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情话语录 > 正文

迷人的火塘伴奏乐器是什么?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30 22:35:24浏览:12分类:情话语录

迷人的火塘伴奏乐器是什么?

山歌,是一部写满音符的百科全书。在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山歌,上千年来在一代又一代地传唱。跟着山歌游云南,有婉转动听的旋律,有特色浓郁的民俗,有惊艳时光的风景,更有致敬岁月的温情。

“蒙面情歌之都”者嘎

者嘎村是个好听的名字,在元江县城东南边的者嘎水库旁,极目之处,村里都是一层又一层的土掌房,错落有致。

一般而言,傣家的土掌房建在绿树荫蔽的缓坡上,多为长方形,一楼一底。者嘎村一幢幢整齐的平顶土掌房早在民国年间就建在绿树环绕的者嘎水库边,是个典型的水傣村寨。远处看,整个村落就像铺在缓坡上的层层梯田,井然有序。两户人家间的距离有的仅一墙之隔,密密匝匝;有的地方,从一户人家的房顶就可以直接跨到另一户人家。由于者嘎的傣族传统民居保存完整,很多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2013年,者嘎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小村一时为世人所关注。

者嘎是名副其实的“蒙面情歌之都”,村里上到年近70的老人,下到20来岁的姑娘、小伙都能来上一两句蒙面情歌。村里高大的酸角树、芒果树见证了村寨的古老,翠绿的芭蕉树以及娉婷的槟榔树仿佛在讲述着美丽而难忘的爱情故事。当地人白琼兰说,唱情歌时,傣家男女各站一边,遇到心仪的人才可以对歌,有“哪个好看,就唱哪个”的说法。

“敢唱情歌把手牵,情歌越唱越爱恋;五月花街年年唱,情哥等着情妹来。白天唱到日落山,夜晚唱到月团圆。”每到农历正月初五和五月初五,傣族男女会身着盛装,赶到热水塘,参加蒙面情歌会花街节。老人们话说今昔,青年人唱歌跳舞,小孩子们嬉戏打闹……人们还会用热水塘的温泉沐浴,以祛除旧年的污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迎接新的一年。

以歌为媒,以歌会友,以歌定情,流传上千年的蒙面情歌会花街节在发展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形式,因此也被誉为“东方情人节”。

金沙江边吟唱水田情诗

丽江市华坪县水田村寨里,老一辈们连续三天三夜对唱情歌的佳话被所有水田人津津乐道。村中,唱歌没有任何评比形式,谁唱得好,就会被公认为歌王。

水田村寨

起初,情歌多用于男女之间的搭白(搭腔)。“放牛放到对门坡,石头粝脚眼泪多,小哥还是单身汉,不比别人有老婆。”这段通常是唱给做针线的女孩,意为“我没老婆,没人做鞋子给我穿。”当地人介绍,50年代以前,男女相识都是通过情歌,一个男的在走路赶马,看到女的打包谷,或者在做针线,想搭白就用山歌表达。

华坪水田人是彝族,有着自己的语言、服饰、山歌文化。在大多数彝族聚居地,情歌的语言比较随意。水田情歌则和古诗文一样,有词牌,每句都是工整的七个字。根据喜怒哀乐、场合不同,词牌也不同。自娱自乐或触景生情可以唱“耍调”,送亲就唱“送亲调”,经过其他村寨有“过村调”,想起什么唱什么时也有“散调”。

跟随唱歌的情景变化,水田人即兴编词演唱。但水田人唱情歌有禁忌,长辈和晚辈不能在跟前。

坡芽歌书 一个图案代表一首歌

月亮、鹧鸪、霜霰……81 个图案记录着一对恋人从相知、相恋、相惜到白首入土化作双生笋的故事,现代人所执念追求的最纯美的爱情被完整地记录在这块宽约 1 尺、长 2 尺有余,被称作“坡芽歌书”的土布上。经壮乡人开口一唱,情意绵绵流淌,情景历历在目,听客融入其中,时而激动、时而落泪、时而欢笑,最终归于平寂。

坡芽歌书是在文山州富宁县坡芽村发现的,2011年6月,坡芽歌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坡芽歌书的里81个符号代表着81首歌,歌书分男女对唱,最末首歌为男女合唱,民歌格式为五言四句至几十句不等,共有23个调子,每首歌都有不同的寓意。

坡芽村里有两棵并排而生的榕树,当地人称为“夫妻树”,吃过晚饭,村里人会如遵守“契约”般地来这里对歌。皎白的月光洒下,领头的青年用壮语高喊一句“天上星星千万颗,地下壮歌千万首”,大家便会同声应和。对歌过程中,小伙看上了姑娘,姑娘也看上了小伙,就开始单独对歌,有的时候兴致高昂能唱到第二天太阳出来,大家就直接上山劳作;有时候散得早,会留下一两对情深的青年唱到鸡鸣,越唱心里越甜。

传唱坡芽歌书的地方并不仅仅局限在坡芽村,近有10公里外的六益村和者宁村,远到距离剥隘镇70公里的那贯村,这些地区的老人都会唱坡芽歌书,并能辨识符号。在富宁剥隘一带的壮族聚居地,“岁岁歌圩四月中,无论白叟与黄童”,赶“珑端”成为青年男女对歌结识的好去处。

除了坡芽歌书,当地的壮族人几乎看见什么就唱什么,劳作的时候看见树上的小鸟在叫,也编上一曲,累了也会唱上一曲解乏,即兴创作很厉害。

彝族村寨里 “弯弯绕绕”唱撒尼情歌

离石林县城不远的大平地村,是个典型的彝族撒尼村寨。民间有句俗语:“撒尼的歌,阿细的乐(跳乐)。”撒尼村寨的人较善于歌唱,阿细男女善于舞蹈。撒尼人软软的情歌,总是要配上独特的乐器才完美。

撒尼情歌里主要的伴奏乐器包括竹笛、树叶、月琴、三弦、口弦。约会时,小伙子使用竹笛,吹奏出高亢、宏亮的曲调;小姑娘则用口弦或者随手摘一片树叶,吹出优美的曲调回答对方。一般来说,三弦、竹笛是阿黑哥专用,口弦、树叶是阿诗玛专用,几种乐器演奏的效果不同,唱情歌的氛围也不同。

来到彝族撒尼村寨里,随时都能听到悦耳的歌声,爱唱的彝族撒尼人不论在田间地头劳作,还是在家里围着火塘烤土豆,都会随心哼上几句。“撒尼人含蓄,以前都不敢跟着长辈学情歌,只敢自己偷偷学,成年后每当吃完晚饭,听到外面有三弦响,就会约上村里年纪相仿的姑娘悄悄循着三弦响的地方去。”撒尼人昂美仙介绍。

现在,彝族撒尼人唱情歌已经不分固定的场合或年龄段,年轻的唱,年长的也唱。撒尼情歌也已经不再只是情歌的范畴,它已经升华成为撒尼人生活中朗朗上口的歌曲。

苗族情歌 以歌为媒寻得好姻缘

每年正月初三至初六,文山州马关县都会举行“踩花山”。期间,成千上万的苗族男女身着盛装来到山坡会场,吹起芦笙,跳起欢乐的芦笙舞,自择对手、成双成对地唱情歌。四面八方的游客也蜂拥而至,不但有湘西、黔南的苗族同胞,还会有美国苗裔的身影。

苗族是崇尚自由的民族,因此以歌做媒的目的也是为了寻得好姻缘,夫妻一世和睦相处。花山节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情、定婚结友的美好时机。“对歌开始时,一般都是些公式化的套歌。”多年在花山街上“观战”的罗廷书说,男女双方都要相互颂扬一番,这也是唱歌的规矩,是不可缺少的礼貌。

接下来,小伙子要主动唱上两调求爱山歌,看中某一个姑娘,便撑一小花伞覆罩住小姑娘。如果小姑娘也有情,便以山歌对答,反之则以无言对答或躲开小伞表示拒绝。歌会的有趣之处不仅仅在于结交男女朋友,对歌时的“欲擒故纵”“欲说还休”“步步紧逼”也是考量对歌双方智慧的一种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文山苗族民间音乐普遍流传的就有近70种曲调(包括民歌、说唱和器乐曲),曲调类型多种多样,内容包罗万象。苗族寨子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传统的生产方式、淳朴的民风,更能激发当地人的艺术想象力。

白族情歌 传唱千年的绵绵情话

白族人以对情歌的方式传情达意早已约定俗成,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等庙会为青年男女提供了对歌相识的机会,最为出名的当属石宝山歌会,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白族姑娘和小伙纷纷来到大理州剑川县,在歌会上对情歌、寻意中人。

与直白地表达爱意不同,白族将情话编进歌里,唱给对方听,在心意相通的有情人心里,这绵绵的情歌远比一句“我爱你”来得温婉动听。白族情歌是表达爱情最风趣、幽默、智慧、艺术的形式和结晶。

白族对情歌的传统非常悠久,据考证,石宝山歌会这一习俗至今已有千年 历史 ,它还被列入了云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国第二批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白族情歌不拘一格,曲调悠扬婉转、热情奔放,歌词又活泼跳跃、妙趣横生。

当地人介绍,以前每到歌会那天,去石宝山的小道上,人流如潮,宛如一条条五彩斑斓的长龙,完全像在赶一场庙会。参加歌会的白族姑娘略施粉黛,衣着光鲜,素白底衣上绣着精致的花纹,配以颜色亮丽的头饰、围腰等;白族小伙子胸前挂一架别致的龙头三弦,着装整洁笔挺,英俊帅气。

现今,没有人再站在那里对歌,只剩顽皮的猴子不时在林间穿梭,灵动至极。沿路而上,能看到很多小贩在路两边搭台做生意,烹调一些可口的地方特色小吃,飘来阵阵香味,还有很多在兜售白族情歌的音带和光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咱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日也是越来越多。大家刚过完四月的情人节,便又有了五月的“520”,接着便是七月的七夕。不管是网络里还是咱们的现实生活中,总能看到众多的情侣、夫妻秀恩爱。看着他们层出不穷的花式,听着各种各样的情话,这些对咱们来说已经成了耳熟能详的现象的。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人是怎么表达爱情的?尤其是那些文人士大夫们,他们又是怎么思念老婆的呢? 想想《红楼梦》中的贾政,你以为文人士大夫都是这样的一副“老学究”?那我告诉你,事实可并不是这样。

那些古人啊,可不是你想的那么 “严肃正经” ,他们“想起老婆时”,和咱们也没有多大的差别。那思念的话语也是接连不断呢,只不过比咱们多了一些文采而已。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古人是如何想老婆的。

一、纳兰性德想念已故的妻子

提到纳兰性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可是清朝康熙年间出名的大诗人。 《清史稿》记载“性德善诗,尤长倚声。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所著饮水、侧帽二集、清新秀隽,自然超逸。”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纳兰性德诗写得非常好,很有才华。其实他不仅诗作得好,家世也不错,出身于当时的满族贵族。 据说本人也是生得风流倜傥,可以说是当时那个年代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 能成为他的妻子,那肯定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那这个幸运的女人是谁呢?她便是卢氏,当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这两广总督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卢氏的出生可以说也是名门望族,她和纳兰性德两人门当户对。

两人结婚时卢氏年方十八,正是最美的年龄,而纳兰性德比她大两岁,两人风华正茂。新婚之后可以说简直就是蜜里调油,小两口的生活可谓是幸福得不得了。

想想也是,两个人出身家世好,不愁吃不愁穿的,男有才女有貌的,这日子能不快活吗?可惜好景不长,卢氏婚后三年因为难产去世了。 这对大诗人纳兰性德来说可真是一个大打击,甚至诗风都为她改变。

纳兰性德和卢氏夫妻恩爱,哪里想到她会突然去世。每次想老婆时,他就忍不住作悼亡诗。所谓悼亡诗就是指用来怀念已逝的人的诗词,而纳兰性德的悼亡诗可以堪称是一绝。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这首《浣溪沙》正是纳兰性德对卢氏想念的写照。

在秋风瑟瑟中,他感到孤独心冷,看着黄叶片片吹落,掉落在窗前,让他忍不住陷入对妻子的回忆里。纳兰性德喝了点小酒,多了一丝朦胧睡意,在醉意朦胧中,想起妻子曾经泡茶时衣裳沾满香,哪里想到昔日往事终成过往呢。

纳兰性德虽然是个大诗人,受到众多人的追捧,但其实也不过是个普通人。和咱们一样,也有七情六欲,在妻子去世后也一样悲伤难过。这么一想,是不是觉得以往脑海中的文人形象顿时亲切了不少?

二、苏轼思念“前妻”

纳兰性德失去心爱之人,他对老婆的想念全都寄托在那首词里,让我们嗟叹不已。但是和他相比,苏轼就要更悲惨些了。

苏轼的命运和纳兰性德有些相似,他同样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王弗。 但我认为王弗的离去,给苏轼带来的打击恐怕比纳兰性德要大得多。

王弗也是官宦家庭出身,从小熟读诗书,十六岁便嫁给了苏轼。和苏轼这样的文人在一起,可以说十分般配。苏轼在书房读书时,王弗陪伴在他身边。苏轼有时候忘了一些书中内容,她便稍微提醒一下,两个人这样的互动可以说是天作之合。二人感情非常好,恩爱异常,奈何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和卢氏只和纳兰性德在一起三年相比,王弗可是整整陪了苏轼十一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一年呢,更何况还是在年轻气盛时,可谓苏轼最好的年华便是和王弗在一起。

他早已经习惯了这个女人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光,习惯了她对自己的照顾和关怀,可是现在她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纳兰性德为卢氏写了很多的悼亡诗,他的悼亡之音世人皆知。因为他从未掩藏过自己的心事,可苏轼不能,虽然心中哀痛悲伤,他却不能肆无忌惮地流露。

王国宪曾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可谁知道苏轼心里其实也掩藏着许多无法诉说的悲苦呢。

苏轼在王弗死后,便娶了前妻的堂妹。大家可能觉得会有点奇怪,为什么苏轼会娶前妻的堂妹?其实这在古人看来都是正常操作,这种行为还挺常见的。

因为在古代,两家开亲是结两姓之好,也就是两个家族的联姻。王弗和苏轼是同乡,两家是世交关系,如今王弗虽然不在了,但是为了维系两家的关系,苏轼便又娶了一个王氏女。

其实从王弗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最好的安排。毕竟她虽然去世了,但是还留下了孩子,若是把幼子交给别人抚养,她怎么放心?而有堂妹做孩子的后娘的话,想必心里会踏实很多。

苏轼娶了王闰之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最好的安排,但是他对王弗的思念却无法述说出来。毕竟这个王闰之比苏轼小了十一岁,如今委屈巴巴嫁过来给他孩子当后娘,他却当着人家面怀念前妻。这怎么看都不合适对吧,要不然这不就成了咱们现在口中的“渣男”了嘛。

不过苏轼不是渣男,失去了情投意合的妻子和最佳的灵魂伴侣,他的心中自然哀痛不已。但是他都没有在人前表露出来。恰恰相反,他还有去肩负起家庭的重任。要去养家糊口,但这压抑着的情感一直都藏在心里,那对亡妻的思念一直都存在。

十年来,苏轼压抑着自己的想念,在仕途上的不顺,让他内心更加苦闷。终于在午夜梦回家乡时,梦中窥探到妻子旧时的容颜。

那些藏在心底的想念再也憋不出:“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梦中回归家乡,妻子还是旧时模样,他却早已满头白发,这是岁月的蹉跎。想起和妻子分别的这十年,十年的颠沛流离中他孤寂的内心无处倾述,只能隔着千里之外的孤坟,向妻子说着自己满腹的悲凉。在离开她的这十年,他已经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我们印象里的苏轼一直都是乐观的存在,唯有在妻子王弗这里,他才将心中的悲痛流露出来。这和我们不也很像吗,只有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才流露出我们内心真实情感。

三、杜甫是怎样思念老婆的?

杜甫这个人想必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吧,作为“诗圣”,他的诗一直是忧国忧民而出名。这样兴怀大志的人也会儿女情长吗?

是的,哪怕是我们的“诗圣”杜甫,他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也是一个会想老婆的男人。今天我就带你来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杜甫。

你印象里的杜甫是不是一个整天悲天悯人的瘦老头,其实啊,杜甫的形象不仅如此,他可是写出了整个唐朝最动人的情诗。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只是杜甫在四十五岁时写给自己“老妻”的。他一生为妻子写了二十多首情诗,其中当属这首《月夜》最著名和感人。

这首诗的后四句是专门倾述他对妻子的思念,是不是觉得有些不敢相信?谁能想到杜甫也能写出这样“肉麻”的情诗呢。这个时候他都已经四十五了,其实这件事在后来的卫道夫眼里还颇受争议。不过这只是少数人的偏见,大多人还是很认可我们这位“诗圣”的。

宋朝叶梦得就曾说“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迹捕。”

其实在我眼里,杜甫是封建时代里的一个绝世好男人,他与杨氏的爱情更是令当今社会的我们羡慕不已。杨氏比杜甫小了十几岁,是个富家千金,却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当时三十岁的“老男人”杜甫。和前面的纳兰性德和苏轼相比,杜甫结婚的年龄那真的是相当地晚,但是婚姻确实意外地幸福。

杜甫这一生在仕途上都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甚至因为安史之乱,还多次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可无论是乱世还是平淡生活,杨氏和杜甫两人都是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简直就是当时那个社会的模范夫妻。

杜甫在诗中喜欢称老婆为“老妻”,而其实他才是年龄比较老的那个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生活情趣吧。他的诗中提到妻子很多次,凡是提到的不是在心疼她瘦了,辛苦了,就是讲夫妻相思。这种“腻歪”劲儿可真不输于如今的咱们。

在兵荒马乱中他与老婆儿女失散,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人身旁。虽然生活困苦,可是他仍然不忘给妻子买化妆品,只为了 “瘦妻面复光” 。这样的男人,哪怕是在今天的社会,仍然是受人欢迎的存在吧。

与苏轼和纳兰性德的爱情悲剧相比,杜甫要幸运得多。虽然一生颠沛流离,仕途也没有多大发展,可相爱之人就在身旁,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总结:

今天的我们追求浪漫,其实古代人也是这样,他们也会像咱们一样想念自己的老婆,也会给自己的老婆写各种“情书”。甚至因为这些文人的文采好,他们的“情书”还流传千古,成了一段佳话,让现在的我们看了都感叹不已。

不过在我看来,还是如今的我们更幸福,毕竟如今这个时代通讯手段先进。咱们想要和老婆联系,比古代人方便多了,咱们随时可以将心中的想念倾述出来。

而那些文人流传下来的情诗,虽然让我们非常感动,可大多数毕竟都是对亡人的追忆,不免有些伤感。我们也要把握住俗世里的幸福,珍惜眼前人,想念老婆时直白告诉她,不要错过青春,辜负了光阴。

参考文献:

《清史稿》

《重修儋县志叙》

《石林诗话》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