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洪升的生平轶事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7 06:50:22浏览:29分类:文字大全

洪升的生平轶事

以《长生殿》蜚声文坛的洪升是清代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一生坎坷多故,经历了不少事变。但由于历史记载的缺乏,很多事我们今天已难以弄清,只能凭着仅有的一点文字记录,去做一些探讨。

洪升出生在杭州一个富裕的士大夫家庭,家里藏书很多,有“学海”之称。他的父亲很爱读书,也很健谈,母亲是大学者黄机的女儿。洪升小的时候常和自己的表妹、黄机的孙女黄蕙(黄兰次)一同游戏,两人青梅竹马,彼此非常融洽。洪升二十岁时,两个人亲上做亲,结成夫妻。 在客居京城的日子里,洪升生活艰难,甚至不得不靠卖文为生。虽然是无辜而被父母斥逐,但洪升仍竭心尽力地做着孝子。三十五岁那年,洪升的父亲罹事远适,母亲也被责令同行。听到这个消息,洪升“徒跣号泣,白于王公大人。昼夜并行,钱塘去京师三千余里,间从泰岱江河,旬日余即抵家侍其亲北,会逢恩赦免。昉思洪升驰走焦苦,面目黎黑,骨柴嗌嗄”(朱溶《稗畦集叙》)。经过这一场变故,洪升父母的生活也没有了保障,本已拮据的洪升又负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多年遥负米,辛苦踏京尘”(陈訏《寄洪昉思都门四首》之一)。他多次返乡探望父母,屡屡奔波于北京、杭州之间。飘零奔波的生活,使洪升身心疲惫,感受到难言的痛苦。在诗里,他反复写到自己的这一份悲哀:“妻子长安亲旧国,年年北往复南征”(《感怀》),“北往南归两行泪,谁能分寄大江流”(《扬州客舍夜雨》)。他深深地感叹:

败芦寒雨断矶边,梦醒孤舟泪泫然。堂上二人年六十,旅中八口路三千。谋艰桂玉羞逢世,心怯风波且任天。扰扰半生南又北,未知归计定何年。(《夜泊》) 洪升是矛盾的。他赞赏自然、山水、隐遁,却又无法放弃对功名的渴望和追求。“如何市朝子,扰扰争利名”(《晓起看山作》);“人生行乐无百岁,区区禄利何为乎。游宦略成须止足,故乡归隐携妻孥”(《为毛侯会明府题戴笠持竿图》)。他希望在仕途上得到别人的援引,遇到像信陵君那样的人,“信陵如可作,刎颈亦酬恩”(《夷门》)。但他的性格,他的狂傲却难为世俗所接受,“依人偏傲骨,入世遂多愆”(《喜汪雯远授太史,兼述近状,却寄,三十二韵》)。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洪升咀嚼着人生的感唱:“漂零自分儒生贱,干谒方知长吏尊。那得为农成独往,瓦盆盛酒对儿孙”(《衢州杂感》其九),“莫问侯门朱履事,残杯冷炙是怜才”(《与盛靖侯、朱近庵登君山》),“荣枯寂物理,寒懊验人情。真悔谋身误,尘劳汩此生”(《初秋旅感》)。

一方面是对出与处的犹豫不决,一方面是对功名的心存希冀。在屡屡的失意中,洪升艰难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十九岁那年,洪升和朋友偶然谈起唐代开元、天宝间的事情,李白的被唐明皇赏识,唐明皇的爱才,使洪升大为感慨。于是他以李白为主角,创作了传奇《沉香亭》,大概是表现李白应诏在沉香亭填写清平调词的故事。到北京以后,一位朋友说《沉香亭》这个剧本写得并不好,“排场近熟”,没有能超出其他表现同一题材的作品。洪升觉得有道理,于是他删去原剧中李白的情节,加入李泌辅佐肃宗中兴唐朝的故事,把剧本改名为《舞霓裳》。这一年,洪升已是三十五岁,距离完成《沉香亭》传奇已有七个年头了。1688年,四十四岁的洪升想到历代的帝王,妃嫔成群,很少有用情专一的,而像唐明皇那样爱恋妃子杨玉环的帝王实在罕见。马嵬坡赐死杨贵妃,违背了他们当初的盟誓,在唐代便已经有了许多关于唐明皇、杨贵妃的传说,像唐明皇游月宫等等,于是洪升决定专写李、杨爱情,把《舞霓裳》改为《长生殿》。

《长生殿》传奇的上卷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定情”写到七夕之夜两个人在长生殿上的盟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安禄山的叛军杀来了。在出逃的路上,在马嵬驿,面对群情激愤的将士,唐明皇被迫赐杨贵妃自尽。在传奇的下半部,唐明皇深深思忆杨贵妃,时时处处睹物伤情。终于,他们在天宫里团圆了。 剧本脱稿后,立即受到朋友们的称赞。在演员们的要求下,这个本子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剧目。康熙二十八年八月上旬,洪升招来戏班在家中演出《长生殿》,城里很多名人都赶来观看。当时正是孝懿皇后的丧期。由于洪升平时狂放不羁,颇为时俗所妒,加之朝廷中南北党争正烈,洪升与南党中重要人物高士奇关系密切,而《长生殿》所写兴亡之恨,在明清易代之际,实在是个敏感的题目;安禄山又是胡人,很易引发人的联想。于是北党便抓住这个机会,借洪升在国丧期间演剧,来打击自己的政敌。一个叫黄六鸿的人向皇帝告状,说在皇后丧期演唱《长生殿》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结果洪升被抓进监狱;放出来后,被革去了国学生籍。连那些看戏的人也都受到了处分。

遇到这样一场大的变故后,洪升很是悲愤,他甚至想到佛教中去寻求解脱。他不得不归去了;京城中的白眼使他难以安身,可是归去亦让他犹豫。在《长生殿》之祸发生前不久,陈訏在给洪升的诗中曾这样写道:

佣笔为生拙,天涯口漫糊。有家归不敢,负罪子如无。行役何妨远,伤心独向隅。亲恩终浩荡,但返莫蜘蹰。(《寄洪昉思都门四首》之三) 1704年,六十岁的洪升应江南提督张云翼的邀请来到松江。张云翼把洪升奉为上宾,特意召集宾客,选了几十名好演员,上演《长生殿》。曹寅听说后,又把洪升请到南京,遍请江南江北的名士,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宴会,演出《长生殿》。

曹公(曹寅)素有诗才,明声律,乃集江南江北名士为高会,独让昉思(洪升)居上座,置《长生殿》本于其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演出一折,公与昉思(洪升)雠对其本,以合节奏。凡三昼夜始阕。两公并极尽其兴赏之豪华,以互相引重,且出上币兼金赆行。长安传为盛事,士林荣之。(金埴《巾箱说》)

然而,就在洪升从南京乘船回家,经过乌镇时却不幸因酒醉失足落水,一代杰出的剧作家竟这样离去了。在他的身后,只有传唱不衰的《长生殿》,时时使人们忆起这位才子的悲哀与喜悦。

不好下定论,有人说是洪升,有人说不是理由如下。

《长生殿》作者洪升现在是《红楼梦》作者的一个重要候选人,虽然这一点见仁见智。但洪升的《长生殿》确实影响深远,被称为南洪北孔,与《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并列。洪升也与江南织造曹寅关系密切,是好友。江南织造曹家甚至排演过全本《长生殿》请洪升观看,也因此洪升酒醉后路上落水溺亡。《长生殿》因此遗留曹家。《红楼梦》中引用《长生殿》算是对洪升致敬!

《长生殿》出现在《红楼梦》第十八回,贾元春省亲点了四出戏的第二出戏《乞巧》,讲述的是杨贵妃与唐明皇七夕祈求白头偕老的故事。脂砚斋在后面批语点出《乞巧》伏贾元春结局。

《红楼梦》中杨贵妃出现数次,无论是比较薛宝钗也好,还是称颂美人女子也好,都不如贾元春的身份更契合。贾元春原本就是皇妃,家里上下都称她贵妃。如果《乞巧》暗含贾元春结局的话,表示贾元春极可能死于非命,与杨贵妃一样自缢而死。

不过这里也有个问题,就是杨贵妃是唐明皇的妃子。当时安史之乱兴起,太子跟着唐明皇逃命,马嵬驿后唐明皇入蜀,太子李亨却跑到灵武自立为帝成了皇帝。与《红楼梦》印证会发现,贾元春是皇帝的妃子,不是太上皇的妃子。《长生殿》如果单纯只是印证“元春之死”似乎有些大题小做。

我在阅读中发现了一个线索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元春虽然是皇帝的妃子,但贾家却是太上皇的人。作为老牌势力,贾家的一切荣耀和恩宠都来自太上皇的恩赐。当皇帝下旨进宫省亲与太上皇下旨回家省亲发生冲突时,贾家毫不犹豫响应了太上皇的旨意。变相来说,贾元春也属于太上皇的势力。这样元春之死,就和杨贵妃作为旧势力马嵬坡被消灭的下场一样了。

《红楼梦》背后隐藏的新旧势力洗牌,以元春之死为导火索。皇帝为首的忠顺王一派借机上位,太上皇为首的四王八公老势力给新势力让贤。《红楼梦》虽然不写政治,但关于贾家被抄家的脉络却一清二楚,贾家老势力不能臣服于新皇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皇帝先升贵妃,再升官都不能让贾家肝脑涂地,最后只能下杀手,将四王八公连锅端了。元春在这里从始至终是颗棋子,一如《长生殿》中杨贵妃,政治斗争个她们本无关联,却惨被利用成为棋子。杨贵妃死,代表效忠老皇帝的杨国忠一派土崩瓦解。贾元春死,代表效忠太上皇一脉的四王八公好日子到头。《长生殿》的作用恰如其分!

另外多说一句关于洪升是否《红楼梦》作者我虽然没研究不好说,但按照《红楼梦》中线索非经历富贵者不能写出如此文章,加之里边的一些政治隐喻,绝不是一辈子布衣的洪升能写出。如果真可能倒还是可以假设一下《红楼梦》的故事构造可能是洪升提出来的。毕竟如此有想象力的故事开头以及政治隐喻的方法非洪升这样天马行空想象力之人很难为。但洪升最多也就记录石头上一般出了一个开头或者大纲,最多也就几万字撑死,后面一个叫曹雪芹的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给丰富成百万言。已经完全是另一个作品了。我坚定认为《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至于是否江宁织造曹寅之孙,那是红学家的事。与看书读故事者无关!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