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青海旅游必去的景点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06:56:31浏览:16分类:旅游攻略

青海旅游必去的景点

青海旅游必去的景点推荐

  一、青海湖。

 青海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海晏县西南部。它是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每年春夏之季,青海湖冰雪消融,从南方迁徙来的棕头鸥、鱼鸥、斑头雁、鸬鹚、黑颈鹤等10余种鸟类共10万余只,栖息鸟岛、沙岛、海心山等,堪称鸟的王国。七、八月油菜花开得大片,也是去青海湖的最好时节。

  二、沙岛。

 湖北岸的沙岛位于青海湖东北部,是青海湖中最大的岛屿,沙岛是整个青海湖最佳的自然风光旅游区。岛上最高点海拔3252米,高出湖面58米,颇象一个新月型大沙丘,恰似一个新月新型沙丘漂浮在水面上,为湖中的一大奇观。

 沙岛表面均由沙砾覆盖,没有植被生长,是鱼鸥栖息繁殖地。它与湖东岸连绵起伏的沙山,构成青海湖区独特的沙漠景观,蓝天、碧水、黄沙混为一体,美轮美奂。

  三、年钦夏格日山。

 年钦夏格日在藏语中意为“法力无边,白脸英俊的山神”。年钦夏格日山位于海晏县于刚察县交界处的甘子河大草原上,海拔4100米。由于它凸起在平坦的草原上,所以显得雄浑壮观,巍峨陡峭。顶峰常年积雪,白云缭绕。登上山顶,奇山异峰傲立在眼前,青海湖及周围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顿觉天高地阔,给人一种“人天合一”的感觉。

 山顶有一座3米,腰围3米的石柱,这就是《山海经》记载的“昆仑铜柱”,被藏族群众称为“镇山神柱”。

 《山海经 大荒西经》中对西王母故国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溺水之渊处之,其外有炎火之山。”任玉贵先生的《从青海地域、地名、地貌讨论昆仑文化的.渊源》和辛存文先生的《西王母与西王母国考录》文中,均提到“昆仑之丘”所处的地理位置,恰好就在今青海湖海晏县和刚察县的交界处,并经现场考察,认定“昆仑之丘”就是处在年钦夏格日山。

 年钦夏格日山独特的山型地貌和有关西王母的美妙传说,更为她笼罩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四、热水温泉。

 热水温泉俗称“西海第一神泉”,位于甘子河大草原。温泉有泉眼9处,泉源暗通,水色清澈,四季喷涌不竭。水温达到60摄氏度,日出水量近千吨,可直接饮用。这里的人皮肤很好,可能跟日常饮用温泉水有很大关系。

  五、西海郡古城遗址。

 西海郡古城遗址,俗称“三角城”,位于湟水河沿岸的金银滩草原上,是青海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郡建制的古城。

 根据《汉书》的记载,公元5年(西汉平帝元始五年),王莽派人诱使游牧于青海湖地区卑禾羌献地臣服,以其地筑此城,定名“西海郡”,与已有的东海、南海、北海三郡齐名,取“四海归一”之意。古城内出土文物众多,主要有虎符石匮、钱范、古货币等。虎符石匮是青海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有铭文的石刻之一。

  六、尕海古城。

 尕海古城位于海晏县甘子河乡尕海村,是环青海湖古城池中的五城之一。此城选择了依山面水、平坦开阔,水草丰茂的湖滨草原。传说只要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景,古城东面的山顶上,偶然会出现三只金色的鸽子,在太阳的余晖中盘旋几圈后,又神秘的消失掉,那咕噜咕噜的歌声回荡在无边的云际中,耐人寻味。

;

有没有关于青海历史的书籍

巴颜喀拉山

在青海中部偏南,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渠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巴颜喀拉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色的山”。  巴颜喀拉山海拔五、六千公尺,北坡平缓,南坡幽深,多峡谷。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藏人在此从事畜牧。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向阳的缓坡上一块块草滩,像翠绿的绒毯铺盖大地,偶见零星牧包房点缀其间。  这里有许多终年积雪的高山,处处冰河垂悬。每年春天以后,在强烈的日光照耀下,高山冰雪渐渐消融,融水汇成一股股溪流,滋润干燥的沃土,更为长江与黄河供给水源。  黄河源流细水涓涓,清澈平缓,注入星宿海。在这片广阔的沼泽流过时,速度缓慢,不成河道。从前一般以为星宿海是黄河源头。

青海湖

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青海湖,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青海东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湖面海拔3195米,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绕湖一周共约360公里,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称西湖。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 青海湖风景名胜区以高原湖泊为主体,兼有草原、雪山、沙漠等景观。湖中有海心山、三块石、鸟岛、海西山、沙岛五个形态各异的岛屿,山峦叠翠,景观独特。 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最大,浮游生物稀少,透明度达8-9米以上,所以显得格外湛蓝。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写过青海湖壮丽的景色:“海周七百五十余里,中有二山,东西对峙,水色清绿,冬夏不枯不溢。自日月山望之,如黑云冉冉而来”。既然“水色清绿”,为何又“如黑云冉冉而来”呢?其实,当你来到湖的近处,感到湖水是蓝的,一种纯净的蓝,深湛的蓝,蓝得比海洋纯洁,比天空深沉,而这样的蓝从远处看,确实是像黑云冉冉而来。郦翁从日月山上所得到的感受是恰如其分的。 青湖湖盛产湟鱼,是一个丰饶的天然鱼场。据调查,湖中藏鱼量有402亿吨,年产可达4000吨,民谚说:“石头砸一条,棍子能打俩,下钩钓一串,一网网千斤”。鱼的种类主要是湟鱼,学名裸鲤,长得肥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 湖面有5个岛屿,最富魅力的就是闻名遐迩的鸟岛,它高出湖面10米,素有“鸟儿王国”之称,观赏这王国的盛况,最好是春末夏初去旅行。这时,正逢鸟儿们一年一度建筑“鸟城”的时候,大鸟小鸟,雄鸟雌鸟,无不忙忙碌碌。每逢夏季,有十多万只珍禽异鸟来这里栖息。岛上密密层层的鸟窠,里里外外无处不是玉白色的、青色的、棕色斑点的鸟蛋,雌鸟伏在窠里孵卵,雄鸟守在一旁寸步不离。若你在岛上稍不留神惊动了鸟儿,万鸟齐鸣突飞,声扬数里,鸟粪降落如雨,遮天蔽日,饶有趣味。而在冬季到来之前,留下来伴随千里冰封的大湖的,只有天鹅、天鸭和百灵鸟少数几种。 湖区里充满生机,到处可见牦牛、黄牛漫步,羊群吃草,构成“风吹草低见牛羊”牧歌式的图景。另外著名的唐蕃古道以及丝绸之路在景区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址。日月山,就是因1300多年前唐文成公主过此地而得名的。

刘家峡

位于青海与甘肃交界处,距离甘肃省会兰州市西南约八十公里。黄河河水来到这里,转了一个九十度急弯,然后穿过峡谷向西流去。  到刘家峡游览,可乘船溯流而上,入峡时,但见两岸奇峰对峙,笔立千仞,还以为是桂林山水,乍看也会以为是长江的巫峡,由此可见刘家峡景色多变化。出峡后,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荡漾,衬以蓝天白云,别有一番湖光山色。  黄河过刘家峡流到兰州之前,汇入了洮河。大通河和湟水等大支流。在兰州以上,黄河的含沙量不多,即使在洪水期,含沙率也是百分之五左右。泥沙的主要来源是上述支流,来自干流的很少。根据观测记录所得,在兰州以上的流域地区,每平方公里所流失的泥沙,每年平均约为一千吨。

塔尔寺

塔尔寺 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是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寺院最盛时有殿堂八百多间,占地达1000亩,不但是我国六大寺院之一,在东南亚一带也享有盛名。  塔尔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是为了纪念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宗喀巴而建的。塔尔寺依山势起伏,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经堂、大厨房、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宝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组成的完整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整座寺宇不仅造型独特,富于创造性,而且内部装饰也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藏汉建筑艺术的结合也非常巧妙,协调统一。可以说是件精美的建筑艺术的工艺美术品。  塔尔寺内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酥油花 相传是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时,当地佛教徒为表示尊敬,在公主从长安出发时带去的一尊佛像前供奉一束酥油花,后在西藏成为习俗。其后传到塔尔寺,而塔尔寺的酥油花塑得非常精巧,形象逼真,逐渐成为一绝。每年春节前几个月,酥油花艺人便将纯净的白酥油,揉以各色石质矿物染料,塑造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树木、飞禽、走兽,有的还组成宗教故事、人间天上生活及神话故事等。每到农历正月十五日灯节会上将做好的酥油花展出,一年一度,成为寺内盛会。  壁画 有的直接绘于墙上,有的绘于栋梁上,更多的是绘于布幔上,悬挂或钉在墙上。壁画染料采用矿物染料,色泽鲜艳,经久不褪。每年六月观经会上,将绘有大佛像的数十丈长的布幔在山坡上高高挂起,谓之晒佛,围观瞻仰者常达数万人。  堆绣 是用各色绸缎剪成各种形状,塞以羊毛、棉花之类的充实物,在布幔上绣成具有明显立体感的佛像、佛教故事、山水、花卉等,是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品。  塔尔寺的主殿是大金瓦寺,面积约450平方米。塔尔寺最宏伟的建筑是大经堂。这是一座藏式平顶建筑,面积达1981平方米。殿内矗立着108根大柱子,柱子上部都雕有优美的图案,外裹彩色毛毯,并缀以各色刺绣飘带、幢、幡等。上千尊小七精致的铜质镏金佛像置于四壁的神龛中。经堂内铺蒲团上各个,可供2000多喇嘛集体诵经之用。  塔尔寺内的大厨房很有特色,内有大铜锅五口,口径为1.65—2.6米。其中年代最久的一口铸于清嘉庆十五年。这些大锅是在观经法会时给大经堂育经喇嘛烧“茫加”、“望巴”用的,据说,这五口大锅可以同时煮出供3200人吃的米饭。  塔尔寺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要举行四大法会,十月、二月举行两小法会。在正月十五日举行的大法会期间,寺里展出酥油花、壁画、堆绣“三绝”,吸引数以万计的各族群众来寺瞻仰朝拜。这时,寺前马路两侧摆满小货摊,有美丽的藏族服装、小块地毯、哈达,以及铜、铝制造的多种纪念品,热闹非凡。

《青海历史纪要》 作者:青海省志编纂委员会编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类别:历史 出版时间:1987-12-01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崔永红 作者: 梁敏 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希望采纳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