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谈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字成语)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6 12:18:12浏览:22分类:文字大全

谈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字成语)

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所注心。谈迁博览群书,家境平寒,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其是明代典故。他立志撰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1621)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始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400万字,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顺治十年携稿北上,在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逸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十四年,去山西平阳(今临汾)祭奠先师张慎言,病逝于客地。谈迁祖籍汴梁(今开封),随宋室南渡,定剧场于盐官西南枣林村,后江沙坍落,迁至马桥麻泾港西。著作另有《枣林集》、《枣林诗集》、《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史论》、《海昌外志》等。

谈迁的故事

说到谈迁,其实我们都并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在历史书籍上我们都曾经了解过他,知道一些关于他的事迹。

谈迁像

他生于一五九四年死于一六五七年,是我国古代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他的一生之中,从来没有做过一官半职,一生的生活条件都极为艰苦,甚至因为生活条件差,给他遗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病痛,在他晚年的时候不断地折磨着他的身心。

他从小家庭情况就极其的贫寒,但是,生活的艰难困苦并没有把他给击败。反而是这样的生活条件磨砺了他的意志,成就了他。

他从小被磨砺的意志在后来的生活中让他不断的坚持下来,甚至是在后来那部聚集了他多年的心血的巨作——《国榷》的手稿被偷的时候,他还能够振作起来,提笔写出一部更加完整的巨作之时都是密不可分的。这与他的从小到大所有过的生活经历都是分不开的。如果是一个平常人,没有经历过挫折,也没有生活的打磨。那么在如此沉痛的打击降临的时候,是无法再次振作起来的。

而谈迁经过多年来的艰苦生活中的一次又一次的磨砺,早已经是心强志坚,无法与常人相提并论。所以他才会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再次提起笔杆,奋笔疾书。甚至还为了将作品的准确性提高到最大,不惜万里进行实地的考察,研究。

最后花了四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一部比之前丢失的那部手稿还要准确、完整的历史史书——新的《国榷》。

谈迁是谁

《国榷》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达四百多万字,记叙了从明太祖诞生至清兵入关为止的三百多年的历史。书中敢写他书多不敢写,其中史料又十分考究,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书巨作。《国榷》的作者名叫谈迁,那么谈迁是谁呢?

谈迁画像

谈迁,原名以训,字仲木,明亡后改名迁,是明末著名史学家,自幼博览群书,经史百家无不通晓,对史学尤感兴趣。与同时代的读书人不同的是,谈迁虽然有才,但终生不仕,以抄书、做师爷为生。自天启元年开始,谈迁以明实录为蓝本著写明史。因过去的史料诸多错落造假,故谈迁遍查群书,对所用史料精心考证,终于完成一部编年体史书的初稿,取名《国榷》。

清顺治二年,明亡第二年,仕清的故交请谈迁在新朝做官,被他拒绝。是年,忍着丧国之痛的谈迁在《国榷》中增加了崇祯、弘光两朝史实。两年之后,就在《国榷》几近完成之时,这些倾注了作者毕生精力的书稿全部被窃,而此时的谈迁已经五十多岁了,打击可想而知。但谈迁并未心灰意冷,他很快就从痛苦中回复过来,决定重写《国榷》。他四处探访明朝移民,收集明代邸报和公文等官府材料,历时六年终于完成四百多万字的新《国榷》。

清顺治十三年,谈迁南下回归海宁府,次年去山西平阳做幕僚,病死于幕所。谈迁自幼家贫而刻苦好学,一生未曾浸染于官场,只靠抄书、代笔等维持生计。谈迁虽穷,然志不穷,在当时史书都是由官方编撰的环境下,立志私人写史,数易其稿而不倦,其精神值得学习。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