 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在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相对于夏季,秋季的气温明显下降。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会步入它们生命的终结,整个枯萎至死去。

 从我国秋始日期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是我国东部秋始来得最早的地方。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但势力不是很强,常在我国北方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华西常有绵绵秋雨出现。秋季的气温会逐渐下降,但是一般较冬季缓慢。

 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会出现阴冷多雨,或干燥凉爽的气象状况。在较冷的深秋,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蒸腾的水汽会在夜间凝结,或为露,或为霜。

 根据气候和平均温度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高于22℃时期为夏,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阴历七至九月从立秋到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这一段时间。在中国秋季从立秋开始,进过初秋、中秋和深秋,到立冬结束。

 气象工作者研究的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 ,低于10℃时秋季结束。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